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被引量:16
1
作者 常永超 杨旭明 +1 位作者 简雪峰 许德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液流变学 诊断 血液胆固醇 甘油三酯
下载PDF
颈椎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常永超 常彦卿 +1 位作者 杨旭明 赵林 《中医正骨》 2001年第9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 病因学 血液流变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妊娠期合并贫血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常永超 许德英 王焱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4期101-102,共2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女性并发贫血的发生状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595例来院进行孕期保健妇女按妊娠时间分为妊娠早、中、晚期,以血红蛋白>100g/L且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0~100)×10-15L之间为正常组;以血红蛋白<100g/L为贫血... 目的了解妊娠期女性并发贫血的发生状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595例来院进行孕期保健妇女按妊娠时间分为妊娠早、中、晚期,以血红蛋白>100g/L且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0~100)×10-15L之间为正常组;以血红蛋白<100g/L为贫血的诊断标准,且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80×10-15L为小细胞性贫血组,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100×10-15L为大细胞性贫血组。结果妊娠期贫血的平均发生率为28.6%,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19.8.0%、27.6%、37.1%;大细胞贫血的发生率为2.7%,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1.0%、1.9%、4.7%;小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5.9%,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28.8%、25.6%、32.3%。结论妊娠期妇女合并贫血有较高的发生率,随着孕期进程,贫血的发生率增加;孕期贫血以小细胞贫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贫血 血红蛋白 红细胞平均体积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常永超 常彦卿 许德英 《中医正骨》 2009年第9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病因学 血液流变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血脂增高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常永超 许德英 +1 位作者 江涛 阎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脂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5,135例体检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脂增高组与血脂正常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异常(P〈0.01,0.05)。结论血脂增高可引起血液流... 目的探讨高血脂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5,135例体检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脂增高组与血脂正常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异常(P〈0.01,0.05)。结论血脂增高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血液流变性
下载PDF
血液流变学指标对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常永超 武顺兴 常彦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46-247,共2页
目的 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 对 3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异常 (P <0 .0 1) ;经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目的 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 对 3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异常 (P <0 .0 1) ;经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后 ,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 (P <0 0 1,0 0 5 )。结论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骨性关节炎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不同年龄成年体检者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常永超 江涛 +1 位作者 李维 阎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了解血糖、血脂在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变化特点。方法对6 614例不同年龄段体检者的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糖、血脂异常者62.50%;〈30岁异常者35.77%,30-39岁异常者48.89%,4... 目的了解血糖、血脂在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变化特点。方法对6 614例不同年龄段体检者的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糖、血脂异常者62.50%;〈30岁异常者35.77%,30-39岁异常者48.89%,40-49岁异常者64.96%,50-59岁异常者71.60%,〉60岁异常者73.64%,各年龄段差别显著(2=391.7,P〈0.01);各年龄段空腹血糖、血脂检测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均有所增高,血清甘油三酯在40-49年龄段的最高,差别显著(P〈0.01,〈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血脂的异常率及检测值均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血脂 年龄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补体及CMSC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常永超 史海军 +4 位作者 司雅洁 王建军 郭素珍 崔全有 付朝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补体介导免疫复合物溶解能力(CMSC)功能低下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E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PO和抗-PO制备免疫复合物(IC),加入补体(血清)使其裂解,或同时加P...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补体介导免疫复合物溶解能力(CMSC)功能低下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E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PO和抗-PO制备免疫复合物(IC),加入补体(血清)使其裂解,或同时加PO、抗-PO及血清抑制IC的形成,并测定上清中PO的光密度(OD),确定CMSC功能。同时用免疫散射浊度法测定C3、C4。结果各种丙型肝炎患者组C lC、CSMC检测结果均与正常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补体成分C3、C4在患者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0.001)。结论HCV毒感染患者血清中存在IC,患者CMSC明显降低在HCV感染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补体成分的减少与CMSC的降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病毒 感染 补体 免疫复合物 实验研究
下载PDF
5900例体检者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常永超 江涛 +1 位作者 李维 阎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了解男性和女性人群中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状况。方法对5 900例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糖、血脂升高者男性67.19%、女性52.37%,血... 目的了解男性和女性人群中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状况。方法对5 900例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糖、血脂升高者男性67.19%、女性52.37%,血糖及血脂正常者男性32.81%、女性47.63%(P<0.01);男性的GLU、TG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女性(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低于女性(P<0.01),TC男女检测结果值无差别(P>0.05)。结论男性血糖、血脂升高者多于女性;男性血糖、血脂值高于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女性比较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循环内皮细胞形态学观察
