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患者右房功能的声学定量 被引量:3
1
作者 巩会平 钟明 +4 位作者 张薇 黎莉 张运 庞曰明 蒋桂花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应用声学定量(AQ)技术,研究高血压患者右房功能改变。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高血压组50例,应用AQ技术,测量代表右房储存器功能的心房存储容积(RV),峰值充盈率(PFR),代表右房管道功能的心房快速排空分数(REF),峰值快速排空率(PRER)及... 目的应用声学定量(AQ)技术,研究高血压患者右房功能改变。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高血压组50例,应用AQ技术,测量代表右房储存器功能的心房存储容积(RV),峰值充盈率(PFR),代表右房管道功能的心房快速排空分数(REF),峰值快速排空率(PRER)及峰值快速排空率与峰值心房排空率(PAER)的比值(PRER/PAER),代表右房助力泵功能的心房主动收缩分数(AEF),峰值心房排空率(PAE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右房RV和PFR增高[(27.3±10.7)vs(37.9±15.1)mL,P<0.01;(163.5±72.3)vs(231.9±103.7)mL/s,P<0.01];PRER/PAER减低[(2.6±1.3)vs(1.6±1.1),P<0.01];PAER增高[(82.7±26.2)vs(174.1±112.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右房储存器功能和助力泵功能代偿性增强,管道功能减低,AQ技术为评价右房功能提供了无创性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定量 高血压 右房功能
下载PDF
慕课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生中的认知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巩会平 王若义 +1 位作者 王文文 杜贻萌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1年第3期368-370,378,共4页
为了解医学生对慕课的认识、接受程度及存在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临床学习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大四和大五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慕课的总体学习体验感到满意,学生的慕课学习完成率高;但对慕课的学习兴... 为了解医学生对慕课的认识、接受程度及存在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临床学习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大四和大五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慕课的总体学习体验感到满意,学生的慕课学习完成率高;但对慕课的学习兴趣在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互动以及临床技能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医学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医学教育 医学生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钟明 张薇 +6 位作者 苗雅 卜培莉 孙惠 马骁 巩会平 唐梦熊 张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71-1675,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2型糖尿病心肌病(DC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DCM动物模型,12周后采用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2型糖尿病心肌病(DC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DCM动物模型,12周后采用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左室心肌胶原含量、TSP-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DCM大鼠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1.01±3.05vs16.92±3.18,P<0.01),TS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089±0.0034vs0.0141±0.0037,P<0.05;96.38±16.80vs129.98±16.96,P<0.05);TSP-1mRNA水平与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LVEDP均呈正相关(r=0.762,P<0.01;r=0.717,P<0.05;r=0.658,P<0.05);与LVSP、-dp/dtmax均呈负相关(r=-0.605,P<0.05;r=-0.694,P<0.05);TSP-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LVEDP均呈正相关(r=0.735,P<0.01;r=0.750,P<0.01;r=0.716,P<0.05);与LVSP、-dp/dtmax均呈负相关(r=-0.633,P<0.05;r=-0.669,P<0.05)。结论:心肌组织TSP-1高表达在DCM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凝血酶敏感蛋白1
下载PDF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晨 钟明 +4 位作者 黎莉 赵静 巩会平 张运 张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03-1604,共2页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测定1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9例非梗阻性,4例梗阻性)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前后的左室收缩和舒张...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测定1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9例非梗阻性,4例梗阻性)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前后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HCM患者心率、收缩压、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P<0.05,P<0.001),舒张压、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无明显变化;左室流出道压差有减低趋势,其中4例梗阻性HCM患者用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明显减低〔(57.00±9.2)mmHg vs(23.27±12.96)mmHg,P<0.05〕;左室松弛时间常数、心腔僵硬度常数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无明显变化;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减低〔(19.62±10.55)mmHg vs(11.18±7.5)mmHg,P<0.05〕。结论艾司洛尔通过减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后负荷和减慢心率而改善心肌顺应性,特别适用于梗阻性HCM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肥厚型心肌病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压力负荷增高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塑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智荣 王立宏 +1 位作者 巩会平 王成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3-14,18,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压力负荷增高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另设同源WKY大鼠为假手术组,每组10只。治疗组口服缬沙坦15 mg/(kg.d),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比较各组...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压力负荷增高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另设同源WKY大鼠为假手术组,每组10只。治疗组口服缬沙坦15 mg/(kg.d),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比较各组大鼠心脏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及胶原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均明显增加(F=149.02、5.27,q=23.65、4.27,P<0.01);应用缬沙坦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均显著减少(q=17.07、3.60,P<0.01)。结论缬沙坦能够逆转CHF模型大鼠心肌的重塑,从而阻止和延缓心力衰竭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室重构 胶原 缬沙坦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空巢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治疗现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玉梅 李振永 +2 位作者 王娟 巩会平 刘振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141-5143,共3页
