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师天元 郭新胜 +1 位作者 张红亚 李恒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mg/d)、帕罗西汀(20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 目的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mg/d)、帕罗西汀(20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白细胞介素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
下载PDF
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师天元 张瑞岭 郭新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利培酮和氯氮平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6周前后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 R)、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利培酮和氯氮平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6周前后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 R)、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两组间进行比较,每组治疗前后各自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比较,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自进行比较,每组血浆IL-2及sIL-6R水平显著下降(P<0.05),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sIL-2R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L-2、IL-6及sIL-6R水平产生显著性影响,对sIL-2R水平影响不显著;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白细胞介素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师天元 郭新胜 +1 位作者 张红亚 李恒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6-1137,共2页
关键词 血浆细胞因子 治疗前后 抑郁症 首发 免疫功能状态 免疫网络系统 盐酸帕罗西汀 可溶性受体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师天元 刘福喜 +1 位作者 周伟强 王吉寿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心肌酶谱 测定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氯氮平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师天元 郭新胜 张红梅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血浆水平及氯氮平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2 8例对照组和 3 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组氯氮平治疗 6周前后的IL 2、IL 6及sIL 2R、sIL 6R血浆水平并做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血浆水平及氯氮平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2 8例对照组和 3 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组氯氮平治疗 6周前后的IL 2、IL 6及sIL 2R、sIL 6R血浆水平并做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血浆IL 2、6及sIL 2R、sIL 6R水平 (分别为 :2 3 .94± 10 .0 5 ,60 .5 1± 3 2 .12 ,18.0 8± 3 .63 ,2 5 .2 1± 2 .0 2 )显著升高 ( P <0 .0 5 ) ,治疗后sIL 2R及IL 6水平仍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2及sIL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 ,血浆IL 2及sIL 6R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6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sIL 2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 2、IL 6及sIL 2R、sIL 6R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 ,氯氮平可能对该功能紊乱有抑制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血浆细胞因子 氯氮平 治疗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师天元 郭新胜 +1 位作者 张红亚 李恒芬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病理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2、-6(IL-2、-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6受体(sIL-2R、-6R)浓度,...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病理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2、-6(IL-2、-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6受体(sIL-2R、-6R)浓度,以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2个患者组血浆IL-2、-6和sIL-2R、-6R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6和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1)。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和sIL-6R、抑郁症组血浆IL-2、sIL-6R、sIL-2R和IL-6均下降(P<0.01);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和sIL-6R仍低于抑郁症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和IL-6、抑郁症组血浆sIL-6R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均处于免疫激活状态,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二者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的免疫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白细胞介素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
原文传递
冷冻贮存对血清氯氮平和N-去甲氯氮平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师天元 郭新胜 张红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3-633,共1页
关键词 氯氮平 N-去甲氯氮平 血药浓度 冷冻贮存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2等指标的变化
8
作者 师天元 郭新胜 张红梅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0-32,48,共4页
目的 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6受体 (sIL - 6R)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方... 目的 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6受体 (sIL - 6R)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案第三版 (CCMD - 3)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 30例为观察组 ,(病例组 )PANSS量表评分≥ 6 0分 ;选取正常对照组 2 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6周症状基本缓解后血浆IL - 2、sIL - 2R、IL - 6及sIL - 6R的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治疗前血清IL - 2、sIL - 2R、IL - 6及sIL - 6R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治疗后sIL - 2R及IL - 6水平仍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 2及sIL -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病例组治疗前后相比 ,血清IL - 2及sIL - 6R水平显著下降 ,IL - 6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sIL - 2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IL - 2、IL - 6及sIL - 6R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治疗 血浆 白细胞介素-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
下载PDF
躁狂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9
作者 师天元 朱金富 张红亚 《中原医刊》 2001年第10期2-4,共3页
