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clin-1与P62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靳文君 郑琳 +3 位作者 罗珊珊 程余婷 巩仔鹏 廖健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根本病因在于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骨吸收动态平衡失调,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自噬对OP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噬水平的变化是影响骨平衡的关...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根本病因在于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骨吸收动态平衡失调,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自噬对OP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噬水平的变化是影响骨平衡的关键因素。研究证实,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P62通过不同层面直接调控自噬小体的形成,从而影响OP的发生与发展。该文对Beclin-1、P62在OP中的表达机制、作用特点及靶向治疗作一概述,为今后OP的防治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骨质疏松症 P62 BECLIN-1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川芎嗪-丹参配伍前后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容 勾健 +5 位作者 刘亭 巩仔鹏 陆苑 刘春花 黄勇 孙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5,共8页
目的对盐酸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前后在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差异进行探讨。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溶液复制AMI模型,分为川芎嗪组(ligustrazine,LG)、丹参组(Danshen,DS)和川芎嗪... 目的对盐酸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前后在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差异进行探讨。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溶液复制AMI模型,分为川芎嗪组(ligustrazine,LG)、丹参组(Danshen,DS)和川芎嗪-丹参组(ligustrazine-Danshen,LD),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下川芎嗪和丹参素2种活性成分在心脏、肝、脾、肺、肾、脑组织中的含量差异。结果注射后川芎嗪和丹参素在AMI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广泛且迅速达峰;配伍前后,各组川芎嗪在脑组织中含量最高,在肝组织中含量最低;丹参素在肾组织中含量最高,在脑组织中含量最低,表明川芎嗪较丹参素更易透过血脑屏障,且主要蓄积组织有所差异;而配伍用药显著增加了川芎嗪和丹参素在靶器官心脏中的AUC(P<0.001)。结论推测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可能是通过增加主要药效成分在心脏中的分布增强治疗作用,进而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丹参 配伍 组织分布 差异
下载PDF
基于镇痛作用的金骨莲胶囊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3
作者 杨帅 刘慧 +6 位作者 周家华 周祖英 朱迪 巩仔鹏 李月婷 郑林 黄勇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1期47-50,共4页
目的建立金骨莲胶囊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药对照组(阿司匹林36.40 mg/kg),金骨莲胶囊低、中、高剂量组(113.75,227.50,455.00 mg/kg),各10只。各组小鼠分别... 目的建立金骨莲胶囊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药对照组(阿司匹林36.40 mg/kg),金骨莲胶囊低、中、高剂量组(113.75,227.50,455.00 mg/kg),各10只。各组小鼠分别按每1 kg体质量灌胃10 mL相应药物,连续7 d,再腹腔注射1%醋酸溶液,测定小鼠20 min内的扭体次数,并测定10批金骨莲胶囊的生物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金骨莲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小鼠20 min内的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重复性、中间精密度、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8.0%。结论10批金骨莲胶囊样品均显示出了较好的生物活性。建立的金骨莲胶囊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为建立该制剂更系统、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骨莲胶囊 生物活性测定 镇痛作用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分析羊耳菊有效组分的入血成分 被引量:10
4
作者 巩仔鹏 陈亭亭 +5 位作者 侯靖宇 吴林霖 李梅 李月婷 陈思颖 兰燕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05-1610,共6页
目的应用UHPLC/Q-TOF/MS技术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手段,分析检测羊耳菊有效组分的入血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给予羊耳菊有效组分提取物后,腹主动脉抗凝采血,血浆经甲醇二次沉淀蛋白处理。采用Eclipse Plus C18RRHD色谱柱(2.1 mm×100 mm,... 目的应用UHPLC/Q-TOF/MS技术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手段,分析检测羊耳菊有效组分的入血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给予羊耳菊有效组分提取物后,腹主动脉抗凝采血,血浆经甲醇二次沉淀蛋白处理。采用Eclipse Plus C18RRHD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做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负离子检测模式,同时结合布鲁克道尔顿公司的Metabolite Tools软件,鉴定和表征其血中的移行成分。结果给药后,在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16个代谢产物,包括9个原型成分和7个代谢物,代谢方式主要以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的异构化、甲基化及甲基葡萄糖醛酸化的复合反应为主。结论本研究较为全面地阐释了羊耳菊活性部位提取物在大鼠血中的入血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羊耳菊药材的体内过程和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 血浆 入血成分 UHPLC/Q-TOF/MS 血清药物化学 代谢物
下载PDF
杜仲降血压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巩仔鹏 吴林霖 +6 位作者 陆苑 侯靖宇 李月婷 候佳 黄勇 李勇军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3-1043,共1页