目的探讨空巢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治疗现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8个社区2057例老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采用UCLA孤独自评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GDS... 目的探讨空巢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治疗现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8个社区2057例老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采用UCLA孤独自评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进行评估。结果空巢老人为653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1.75%。空巢老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56.0%、88.8%、81.1%和6.0%。与非空巢老人比较,空巢老人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而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巢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的主要因素。UCLA得分是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及控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GDS得分是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治疗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空巢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是非空巢老年人的2.630倍,而非空巢老年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是空巢老年人的2.036、1.680和1.958倍。结论空巢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有显著影响。心理咨询及精神关怀可能是空巢老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 高血压 孤独 抑郁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敏 巩会平 +2 位作者 张光昊 杜贻萌 鹿庆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65-1567,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行初始PCI的STEMI患者286例,采集入院初始、PCI术后24、48 h、随访期血样标本,测定hs-CRP及血清生化指标,并...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行初始PCI的STEMI患者286例,采集入院初始、PCI术后24、48 h、随访期血样标本,测定hs-CRP及血清生化指标,并收集入院初始和随访期冠状动脉造影和PCI临床资料。比较介入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应用Pearson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非靶病变进展的关系。结果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组hs-CRP水平在入院初始、PCI术后24、48 h均显著升高(P均<0.01);随访期,进展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P<0.01)及冠脉复杂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初始hs-CRP、PCI术后24、48 h hs-CRP、LDL-C均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初次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预测因素。结论 CRP水平与STEMI患者PCI术后非靶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非靶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Sirt3与心血管疾病和长寿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林 巩会平 +2 位作者 马艳艳 ELOY YINWANG 杜贻萌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4期553-556,共4页
Sirt3是一种依赖NAD+的去乙酰化酶。它与线粒体多种生物功能紧密相连,其中包括营养素氧化、ATP生成、活性氧自由基(ROS)清除及线粒体稳态等。Sirt3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人类寿命延长与Sirt3也密切相关。
关键词 Sirt3 长寿 心血管疾病 多态性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251A/T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候慧娟 巩会平 +3 位作者 赵晖 辛辉 张蕊 刘相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251A/T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检测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8-251A/T单核苷酸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8血浆水平。结果白细胞介素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251A/T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检测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8-251A/T单核苷酸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8血浆水平。结果白细胞介素8血浆水平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1A/T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A和T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其他冠心病患者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A基因型明显减少(OR=0.43,95%CI为0.2~0.97,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8血浆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相关性。-251A/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无相关性,但可影响冠心病的临床表现。AA基因型或许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易感性 白细胞介素8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乳腺癌致左心室功能不全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婧 巩会平 +2 位作者 盛林 王永梅 鹿庆华 《新医学》 2017年第1期60-62,共3页
曲妥珠单抗是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该文报道1例在单用曲妥珠单抗(每3周1次)方案治疗后出现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右乳腺癌患者。该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第2次后逐渐出现憋气,平卧位明显,伴咳嗽、腹胀、双下肢水肿,心内科住院经心... 曲妥珠单抗是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该文报道1例在单用曲妥珠单抗(每3周1次)方案治疗后出现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右乳腺癌患者。该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第2次后逐渐出现憋气,平卧位明显,伴咳嗽、腹胀、双下肢水肿,心内科住院经心脏彩超、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诊断为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前LVEF为0.66,应用曲妥珠单抗后LVEF最低至0.29,且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故考虑其左心室功能不全可能与使用曲妥珠单抗有关,停药后对症处理40 d左心室功能恢复正常。该例提示应规范用药,按说明书严密监测不良反应,避免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乳腺癌 左心室功能不全
下载PDF
