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富裕愿景下增进农村低收入人口福利的政策创新——基于三次分配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左停 古丽尼尕热·阿里木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愿景目标,迫切需要对标共同富裕、研判福利差距,并进行制度性的回应。三次分配制度是改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福利差距、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中国农村和农民在不断分化... 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愿景目标,迫切需要对标共同富裕、研判福利差距,并进行制度性的回应。三次分配制度是改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福利差距、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中国农村和农民在不断分化转型,三次分配的契合性也不尽相同。脱贫攻坚期间,中国基于三次分配的不同着力点围绕农村低收入群体展开了一系列政策实践,但是存在初次分配效率不高、再分配水平低、第三次分配尚未找到切入点、不同层次分配间协同性不足等问题。未来政策调整应当以加大农业就业准入门槛、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报酬、扩大农村非农就业机会作为初次分配的着力点;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的深度与广度、完善农业支持与资源保护政策等作为再分配的着力点;以丰富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形式、强化第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再分配间的协同配合作为第三次分配的创新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分配 农村低收入人口 福利差距 政策创新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增强劳动技能与改善劳动条件: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路径分析
2
作者 左停 赵永丽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推动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如何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类型细分,并探索其有效增收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劳动视角进一步探源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困境发现,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内部“共享”机制...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推动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如何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类型细分,并探索其有效增收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劳动视角进一步探源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困境发现,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内部“共享”机制、人口生物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综合影响农村人口“劳动条件”和“劳动技能”,造成了部分群体收入低的现状;单一的劳动技能视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增收问题,必须促进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与劳动对象的结合,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还要确保他们有“捕鱼机会”。基于“劳动技能-劳动条件”结合情况,农村低收入人口类型可以划分为技能不足型、条件不足型以及技能与条件不足型共3种。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在基本保障方面要建设关于体力劳动者的社会保护网,维持基本收入;在能力建设方面要构建基础性和专业性技能并重的人力资本增量体系,促进持续增收;在资产建设方面要实现规模农业与非农就业的和谐共进,释放增收潜力;在优化组合方面要实施劳动技能与劳动条件以强带弱的策略,形成增收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低收入人口 机会因素 体力劳动能力 分层分类
下载PDF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
3
作者 左停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 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知,协同开发多样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并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谋划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城乡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文化价值实现拓展更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文化 文化建设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4
作者 左停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更需要在强人才上下功夫。着力打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更需要在强人才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农人在内的强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人才队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新型农业经营人才队伍
下载PDF
以协调发展促减贫共富--评《广东减贫治理:理论诠释、基本经验与未来路径》
5
作者 左停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由华南农业大学张开云教授等著写的《广东减贫治理:理论诠释、基本经验与未来路径》是国内第一本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对广东省减贫治理模式与实践经验进行全面、系统总结的学术著作。贫困治理是一个全球持续关注的议题。一直以来,中国... 由华南农业大学张开云教授等著写的《广东减贫治理:理论诠释、基本经验与未来路径》是国内第一本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对广东省减贫治理模式与实践经验进行全面、系统总结的学术著作。贫困治理是一个全球持续关注的议题。一直以来,中国政府为减少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筚路蓝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长达数十年的农村扶贫工程。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人口 农村扶贫 理论诠释 乡村振兴 减贫 脱贫攻坚 共富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统筹常规公共管理与非常规公共管理:脱贫攻坚的经验解释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左停 赵泽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5,共12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消除绝对贫困基础性战略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合性战略的转型阶段。“什么样的公共管理措施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困惑。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对中国脱贫攻坚经验的归纳分析发现,脱贫攻坚很好...