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含水率灰土的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
1
作者 吕晶 赵欢 +1 位作者 张金翼 席培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共7页
为了探明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冻融循环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均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素土和灰土抗压... 为了探明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冻融循环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均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在同一含水率时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冻融循环六次时降低率可达到12次时的80%左右;灰土T_(2)谱信号峰值大于素土,T_(2)谱信号峰值随着灰土比例的提高而增大;不同含水率时素土和灰土T_(2)谱面积在冻融循环次数由3次增大至6次的增长率均明显大于6次至1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灰土 冻融循环 含水率 力学性能 核磁共振
下载PDF
钢结构钢材腐蚀疲劳损伤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欢欢 郑东东 +2 位作者 陈晨 席培峰 万亮婷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302-1306,共5页
长期处于极端复杂环境下的工程钢结构,若在循环往复荷载及随机荷载作用下,建筑体系的承重构件本身更易发生疲劳失效,并且采用传统设计方法时,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结构的正常使用年限需求,致使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不到确切保障... 长期处于极端复杂环境下的工程钢结构,若在循环往复荷载及随机荷载作用下,建筑体系的承重构件本身更易发生疲劳失效,并且采用传统设计方法时,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结构的正常使用年限需求,致使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不到确切保障。因此,通过介绍相关课题研究领域内工程结构腐蚀疲劳寿命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即可分为基于经典断裂力学的疲劳分析方法和基于损伤力学的疲劳分析方法,对其具体使用范围进行介绍后,旨在将其推广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疲劳断裂失效的具体分析过程,以及相应的损伤理论分析中,最后为工程结构的疲劳设计及验算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极端复杂环境 往复荷载 疲劳失效 裂纹扩展 损伤力学
下载PDF
新型内填材料在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晶 姚少楠 +2 位作者 赵欢 周天华 席培峰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8,共15页
新型内填材料应用于钢管混凝土(CFST)结构在改善传统CFST结构浇筑质量、提升承载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推广新型材料在CFST结构中的应用,围绕高性能混凝土、绿色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等新型材料在CFST结构中的... 新型内填材料应用于钢管混凝土(CFST)结构在改善传统CFST结构浇筑质量、提升承载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推广新型材料在CFST结构中的应用,围绕高性能混凝土、绿色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等新型材料在CFST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新型内填材料在CFST结构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可显著改善传统CFST结构浇筑质量,自应力混凝土可减小核心混凝土收缩,提升钢管与核心混凝土协同工作能力,高强混凝土有利于充分发挥CFST承载高的特点,将自密实混凝土、自应力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相互组合所制备的新型混凝土可以系统解决传统CFST结构存在的诸多不足,绿色混凝土的应用可助推CFST结构绿色低碳化发展,是实现CFST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轻质混凝土应用可以显著降低CFST结构自重,同时改善轻骨料混凝土脆性大、强度低等不足。尽管围绕新型内填材料在CFST结构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然而尚缺乏对内填新型材料的CFST结构性能的系统总结,需开展深入的总结分析。此外,针对新型内填材料性能的持续优化以及应用于CFST结构时的受力性能、变形特征、耐久性能和经济性综合评价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钢管混凝土结构 新型内填材料 高性能混凝土 绿色混凝土 轻质混凝土 力学性能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不同冷却方式下S280GD+Z钢材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吕晶 尹豪 +2 位作者 周天华 席培峰 姚少楠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33,共10页
为研究高温及冷却方式对不同厚度S280GD+Z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冷却和拉伸试验,对经历20℃~800℃高温后1.0mm、1.5mm和2.0mm厚S280GD+Z钢材在自然冷却和浸水冷却方式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火温度和冷却方式... 为研究高温及冷却方式对不同厚度S280GD+Z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冷却和拉伸试验,对经历20℃~800℃高温后1.0mm、1.5mm和2.0mm厚S280GD+Z钢材在自然冷却和浸水冷却方式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对S280GD+Z钢材表面特征和破坏模式影响较大,对其弹性模量影响较小;温度低于600℃时,受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对S280GD+Z钢材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伸长率影响较小;温度超过600℃后,自然冷却方式下,不同厚度S280GD+Z钢材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均随受火温度提高而降低;浸水冷却方式下,1.5mm和2.0mm厚S280GD+Z钢材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随受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大,伸长率随受火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将不同厚度S280GD+Z钢材高温后力学性能与其他冷成型钢材比较,认为不同钢材高温后力学性能差异较大。所建立力学参数与受火温度间数学模型可为采用S280GD+Z钢材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火灾后安全评价与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S280GD+Z冷成型镀锌板材 自然冷却 浸水冷却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