目的鉴于中药主要是用于病理状态下的机体内,因此研究病理状态下的中药的药代动力学较正常机体更有意义,且与临床更相关。本研究旨在比较杜仲降压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京尼平苷酸)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鼠体内的... 目的鉴于中药主要是用于病理状态下的机体内,因此研究病理状态下的中药的药代动力学较正常机体更有意义,且与临床更相关。本研究旨在比较杜仲降压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京尼平苷酸)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特征。方法分别给正常大鼠及SHR模型行颈静脉插管手术,术后12 h,灌胃给予杜仲提取物(4.8 g·kg-1,分别相当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96 mg·kg-1和巴马汀168.96 mg·kg-1),并于给药前以及给药后5,15,30 min,1,1.5,2,3,4,6,8,10,12,24和36 h通过插管采血0.2 mL于肝素化的EP管中,离心,取血浆100μL。然后采用UPLC-MS/MS技术测定血浆中的活性成分的含量。绘制药时曲线,并利用WinN onlin软件计算药代参数(T1/2,Tmax,Cmax,AUC0–t,Vd/F和Cl/F),比较各代表成分在正常大鼠和SHR模型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灌胃杜仲提取物后,与正常大鼠相比,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京尼平苷酸在SHR模型体内的T1/2,Cmax和AUC0–t显著增加,Vd/F和Cl/F显著降低。结论自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状态能够显著改变杜仲降压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京尼平苷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提示临床上在用杜仲治疗高血压时,需要对其剂量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京尼平苷酸 自发性高血压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体内外炎症模型研究羊耳菊提取物的抗炎活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熊荻菲菲 吴林霖 刘亭 兰燕宇 王爱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50-2055,共6页
研究羊耳菊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通过D_(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羊耳菊粗提物进行富集分离,由此制备出不同极性的组分;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对不同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同时建立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和小鼠耳肿胀动物模型,对不同组分进行... 研究羊耳菊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通过D_(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羊耳菊粗提物进行富集分离,由此制备出不同极性的组分;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对不同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同时建立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和小鼠耳肿胀动物模型,对不同组分进行抗炎活性评价。通过D_(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物进行富集分离,制备的五个不同组分:Fr.A、Fr.B、Fr.C、Fr.D和Fr.E。其中Fr.E组(60%乙醇组分)的抗炎效果优于其余各组。抑制NO和TNF-α的释放作用分别为53.32±1.14、56.46±2.02,小鼠耳肿胀实验的肿胀抑制率为54.81%。羊耳菊Fr.E组分(60%乙醇组分)为羊耳菊抗炎的主要有效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 抗炎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抗肿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巩仔鹏 陈涛 +1 位作者 邓李蓉 胡月琴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2-14,共3页
华蟾素注射液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抗肿瘤制剂,临床应用范围较广。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抗肿瘤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起到协同增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作用,显示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2001年以来的华蟾素注射... 华蟾素注射液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抗肿瘤制剂,临床应用范围较广。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抗肿瘤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起到协同增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作用,显示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2001年以来的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化疗 抗肿瘤
下载PDF
羊耳菊有效组分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巩仔鹏 熊荻菲菲 +8 位作者 李梅 吴林霖 陈亭亭 李月婷 陈思颖 王爱民 李勇军 王永林 兰燕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9期131-133,152,共4页
[目的]分析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指认其中特征性、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对照品进行比对。[结果]在羊耳菊有效组分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新绿原酸、... [目的]分析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指认其中特征性、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对照品进行比对。[结果]在羊耳菊有效组分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洋蓟素、木犀草苷、东莨菪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结论]明确了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12个化合物,为羊耳菊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王爱民 李勇军 李月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结果]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04+(7.16×Ce)/(Ce+372.4);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6.83-(37.31×Ce)/(Ce+0.04)。[结论]SOD和LDH的浓度与芍药内酯苷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芍药内酯苷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芍药内酯苷 PK-PD模型
下载PDF
羊耳菊活性部位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5 位作者 侯靖宇 陈亭亭 吴林霖 李勇军 王永林 兰燕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8期122-124,128,共4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研究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收集健康SD大鼠循环肠灌流液,分别用甲酸水溶液和正丁醇处理样品后,UHPLC-Q-TOF/MS分析其代谢产物。结合对照品...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研究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收集健康SD大鼠循环肠灌流液,分别用甲酸水溶液和正丁醇处理样品后,UHPLC-Q-TOF/MS分析其代谢产物。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相关文献,初步推测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物较少,初步鉴定出3个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酯基位置异构和甲基化代谢物。[结论]该方法初步探究了羊耳菊提取物主要成分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特征,为阐释羊耳菊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 活性部位 肠灌流液 代谢产物