CD13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杜鹃 孙强 +3 位作者 王志浩 巩会平 尚嫄嫄 张薇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CD13表达在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是否发生变化,其与MS及各组分存在怎样的关联,及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是否相关,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MS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获取各临床指标,并行超声心... 目的探讨CD13表达在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是否发生变化,其与MS及各组分存在怎样的关联,及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是否相关,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MS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获取各临床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PBMC CD13的mRNA表达。比较两组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及与临床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是否存在关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BMC CD13 mRNA表达在MS患者中无明显差异,但其与收缩压呈独立负相关关系,与腰臀比、二尖瓣Em呈独立正相关关系。结论 CD13对血压及心脏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但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或是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CD13 APN 腹型肥胖
下载PDF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技术在颅脑损伤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美琪 王兴蕾 +5 位作者 巩会平 邵明举 于杰滨 王晓阳 姜笃银 赵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336,共3页
脑水肿可继发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颅脑损伤,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或死亡。精准实时监测脑水肿变化、合理应用脱水药物、及时处理脑水肿情况对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手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技... 脑水肿可继发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颅脑损伤,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或死亡。精准实时监测脑水肿变化、合理应用脱水药物、及时处理脑水肿情况对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手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监测手段,可通过电磁扰动等技术使脑水肿程度得以量化,直观反映颅脑深部组织的水肿状态。本文就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技术在颅脑损伤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脑水肿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监测 颅脑损伤 无创
原文传递
左西孟旦在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3
作者 许凡凡 巩会平 +1 位作者 刘增强 吴倩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左西孟旦在治疗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62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实验组(n=30)及对照组(n=32),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12.5 mg,... 本研究旨在探讨左西孟旦在治疗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62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实验组(n=30)及对照组(n=32),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12.5 mg,每周一次。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NI、BNP水平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同时观察实验组有无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室性心律失常、过敏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应用左西孟旦后,PPCM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肺动脉压力均显著减低(P<0.05)。血清cTNI和BNP均明显下降(P<0.01)。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研究表明左西孟旦可以明显改善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心脏结构重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围产期心肌病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B型脑钠肽
原文传递
糖/血小板反应素-1/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传导途径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钟明 张薇 +5 位作者 苗雅 马骁 巩会平 孙慧 唐梦熊 张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糖/血小板反应素-1(TS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信号传导途径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动物模型,以Masson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 目的探讨糖/血小板反应素-1(TS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信号传导途径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动物模型,以Masson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左室心肌胶原含量、TSP-1、TGFβ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高,存在心肌间质纤维化;TSP-1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高,TGFβ1mRNA、活性和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亦明显高;TSP-1、TGFβ1mRNA水平与空腹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相关,TSP-1、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空腹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之间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空腹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糖/TSP-1/TGFβ1信号传导途径在糖尿病心肌病时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上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信号传导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反应素-1
原文传递
缬沙坦逆转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钟明 张运 +5 位作者 苗雅 黎莉 巩会平 马骁 孙惠 张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逆转糖尿病心肌病(DCM)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DCM组(16只),缬沙坦干预组(16只)。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DCM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缬沙坦逆转糖尿病心肌病(DCM)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DCM组(16只),缬沙坦干预组(16只)。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DCM动物模型。利用Masson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左室心肌胶原含量、血小板反应素-1(TSP-1)、TGFβ1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大鼠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升高(11%±3%vs17%±3%,P<0·01),存在心肌间质纤维化;TSP-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0·0089±0·0034vs0·0141±0·0037,96±17vs130±17,均P<0·05),TGFβ1mRNA、活性和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0·0054±0·0009vs0·0126±0·0057,103±18vs143±17,99±20vs155±35,均P<0·01);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治疗后,除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外,上述异常均明显减轻。结论缬沙坦通过抑制TSP-1/TGFβ1信号传导途径在逆转DCM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病 肥大性 受体 血管紧张素 信号传递
