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op技术矫转法对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技巧及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胡杰 乔茂林 +12 位作者 田琴琴 王恒 闫盛 赵文博 史勇斌 师佩璐 邢淼 李海峰 金海将 王平 常文凯 王玉文 董红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明了loop技术矫转法应用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本文探讨该技术应用的技巧和优势。方法 回顾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 目的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明了loop技术矫转法应用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本文探讨该技术应用的技巧和优势。方法 回顾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时间和术中辐射量为评判指标,比较标准滤器取出术、loop技术矫转法和loop配合其他技术的优劣。结果 Loop技术矫转法术中辐射剂量及手术时长均显著低于loop联合其他辅助技术(P<0.000 1)。结论 Loop技术矫转法对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尤其是严重倾斜、回收钩贴壁的滤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辐射剂量,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器械简单、可单人操作,利于开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滤器 辐射剂量 装置取出
下载PDF
太原市医护人员对尸检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路一凡 王千丹 +2 位作者 师佩璐 孙宇 孙俊红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9期1003-1005,共3页
尸体剖检(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通过尸检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尸检作为医学研究的一种较古老... 尸体剖检(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通过尸检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尸检作为医学研究的一种较古老的手段,在医学发展史上曾作出巨大贡献。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尸检率却普遍存在着下降趋势。为进一步究其原因,了解医护人员对医疗过程中死亡病例进行尸检的认识情况,我们对太原市5所医院共50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单纯随机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抽样调查 医护人员 尸检率 太原市 认知情况 尸体剖检 病理改变 临床工作
下载PDF
尿纤维蛋白原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的评估
3
作者 肖明洁 董红霖 +10 位作者 张玮 杜田 闫盛 常文凯 胡杰 王平 王玉文 金海将 李海峰 师佩璐 田琴琴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Z1期164-169,共6页
目的试验旨在检测Fg(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含量在造影剂暴露患者尿液中的变化,评估其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分析造影剂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100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治疗需要应用造影剂患者的临床... 目的试验旨在检测Fg(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含量在造影剂暴露患者尿液中的变化,评估其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分析造影剂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100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治疗需要应用造影剂患者的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每位入组患者暴露于造影剂前2小时、暴露于造影剂后2、12、24小时尿液中Fg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暴露于造影剂前24小时以及暴露于造影剂48小时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按照术后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按照需要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入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造影剂肾病,发病率6%。整体样本尿Fg含量暴露后2小时开始升高(P<0.05)12小时达高峰(P<0.05),24小时后降至基线水平(P<0.05)。在暴露后12、24小时,CIN组尿Fg含量显著性高于非CIN组(P<0.05),尿Fg含量均与SCr水平正相关(r=0.245,P=0.017;r=0.241,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暴露后12小时尿Fg的曲线下面积为0.739,取截断点为12.16 ng/ml时诊断造影剂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3.4%。肾功能不全(χ2=14.93,P<0.05)、高脂血症(χ2=3.04,P<0.05)、感染(χ2=4.54,P<0.05)、年龄≥70岁(χ2=3.13,P<0.05),造影剂剂量150~300 ml(χ2=5.42,P<0.05)为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尿Fg最早可暴露于造影剂后2小时出现升高,可能作为早期造影剂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伴发感染、年龄>70岁患者使用造影剂以及造影剂剂量≥150 ml时应该注意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损伤 纤维蛋白原 生物标志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浆ADAMTS4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田琴琴 杜田 +5 位作者 胡杰 师佩璐 常文凯 王玉文 李海峰 董红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的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探讨ADAMTS4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切除颈动脉斑...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的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探讨ADAMTS4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切除颈动脉斑块,切除标本依据病理学特点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浆ADAMTS4水平。结果易损斑块组ADAMDS4水平(112.74±17.47)ng/ml较稳定斑块组(72.58±20.28)ng/ml及对照组(56.67±22.14)ng/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stic分析显示血ADAMTS4水平高组与血ADAMTS4水平低组相比,斑块为易损斑块的概率更高(P〈0.05,OR=8.240,95% CI:1.512~22.915)。ROC分析显示当血ADAMTS4=100.935ng/ml时,达到最大检测效能(AUC=94.3%)。结论ADAMTS4可作为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ADAMTS4