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消除绝对贫困基础性战略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合性战略的转型阶段。“什么样的公共管理措施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困惑。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对中国脱贫攻坚经验的归纳分析发现,脱贫攻坚很好统筹了常规与非常规公共管理措施,既强化了既有反贫困规则制度、常设机构、财政预算等常规公共管理措施,也创设了脱贫攻坚任务第一责任人、驻村帮扶、跨科层协作、准军事化管理等非常规公共管理措施,为全面推进更长期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了公共管理理论和现实经验参考。以上发现对乡村振兴的延伸启迪包括:政府在乡村振兴阶段应把握好常规与非常规公共管理的关系,建立统筹思维,灵活选用恰当的公共管理措施;注重乡村振兴常态化长效机制建设,研究脱贫攻坚中非常规措施转向常规化的条件;通过创设新的非常规公共管理措施自造压力形成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防控市场风险、自然灾害和社会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管理 非常规管理 应急管理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脱贫农户医保政策调整影响与发展方向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左停 《社会保障评论》 2023年第1期80-94,F0002,共16页
适当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预防返贫的重要举措。在脱贫攻坚阶段,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相结合,通过参保补贴、报销优待和自付部分的再报销等超常措施,解决了因病致贫问题,但在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承受性和公... 适当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预防返贫的重要举措。在脱贫攻坚阶段,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相结合,通过参保补贴、报销优待和自付部分的再报销等超常措施,解决了因病致贫问题,但在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承受性和公平性方面也受到学界和业界的质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医疗保障政策如何调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政策文本分析与地方实践专题调研,各地在过渡期脱贫户医保政策调整过程中探索出固定型定额补贴、梯次推进型的定额补贴、结合型资助补贴以及基本稳定型等多种调整模式。从政策调整效果和影响来看,救助性质的医保帮扶政策仍很必要,一部分脱贫户的医疗负担仍然较重,欠发达农村仍然需要一定的医疗保障的倾斜支持。面向脱贫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的调整需要在保基本、公平性与可承受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未来政策调整或发展应兼顾基本性、公平性和可承受性原则,梯度推进逐步调整;应优化医疗保障制度结构、弱化政策身份捆绑,统筹解决目录外的大额支出问题;应强化重点帮扶地区医疗保障优惠政策支持,提高重点帮扶地区医疗保障水平;还要通过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挖掘医疗服务潜力,间接提升医保的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政策调整 基本保障 公平性 可承受性
下载PDF
现代化愿景下提升中国农业农民职业化水平研究
8
作者 左停 马泽乔 徐卫周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3,I0003,I0004,共12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对农业农民职...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对农业农民职业化内涵开展更为深入的讨论,并剖析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现实境况,进而提出农业农民职业化等理念,以及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民职业化的相关促进路径措施,即探索农民退出的多样化发展选项,细化实际农业经营人员和普通农村居民,把普通的非经营性家庭承包成员逐步转化成利益持有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人员的准入管理,借鉴国际经验,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教育等路径,不断提升中国农业开放水平,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职业化 农民职业化 职业农民培养
下载PDF
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耿新著《从深度贫困迈向乡村振兴——“三区三州”样本》评介
9
作者 左停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三区三州”是中国脱贫攻坚史上创造的特有名词,是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而提出的政策性概念。其作为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多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原因复杂,是决战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党的... “三区三州”是中国脱贫攻坚史上创造的特有名词,是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而提出的政策性概念。其作为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多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原因复杂,是决战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密集出台重大超常规硬政策,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决胜全面小康的超常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深度贫困地区 致贫原因 支持力度 西部欠发达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减贫与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左停 李卓 赵梦媛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91,共7页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致贫因素多元复杂,表现形式特殊多样,内生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脱贫攻坚进程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认为,在减贫与发展实践中纳入文化视角,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树立发展自信,重塑发展文化和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有鉴于此,...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致贫因素多元复杂,表现形式特殊多样,内生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脱贫攻坚进程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认为,在减贫与发展实践中纳入文化视角,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树立发展自信,重塑发展文化和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有鉴于此,文化基础上的减贫与发展,应该着重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发展所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为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供催化剂;搭建发展的平台与空间,为激发贫困人口的发展自信创造条件,以促进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减贫与发展 内生动力 文化视角
