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47例诊治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首学 鲁宏伟 +1 位作者 常斌鸽 李牧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7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致伤因素和损伤类型、入院后的治疗情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7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致伤因素和损伤类型、入院后的治疗情况;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状态良好、轻残、重残为治疗有效,持续植物状态、死亡为治疗无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47例患者中治疗有效612例(占58.45%),治疗无效435例(占41.55%);存在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无效率明显高于无颅内血肿者[53.8%(342/636)比22.6%(93/411)],复合损伤患者的治疗无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颅脑损伤者[62.4%(249/399)比28.7%(186/648)],GCS评分为3~5分患者的治疗无效率明显高于GCS评分6~8分者[64.8%(243/375)比28.6%(192/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和女性、是否存在颅骨骨折患者治疗无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2.2%(294/696)比40.2%(141/351)和37.9%(69/182)比42.3%(366/86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血肿[优势比(OR)=2.266,95%可信区间(95%CI)为1.656~3.103]损伤类型(OR=1.816,95%CI为1.279~2.578)、GCS评分(OR=2.262,95%CI为1.582~3.234)是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为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应重视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减少颅内血肿和多发性损伤的发生以及关注CCS评分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预后 因素
下载PDF
真实世界氯硝西泮超适应症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章袁 王超 +1 位作者 朱静 常斌鸽 《天津药学》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氯硝西泮超适应症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门诊使用氯硝西泮的患者1291例,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Logistic回归分析氯硝西泮超适应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非超适应症组97例,超适应症组1...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氯硝西泮超适应症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门诊使用氯硝西泮的患者1291例,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Logistic回归分析氯硝西泮超适应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非超适应症组97例,超适应症组1194例,超适应症类型主要为睡眠障碍、焦虑症和抑郁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诊医师级别(OR=2.721,95%CI:1.757~4.212,P<0.05)、患者医保类型(OR=0.394,95%CI:0.203~0.766,P<0.001)是影响氯硝西泮超适应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氯硝西泮在门诊患者中使用的超适应症主要为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症,患者医保类型、接诊医师级别与氯硝西泮超适应症使用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西泮 超说明书用药 真实世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诊疗进展
3
作者 高伟 常斌鸽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多为良性,其症状主要继发于压迫临近组织器官,进而影响正常功能。针对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制定。该文概述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当前治疗的进展,畅享未来...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多为良性,其症状主要继发于压迫临近组织器官,进而影响正常功能。针对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制定。该文概述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当前治疗的进展,畅享未来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雌激素在急性神经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常斌鸽 只达石 张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关键词 雌激素 急性神经损伤 神经保护 抗氧化 葡萄糖转运蛋白-1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常斌鸽 焦德让 +1 位作者 翟宝进 张赛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血管内重建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者应用Neuroform支架及冠脉支架,动脉瘤的瘤颈宽度介于3-8 mm之间,瘤体与瘤颈直径之比均小于2.0。其中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5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个,基...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血管内重建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者应用Neuroform支架及冠脉支架,动脉瘤的瘤颈宽度介于3-8 mm之间,瘤体与瘤颈直径之比均小于2.0。其中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5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个,基底动脉顶端分叉部动脉瘤1个,椎基底动脉交界处梭形动脉瘤1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个。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口服血小板抑制剂。[结果]12个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患者在栓塞术后出现患侧大面积脑梗塞。5例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天行栓塞治疗,采用Neuroform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4例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3 d之内行栓塞治疗;1例患者在出血后20 d行栓塞治疗;另1例患者在头外伤后1个月行栓塞治疗。本组患者死亡1例,11例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支架血管内重建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疗效仍需大宗病例总结和长期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支架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介入诊断及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常斌鸽 焦德让 +4 位作者 翟宝进 薛德友 徐飞 王实 白晶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伴有头晕、耳鸣、复视、跌倒、困乏、四肢无力等,严重者可同时伴有脑干、小脑、枕叶腔隙性梗塞,甚至出现严重的闭锁综合证。常规的病因学诊断及药物治疗对于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不能...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伴有头晕、耳鸣、复视、跌倒、困乏、四肢无力等,严重者可同时伴有脑干、小脑、枕叶腔隙性梗塞,甚至出现严重的闭锁综合证。常规的病因学诊断及药物治疗对于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不能获得持久满意的疗效,有些甚至无效。近几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开始应用于颅脑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介入诊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血管支架成形术 颅脑血管疾病 腔隙性梗塞
下载PDF
微创方法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常斌鸽 《中国疗养医学》 200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适应症、时机及疗效。方法 将 6 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 ,随机分成微创治疗组 37例 ,常规开颅组 32例 ,比较两组术后一周腰穿压力的变化及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FAM评分。结果...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适应症、时机及疗效。方法 将 6 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 ,随机分成微创治疗组 37例 ,常规开颅组 32例 ,比较两组术后一周腰穿压力的变化及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FAM评分。结果 两组在超早期及早期治疗中 ,其术后一周的腰穿压力及一个月后的FAM评分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在延迟期 ,微创治疗组与常规开颅治疗组其腰穿压力及FAM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在超早期及早期积极的采用微创置管引流术同样可以达到降低颅内压力、缓解继发性脑水肿的效果 ;但对继发水肿明显的延迟处理的高血压脑出血及脑疝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方法 开颅手术 颅内血肿 高血压 脑出血 适应症
