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谷旻 崔进 刘万鸣作品
1
作者 张谷旻 崔进 刘万鸣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15期166-167,共2页
作者简介:张谷雯,1961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西泠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关键词 刘万鸣 中国美术学院 国家一级美术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崔进 作品 作者简介 协会会员
下载PDF
中国美术出版界推荐艺术家 崔进
2
作者 崔进 《美术之友》 2006年第1期i0012-i0012,共1页
下载PDF
作为绘画的水墨——崔进对谈录
3
作者 朱德华 崔进 《艺术生活》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崔进以一个六十年代出生的画家身份介入到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其工笔、水墨、民间美术、油画、丙烯、综合材料的多重经历以及他对现代艺术理论的关注使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读到了另外的意味。
关键词 六十年代 现代艺术理论 中国人物画 民间美术 工笔画 综合材料 中国画家 作品 写意画 油画
下载PDF
猪只健康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关系
4
作者 戈胜强 崔进 +5 位作者 张慧 徐天刚 尼博 沙洲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2018年传入我国。ASFV流行毒株不断变异,加之缺少有效疫苗,给我国ASF防控带来极大挑战。免疫接种动物的基础健康程度或免疫力水平可显著影...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2018年传入我国。ASFV流行毒株不断变异,加之缺少有效疫苗,给我国ASF防控带来极大挑战。免疫接种动物的基础健康程度或免疫力水平可显著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基础健康程度或免疫力水平较差的猪只感染ASFV后,其感染进程更加剧烈,预后更差。而使用营养干预如饲喂喷雾干燥猪血浆,或增强免疫力措施如移植疣猪粪便微生物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群的ASFV抵抗水平,两者紧密联系。提升猪只健康水平,将是有效防控ASF的根本。本文针对猪只健康状况或免疫力水平影响ASF疫苗免疫和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ASF疫苗研究及防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疫苗 健康水平 免疫状况
下载PDF
崔进绘画作品欣赏
5
作者 崔进 《两岸关系》 2020年第5期69-72,共4页
原文传递
崔进水墨前沿中国画精品特刊
6
作者 崔进 《今日艺术》 2007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疗效分析:单中心13年经验
7
作者 汪睿 姚陈 +10 位作者 胡作军 王冕 李梓伦 武日东 王斯文 秦原森 宁俊杰 石毅 崔进 吴伟滨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比较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160例患者资料。根据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将患者分为烟囱组(74例)、开窗组(19例)和分支组(67例),... 目的比较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160例患者资料。根据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将患者分为烟囱组(74例)、开窗组(19例)和分支组(67例),评估不同重建方式的短期及长期疗效。结果三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分支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干预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烟囱组23.0%,开窗组21.1%,分支组7.5%,P=0.037;二次干预率:烟囱组6.8%,开窗组15.8%,分支组1.5%,P=0.049)。总体随访率为89.2%,烟囱组、开窗组和分支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8、40.5和15个月。三组在全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烟囱组33.9%,开窗组11.1%,分支组3.3%,P<0.001;并发症发生率:烟囱组29.0%,开窗组11.1%,分支组11.7%,P=0.0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0个月内除免于并发症发生率(P=0.049)外,烟囱、开窗和分支组累积生存率(P=0.249)、免于主动脉疾病相关死亡率(P=0.664)和免于二次干预率(P=0.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主动脉弓部病变弓上分支重建技术均安全有效,但烟囱技术远期内漏发生率较高,分支技术短期及远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腔内治疗 烟囱技术 开窗技术 分支技术
下载PDF
甲磺酸瑞波西汀体外颉颃塞内卡病毒的研究
8
作者 巩有权 周晓翠 +7 位作者 郑辉 陈峰 曹振山 沙洲 张慧 崔进 武瑞 尼博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7,共10页
【目的】从含有127种化合物的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具有颉颃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A,SV A)活性的化合物并研究其作用途径。【方法】利用荧光素酶重组塞内卡病毒(rSVA-NLuc)结合荧光素酶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抗SVA化合物体外筛选... 【目的】从含有127种化合物的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具有颉颃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A,SV A)活性的化合物并研究其作用途径。【方法】利用荧光素酶重组塞内卡病毒(rSVA-NLuc)结合荧光素酶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抗SVA化合物体外筛选平台。从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浓度为10μmol/L时具有抑制荧光素酶活性效应的化合物,并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其抑制活性,通过反映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的细胞毒性试验进而确定其最大无毒浓度。针对病毒感染周期的吸附、入胞、复制和组装释放等4个主要过程,采用不同的细胞处理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病毒滴度测定(TCID_(50))等技术进行化合物分子额顽机制研究。【结果】从包含127种分子的FDA获批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出8种候选抗SVA活性分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细胞毒性检测,鉴定出1种安全、有效的化合物——甲磺酸瑞波西汀。在病毒感染细胞36h内甲磺酸瑞波西汀可使SVA VP3蛋白表达量和病毒滴度均极显著下降(P<0.01)。甲磺酸瑞波西汀处理金黄仓鼠肾细胞(BSR-T7/5)可减少SVA的吸附和入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也显示甲磺酸瑞波西汀能抑制SVA的组装阶段,但它对SVA的复制和释放阶段没有影响。【结论】本试验从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出了1种细胞毒性较低且颉SVA效果优异的化合物一—甲磺酸瑞波西汀,该化合物通过抑制SVA的吸附、入胞和组装阶段来对抗SVA感染。本研究为抗SVA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卡病毒(SVA) FDA药物库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光敏抗菌剂及其在纺织材料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卫冕 杨群 +4 位作者 朱杰 崔进 陶思轩 仇慧丽 王际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8,共11页