原文传递
合并流出道狭窄的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师佩璐 董红霖 +7 位作者 胡杰 田琴琴 李刚 王玉文 常文凯 王平 李海峰 金海将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68-969,共2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通常被定义为腹主动脉直径至少超过正常预期直径50%的永久性扩张.或肾下腹主动脉直径〉130mm。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 流出道狭窄 主动脉直径 AORTIC 永久性
原文传递
合并对侧狭窄或闭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杰 曹根茂 +5 位作者 常文凯 闫盛 王平 田琴琴 师佩璐 董红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9-550,共2页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合并对侧狭窄的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及合并对侧闭塞的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支架植入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24例。所有手术均成功施行。对侧闭塞组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1个...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合并对侧狭窄的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及合并对侧闭塞的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支架植入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24例。所有手术均成功施行。对侧闭塞组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1个月后死亡。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侧闭塞组9例,对侧狭窄组1例(P=0.03)。6例对侧闭塞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TIA、脑卒中、心肌梗死、低血压、颈动脉再狭窄和高灌注综合征。笔者认为合并对侧闭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由于侧支循环代偿较差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应严格监测患者状态,术后应进行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外科 并发症发生率 侧支循环代偿 高灌注综合征 手术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定期随访
原文传递
依赖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巨噬细胞极化在ApoE-/-小鼠中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智鑫 胡杰 +4 位作者 袁萌 齐炳才 田琴琴 师佩璐 董红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2-836,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调节的巨噬细胞极化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只6~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0)和TGF-β1干预组(n=10)。高脂喂养6周后,分离右侧颈...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调节的巨噬细胞极化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只6~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0)和TGF-β1干预组(n=10)。高脂喂养6周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行串联结扎构造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继续高脂喂养5周后,两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TGF-β1腹腔注射,每只均注射50μg/kg,1次/d,连续注射2周。检测两组小鼠实验前后的体重;2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取右侧颈总动脉,对颈动脉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形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斑块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露醇受体(CD206)进行染色;用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标记斑块中的MI和M2型巨噬细胞。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后生理盐水组小鼠体重为(29.720±1.946)g,TGF-β1干预组为(30.890±1.265)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1,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TC含量为(27.420±6.704)mmol/L,TGF-β1干预组为(24.260±1.468)m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6,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LDL含量为(2.560±0.227)mg/L,TGF-β1干预组为(2.660±0.367)m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2,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IL-10含量为(11.230±2.744)ng/L,TGF-β1干预组为(27.980±18.330)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P<0.05);生理盐水组斑块面积占管腔面积百分比为(81.280±17.780)%,TGF-β1干预组为(50.160±26.1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8,P<0.05);生理盐水组M1型巨噬细胞数目为(46.390±15.010)个,TGF-β1干预组为(28.330±9.041)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0,P<0.05);生理盐水组M2型巨噬细胞数目为(11.060±1.913)个,TGF-β1干预组为(27.730±11.860)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2,P<0.05);生理盐水组TNF-α吸光度值为39.360±20.470,TGF-β1干预组为18.570±3.2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生理盐水组CD206吸光度值为5.060±2.621,TGF-β1干预组为10.900±4.5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6,P<0.05)。