下载PDF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李月婷 李勇军 王爱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4-55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SOD和LDH),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灯盏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0.67+(1.22×Ce)/(Ce+5.58);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14.17-(32.72×Ce)/(Ce+0.08)。结果表明,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甲素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甲素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灯盏甲素 PK-PD模型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12
作者 巩仔鹏 付亚玲 陈涛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自从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以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和肿瘤治疗的新策略。中医药在治疗肿瘤及血管生成相关病证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血管生成... 自从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以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和肿瘤治疗的新策略。中医药在治疗肿瘤及血管生成相关病证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活性成分 肿瘤 血管生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UPLC同时测定杜仲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佳 陆苑 +3 位作者 向文英 曹旭 巩仔鹏 王爱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4-879,共6页
建立UPLC同时测定杜仲药材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分析方法。以Waters BET C18(2.1×150 mm,1.7μm)为色谱柱,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 建立UPLC同时测定杜仲药材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分析方法。以Waters BET C18(2.1×150 mm,1.7μm)为色谱柱,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5 nm,流速0.25 m L/min,柱温45℃。在该色谱条件下,杜仲中的六种有效成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6.92%~101.01%,RSD〈3%。39批杜仲药材中六个被测成分的总含量0.4406%~4.2282%,差异较大。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杜仲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为杜仲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超高效液相色谱 桃叶珊瑚苷 绿原酸 京尼平苷酸 京尼平苷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松脂醇单葡萄糖苷
下载PDF
荭草花中五种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浩 覃小丽 +4 位作者 夏涛 李月婷 巩仔鹏 李勇军 郑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4-769,共6页
目的 利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荭草花提取物的吸收摄取特性。方法 采用UPLC-MS/MS考察荭草花提取物在不同浓度、时间、温度、pH、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条件下Caco-2细胞的吸收差异。结果 荭草花提取物在Caco-2细... 目的 利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荭草花提取物的吸收摄取特性。方法 采用UPLC-MS/MS考察荭草花提取物在不同浓度、时间、温度、pH、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条件下Caco-2细胞的吸收差异。结果 荭草花提取物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中槲皮素等5个成分在摄取90min后逐渐降低;且在37℃条件下吸收最好;槲皮素pH为5条件下,利于其吸收,其余成分均在pH为6有利于吸收;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后发现,槲皮素和山奈酚受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影响,摄取量明显增加。结论 荭草花提取物中槲皮素等5种成分的吸收机制主要表现为被动扩散,P-糖蛋白参与其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摄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花提取物 CACO-2细胞 P-糖蛋白抑制剂 吸收机制 UPLC-MS/MS 摄取
下载PDF
杜仲提取物中五个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旭 谢玉敏 +3 位作者 朱迪 陈鹏程 巩仔鹏 王爱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测定杜仲药材中5个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血浆蛋白结合率,生物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进行处理,以葛根素为内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血浆和缓冲溶液中的5个成分浓度。结果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京... 目的测定杜仲药材中5个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血浆蛋白结合率,生物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进行处理,以葛根素为内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血浆和缓冲溶液中的5个成分浓度。结果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平均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5.77±2.68)%、(57.54±3.79)%、(53.91±3.00)%、(24.15±4.92)%、(49.78±3.61)%。结论京尼平苷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蛋白结合率较低,原儿茶酸、绿原酸和松脂醇单葡萄糖苷则与大鼠血浆蛋白有中等强度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京尼平苷酸 原儿茶酸 绿原酸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松脂醇单葡萄糖苷 平衡透析法 液质联用
下载PDF
戊己丸不同配伍方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及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迎寒 周淑媛 +6 位作者 王娅杰 巩仔鹏 杨庆 阚晓溪 阮从潇 张瑞杰 朱晓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26-1233,共8页