下载PDF
4D-CT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光铄 刘勇 +1 位作者 冯学泉 常斌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0-303,共4页
4D-CTA(4-dimensions-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技术,由于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领域的突出优势,逐渐成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非侵入性替代方案,越来... 4D-CTA(4-dimensions-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技术,由于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领域的突出优势,逐渐成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非侵入性替代方案,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实践。现将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CTA 脑血管疾病 诊断
下载PDF
脑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宝生 冯学泉 +2 位作者 祁子禹 夏爽 常斌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32-636,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目前在我国呈高发态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2015年,新英格兰杂志相继发表了MR-CLEAN[2]、EX TEND-IA[3]、ESCAPE[4]、SWIFT PRIME[5]和REVASCAT[6]等5个大型多中心前瞻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目前在我国呈高发态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2015年,新英格兰杂志相继发表了MR-CLEAN[2]、EX TEND-IA[3]、ESCAPE[4]、SWIFT PRIME[5]和REVASCAT[6]等5个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性AIS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
下载PDF
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振广 王晨 +3 位作者 盛志国 周宝生 杨帆 常斌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9-527,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12月至2019年8月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61例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病例,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率、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改良... 目的初步探讨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12月至2019年8月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61例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病例,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率、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53例(86.89%)血管再通成功、8例(13.11%)血管再通失败,4例微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而放弃手术、1例微导丝刺破穿支动脉致破裂出血死亡、3例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致颅内出血死亡。53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中等6例、预后不良3例;4例发生动脉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结论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在技术上可行,且疗效肯定,远期预后良好,但神经介入技术要求较高,术者需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临床经验,以及围手术期管理能力和并发症处理能力,同时需要良好的治疗团队与护理团队精诚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手术中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凤菊 范一木 常斌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9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其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时脑血管造影显示的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90例患...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9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其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时脑血管造影显示的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90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约为98.92%(92/93)。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3.42±9.53)%,术后残余狭窄率为(21.82±9.8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0,P=0.002)。共5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约占5.56%(5/90),3例死亡;术后6个月时再狭窄发生率约为19.10%(17/89)。结论 Wingspan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手术技术成功率、较低的手术并发症及较好的近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患者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治疗:特殊情况的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德让 尹龙 +7 位作者 范一木 佟小光 田会铭 康伟民 常斌鸽 王实 翟宝进 薛德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病死率极高。因此对于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早期治疗。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造影检查 临床诊断 出血原因 早期治疗 病死率
下载PDF
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二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伟民 焦德让 +2 位作者 常斌鸽 刘暌 王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ONYX MRI检查 肌力减弱 下肢肌力 体格检查 CT检查 混杂密度 高密度影
下载PDF
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耀宇 焦德让 +7 位作者 张赛 刘振林 孙洪涛 孙世中 常斌鸽 胡群亮 郑茂华 屈阳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研究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测定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后不同时期,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 [目的]研究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测定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后不同时期,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应用TCCD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基底动脉流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流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明显,腰穿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轻微下降,引流组和腰穿组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O.01),同时发现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与基底动脉流速呈正相关。[结论]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有关,腰大池持续引流能有效清除脑血管痉挛因子氧合血红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氧合血红蛋白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置入过程中的有效性
15
作者 薛德友 焦德让 常斌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4217-4220,共4页