光敏抗菌剂是一种光敏分子,在日光和UVA的照射下吸收能量而激发,生成对生物物种产生氧化损伤的活性氧。将光敏抗菌剂负载在纺织材料上使其在日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具有抗菌特性,是近年来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光敏抗菌剂主要包括卟啉类、... 光敏抗菌剂是一种光敏分子,在日光和UVA的照射下吸收能量而激发,生成对生物物种产生氧化损伤的活性氧。将光敏抗菌剂负载在纺织材料上使其在日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具有抗菌特性,是近年来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光敏抗菌剂主要包括卟啉类、杂蒽类、噻吩类、天然光敏剂、无机纳米光敏抗菌剂等,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方法也有多种,包括涂层法、化学改性法、静电吸附法、静电纺丝法等。因此,本文对几种光敏抗菌剂的化学结构、光反应效率、抗菌机理、在纺织材料上的应用研究及负载到纺织材料上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智能光敏抗菌纺织材料的研发重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抗菌剂 纺织材料 负载方法 功能改性 光反应效率 光敏抗菌机理
下载PDF
形状记忆弓齿钉与下胫腓固定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对比
10
作者 罗一林 崔进 +2 位作者 谢杨 商艳 年申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比较镍钛形状记忆弓齿钉和下胫腓固定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MF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3例MF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组(弓齿钉治疗组,13例)和下胫腓... 目的比较镍钛形状记忆弓齿钉和下胫腓固定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MF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3例MF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组(弓齿钉治疗组,13例)和下胫腓固定螺钉治疗组(螺钉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弓齿钉治疗组和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8.46±19.55)min vs(113.50±17.97)min]、术中出血量[(90.77±53.85)mL vs(94.50±46.5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局部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70±5.20)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AOFAS踝关节功能总体评估得分及踝关节症状评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及下胫腓固定螺钉处理MFF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均能达到满意效果,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不仅能保留踝关节及下胫腓联合的生理活动,且负重前无须常规取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SONNEUVE骨折 下胫腓联合 骨折固定术 镍钛记忆合金
原文传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TaqMan探针荧光RT-PCR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11
作者 袁野 董雅琴 +9 位作者 张慧 刘爽 崔进 尼博 魏荣 顾丛丛 段纲 张锋 李晓成 代飞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建立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国内BVDV流行毒株5'-UTR序列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一种检测BVDV基因1型(BVDV-1)的TaqMan探针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开展... 为建立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国内BVDV流行毒株5'-UTR序列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一种检测BVDV基因1型(BVDV-1)的TaqMan探针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开展7省份BVDV-1型检测和流行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所建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出BVDV-1,与基因2型BVDV、猪瘟病毒、边界病毒、牛冠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轮状病毒等病原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检测下限为4.3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良好。7省份规模化牛养殖场BVDV-1型平均阳性率为17.40%(161/925),序列分析表明我国主要流行的为BVDV-1a,BVDV-1c亚型。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良好的诊断BVDV的方法,监测地区优势流行毒株为BVDV-1a与1c亚型,为临床中BVDV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荧光RT-PCR 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跨关节钢板联合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Myerson B型Lisfranc损伤
12
作者 子树明 王雄 +5 位作者 周启荣 崔进 魏文强 梁志民 顾峥嵘 曹烈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9-883,共5页
