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眼部病理改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巩亚军 邱凯瑞(综述) 周孝来(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25-238,F0003,共15页
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胚胎起源上,视网膜和大脑均由神经管发育而来。因此,许多发生在大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往往会同时累及视网膜。而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中相关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病理性蛋白聚集和神经血管单元破坏也常能... 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胚胎起源上,视网膜和大脑均由神经管发育而来。因此,许多发生在大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往往会同时累及视网膜。而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中相关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病理性蛋白聚集和神经血管单元破坏也常能在视网膜组织中被检测到。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眼部的病理改变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发生;其次视网膜易于观察且局部治疗操作便捷,因此近年来视网膜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和新型治疗方式探究等方面备受关注。该文对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眼部病理改变进行综述,旨在为大脑和视网膜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学 视网膜/病理学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额颞叶痴呆
下载PDF
尼古丁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加重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被引量:4
2
作者 巩亚军 赖坤贝 +4 位作者 李龙辉 黄创新 许发宝 周立军 金陈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在尼古丁加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饮用尼古丁水溶液(100 mg/L)4周后,使用激光诱导小鼠CNV模型,7 d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心脏灌注,测量CNV面积。分别于激光后1、3、7和14 d采用免疫荧光...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在尼古丁加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饮用尼古丁水溶液(100 mg/L)4周后,使用激光诱导小鼠CNV模型,7 d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心脏灌注,测量CNV面积。分别于激光后1、3、7和14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采用RT-qPCR检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激光后第1和3天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巩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尼古丁显著增加CNV的渗漏程度及CNV的面积,尼古丁组的重度渗漏率和CNV面积分别为56.25%和(17569.96±1444.00)μm^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5%和(10158.63±711.00)μm^2(P<0.05)。尼古丁促进了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加了M2/M1型巨噬细胞的比率(P<0.05)。尼古丁也促进了M2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的mRNA表达,并且促进了VEGF、ICAM-1、TNF-α和IL-6的分泌(P<0.05)。结论:尼古丁可以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增加M2/M1巨噬细胞的比例,从而促进CNV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巨噬细胞极化 脉络膜新生血管 炎症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分析比较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发宝 周立军 +5 位作者 巩亚军 赖坤贝 黄创新 李龙辉 吕林 金陈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9-1114,共6页
目的:应用2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对根据常规眼科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 目的:应用2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对根据常规眼科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的56例CSC患者(60眼)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其中急性CSC 28例(28眼),慢性CSC 28例(32眼);应用OCT血管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和谱域OCT(spectral domain OCT,SD-OCT)分析比较急慢性CSC患者视网膜脉络膜形态改变。结果:慢性CSC组中有4眼(12.5%)的OCTA图像中有明显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而其ICGA中却没有发现CNV的存在,急性CSC组的患者在OCTA和ICGA中均没有发现CNV;OCTA脉络膜浅层图像分析中,慢性CSC组局部"暗区"的出现率远高于急性CSC组(P<0.01);SD-OCT图像中急性组视网膜外层结构(外界膜、肌样体区、椭圆体带、光感受器外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反射带)的完整性要明显优于慢性组(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慢性CSC患眼可能存在血管造影无法显示的早期继发性CNV;急慢性CSC视网膜外层结构和脉络膜浅层结构的异常改变在OCT中存在不同特点,慢性CSC的结构损害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外层结构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微循环变化(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发宝 周立军 +5 位作者 巩亚军 赖坤贝 黄创新 李龙辉 吕林 金陈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572,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的微循环变化。【方法】经常规眼科临床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方法确诊CSC患者61例67眼。选取...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的微循环变化。【方法】经常规眼科临床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方法确诊CSC患者61例67眼。选取年龄、屈光匹配的正常人15名、3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OCT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SC患者视网膜脉络膜微循环的特点。【结果】CSC患眼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VDSR)和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VDDR)均低于正常眼,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25,P=0.056)。CSC患眼脉络膜浅层血流密度(VDS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亚组分析,慢性CSC组中VDSR、VDDR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42,P=0.037),而急性CSC组中VDSR、VDDR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CSC患眼存在眼底微循环异常,脉络膜浅层血流密度低于正常眼,并首次发现了慢性CSC视网膜表层和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低于正常眼,提示病史较长的患眼微循环异常不仅累及脉络膜血管而且累及视网膜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脉络膜 血流密度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眼底影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东琳(综述) 许发宝 +3 位作者 巩亚军 项毅帆 李强 林浩添(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85-193,共9页
