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NV-2感染HUVECs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及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姬进忠 陈铭勰 +5 位作者 胡盼 程瑶 王远迎 孙见飞 吴宁 左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2-541,共10页
目的旨在建立共表达lncRNA-mRNA的ceRNA网络,探究lncRNA在登革热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DENV-2感染的和正常的pHUVEC进行测序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 目的旨在建立共表达lncRNA-mRNA的ceRNA网络,探究lncRNA在登革热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DENV-2感染的和正常的pHUVEC进行测序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筛选出显著相关的共表达lncRNA-mRNA,通过数据库预测能与共表达lncRNA-mRNA结合的miRNA,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共表达lncRNA-mRNA的ceRNA网络。将差异表达的mRNA和共表达lncRNA-mRNA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RT-qPCR验证共表达lncRNA-mRNA。结果DENV-2感染48、72 h后,获得差异表达的mRNAs分别为105、51个,lncRNAs分别为59、29个;两个时间段共有差异mRNA 10个,lncRNA 5个。差异mRNAs进行PPI分析,得出IL6、IFIT2、OAS2等度值较高;lncRNA-mRNA共表达分析结果中,48 h和72 h相关系数最高的配对分别为XLOC_001966-SMTNL1和XLOC_001966-ESR2;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和共表达lncRNA-mRNA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病毒防御反应、免疫应答、信号转导等,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Ⅰ型干扰素、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途径发挥作用。RT-qPCR结果显示,共表达lncRNA-mRNA对中lncRNA XLOC-I2-8991上调,其余lncRNA和mRNA均下调。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登革病毒感染过程中潜在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发现了共表达lncRNA-mRNA主要富集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控及信号转导等途径,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DENV-2的感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V-2 登革热 lncRNA MRNA CeRNA
下载PDF
化合物21(C21)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刺激引起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
2
作者 黎懿慧 左丽 +5 位作者 查艳 吴欣 刘畅 邓文丽 董蓉 达静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研究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激动剂化合物21(C21)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刺激的NRK-52E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培养NRK-52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25、50、100、200)mg/L AGE-牛血清白蛋白... 目的研究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激动剂化合物21(C21)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刺激的NRK-52E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培养NRK-52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25、50、100、200)mg/L AGE-牛血清白蛋白(BSA)刺激组。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RK-52E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间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6、TNF-α蛋白水平。然后先用25 mg/L AGE-BSA刺激NRK-52E细胞48 h后分别给予(0.01、0.05、0.1)mmol/L C21分别处理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KC、NF-κB p65、TGF-β1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剂量的AGE-BSA刺激NRK-52E细胞均可明显增加IL-6、TNF-α的mRNA表达,而以25 mg/L AGE-BSA刺激NRK-52E细胞时,其IL-6、TNF-α的蛋白分泌增加更明显。以25 mg/L AGE-BSA刺激NRK-52E细胞48 h后,(0.01、0.05、0.1)mmol/L C21分别处理24 h,均可显著抑制AGE-BSA所诱导的NRK-52E细胞PKC、NF-κB p65及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AGE-BSA促进NRK-52E细胞IL-6、TNF-α、PKC、NF-κB p65及TGF-β1表达,C21则抑制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 糖尿病肾病(DKD) NRK-52E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炎症因子 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 化合物21(C21)
原文传递
妊娠期妇女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涂飞 毕雅坤 +2 位作者 王应辉 杨永莲 左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 检测血小板(PLT)抗体在妊娠期妇女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分析该人群PLT抗体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 790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细胞固相凝集法进行PLT抗体筛查,抗体阳性者进一步检测血小板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 目的 检测血小板(PLT)抗体在妊娠期妇女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分析该人群PLT抗体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 790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细胞固相凝集法进行PLT抗体筛查,抗体阳性者进一步检测血小板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抗-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分别按有无输血史、有无既往妊娠史、民族、孕周进行分组,分析妊娠期妇女PLT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 790例妊娠期妇女中检出PLT抗体367例(总阳性率13.15%),其中抗-HLA、抗-HPA和抗-HLA+抗-HPA占比分别为47.96%、39.24%和12.80%;有无输血史组间、有无既往妊娠史组间PLT抗体总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少数民族组间PLT抗体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孕周分组发现,随着孕周增加,抗-HLA阳性率随之升高(P<0.05),且有9例孕早期PLT抗体阴性孕妇,孕晚期PLT抗体转阳;其中输血史和既往妊娠史是PLT抗体产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妊娠期妇女PLT抗体阳性分型结果以抗-HLA为主,PLT血型抗体的产生与既往妊娠史和输血史密切相关,根据输血史和妊娠史,可对妊娠期妇女PLT抗体进行更有效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检测 HLA抗体 HPA抗体 孕妇 民族 输血史 妊娠史 孕周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结合康复训练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石俊杰 