原文传递
创伤性心搏骤停预防策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笃银 赵洁 +5 位作者 王兴蕾 邵明举 巩会平 周飞虎 刘亚华 王立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8-512,共5页
创伤性心搏骤停(TCA)的病死率极高,且与非创伤性心搏骤停(NTCA)在复苏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在标准复苏流程的同时快速处理各种可逆病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文通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窒息、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 创伤性心搏骤停(TCA)的病死率极高,且与非创伤性心搏骤停(NTCA)在复苏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在标准复苏流程的同时快速处理各种可逆病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文通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窒息、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挤压综合征、颅脑损伤和脑疝这几个导致TCA的关键因素进行综述,并对其管控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TCA的预防提供可行的策略,为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降低TCA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心搏骤停 预防策略
原文传递
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瑞建 陈玉国 +4 位作者 张运 孙祎 徐峰 吕瑞娟 巩会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肱动脉舒张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并结合定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方法 15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基...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肱动脉舒张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并结合定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方法 15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基因测序结果分为A组(野生型)93例(62%)和B组(突变型)57例(38%),观察两组患者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同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评价肱动脉舒张功能及相应状态下血流最大剪切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多支病变率显著低于A组(57.9%对76.4%,P=0.017),Gensini评分亦低于A组(46.3±35.7对61.8±49.3,P=0.04)。高分辨力超声检查:肱动脉基础内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检查: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检查:含化硝酸甘油后B组血管内径的增幅较A组显著减少(P〈0.05),表明B组患者对硝酸酯类药物反应能力较低。脉冲多普勒检查血流动力学,基础状态及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最大剪切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1),提示野生型患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结论ALDH2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密切。ALDH2基因突变虽可导致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不受影响。ALDH2基因突变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硬化 内皮 血管 醛脱氢酶
原文传递
应变/应变率技术评价超重及肥胖患者左心房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宁宁 巩会平 +2 位作者 蒋桂花 张运 张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8-491,共4页
【摘要】目的应用应变/应变率技术评价超重及肥胖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超重者(28kg/m2〉BMI≥24kg/m2),30例肥胖者(BMI≥28kg/m2)及30例正常人。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应变/应变率技术测量左心房5个壁10个节段左房应变(s... 【摘要】目的应用应变/应变率技术评价超重及肥胖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超重者(28kg/m2〉BMI≥24kg/m2),30例肥胖者(BMI≥28kg/m2)及30例正常人。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应变/应变率技术测量左心房5个壁10个节段左房应变(s)、左室收缩期左房应变率峰值(SSR)、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应变率峰值(ESR)及左室舒张晚期左房应变率峰值(ASR),并计算出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平均SSR及平均ESR减低,肥胖组平均s、平均SSR及平均ESR降低,超重组平均ASR降低;肥胖组平均ESR较超重组降低。结论超重者左房储存器、管道及助力泵功能均受损,肥胖者左房储存器及管道功能受损更为明显,而助力泵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左房的三个功能相互调节来维持左室充盈。应变及应变率技术可用来评价超重及肥胖者左房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重 心房功能 应变率显像
原文传递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少华 巩会平 +3 位作者 蒋桂花 方宁宁 张运 张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左心室的同步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2例MS伴左室肥厚患者(MS—LVH组)、69例MS不伴左室肥厚患者(MS-NLVH组)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测量左心室6个壁12个节段...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左心室的同步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2例MS伴左室肥厚患者(MS—LVH组)、69例MS不伴左室肥厚患者(MS-NLVH组)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测量左心室6个壁12个节段心肌收缩速度和舒张速度达峰时间(Ts,Te),应用12个节段Ts、Te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diff,Te-diff)及标准差(Ts—SD,Te—SD)来评价左室收缩和舒张同步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NLVH组和MS—LVH组Ts-diff、Ts—SD、Te—diff、Te—SD均显著增大,与MS-NLVH组相比,MS-LVH组Te-diff和Te—SD增大更加明显。结论MS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和舒张同步性的异常,左室肥厚对舒张同步性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代谢综合征X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PCI后非靶病变进展需再次PCI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蕊 巩会平 +3 位作者 张荃方 王宏涛 胡建 辛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因非靶病变进展致出现临床症状需再次行PCI治疗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8-01-2010-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择期或急救PCI治疗并存活出院的冠心病患者697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因非靶病变进展致出现临床症状需再次行PCI治疗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8-01-2010-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择期或急救PCI治疗并存活出院的冠心病患者697例,平均随访1年。根据是否因非靶病变进展致再次行PCI术,将入选患者分为非靶病变进展需行PCI组(PCI组)56例和非靶病变无进展组(无进展组)64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初次PCI时的冠脉造影结果。结果:与无进展组比较,PCI组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初次PCI时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冠脉多支病变是PCI后非靶病变进展需行PCI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靶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