10
作者 常永超 王清江 许德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4-405,共2页
关键词 新生猪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循环内皮细胞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 bla KPC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珍珍 赵战勤 +2 位作者 常永超 王瑞丽 薛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7-863,共7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基因bla KPC的分子特征。方法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临床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通过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基因bla KPC的分子特征。方法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临床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通过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 KPC、bla NDM、bla IMP、bla VIM、bla OXA-48,对P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结果共收集510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420株,耐碳青霉烯非肠杆菌科细菌90株。菌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分别占60.8%、11.8%、5.3%;标本来自痰、脓性分泌物、静脉血、无菌中段尿,分别占66.9%、8.8%、8.2%、6.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PCR结果显示,420株CRE中bla KPC、bla NDM、bla IMP的阳性率分别为54.3%(228/420)、1.2%(5/420)、1.4%(6/420),未检测出bla VIM和bla OXA-48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携带bla KPC CRE的83.8%、11.8%、2.6%;其他少见菌种中也检出bla KPC基因。非肠杆菌科细菌中仅有2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bla KPC。DNA测序结果显示,174株携带bla KPC的菌株中173株检测为bla KPC-2、1株检测为bla KPC-1。结论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以CRE为主,其中以携带bla KPC-2的肺炎克雷伯菌占绝对优势,其他菌株中也均有发现。提示临床需重点加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及预防,防控bla KPC的传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碳青霉烯酶 CRE 分型 耐药性
下载PDF
5-羟色胺对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GRP7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梦露 董仕桢 +3 位作者 常永超 陈攀 冯丹丹 高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5-羟色胺(5-HT)对肠炎小鼠结肠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8周龄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低、高剂量5-HT组(分别给予1.0、2.0 mg/kg的5-HT灌肠,每3 d 1次),低、高剂量DS... 目的:观察5-羟色胺(5-HT)对肠炎小鼠结肠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8周龄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低、高剂量5-HT组(分别给予1.0、2.0 mg/kg的5-HT灌肠,每3 d 1次),低、高剂量DSS组(分别饮用10或25 g/L DSS溶液),DSS+5-HT组(给予10 g/L DSS+1.0mg/kg 5-HT),于第6天结束时处死小鼠。通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长度测定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IL-6、TNF-α和GRP78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GRP78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低、高剂量5-HT组小鼠无肠炎,低剂量DSS组有轻微肠炎,高剂量DSS组和DSS+5-HT组有严重肠炎。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随炎症程度而增加。GRP78mRNA和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低剂量5-HT组和低剂量DSS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剂量5-HT组、DSS+5-HT组和高剂量DSS组,尤其是高剂量DSS组表达增高(P〈0.05)。结论:5-HT可能通过上调GRP78蛋白的表达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参与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炎症性肠病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小鼠
下载PDF
剔除食物治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虹 王金梁 +2 位作者 江涛 常永超 马海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12-3014,共3页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的作用,为IB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7例和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对检...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的作用,为IB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7例和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对检测结果阳性的IBS-D患者,剔除阳性食物治疗12周,观察其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中有39例患者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升高,阳性率为50.65%,健康对照组为15.39%,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饮食治疗4周后,IBS-D患者的症状总评分由(9.06±2.06)分降至(6.40±2.57)分,8周后降至(4.54±2.59)分,12周后降至(3.60±2.5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泻频率、腹胀程度、粪便性状、IBS总体症状评分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IB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剔除阳性食物治疗IBS-D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不耐受 IGG 饮食治疗
下载PDF
洛阳地区女性HPV感染及病毒亚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小利 常永超 +1 位作者 刘海花 刘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4期1905-1907,共3页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及病毒亚型分布特征。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755例初诊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检测结果。结果1755例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58例,H PV感染率为37....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及病毒亚型分布特征。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755例初诊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检测结果。结果1755例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58例,H PV感染率为37.5%,高危型感染率为32.3%,其中单一感染占66.6%,多重感染占33.4%;在阳性样本中,高危型占86.2%,在高危型感染中,单一感染占62.3%;感染率位于前5位亚型分别为 HPV16(27.7%)、52(13.4%)、81(11.2%)、53(10.3%)、58(9.0%)。<20、20~<30、30~<40、40~<50、50~<60、≥60岁患者H PV感染率分别为40.0%、42.7%、34.3%、34.7%、43.7%、38.0%,高危型感染率分别为40.0%、34.9%、29.4%、30.3%、38.0%、34.2%。结论本地区女性宫颈 H 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感染为主。在HPV感染者中,高危型感染所占比例较高,也以单一感染为主。 HPV感染优势型别以 HPV16、52为主。H PV感染与女性年龄因素相关,50~<60岁患者感染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癌 洛阳
下载PDF