结论:TGF-β1通过调节小鼠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对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巨噬细胞极化 易损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小鼠股动脉狭窄模型的制作及造影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申华 胡杰 +8 位作者 雷彤彤 田琴琴 师佩璐 邢森 张永吉 齐炳才 袁萌 张智鑫 董红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对C57BL/6 ApoE^-/-小鼠股动脉采用部分结扎的方法制作小鼠后肢动脉狭窄模型,血管造影对小鼠后肢动脉狭窄率进行评估。方法16只ApoE^-/-麻醉小鼠后钝性分离出右侧股动脉,平行股动脉放置金属丝,细线同时捆绑股动脉和金属丝,结扎后抽... 目的对C57BL/6 ApoE^-/-小鼠股动脉采用部分结扎的方法制作小鼠后肢动脉狭窄模型,血管造影对小鼠后肢动脉狭窄率进行评估。方法16只ApoE^-/-麻醉小鼠后钝性分离出右侧股动脉,平行股动脉放置金属丝,细线同时捆绑股动脉和金属丝,结扎后抽出金属丝,缝合皮肤伤口,对侧同法处理但不结扎;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处死小鼠暴露心脏,从左心室手推造影剂,放入小动物X线成像系统进行血管造影;造影后留取小鼠双侧股动脉组织,结扎侧股动脉称为实验组(n=16),未结扎侧为对照组(n=16),应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有13个标本有斑块,对照组有4个标本有斑块;使用血管造影对小鼠后肢动脉进行影像学评估统计结果显示,16周龄C57BL/6ApoE^-/-小鼠股动脉狭窄率测量值为(48.43±25.13)%,狭窄率理论值为[(45.63±9.96)%,F=7.956,P>0.05],左侧股骨头平面小鼠股动脉直径为(0.97±0.11)mm。结论股动脉捆绑结扎法是小鼠后肢动脉狭窄模型制作的一种可靠方法,血管造影可评估小鼠后肢动脉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狭窄 模型 动物 动脉造影 股动脉斑块
原文传递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对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萌 胡杰 +4 位作者 张智鑫 齐炳才 田琴琴 师佩璐 董红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0-582,共3页
临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占约25%.关于颈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多集中于斑块破裂方面,目前研究结论尚不充足,本研究就颈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主要机制——炎症反应进一步研究讨论.本研究在ApoE-/-小鼠颈动... 临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占约25%.关于颈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多集中于斑块破裂方面,目前研究结论尚不充足,本研究就颈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主要机制——炎症反应进一步研究讨论.本研究在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斑块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其可充分诱导小鼠脾脏组织中的调节性T细胞分化,抑制全身及局部粥样斑块中的炎症反应,促进抗炎因子分泌以及抑制斑块中促进斑块破裂的蛋白分泌,对斑块的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调节性T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 小鼠脾脏 抗炎因子 炎症反应 ApoE 斑块破裂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炳才 胡杰 +6 位作者 袁萌 张智鑫 田琴琴 师佩璐 邢淼 张永吉 董红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0-823,共4页
目的:观察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下游β-连环蛋白(β-catenin)/T细胞因子(TCF)与β-catenin/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的竞争抑制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CEA术后斑块组织( n=21),对斑块组织进... 目的:观察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下游β-连环蛋白(β-catenin)/T细胞因子(TCF)与β-catenin/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的竞争抑制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CEA术后斑块组织( n=21),对斑块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据病理特征分出易损和稳定斑块,后对各组织中CD31、VE-Cadherin的表达部位及水平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ApoE -/-小鼠(T、TI、I、N 4组, n=12)制作颈动脉狭窄模型,设T组TGF-β1(每天50 μg/kg)+生理盐水(5 mg/kg);TI组TGF-β1(50 μg/kg)+ICG-001(5 mg/kg);I组生理盐水(50 μg/kg)+ICG-001(5 mg/kg);N组生理盐水(5.05 mg/kg)并每天相应处理连续2周,取颈动脉组织,对各组织行HE染色后据病理特征分出易损和稳定斑块,后用IHC染色及半定量评估各组织中CD31、VE-Cadherin的表达部位及水平。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T组和TI组易损斑块率分别为60.00%、33.33%,均较N组的72.73%低;VE-Cadherin在T组与N组表达分别为0.156±0.007、0.191±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15, P<0.05),与TI组表达(0.133±0.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0.068, P<0.05);CD31在TI组和T组表达分别为0.119±0.004、0.136±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51, P<0.05)。IHC切片可见稳定斑块中CD31、VE-Cadherin标记含量低,且TI组含量低于其他各组。 结论:特异性阻断TGF-β下游的β-catenin/TCF可反向增强β-catenin/FoxO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进而有利于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转化生长因子-Β 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