近年来,眼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迅猛发展,眼底影像因易获取及其丰富的生物信息成为研究热点,眼底影像的AI分析在眼底影像分析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拓展。目前,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年龄... 近年来,眼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迅猛发展,眼底影像因易获取及其丰富的生物信息成为研究热点,眼底影像的AI分析在眼底影像分析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拓展。目前,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青光眼等常见眼底疾病的临床筛查、诊断和预测已有较多AI研究,相关成果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除眼科疾病以外,探究眼底特征与全身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据此研发AI诊断系统已经成为当下的又一热门研究领域。AI应用于眼底影像分析将改善医疗资源紧缺、诊断效率低下的情况,为多种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开辟“新赛道”。未来眼底影像AI分析的研究应着眼于多种眼底疾病的智能性、全面性诊断,对复杂性疾病进行综合性的辅助诊断;注重整合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提高算法性能、设计贴合临床的研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眼底图像 深度学习 眼科
下载PDF
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及管理战略探讨
6
作者 用娟娟 钱兆勇 巩亚军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16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在不断的整合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还不成熟,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和管理战略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于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和...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在不断的整合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还不成熟,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和管理战略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于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和管理战略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项目管理 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战略
下载PDF
微视野检测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立军 赖坤贝 +5 位作者 黄创新 许发宝 巩亚军 钟小菁 吕林 金陈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65-369,共5页
目的评估微视野检测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经眼底彩照、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spectrum-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目的评估微视野检测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经眼底彩照、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spectrum-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确诊且接受治疗的CSC患者92例92只眼,分为两组:微脉冲治疗组(A组)患者62例;半剂量PDT治疗组(B组)患者30例,接受半剂量PDT治疗,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微视野检查。同时选取年龄相匹配健康者30例正常健康眼作为对照组(C组),不进行激光治疗,仅接受微视野检查。评估治疗后CSC患者视力、黄斑区光敏感度及固视稳定性改变。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了最佳矫正视力和微视野检查。结果治疗后1个月,A和B组92例CSC患者BCVA由术前的(0.56±0. 2),提高到(0.80±0.2)(P <0.05),但治疗后视力改善仍低于正常健康者(0.98±0.1)。黄斑区光敏感度治疗前为(19.2±8.7)dB,显著低于正常健康眼的(29.7±1.2)dB(P<0.001)。治疗后提高到(25.1±11.9)d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的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P <0. 05)。92例CSC患者治疗前固视稳定为47只眼(51.1%),相对不稳定为24只眼(26.1%),不稳定为21只眼(22. 8%),治疗后稳定67只眼(72. 8%),相对不稳定17只眼(18.5%),不稳定8只眼(8.7%),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微视野检测可以显示CSC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光敏度和固视稳定性的改变,为更全面的了解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微视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半剂量光动力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短期功能及形态改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立军 赖坤贝 +5 位作者 黄创新 许发宝 巩亚军 钟小菁 吕林 金陈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33-136,176,共5页
目的评估半剂量光动力疗法(half-dose 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后短期功能及形态改变。方法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经眼... 目的评估半剂量光动力疗法(half-dose 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后短期功能及形态改变。方法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经眼底彩照、眼底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spectrum-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单眼急性CSC患者10例10只眼,给予半剂量PDT治疗。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微视野及OCT检查,功能估指标包括BCVA及黄斑区光敏感度;形态评估指标包括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MT)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retinalchoroidal thickness,SFCT)。结果 PDT治疗1个月后,CSC患者BCVA由术前的0.55±0.24,提高到0.99±0.15(P<0.05);黄斑区光敏感度治疗前为(18.8±7.4)dB,治疗后为(25.0±2.1)dB(P<0.05)。治疗前CMT为(447.20±170.8)μm,治疗后1个月为(197.40±53.2)μm(P<0.05);治疗前SFCT为(489.33±160.3)μm,治疗后1个月为(464.56±127.03)μ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剂量PDT治疗急性CSC可以短期显著提高视力,改善黄斑区光敏感度,降低黄斑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 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尼古丁加重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巩亚军 赖坤贝 金陈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9-322,共4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吸烟不仅增加wAMD患者CNV发生率,还加重wAMD患者病情,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尼古丁作为烟草中的重要有害物质,是一种易成瘾且高毒性的生物碱...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吸烟不仅增加wAMD患者CNV发生率,还加重wAMD患者病情,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尼古丁作为烟草中的重要有害物质,是一种易成瘾且高毒性的生物碱。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尼古丁可通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骨髓原始细胞、炎症、补体系统等介导血管生成,加重wAMD。积极探讨尼古丁加重wAMD CNV形成的确切机制,有助于早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来预防或延缓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黄斑变性/病因学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病因学 尼古丁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