张友涛 左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50-853,870,共5页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结合康复训练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结合康复训练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干预,2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FEV 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功能[心脏指数(CI)]、运动耐力[6 min步行测试(6MWT)距离]及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生活质量[慢性肺心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CPHD)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EV 1、FVC、PEF、FEV 1/FVC、CI和6MWT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AS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SCA评分和QLICD-CPH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干预可以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康复训练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下载PDF
1例奥拉帕利致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药学监护
5
作者 王祺茹 左丽 +4 位作者 杜琼 叶玲 阮聪 翟青 徐蕊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0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奥拉帕利致Ⅳ度骨髓抑制的药学干预,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拉帕利引起的Ⅳ度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及不良反应管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奥拉帕利致Ⅳ度骨髓抑制的药学干预,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拉帕利引起的Ⅳ度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及不良反应管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不良反应管理指南共识,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并及时对症治疗,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与医师紧密协作给予卵巢癌患者服用奥拉帕利后的不良反应管理和药学监护,协助医师优化重启治疗方案,药师随访管理患者8月余,血生化在参考值范围,肿瘤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明显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卵巢癌患者应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的用药监护和不良反应管理,协助医师调整个体化用药方案,可以促进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帕利 卵巢癌 骨髓抑制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左丽 李安琪 +4 位作者 江联萍 陶莉 郑鸿 王妹兴 李纲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5-87,共3页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高达60%~90%,全面影响生存质量。目前对癌痛的控制在晚期癌症综合治疗中备受重视[1]。本院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癌痛,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高达60%~90%,全面影响生存质量。目前对癌痛的控制在晚期癌症综合治疗中备受重视[1]。本院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癌痛,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05例中,男性49例,女性56例;年龄19~82岁,中位年龄57.5岁。其中中度疼痛61例,重度疼痛4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并发症 肿瘤/病理生理学 迟效制剂 羟可酮/治疗应用 疼痛/药物疗法 疼痛/病因学 镇痛药/治疗应用 生活质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二、三线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左丽 张凤春 +1 位作者 徐迎春 陶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顺铂21天方案(GP方案),二、三线治疗转移性三阴乳腺癌(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cancer,ATNB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吉西他滨1.0g/In。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顺铂21天方案(GP方案),二、三线治疗转移性三阴乳腺癌(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cancer,ATNB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吉西他滨1.0g/In。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天为一疗程,直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或最多接受6周期化疗。结果34例患者共完成141个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3.5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11例(32.35%),稳定9例(26.44%),进展14例(41.18%)。有效率(CR+PR)32.4%(95%可信区间24.15%-40.55%),疾病控制率(CR+PR+SD)58.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3.9月,中位生存期(OS)10.0月。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61.8%。结论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差,GP方案治疗ATNBC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治疗应用 顺铂/治疗应用 肿瘤转移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左丽 李建北 +3 位作者 徐景 杨敬芝 张东明 佟永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8-691,共4页
目的: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正相、反相、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落叶松树脂醇(... 目的: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正相、反相、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落叶松树脂醇(1),(+)-落叶松树脂醇(2),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3),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4),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5),3-甲酰吲哚(6),1-me-thoxy-3-indolecarbaldehyde(7),1-methoxy-3-indoleacetonitrile(8),deoxyvasicinone(9),表告依春(10),腺苷(11)。