目的 探讨跨关节钢板联合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Myerson B型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骨科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Lisfranc损伤患者的临床... 目的 探讨跨关节钢板联合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Myerson B型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骨科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Lisfranc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为(44.5±12.1)岁(25~65岁),左足损伤9例、右足损伤7例,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7.5±1.7)d(5~11 d),Myerson分型均为B型。患者术中采用跨关节钢板固定第二跗跖关节,修复跗跖背侧韧带,并使用克氏针弹性固定内、外侧柱。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量表(AOFAS-AH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功能疗效和疼痛情况。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2±2.2)个月(12~20个月);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皮肤软组织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腓深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克氏针松动、内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足AOFAS-AHS评分为(86.3±3.4)分(70~95分),其中优10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87.5%(14/16);VAS评分为(1.7±0.9)分(1~4分)。结论 对于Myerson B型Lisfranc损伤患者,采用跨关节钢板坚强固定第二跗跖关节、修复跗跖背侧韧带联合克氏针弹性固定内、外侧柱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损伤 Myerson分型 内固定 克氏针 预后 疗效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发生及转归:单中心10年随访结果分析
13
作者 宁俊杰 王冕 +9 位作者 李梓伦 姚陈 武日东 王斯文 吴伟滨 秦原森 汪睿 崔进 石毅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内漏的发生情况及转归的趋势与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2022年195例行常规EVAR术及EVAR+烟囱...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内漏的发生情况及转归的趋势与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2022年195例行常规EVAR术及EVAR+烟囱技术重建内脏动脉(chimney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Ch-EVAR)后发生内漏的真性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型内漏的发生率,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内漏的预后有无影响。结果Ch-EVAR术后内漏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EVAR(46.4%vs 23.0%,P<0.001)。Ⅰa型、Ⅰb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内漏的发生率分别为13.3%、2.8%、5.5%、2.3%和1.8%。病例平均随访(35.5±25.8)个月,各型内漏在随访期内消失的比例分别为63.3%、73.9%、51.1%、57.9%和73.3%,经干预后内漏的转归与未干预内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VAR术后30d内死亡4例,其中1例为术后动脉瘤破裂;术后30d后死亡40例,其中4例与内漏相关。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内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瘤体持续增大和/或患者有症状的内漏进行积极干预,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内漏 发生 转归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和处理:单中心10年经验
14
作者 吴伟滨 王冕 +9 位作者 李梓伦 姚陈 武日东 王斯文 宁俊杰 秦原森 汪睿 崔进 石毅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9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2.20%)患者术后并发髂支闭塞,其中15例采用手术治疗,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9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2.20%)患者术后并发髂支闭塞,其中15例采用手术治疗,3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或消失。围术期无动脉破裂出血、心肌梗死、脑梗死、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89个月,中位时间24.4个月,2例患者分别因心肌梗死及A型夹层在术后1个月及8个月死亡。3例患者再发髂支闭塞,无截肢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髂支闭塞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应仔细分析原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开放手术、腔内治疗还是复合手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髂支闭塞 并发症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崔进 蒋作锋 +3 位作者 黄伟光 徐元杰 劳丽霞 吴同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将99例拟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水化治疗;观察组(51例)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30 min开始...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将99例拟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水化治疗;观察组(51例)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30 min开始给予10μg前列地尔+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注射,1次/d,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及7 d的血清肌酐(SCr)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 SCr水平、SOD活性和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及7 d,观察组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及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活性增加,MDA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可改善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可能减少此类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急性心肌梗死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合成洗涤剂及化妆品中二噁烷残留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进 杨佳玲 +2 位作者 刘祥 洪育春 佟丽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46-1450,共5页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HS/GC-MS/MS)测定合成洗涤剂和化妆品中二噁烷含量的分析方法。将样品与适量的水混溶,加入固体氯化钠产生"盐析"效应后再通过超声振荡,使样品中的二噁烷充分溶解。此后将样品瓶于80℃混合摇振30...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HS/GC-MS/MS)测定合成洗涤剂和化妆品中二噁烷含量的分析方法。将样品与适量的水混溶,加入固体氯化钠产生"盐析"效应后再通过超声振荡,使样品中的二噁烷充分溶解。此后将样品瓶于80℃混合摇振30 min达到气液平衡,顶空进样,在G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二噁烷在质量浓度0.1~1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检出限(S/N=3)为0.010 mg/kg,定量下限(S/N=10)为0.035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44%~2.1%。该方法能有效消除复杂基质的干扰,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合成洗涤剂和化妆品中痕量二噁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二噁烷 多反应监测模式 合成洗涤剂 化妆品
