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技术的成人腰椎骨髓脂肪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伟 廖荣萍 +5 位作者 叶浩翊 陈兴奎 何金坤 席维佳 张宇桐 蔡金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基于MRI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image quantitation,IDEAL-IQ)技术探讨成年人腰椎不同节段骨髓脂肪与年龄和性别的关... 目的:基于MRI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image quantitation,IDEAL-IQ)技术探讨成年人腰椎不同节段骨髓脂肪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收集298例受检者的MRI IDEAL-IQ脂肪分数图像,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60例,年龄20~69岁。将所有患者按照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5组:20~29岁(20~组),男24例,女20例;30~39岁(30~组),男47例,女39例;40~49岁(40~组),男36例,女47例;50~59岁(50~组),男20例,女37例;60~69岁(60~组),男11例,女17例。使用脂肪分数图在GE ADW4.6工作站测量L1~L5的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结果: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间PDFF存在差异,20~、30~、40~组人群中,男性L1~L5椎体PDFF均高于女性(P<0.05);50~组人群中男性L1~L5椎体PDFF与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组人群,男性L1~L5椎体PDFF均低于女性(P<0.05)。腰椎椎体PDFF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r=0.72,P<0.05)相关性高于男性(r=0.32,P<0.05)。从20~69岁,男性L4 PDFF增长率最大(21.08%),女性L1 PDFF增长率最大(65.68%);男性各椎体PDFF增长主要集中在30~及50~组,其中L1、L4、L5椎体PDFF在50~组增长率最大,L2、L3椎体PDFF在30~岁组增长率最大;女性各椎体PDFF在30~组呈轻微下降趋势,此后各椎体PDFF逐渐升高,增长主要集中在40~、50~、60~三个年龄组,其中50~组增长率最大。结论:成人不同年龄组男女性各椎体脂肪分布存在差异,椎体PDFF增长率也有所不同;腰椎不同节段椎体PDFF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技术 腰椎 骨髓 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比较MRI和CT在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易晋声 张西燕 席维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69-71,7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骨质是否疏松,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40...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骨质是否疏松,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40)和非骨质疏松组(n=40)。所有患者于入院当日完成CT,3天内完善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和MRI影像学特征,比较MRI测量的腰椎椎旁肌肉面积及脂肪变性程度相关指标,包括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椎体横截面积、腰椎肌肉程度、脂肪变性比例的差异,分析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和非骨质疏松骨折患者CT和MRI典型影像学表现。结果:CT检查显示,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腰椎压缩性骨折中、重度比例,合并爆裂性骨折比例以及骨折累及附件比例均较高(P<0.05)。MRI检查显示,两组患者不同信号强度占比在T_(1)WI和T_(2)WI序列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STIR序列骨质疏松组以高信号为主,非骨质疏松组以高信号和混杂信号为主,两组患者不同信号强度所占比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提示骨质疏松组合并脊髓损伤比例为82.5%,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合并脊髓损伤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56,P<0.001)。MRI检查指标显示,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腰椎肌肉程度、脂肪变性比例均较低(P<0.05);两组患者椎体横截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非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比,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在MRI的STIR序列以高信号为主,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比例高。与CT检查相比,MRI能够为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更多的诊断指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 MRI 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物奶油低密度CT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3
作者 元建鹏 沈萍 +4 位作者 黄文生 池泽林 闻丹 程贤文 席维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制备一种新型的胃肠道低密度造影剂,从而实现对消化道出血的准确显示及定位。方法以可食用淡奶油和黄原胶为原料,在约7℃的温度条件下,经搅拌机以160~260转/分搅拌约5分钟后制得低密度造影剂。然后在不同温度下... 目的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制备一种新型的胃肠道低密度造影剂,从而实现对消化道出血的准确显示及定位。方法以可食用淡奶油和黄原胶为原料,在约7℃的温度条件下,经搅拌机以160~260转/分搅拌约5分钟后制得低密度造影剂。然后在不同温度下测试其稳定性、在CT扫描图像上观察其均匀性并测量CT值、比较其与血凝块的密度差异,最终利用猪小肠、盐水袋和混入肝素的血浆模拟消化道出血,比较其与水对出血灶的显示及定位效果,从而探究该低密度造影剂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该低密度造影剂在室温(25℃)、冰箱冷藏室温度(2℃~4℃)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由CT扫描图像观察到其均匀性较高,测得CT值范围为-500~-700 Hu,与血凝块的密度差异明显;与水相比,该低密度造影剂对出血灶的显示、定位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以可食用淡奶油和黄原胶制得的胃肠道低密度造影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均匀性,可以准确显示并定位出血灶,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消化道出血 CT
下载PDF
奶油制备CT造影剂观察消化道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萍 元建鹏 +3 位作者 黄文生 席维佳 张伟 赖伟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5,共7页
目的:以奶油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胃肠道CT低密度造影剂,并研究其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可食用淡奶油为原料,添加少量瓜尔豆胶,经搅拌机搅打后制得低密度造影剂。在CT扫描图像上观察其均匀性并测量CT值、比较其与血凝块的密度差... 目的:以奶油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胃肠道CT低密度造影剂,并研究其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可食用淡奶油为原料,添加少量瓜尔豆胶,经搅拌机搅打后制得低密度造影剂。在CT扫描图像上观察其均匀性并测量CT值、比较其与血凝块的密度差异;在离体猪小肠中以混入肝素的血浆0.1、0.2、0.4mL模拟微量的消化道出血,观察该低密度造影剂对出血灶的显示效果,并比较其与中性对比剂(水)对出血的显示效果。结果:制得的低密度造影剂的CT扫描图像较均匀,CT值范围为-500~-700 Hu,与血凝块的密度差异明显;其能准确地显示和区分0.1、0.2、0.4 mL的出血灶,相对于中性对比剂(水)对出血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以奶油添加瓜尔豆胶制备的胃肠道CT低密度造影剂均匀性良好,可以准确地显示出血灶,相对于中性对比剂(水)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更为优越,值得进一步在临床诊断中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CT 造影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