结论: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与血清CRP、Al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左丽 徐迎春 +2 位作者 陶莉 李纲 张凤春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50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一线含铂两药方案化疗,评价化疗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CRP及Alb水平的变化,同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50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一线含铂两药方案化疗,评价化疗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CRP及Alb水平的变化,同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5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总有效率(RR)为29.3%,疾病控制率(DCR)为7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6.0月(1-54月);150例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66.7%,2年总生存率为30.0%。(2)CRP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比较,肺鳞癌及未分化癌组明显高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血清CRP变化与疗效有关;治疗前、后血清CRP和Alb联合检测结果与生存情况相关。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为含铂两药方案;血清CRP、Alb的测定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 C反应蛋白 血清白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从登革出血热病人血清分离到一株登革病毒 被引量:12
10
作者 左丽 程明亮 +3 位作者 刘乐和 郭辉玉 丁一生 凌天翼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0-70,共1页
从登革出血热病人血清分离到一株登革病毒左丽1程明亮2刘乐和3郭辉玉3丁一生2凌天翼11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550004)2贵阳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3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近年来,由登革病毒(DV)引... 从登革出血热病人血清分离到一株登革病毒左丽1程明亮2刘乐和3郭辉玉3丁一生2凌天翼11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550004)2贵阳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3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近年来,由登革病毒(DV)引发的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血清分离 登革病毒
下载PDF
肿瘤专科医院恶性肿瘤院内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左丽 黄抗美 陶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化疗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化疗科住院的3 316例患者中12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感染部位、感染致病菌、患者年...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化疗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化疗科住院的3 316例患者中12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感染部位、感染致病菌、患者年龄、肿瘤期别、住院时间等,并初步探讨院内感染的防治。结果本组院内感染率、病死率为3.8%、17.1%。感染与年龄、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和侵袭性操作密切相关。感染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53.7%、16.3%。病原体阳性患者112例,共检出致病菌株127例,有9例为合并几种菌感染。感染主要菌种为革兰氏阴性菌占67株(52.8%),其中前3位是肺炎鲍曼不动杆菌18株(14.2%),克雷伯菌16株(12.6%),铜绿色假单胞菌14株(11.0%)。真菌36株(28.3%);革兰氏阳性菌24株(18.9%),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住院时间长、放化疗结合、老年及晚期肿瘤患者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交叉感染 易感因素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黄芪A_6组分对流感病毒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左丽 杨夏 +1 位作者 佘晓玲 李永念 《贵州医药》 CAS 1997年第5期272-273,共2页
本文报道黄芪A6组分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在12.5~100mg/ml浓度范围内,通过体外直接抑毒试验、鸡胚体外法和对感染鸡胚的预防、治疗试验,证实黄芪A6组分有较强抑制流感病毒作用。结果提示,A6组分对流感病毒包膜功能,... 本文报道黄芪A6组分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在12.5~100mg/ml浓度范围内,通过体外直接抑毒试验、鸡胚体外法和对感染鸡胚的预防、治疗试验,证实黄芪A6组分有较强抑制流感病毒作用。结果提示,A6组分对流感病毒包膜功能,以及该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阔鳞鳞毛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左丽 王洪庆 陈若芸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研究阔鳞鳞毛蕨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阔鳞鳞毛蕨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绵马素-BB(aspidin-BB,Ⅰ)、绵马素-AB(... 目的研究阔鳞鳞毛蕨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阔鳞鳞毛蕨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绵马素-BB(aspidin-BB,Ⅰ)、绵马素-AB(aspidin-AB,Ⅱ)、aemulin-BB(Ⅲ)、methylene-bis-desaspidinol(Ⅳ)、pseudo-aspidinol B(Ⅴ)、methyl-phlor-butyrophenon(Ⅵ)、desaspidinol(Ⅶ)、hop-22(29)-ene(Ⅷ)、β-谷甾醇(Ⅸ)和(E)-3-二十九碳烯-2-酮(X).结论化合物Ⅰ~Ⅳ、Ⅵ和Ⅶ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绵马素-BB具有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鳞鳞毛蕨 绵马素 aemulin—BB methylene—bis—desaspidionl
下载PDF
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左丽 陈若芸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6-1430,共5页
鳞毛蕨属中主要的药用植物为传统驱虫药,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国外作为驱虫药使用开始于1750年,后在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药典均有收录。除了传统的药理功效外,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消炎、止血及子宫收缩等... 鳞毛蕨属中主要的药用植物为传统驱虫药,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国外作为驱虫药使用开始于1750年,后在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药典均有收录。除了传统的药理功效外,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消炎、止血及子宫收缩等活性是当代研究者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化学研究表明该属植物的有效成分为其特征性成分——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以国内、外近期文献为依据,对鳞毛蕨属植物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概述相关的合成、生物合成、分离和鉴定等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毛蕨科 鲜蕨毛属 间苯三酚类
下载PDF