下载PDF
脱贫攻坚战略中低保兜底保障问题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左停 贺莉 赵梦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6,共9页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兜底保障措施。为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形成制度合力,需要发挥好低保的兜底保障作用。文章着眼于低保兜底保障的制度全面建设,对低保救助制度涉及到的几个维度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不同主体对"...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兜底保障措施。为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形成制度合力,需要发挥好低保的兜底保障作用。文章着眼于低保兜底保障的制度全面建设,对低保救助制度涉及到的几个维度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不同主体对"兜底"作用的理解认识问题、贫困和低保标准制定、贫困和低保对象及其识别、政策实施主体和低保资金充分性等问题。文章在研究低保直接兜底保障功能之外,还详细分析了与低保挂钩的其他救助政策的间接保障作用。最后,文章针对脱贫攻坚中低保兜底保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为更好地发挥低保兜底保障功能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制度 兜底保障 贫困人口 贫困标准 政策衔接
下载PDF
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被引量:164
12
作者 左停 刘文婧 李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8,165,共9页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两者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创造了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促...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两者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创造了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了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既巩固了产业扶贫的成果,又化解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非均衡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从而巩固提升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为进一步稳定脱贫攻坚的成果提供了新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进而提出继续推广脱贫攻坚形成的经验、推进产业扶贫的优化升级、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服务、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有效衔接 长效机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相对贫困治理的战略指向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76
13
作者 左停 苏武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6,共9页
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追求,相对贫困问题将凸显出来并将长期存在。相对贫困较绝对贫困表现出新的特点,贫困治理也将面临新的难点和挑战。文本探讨了如何巩固已取得的解决绝对... 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追求,相对贫困问题将凸显出来并将长期存在。相对贫困较绝对贫困表现出新的特点,贫困治理也将面临新的难点和挑战。文本探讨了如何巩固已取得的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如何有效展开即将迎来的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难题。乡村振兴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文本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了未来相对贫困的基本表现,提出了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的五个战略指向,并从制度化建设、巩固脱贫成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贫困人口及贫困社区内生动力和推进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 战略指向 贫困治理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农民参与式技术发展以及其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6
14
作者 左停 齐顾波 钟兵仿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参与式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重点是介绍农民参与式技术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及其作用、农民乡土知识、农民技术组织、推广人员...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参与式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重点是介绍农民参与式技术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及其作用、农民乡土知识、农民技术组织、推广人员的作用等进行了专门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技术发展 中国 技术推广
下载PDF
相对贫困治理理论与中国地方实践经验 被引量:91
15
作者 左停 贺莉 刘文婧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09,共10页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理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均属于与基本需求相联系的客观贫困这一范畴。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将逐步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解决减缓相对贫困。根据人的基本需求定义的贫困和与收入分配结构有关的相对贫困其内涵与外...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理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均属于与基本需求相联系的客观贫困这一范畴。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将逐步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解决减缓相对贫困。根据人的基本需求定义的贫困和与收入分配结构有关的相对贫困其内涵与外延将产生变化,帮扶对象呈现出从绝对贫困群体到相对脆弱群体的转移特征。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贫困问题呈现出较多的相对性,这些省份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应对了不同层次的相对贫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理解处于转型期的贫困相对性,对东部几个省份已开展的相对贫困治理的实践进行总结、提升并尝试融入全国反贫困的政策体系中,实现相对贫困群体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贫困相对性 收入不平等 包容性增长