目的:评价戊己丸不同配伍方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syndrome,PI-IBS)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的作用,并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建立PI-IB... 目的:评价戊己丸不同配伍方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syndrome,PI-IBS)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的作用,并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建立PI-IBS大鼠模型,应用戊己丸不同配伍方进行干预,应用BIOPAC MP15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描记大鼠结肠运动曲线,计算结肠运动指数和运动指数变化率,同时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血清、结肠、海马、下丘脑和额叶中5-HT的含量及5-HT转化率,甲苯胺蓝染色法计算结肠肥大细胞数目和脱颗粒率.结果:经戊己丸治疗后,中、高剂量组PI-IBS模型大鼠结肠运动指数(1770.10、1504.97、1700.64、1467.22 vs 2112.15)和运动指数变化率(68.10、40.16、59.97、39.33 vs 104.69)均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中5-HT含量显著下降(3493.38、2640.41、2086.08、3255.63、2688.69、2129.13 vs 4168.36),血清中5-HT转化率(3.20、4.60、6.61、2.86、3.40、4.05 vs2.08)明显升高(P<0.05,P<0.01).中、高剂量组中枢边缘系统中5-HT含量(243.16、295.03、250.28、303.61 vs 124.42;303.51、397.30、339.94、353.02 vs 198.58;260.87、302.75、254.65、298.92 vs 166.71)显著升高(P<0.01),5-HT转化率(134.69、98.61、130.57、95.87vs 281.91;209.43、184.55、189.56、186.75vs 262.01;109.36、86.52、115.41、88.47 vs268.36)明显下降(P<0.05,P<0.01).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6.40、5.11、6.48、5.57 vs 10.47)和脱颗粒率(23.81、17.94、23.25、19.19 vs34.10)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戊己丸不同配伍方改善PI-IBS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5-HT含量及肥大细胞的异常状态,从而调节脑-肠轴功能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丸不同配伍方 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 结肠运动 5-HT 肥大细胞 脑-肠轴
下载PDF
赤芍提取物中两种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建春 侯佳 +4 位作者 李月婷 巩仔鹏 兰燕宇 王永林 王爱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9-1331,共3页
赤芍为毛莫科植物川赤芍Paeonin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散癖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解热解痉、抗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芍药苷是芍药总苷的主要成分[1],具有赤芍上述的药理功效,但研究发现芍... 赤芍为毛莫科植物川赤芍Paeonin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散癖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解热解痉、抗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芍药苷是芍药总苷的主要成分[1],具有赤芍上述的药理功效,但研究发现芍药苷的胃肠吸收很差,生物利用度低[2],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利用Caco-2细胞模型([3-4])对赤芍主要成分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进行体外吸收特性的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摄取 CACO-2细胞模型 超高效液相-双重四极杆质谱 芍药苷 苯甲酰芍药苷
下载PDF
中药华蟾素的镇痛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邓李蓉 陈涛 +2 位作者 巩仔鹏 胡月琴 余雪琴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两种浓度华蟾素注射液的镇痛作用;采用盐酸纳洛酮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镇痛作用机制。结果与氨酚羟考酮比较,华蟾素注射液能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减...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两种浓度华蟾素注射液的镇痛作用;采用盐酸纳洛酮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镇痛作用机制。结果与氨酚羟考酮比较,华蟾素注射液能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减少(P<0.01);并能提高热板所致小鼠舔足的痛阈(P<0.05)。而且腹腔注射(IP)0.04 mg纳洛酮能明显地拮抗华蟾素的镇痛作用(P<0.001)。结论华蟾素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镇痛作用 中药
下载PDF
珠子参多糖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涛 陈茂华 +1 位作者 胡月琴 巩仔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观察珠子参多糖(Panax japlcus varPolysaccharide,PJPS)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建立BALB/c小鼠H22肝癌移植实体瘤模型及腹水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5-氟尿嘧啶组(阳性对... 目的观察珠子参多糖(Panax japlcus varPolysaccharide,PJPS)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建立BALB/c小鼠H22肝癌移植实体瘤模型及腹水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5-氟尿嘧啶组(阳性对照)、珠子参多糖组。给药结束后比较各用药组的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肿瘤组织细胞形态结构,肿瘤细胞超微结构、肿瘤细胞凋亡率、CD4+/CD8+值、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及生命延长率。结果珠子参多糖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CD4+/CD8+值,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及生命延长率均高于5-氟尿嘧啶组,珠子参多糖组的抑瘤率及肿瘤细胞凋亡率低于5-氟尿嘧啶组,珠子参多糖组的部分肿瘤细胞有坏死现象及凋亡学形态变化。结论珠子参多糖对H22肝癌小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命的作用。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干扰肿瘤细胞周期,降低VEGF的表达可能是珠子参多糖发挥抗肝癌效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 多糖 肝癌 肿瘤抑制
下载PDF
珠子参皂苷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涛 胡卫 +1 位作者 巩仔鹏 翟文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珠子参皂苷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硝基四氮唑蓝(NBT)试验测定细胞还原能力;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72 h后,最低、低、中、高... 目的探讨珠子参皂苷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硝基四氮唑蓝(NBT)试验测定细胞还原能力;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72 h后,最低、低、中、高浓度珠子参皂苷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1.86%,42.84%,49.13%,66.40%;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珠子参皂苷组67.1%细胞分化成熟;NBT还原能力明显增强;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珠子参皂苷对HL-60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阻止细胞于G0/G1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 皂苷 HL-60 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