黄芪A6组分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左丽 陈力 +1 位作者 唐晓敏 郭辉玉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7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用黄芪生药1250~5000mg/kg,连续给药小鼠5d,其A6组分对100LD50或100ID50感染的BALB/C小鼠都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降低感染幼鼠的死亡率和延长其平均存活天数;降低感染成年鼠的肺湿重。经X2和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且预防效... 用黄芪生药1250~5000mg/kg,连续给药小鼠5d,其A6组分对100LD50或100ID50感染的BALB/C小鼠都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降低感染幼鼠的死亡率和延长其平均存活天数;降低感染成年鼠的肺湿重。经X2和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早期给药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流行性感冒病毒 感染 防治 中药
下载PDF
黄芪A_6组分与无环鸟苷联合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左丽 董熙昌 孙晓娟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黄芪A_6组分与无环鸟苷联合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左丽,董熙昌,孙晓娟(贵阳医学院微牛物学教研室,贵阳550004)关键词黄芪,无环鸟苷,药物协同作用,Ⅰ型中纯疱疹病毒,小鼠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人类... 黄芪A_6组分与无环鸟苷联合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左丽,董熙昌,孙晓娟(贵阳医学院微牛物学教研室,贵阳550004)关键词黄芪,无环鸟苷,药物协同作用,Ⅰ型中纯疱疹病毒,小鼠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人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多种疱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无环鸟苷 I型 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
下载PDF
深水条件下自平衡组合式钢围堰设计与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左丽 付军 +1 位作者 冀荣贤 赵海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46,共8页
大型输水渠道衬砌在冻融循环等作用下易产生剥蚀破坏等缺陷,同时渠底反滤排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失效,需要进行检修和维修。大型输水工程一般不具有停水或者降低水位运行条件,因此在不停水条件下渠道衬砌面板缺陷与破坏修复技术是... 大型输水渠道衬砌在冻融循环等作用下易产生剥蚀破坏等缺陷,同时渠底反滤排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失效,需要进行检修和维修。大型输水工程一般不具有停水或者降低水位运行条件,因此在不停水条件下渠道衬砌面板缺陷与破坏修复技术是大型调水输水工程检修、维护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衬砌修复现场试验为依托,进行了一种水下3.0~3.5m钢围堰的结构设计,深入研究了挡水面板、支撑传力系统并进行了有限元受力分析,研究了不同部位结构新型止水型式,提出了便于安装且止水效果好的自平衡组合式围堰成套技术,以及钢围堰水面装配、入水就位及拆卸转场施工技术,并结合现场试验成果进行不断优化,可以为大型输水工程衬砌水下修复干地作业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 组合式钢围堰 止水构造 深水条件 衬砌面板
下载PDF
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左丽 徐迎春 +1 位作者 陶莉 张凤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希罗达(XEL)21天方案([NX]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anthracycline-and taxanerefractor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ATRMB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NVB 25 mg/m^2,d1,8,快速静滴;X...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希罗达(XEL)21天方案([NX]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anthracycline-and taxanerefractor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ATRMB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NVB 25 mg/m^2,d1,8,快速静滴;XEL2.0g/(m^2·d),早晚2次,餐后30min口服,d1~14,21天为1个疗程,最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或至疾病进展。结果:48例患者共完成172个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4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23例,进展(PD)14例总有效率(CR+PR)22.92%,疾病控制率(DCR)70.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6.7个月(1~22个月),1年生存率.32/48(66.70%),2年生存率21/48(43.75%)。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手足综合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及脉管炎。结论:[NX]方案是治疗ATRMBC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长春瑞滨希罗达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古尼拟青霉诱生及促诱生干扰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左丽 董熙昌 洪秀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本文报导古尼拟青霉诱生及促诱生干扰素的实验研究。以VSV为攻击病毒,人羊膜细胞FL株为测定细胞,结果显示古尼拟青霉提取液可诱导产生干扰素。一定浓度范围内,诱生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诱生动态试验表明,2h即可出现较低效价干扰素,6h... 本文报导古尼拟青霉诱生及促诱生干扰素的实验研究。以VSV为攻击病毒,人羊膜细胞FL株为测定细胞,结果显示古尼拟青霉提取液可诱导产生干扰素。一定浓度范围内,诱生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诱生动态试验表明,2h即可出现较低效价干扰素,6h达最大值并持续到12h。如先用NDV-F处理FL细胞1h再加提取液,可将其诱生产量由4000IU/ml提高到8000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尼拟青霉 干扰素 诱导剂
下载PDF
定量PCR检测黄芪A_6组分与无环鸟苷联合抗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左丽 郭辉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抗疱疹病毒药物黄芪A6 组分(A6)和无环鸟苷(ACV)联合抗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 )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竞争PCR检测A6 和ACV联合抗HSV1 的协同作用 ,并与细胞病变(CPE)抑制法进行比较。结果 :竞争PCR测定A6、ACV和A6+ACV对HS... 目的 :探讨抗疱疹病毒药物黄芪A6 组分(A6)和无环鸟苷(ACV)联合抗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 )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竞争PCR检测A6 和ACV联合抗HSV1 的协同作用 ,并与细胞病变(CPE)抑制法进行比较。结果 :竞争PCR测定A6、ACV和A6+ACV对HSV1 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 1 88mg/ml、3 3 7μg/ml和 0 47mg/ml+ 0 84μg/ml;CPE抑制法测定A6、ACV和A6+ACV对HSV1 的MIC分别为 6 2 5mg/ml、5 0 μg/ml和 0 94mg/ml+ 1 2 5 μg/ml;联合抑制指数的分数(FICI)均小于 0 5 ;显示明显的联合协同抑制作用。结论 :定量PCR是筛选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方法 ;结果还表明A6 和ACV对HSV1 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病毒增殖周期的复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黄芪A6 无环鸟苷 1型 单纯疱疹病毒 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