下载PDF
曲美他嗪预防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崔进 蒋作锋 +2 位作者 黄伟光 赵进 吴同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919-1921,共3页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曲美他嗪组(33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7 d给予曲美他嗪片20 mg,3...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曲美他嗪组(33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7 d给予曲美他嗪片20 mg,3次/d,术后服用2周;对照组(35例)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48、72 h,7 d的血清肌酐(Scr)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24 h Scr水平、SOD和MDA活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曲美他嗪组术后48 h起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曲美他嗪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为14.28%(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而减少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稳定型心绞痛 造影剂肾病
下载PDF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进 冯旰珠 +3 位作者 赵水娣 秦湧 杜强 王新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中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MDR-PAE20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对23种β内酰胺类...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中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MDR-PAE20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对2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进行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0株MDR-PAE菌中检出TEM、PER、DHA、OXA-10群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5%、20%、5%、20%,6株细菌检出1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均缺失(缺失率为100%)。结论本组20株MDR-PAE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率较低,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与其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有关,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可能与其外排泵的增强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药耐药 Β内酰胺酶 膜孔蛋白
下载PDF
糖耐量减低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进 韦建瑞 +1 位作者 郭顺华 蒋作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 (IGT)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2例糖耐量减低患者 ,测定血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水平 ,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 (基础内径 )、反应性充血 (流量介导血管舒张 )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 (含...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 (IGT)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2例糖耐量减低患者 ,测定血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水平 ,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 (基础内径 )、反应性充血 (流量介导血管舒张 )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 (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 )舒张末期内径。取 34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糖耐量减低组血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 0 0 1) ,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 0 0 1) ,肱动脉流量介导血管舒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 0 0 1) ,而两组间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程度和基础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结论 IGT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NO水平显著降低 ,ET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糖耐量减低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及内皮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糖耐量减低患者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血管舒张 内皮素 介导 肱动脉 目的观 水平 结论
下载PDF
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进 陈晓 +3 位作者 张荣佳 曹烈虎 纪方 苏佳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90-3792,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ies,SCI)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常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损伤等。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其极高的致残率为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
关键词 晚期脊髓损伤 移植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细胞 运动损伤 功能丧失 损伤平面 交通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