目的:观察躁狂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方法:用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 32例躁狂症患者和 30名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前患者组外周血的 C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躁狂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方法:用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 32例躁狂症患者和 30名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前患者组外周血的 C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的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躁狂症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8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0.05)。结论:躁狂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狂症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治疗 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使用添加剂处理标本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锂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新胜 师天元 +2 位作者 张瑞岭 张秀明 郭艳蕊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肝素钠抗凝剂、促凝剂、分离胶等添加剂处理的标本是否适合锂盐(Li+ )浓度的监测。方法 选择临床服用碳酸锂治疗达稳态的住院患者,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分别采集普通管血液标本和分别含有肝素钠抗凝剂、促凝剂、分离胶等添... 目的 探讨使用肝素钠抗凝剂、促凝剂、分离胶等添加剂处理的标本是否适合锂盐(Li+ )浓度的监测。方法 选择临床服用碳酸锂治疗达稳态的住院患者,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分别采集普通管血液标本和分别含有肝素钠抗凝剂、促凝剂、分离胶等添加剂的标本,在IMS 972电解质分析仪上测定Li+浓度,比较结果的差异。结果 (1)不同方式处理的标本间Li+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 001),其中普通血清、肝素钠抗凝血浆、促凝剂处理的血清之间Li+浓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分离胶处理的标本与普通血清、促凝剂和肝素钠处理的标本之间Li+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01); (2)肝素钠抗凝剂和促凝剂处理的标本与普通血清Li+浓度之间呈高度线性相关(r=0. 988~0. 993, P<0. 001),分离胶处理的标本与普通血清、肝素钠抗凝剂、促凝剂处理标本的Li+浓度线性相关均无显著性(r=0. 203~0. 288,P>0. 05); (3)肝素钠抗凝剂、促凝剂、分离胶等添加剂处理标本和普通血液标本,不分离血凝块室温放置8h,Li+浓度较放置前增高(P<0. 05~0. 001)。结论 促凝剂和肝素处理标本适合用于锂盐的快速测定,而分离胶处理的标本不适合用于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Li+浓度,也不适于储存和标本运输;使用肝素钠抗凝剂和促凝剂处理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法测定 处理标本 离子选择 添加剂 血锂浓度 Li^+ IMS-972 肝素钠抗凝血浆 普通血清 真空采血系统 电解质分析仪 促凝剂 血液标本 抗凝剂 分离胶 显著性 浓度差 住院患者 方法选择 比较结果 0.05 快速测定 标本运输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NO与NO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伟力 王冀康 +12 位作者 李时光 李文强 顾仁骏 张萍 张帆 王夏红 师天元 张红亚 赵建华 石金河 陈希妍 张建新 靳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sae,NO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sae,NO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色法(colorimetric method)动态测定31例DEACMP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并与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MP)后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患者急性期血清NO及NOS水平[(62.67±14.39)μmol/L,(27.68±6.14)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18±9.95)μmol/L,(20.88±6.32)U/mL](均P<0.05),与ACMP组急性期[(62.00±16.46)μmol/L,(28.13±5.23)U/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血清NO及NOS水平[(54.66±11.73)μmol/L,(21.74±5.88)U/mL]明显低于急性期(均P<0.05),与ACMP组随访期[(52.79±11.22)μmol/L,(20.64±5.92)U/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NO-NOS系统参与了DEACMP的发病机制,NO-NOS水平变化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新胜 许明智 +1 位作者 师天元 刘亮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不同亚型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66例抑郁症和3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不同亚型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66例抑郁症和3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和ApoB]水平,并比较34例内源性抑郁症患者、32例非内源性抑郁症患者、25例有自杀行为者、41例无自杀行为者与健康对照者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内源性抑郁症组血清TC[(3.99±0.76)mmol/L]、HDL-C[(0.96±0.24)mmol/L]、ApoA1[(1.33±0.1])g/]、ApoB[(0.68±0.11)g/L]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非内源性抑郁症组除HDL—C[(1.06±0.23)mmol/L]低于对照组外(P〈0.01),其他差异均无显著性;自杀行为组血清TC[(3.76±0.75)mmol/L]、HDL-C[(1.01±0.26)mmol/L]、LDL-C[(2.32±0.84)mmol/L]、ApoAl[(1.34±0.12)g/L]、ApoB[(0.64±0.14)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非自杀行为组除HDL-C[(1.01±0.23)mmol/L]低于对照组外(P〈0.01),其他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而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脂质代谢异常,其中低HDL-C水平可能是抑郁症共同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抑郁症 内源性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氟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红梅 张红云 师天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7期1206-1207,共2页
目的:探讨致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并观察氟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ratingscalefordepression,HAMD)对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110例进行评估,分为抑郁组(48例)和... 目的:探讨致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并观察氟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ratingscalefordepression,HAMD)对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110例进行评估,分为抑郁组(48例)和非抑郁组(62例)。观察抑郁与性别、脑卒中性质、病灶部位、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抑郁患者采用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以HAMD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抑郁的发生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氟西汀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减分率比较(治疗前后HAMD平均分分别为24.1±4.9,5.1±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生物因素有肯定的关系,氟西汀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相关因素 氟西汀 药物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素及镁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红亚 张红云 +1 位作者 师天元 王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86-887,共2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能力、血管内皮素(ET-1)及镁(Mg2+)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含量,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能力、血管内皮素(ET-1)及镁(Mg2+)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含量,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组发作期血小板自聚力、血小板内游离Ca2+及血浆ET-1含量均增高,血清Mg2+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间歇期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在发作期、间歇期的水平明显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素-1 镁离子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血清脱氢表雄酮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红星 赵靖平 +3 位作者 张红亚 吕路线 李文强 师天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清脑神经甾体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水平及其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各40名,患者予氟西汀、米氮平或文拉法辛治疗4周。