下载PDF
摆脱贫困之“困”: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路径 被引量:84
16
作者 左停 徐加玉 李卓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4,共10页
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深度贫困具有长期性和代际性特点,"贫""困"交织,因"困"致贫现象突出,既有贫困人口内在局限性之困,也有外在的自然、经济、社会制度之困,导致贫困人口的"... 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深度贫困具有长期性和代际性特点,"贫""困"交织,因"困"致贫现象突出,既有贫困人口内在局限性之困,也有外在的自然、经济、社会制度之困,导致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贫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常规的开发项目扶贫这种硬性干预需具备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对深度贫困人口的适应性挑战越来越大,相比之下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的路径属于软性干预,能够在开发项目扶贫路径之外提供新的适应性更强的减贫路径。基本公共服务和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能够帮助贫困人口打破内、外困境,拓展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提升贫困人口的福祉水平。现有的脱贫、减贫政策和实践已经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仍待形成明晰的公共服务减贫路径。应对深度贫困,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建新的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路径,使公共服务在深度贫困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 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服务 可行能力
下载PDF
路径、机理与创新:社会保障促进精准扶贫的政策分析 被引量:63
17
作者 左停 赵梦媛 金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制度,其在缩小收入差距、保护人力资本、降低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反贫困作用。当前农村扶贫阶段中,贫困人口的社会生理性致贫因素增强,因此要求包括社...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制度,其在缩小收入差距、保护人力资本、降低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反贫困作用。当前农村扶贫阶段中,贫困人口的社会生理性致贫因素增强,因此要求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权利救济在内的社会保护式扶贫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应,社会保障既被列为反贫困的重要目标,也被列为反贫困的主要路径,在中国农村减贫发展进程中的嵌入程度逐渐加深。为了减少因制度不一造成的缝隙和叠加问题,让扶贫与低保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衔接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多领域、多主体的反贫困协作治理框架也需要被构建起来。在看到当前我国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减贫发展可喜成就的同时,也应注重解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减贫可以借鉴欧盟社会保障发展经验、加强服务供给、倡导更加积极的制度安排以及以"一站式服务"方法促进基层社会保障的协同化治理为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精准扶贫 反贫困机制 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
下载PDF
新世纪我国农村贫困和反贫困的新特点 被引量:16
18
作者 左停 齐顾波 唐丽霞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7期46-52,共7页
新世纪中国扶贫工作成就显著,"大扶贫"格局开始形成,但贫困问题面临新的特征:贫困问题已经从普遍性贫困转变为区域性贫困,绝对贫困为主转变为相对贫困为主,长期性贫困为主转变为短时性贫困为主,因病致贫和因灾返贫人口成为新... 新世纪中国扶贫工作成就显著,"大扶贫"格局开始形成,但贫困问题面临新的特征:贫困问题已经从普遍性贫困转变为区域性贫困,绝对贫困为主转变为相对贫困为主,长期性贫困为主转变为短时性贫困为主,因病致贫和因灾返贫人口成为新时期我国贫困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新世纪传统的反贫困战略已经难以适应中国农村贫困新特征,建议要对中国反贫困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贫困 反贫困 特征
下载PDF
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的国际进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9
作者 左停 苟天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5,共5页
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正在国际上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研究的趋势性的方法或分析路径。本文从CBNRM的含义、产生背景、实施优势、分析的概念框架、实施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总结了主要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文章特别... 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正在国际上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研究的趋势性的方法或分析路径。本文从CBNRM的含义、产生背景、实施优势、分析的概念框架、实施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总结了主要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文章特别概括了CBRNM中资源权属和获得途径、社区集体行动能力、生计空间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伙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文章综述了CBNRM在中国实践中的挑战,包括政府分权、对社区的财政支持、资源的权属安排、社区能力建设以及促进参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自然资源管理 分权 参与 生计 可持续
下载PDF
福利多元主义与我国农民的养老福利转换——重思“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 被引量:10
20
作者 左停 巨源远 徐小言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121,共8页
本文在福利多元主义特别是福利五边形理论框架下,对我国农民可能的养老福利来源及其现实差距进行了分析,认为家庭、政府、市场、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网络均可能成为给农民提供养老福利的来源,这种可能性也由于土地的特殊性;更进一步,本... 本文在福利多元主义特别是福利五边形理论框架下,对我国农民可能的养老福利来源及其现实差距进行了分析,认为家庭、政府、市场、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网络均可能成为给农民提供养老福利的来源,这种可能性也由于土地的特殊性;更进一步,本文提出以土地为中心的分析框架,分析土地通过不同养老福利来源而可能产生的福利转换。认为土地作为农民重要的资源,在福利多元主义理念下,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养老福利,为农民养老福利的增加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福利 福利多元主义 福利五边形 福利转换 土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