背景:对于脑保护装置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过程中是否有助于减少神经并发症还没有定论。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过程中应用脑保护装置减少神经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同期对照分析,2005... 背景:对于脑保护装置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过程中是否有助于减少神经并发症还没有定论。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过程中应用脑保护装置减少神经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同期对照分析,2005—06/2007—01在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对象:应用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74例,应用脑保护装置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50~79岁,平均66.4岁。未应用脑保护装置组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52~83岁,平均69.2岁。方法:根据颈动脉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直径选择脑保护装置的大小。在路径图下将导丝送至狭窄远端,释放脑保护装置。在微导丝引导下将支架跨过狭窄部位,在透视下将支架释放于合适位置。常规造影证实狭窄解除后回收脑保护装置。主要观察指标:①支架置入操作特点。②围手术期与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频数。结果:①7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释放76枚支架。共使用脑保护装置21枚,其中Angioguard8枚,Filterwire13枚。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20次(37.7%),均后扩;3例(5.6%)在支架释放后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6次(28.5%),均后扩。2例(9.5%)在支架释放后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2例(9.5%)血管痉挛。②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在围手术期1例(4.7%)发生脑梗死;随访期1例(4.7%)发生脑梗死,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围手术期发生4例(7.5%)脑梗死,随访期发生5例(9.4%)脑梗死。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组病例统计结果显示,脑保护装置的应用未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治疗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保护装置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16
作者 翟宝进 焦德让 +3 位作者 常斌鸽 王毅 郭玉绵 王实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CEA和CAS治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体会。[方法]收集32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其中,4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8例行腔内成形、支架置入术,应用脑保护装置12例。初步结果评价以术后30 d狭窄同侧有否卒中发生或死亡... [目的]介绍应用CEA和CAS治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体会。[方法]收集32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其中,4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8例行腔内成形、支架置入术,应用脑保护装置12例。初步结果评价以术后30 d狭窄同侧有否卒中发生或死亡,应用彩色超声随访观察。[结果]CAS 30 d内卒中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4%和3.6%,CEA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为0%和25% (1/4)。CAS围手术期常见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可见微栓子和冠心病发作。可能与刺激颈动脉窦后持续性低血压有关。应用脑保护装置者无1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与CEA比较,脑保护装置下的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同样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CAS治疗的长期效果,阐明血管内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选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DSA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殷志锋 翟宝进 +1 位作者 焦德让 常斌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28~59岁)和老年组(≥60岁)。所有患者均经CTA或MRA检查证实...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28~59岁)和老年组(≥60岁)。所有患者均经CTA或MRA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后经DSA检查验证。结果 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52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其中35.2%(159例)为颅内动脉病变,31.8%(144例)为颅外动脉病变,33.0%(149例)为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68.1%(308例),稍高于颅外动脉的64.8%(293例)。青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95比64,P<0.01);老年组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80比64,P<0.01),后循环病变的发生率亦高于青中年组(155比112,P<0.05)。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是颅外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外病变组高龄患者的比例高于颅内病变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颅内动脉病变逐渐减少,颅外病变及后循环病变增多。颅外病变组高龄者多于颅内病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定量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晴媛 常斌鸽 +1 位作者 柴超 夏爽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显示静脉、血液成分、钙化、铁沉积等非常敏感,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近年来,定量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诊断及评估成为热点。SWI优势在于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不对称显著皮质静脉征、不对...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显示静脉、血液成分、钙化、铁沉积等非常敏感,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近年来,定量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诊断及评估成为热点。SWI优势在于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不对称显著皮质静脉征、不对称深髓质静脉以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判断,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及提示预后。主要综述定量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 磁敏感加权成像 定量磁敏感加权成像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54例重型颅脑损伤ICP监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群亮 常斌鸽 薛凯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S1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开颅术后 颅内压
下载PDF
凝血指标监测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袁 常斌鸽 +6 位作者 马景鑑 拱忠影 郭承承 王园 牛宁宁 陈启新 汪志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69-674,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监测用于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11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于给药前(基础),以及给药3~5 d后再次给药2~4 h(峰...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监测用于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11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于给药前(基础),以及给药3~5 d后再次给药2~4 h(峰值)和下次给药前(谷值)进行凝血指标监测,记录这三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进行3个月随访并记录出血事件。结果39例患者发生出血为出血组,79例患者为未出血组,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比例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其余项目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出血事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最高(38%)。出血组PT_(谷值)、PT_(峰值)和APTT_(峰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_(峰值)是预测出血的最佳指标,临界值为18.15 s(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684)。结论临床使用利伐沙班应关注消化道出血。在监测利伐沙班出血风险方面,PT峰值是最敏感的预测指标,当PT_(峰值)≥18.15 s时,提示有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凝血酶原时间 出血 因子Ⅹ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