测定对照组和患者组治疗前后DHEA浓度。采用汉密尔顿... 目的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清脑神经甾体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水平及其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各40名,患者予氟西汀、米氮平或文拉法辛治疗4周。测定对照组和患者组治疗前后DHEA浓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症状好转程度。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DH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61,P=0.001),治疗后较疗前明显升高(t=6.76,P<0.001),且高于对照组(t=3.71,P=0.001);患者组治疗前后DHEA变化与HAMD减分率显著正相关(r=0.541,P<0.001)。不同性别组间和不同的药物组间治疗前后DHEA变化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DHEA水平低下可能与抑郁症有关,抗抑郁药物治疗后DHEA升高,且其变化与抑郁症状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甾体 脱氢表雄酮
下载PDF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长虹 谢春朋 +2 位作者 李晏 千新来 师天元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BDNF蛋白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丙咪嗪组、万拉法新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BDNF蛋白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丙咪嗪组、万拉法新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前3组接受21dCUS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的干预。以旷场试验和体质量测定评价药物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大鼠血清BDNF蛋白水平。结果应激后,生理盐水组、氯丙咪嗪组和万拉法新组大鼠旷场试验得分、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氯丙咪嗪组、万拉法新组大鼠旷场试验得分、体质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结束后,氯丙咪嗪组、万拉法辛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BDNF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CUS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与临床抑郁症患者精神运动性迟滞极为相似;BDNF蛋白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下载PDF
简便快速测定人体血浆中吗啡含量的RP-HPLC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洪勇 职晓燕 +1 位作者 张瑞岭 师天元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92-2393,共2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人体血浆中吗啡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美国Diamonsil?(250×4.6mm,5μm)C18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缓冲液(5mL三乙胺加入1 000mL水中,磷酸调pH值7.0)=80∶20,流速为1.3mL/min;检测波长233nm。结果吗啡血浆浓度在...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人体血浆中吗啡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美国Diamonsil?(250×4.6mm,5μm)C18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缓冲液(5mL三乙胺加入1 000mL水中,磷酸调pH值7.0)=80∶20,流速为1.3mL/min;检测波长233nm。结果吗啡血浆浓度在1.8~921.6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为C=0.962 7F-0.019 6(r=0.999 7,n=8),定量下限1.8ng/mL。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以用于吗啡临床研究和不良反应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测定 吗啡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Ser9Gly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育红 李文强 +8 位作者 郝伟 成爽 谢玲银 张智勇 林永雄 石玉中 郭新胜 师天元 张红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度和抗精神病药疗效是否相关。方法对20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利培酮治疗[3~5 mg/d,平均(3.2±1.3)mg/d],疗程8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 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度和抗精神病药疗效是否相关。方法对20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利培酮治疗[3~5 mg/d,平均(3.2±1.3)mg/d],疗程8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多态性。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的精神症状,分析基因型及其他临床指标与PANSS分值和减分率的关系。结果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基因型在各患者组分布频率均符合H-W平衡定律(P>0.05);基因型在治疗显效和未显效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5,P=0.369);各基因型亚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型与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χ2=6.605,P=0.018)、治疗第8周末PANSS总减分率(χ2=6.471,P=0.021)和阳性症状减分率(χ2=6.239,P=0.023)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功能多态性可能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利培酮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D3受体 Ser9Gly多态性 利培酮
下载PDF
白介素-6、10、12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福军 李恒芬 +3 位作者 王新友 赵慧芳 师天元 张红亚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 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IL-10和IL-12水平,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其血浆IL-6、IL-10、IL-12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 目的 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IL-10和IL-12水平,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其血浆IL-6、IL-10、IL-12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症状特征。结果 患者组血浆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皇正相关;阴性症状组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阳性症状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其IL-10水平则低于阳性症状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血浆IL-10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起病组。 结论 精神分裂症存在细胞免疫异常,IL-12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6和IL-10则与其部分临床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红亚 张红梅 +1 位作者 师天元 王夏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5期121-122,共2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NO和ET-1含量,并以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患者NO和ET-1在发作...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NO和ET-1含量,并以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患者NO和ET-1在发作期的含量分别为(138.96±19.23)μmol/L、(136.13±8.05)ng/L,间歇期为(110.38±22.20)Umol/L,(108.23±9.25)ng/L;对照组NO和ET-1分别为(105.36±24.21)Umol/L,(93.52±8.89)ng/L。结论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NO、ET-1在发作期、间歇期含量明显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