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微观模拟
1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部位运移聚集,有利于后续水驱阶段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地层倾角的增大、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剩余油再动用;关井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剩余油向高部位采出端接近聚集;后续水驱阶段注入速度的增大会增加波及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断块油藏 剩余油再动用 运移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注采井网优化技术
2
作者 孔维军 张建宁 +2 位作者 苏书震 程平 师国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后,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期。现阶段储层非均质性对注采井网的影响更加突出,局部存在低效无效注水循环问题,亟需优化调整注采井网。根据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富集类型和影响因素,在原井网基础上,...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后,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期。现阶段储层非均质性对注采井网的影响更加突出,局部存在低效无效注水循环问题,亟需优化调整注采井网。根据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富集类型和影响因素,在原井网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相控条件下的注采井网优化技术政策研究。根据模拟结果,确立了抽稀井网和转注高含水油井两种注采井网优化技术的政策界限,指导陈2断块、韦2断块注采井网优化调整,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小断块 高含水油藏 注采井网 优化调整 水驱效果
下载PDF
高饱和油藏注水改善开发效果对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崔梅红 杨波 +3 位作者 屈传刚 师国记 李晓梅 陆陈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5期65-68,共4页
高饱和油藏具有高饱和压力、高气油比的特点,注水开发保持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是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保证。以高邮凹陷投入开发的3个高饱和油藏为例,阐述了研究区域内高饱和油藏的开发地质特征,对比了油藏开发效果,总结了影响油藏注水... 高饱和油藏具有高饱和压力、高气油比的特点,注水开发保持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是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保证。以高邮凹陷投入开发的3个高饱和油藏为例,阐述了研究区域内高饱和油藏的开发地质特征,对比了油藏开发效果,总结了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准确认识油藏构造和储层特征,是注水开发高饱和油藏的前提和基础;合理把握注水时机,保持油藏合理压力水平,是开发高饱和油藏的关键;不断提高注采井网的适应性,是巩固改善高饱和油藏注水效果的保证;适时采用针对性工艺措施,可巩固改善高饱和油藏注水开发效果,从而明确了下一步巩固改善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调整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饱和油藏 开发效果 开发地质特征 开发模式 影响因素 采收率
下载PDF
老井复查评价技术在老区增储增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屈传刚 师国记 崔梅红 《中外能源》 CAS 2008年第3期73-75,共3页
老井复查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各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对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被误判为"水层、干层"的"薄、差"低效储层进行重新评价认识,以达到滚动增储和挖潜增效的双重目的。近两年对老井进行了挖潜... 老井复查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各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对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被误判为"水层、干层"的"薄、差"低效储层进行重新评价认识,以达到滚动增储和挖潜增效的双重目的。近两年对老井进行了挖潜增效、精细构造研究、滚动评价和滚动增储技术的研究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井复查 挖潜增效 滚动增储 低阻油层 试油
下载PDF
原油密度测定过程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被引量:4
5
作者 师国记 何育山 +1 位作者 孔维军 傅强 《计量技术》 2006年第12期58-59,共2页
在国内原油贸易交接计量过程中,原油密度是必须测定的一个重要数据,原油密度测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贸易双方的利益,而且容易引起贸易双方的互相猜忌和纷争。文中从取样到测定,提出了几个容易被大家忽视或误解的地方,提出了相应的解... 在国内原油贸易交接计量过程中,原油密度是必须测定的一个重要数据,原油密度测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贸易双方的利益,而且容易引起贸易双方的互相猜忌和纷争。文中从取样到测定,提出了几个容易被大家忽视或误解的地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贸易 密度计法 恒温水浴 测定
下载PDF
永安油田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师国记 周伟 +2 位作者 周均 秦家敏 祝奎 《复杂油气藏》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永安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断块破碎,油藏类型受断层影响较大,主要为断层遮挡的层状构造油气藏,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后期,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开展了沉积相及砂体分布规律研究,进行了储层特征分析与有利地区的预测。通过岩心观... 永安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断块破碎,油藏类型受断层影响较大,主要为断层遮挡的层状构造油气藏,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后期,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开展了沉积相及砂体分布规律研究,进行了储层特征分析与有利地区的预测。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以及砂体平面和剖面上形态分析,建立了各区、各段和各砂组沉积相图版和单井微相模式。应用纵、横向连井剖面相序列分析,进一步认识了沉积演化、砂层展布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油田 沉积特征 岩心观察 测井曲线 单井相模式 微相特征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永7断块水平井优化调整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建宁 师国记 《小型油气藏》 2008年第1期44-48,共5页
永7断块为多层状中低渗层状构造油藏,为保持和巩固永7断块高速高效态势和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开展了永7断块水平井应用研究。根据目标砂体储层精细地质认识和油藏工程研究,优化设计了水平井轨迹和参数,在实施过程中,应用水平井... 永7断块为多层状中低渗层状构造油藏,为保持和巩固永7断块高速高效态势和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开展了永7断块水平井应用研究。根据目标砂体储层精细地质认识和油藏工程研究,优化设计了水平井轨迹和参数,在实施过程中,应用水平井随钻调整技术,准确把握了地质导向、优化了井眼轨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无效水平段,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油田 采收率 构造 水平井 优化设计 地质导向
下载PDF
沙埝油田沙7块综合调整研究与实施
8
作者 孔维军 何育山 +2 位作者 殷志华 傅强 师国记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9期77-77,共1页
沙埝油田沙7块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较差。通过对沙7块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解决平面和层间矛盾入手,通过储层压裂改造、细分层系开发、井间加密等措施,完善了注采井网,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沙7块 调整 实施
下载PDF
油藏精细描述在富18块的应用
9
作者 何育山 王东伟 +1 位作者 师国记 董顶琴 《小型油气藏》 2008年第2期44-46,共3页
富民油田富18块处于低效开发阶段,剩余油零散,挖潜难度大,效果越来越差,通过对富18断块精细地层对比,微构造、沉积微相、隔夹层分布研究,对富18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剩余油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富民油田 油藏描述 地层对比 沉积微相 隔夹层 剩余油
下载PDF
用古落差法研究沙埝地区断层活动强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刚 蒋弋平 +2 位作者 周建新 师国记 范海林 《小型油气藏》 2008年第2期7-10,59,共5页
断层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重要因素,开展断层活动强度研究是断层演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对断层活动强度研究主要采用生长指数法,但其存在一定的缺陷。利用古落差法研究断层的活动强度,能够解决生长指数法存在的问题,并且较好... 断层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重要因素,开展断层活动强度研究是断层演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对断层活动强度研究主要采用生长指数法,但其存在一定的缺陷。利用古落差法研究断层的活动强度,能够解决生长指数法存在的问题,并且较好地反映实际地质意义,并且成功应用于沙埝地区的断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 沙埝 断层 活动强度 生长指数法 古落差法
下载PDF
高含水油井关停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研究
11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断块油气田》 CAS 2024年第3期503-511,共9页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油滴状和柱状剩余油再富集速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确立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要敏感因素,并建立了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及再富集时间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驱替压差时,储层渗透率为影响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控因素;当储层渗透率一定,驱替压差的增大和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增大;同一注采井距位置处的小油滴距离孔隙中滞留柱状剩余油越近,聚集过程中剩余油再富集时间越长,但数值上增加不多。该研究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潜力区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井 剩余油 再富集速度 敏感因素 储层渗透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