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诱导星康吉鳗卵巢发育主要组织脂质代谢分析
1
作者 王桂香 李慷 +4 位作者 刘如聪 姜之信 巴旭冰 宋宗诚 刘利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99,共11页
为分析人工诱导星康吉鳗卵巢发育组织脂质代谢,实验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MS)对人工诱导星康吉鳗卵巢发育不同时期肝脏、卵巢、肌肉和血浆进行了脂质组学分析,并测定了肝脏代谢酶活。对不同发育阶段星... 为分析人工诱导星康吉鳗卵巢发育组织脂质代谢,实验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MS)对人工诱导星康吉鳗卵巢发育不同时期肝脏、卵巢、肌肉和血浆进行了脂质组学分析,并测定了肝脏代谢酶活。对不同发育阶段星康吉鳗组织脂质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肝脏、肌肉、卵巢和血浆中各鉴定出68、27、63和212种脂质标志物,主要包括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甘油三酯(TG)和鞘磷脂(SM)等。4种组织中TG、甘油二酯(DG)和神经酰胺(Cer)等脂类物质在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肝脏代谢中,脂肪酸合成酶、肝脂酶和脂蛋白脂酶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主要参与了TG、磷脂和脂肪酸的代谢。研究表明,星康吉鳗卵巢发育过程中主要组织的TG、磷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脂质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也与脂质代谢特征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康吉鳗 脂质转化 脂质组学 脂质代谢
原文传递
中国近海洄游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玻璃鳗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姜之信 李慷 +2 位作者 巴旭冰 曾祥标 刘利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8-1736,共9页
为研究长江口日本鳗鲡玻璃鳗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初步探究野生鳗鲡仔鱼的营养需求,分别采集浙江台州市、舟山市以及江苏盐城市邻近海域的玻璃鳗样品,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三个采样点玻璃鳗肠道优势菌群及营养代谢相... 为研究长江口日本鳗鲡玻璃鳗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初步探究野生鳗鲡仔鱼的营养需求,分别采集浙江台州市、舟山市以及江苏盐城市邻近海域的玻璃鳗样品,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三个采样点玻璃鳗肠道优势菌群及营养代谢相关的功能差异。结果显示,三个采样点的玻璃鳗肠道菌群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8.7%~82.0%)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2%~19.0%)为主要优势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12.4%~17.3%)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8.07%~13.03%)丰度较高,属固定优势菌属。此外,每个采样点样本中都含有丰富的独特细菌群,包括台州市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舟山市的内生单胞属(Endozoicomonas)和丙酸杆菌属(Cutibacterium)以及盐城市的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稳杆菌属(Empedobacter),推测是受采样点不同水环境因素影响。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内生单胞菌等菌属在多种鱼类肠道中有着消化蛋白质的功能,气单胞菌虽属于纤维素降解菌,也可分泌胞外蛋白酶。此外,通过对玻璃鳗肠道菌群进行功能预测发现,三个采样点玻璃鳗菌群功能均以氨基酸的转运和代谢占比最高,推测玻璃鳗在洄游过程中可能摄取较多的蛋白质成分作为其饵料。初步探明了我国近海野生玻璃鳗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组成,可为研究野生鳗鲡仔鱼摄食习惯及食物组成提供依据,同时为日本鳗鲡人工繁殖仔稚鱼的饵料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幼鱼 肠道菌群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清水池塘吊水饥饿处理对大口黑鲈品质的提升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鲁强 李慷 +4 位作者 李征程 巴旭冰 徐岩 张美琼 刘利平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0-521,共12页
为了研究吊水饥饿处理对土塘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肉品质的提升效果,在种植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的清水池塘中,比较不同暂养时间(0、1、4、7、10、13、16 d)下,鱼肉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和土腥味物质的变化情况... 为了研究吊水饥饿处理对土塘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肉品质的提升效果,在种植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的清水池塘中,比较不同暂养时间(0、1、4、7、10、13、16 d)下,鱼肉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和土腥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暂养不同时间后:(1)大口黑鲈鱼肉的水分含量显著下降至(74.90±2.40)%(第7天),灰分含量显著上升,达到(1.27±0.17)%(第7天);总糖含量先下降后恢复至初始含量水平(0.49±0.03)g/100 g(第13天)。(2)鱼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新增加3种(C20∶3n3、C20∶4n3、C22∶4n6),脂肪酸种类达到23种(第10天);游离氨基酸有16种,氨基酸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随着暂养时间延长有显著变化,其中具有鲜味的谷氨酸TAV>1(第4天),呈苦味的组氨酸TAV<1(第16天)。(3)暂养10 d后,鱼肉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4)鱼肉中土腥味物质2-MIB和GSM含量分别由初始的(0.42±0.01)μg/kg和(0.54±0.06)μg/kg下降到(0.33±0.05)μg/kg和(0.35±0.06)μg/kg(第16天)。研究表明,清水池塘暂养处理能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的鱼肉品质,综合提升效果和经济效益,暂养时间为10 d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饥饿处理 暂养 品质提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