SETDB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小利 许德英 +1 位作者 刘刚 常永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甲基化酶SETDB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其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IHC方法检测38例乳腺癌与癌旁组织及癌细胞株中SETDB1的表达水平;采用稳定转染方法筛选出沉默SETDB1基因的克隆... 目的研究组蛋白甲基化酶SETDB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其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IHC方法检测38例乳腺癌与癌旁组织及癌细胞株中SETDB1的表达水平;采用稳定转染方法筛选出沉默SETDB1基因的克隆细胞株,采用CCK-8、软琼脂克隆形成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SETDB1后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方法检测沉默后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38例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23例癌组织、13例癌旁组织阳性表达(P<0.05),SETDB1的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0.08)、(0.96±0.05)(t=2.44,P<0.05);沉默T47D中SETDB1基因后,GFP、sh2、sh4株形成克隆个数分别是(70.00±2.00)、(42.67±1.53)和(13.33±1.53)个(F=834.00,P<0.001);细胞周期中sh2株出现了G0/G1期阻滞,而sh4株出现了G2/M期阻滞(P<0.01);48 h穿膜个数分别是(54.25±1.71)、(16.50±1.29)、(9.00±0.82)个(F=1344.00,P<0.001)。结论 SETDB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沉默该基因可影响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望作为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ETDB1 基因沉默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补体对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
16
作者 常永超 郭文华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补体介导HBsAg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低下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0,以HBsAg和抗-HBs制备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补体介导HBsAg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低下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0,以HBsAg和抗-HBs制备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加入补体(血清)抑制其沉淀,并定量测定上清中的HBsAg确定IIPC功能,同时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C3、C4。结果:患者组CIC检出阳性率为45.0%~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IIPC 乙型肝炎 特异性 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状况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史海军 常永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了解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状况。方法对357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不育症组)与48例有正常生育能力的男性(正常对照组)的精液质量及支原体感染状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育组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单项感染率分别为31.9%... 目的了解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状况。方法对357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不育症组)与48例有正常生育能力的男性(正常对照组)的精液质量及支原体感染状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育组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单项感染率分别为31.9%和13.7%,混合感染率为7.5%,总感染率为53.2%,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不育组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a级和b级精子活力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液化时间、精子畸形率、白细胞数/高倍视野(H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控制支原体感染后,其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a级和b级精子活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液化时间、精子畸形率、白细胞数/HP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支原体感染可使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下降,控制感染后可提高患者的精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症 精液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下载PDF
尿液TIMP-2×IGFBP-7对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meta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珍珍 郭腾飞 +3 位作者 吴婷婷 常永超 王瑞丽 薛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122-2125,2129,共5页
目的探讨尿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乘积(TIMP-2×IGFBP-7)对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检索Cochane library、EMBASE、PubMed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6月18日发表的有关尿液T... 目的探讨尿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乘积(TIMP-2×IGFBP-7)对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检索Cochane library、EMBASE、PubMed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6月18日发表的有关尿液TIMP-2×IGFBP-7检测对急性肾损伤诊断价值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提取文献,运用诊断精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亚组分析探究异质性产生的原因。结果该研究纳入11篇文献,共2655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95%CI:0.73~0.80)、0.56(95%CI:0.54~0.58),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2.12(95%CI:1.77~2.53)、0.32(95%CI:0.22~0.47)、8.88(95%CI:4.78~16.4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90(Q=0.752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来源及临界值的选择可能是导致异质性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尿液TIMP-2×IGFBP-7可能是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但由于其异质性的存在,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早期诊断 META分析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虹 江涛 +1 位作者 王金梁 常永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7-958,共2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人群总患病率5%~2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在IBS的病因学研究中,食物不耐受已成为热点。本研究通过测定腹泻型肠...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人群总患病率5%~2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在IBS的病因学研究中,食物不耐受已成为热点。本研究通过测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withdiarrhea,IBS—D)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specific IgG,SIgG),探讨食物不耐受和IBS—D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过敏 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血清LDH和α-HBDH在B-ALL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德英 王小利 +2 位作者 孙真真 吴玉丹 常永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6期930-933,共4页
目的检测血清LDH和α-HBDH在急性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探讨对疾病进展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确诊的236例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免疫分型结果。结果 236例B-ALL患者中,Pro-... 目的检测血清LDH和α-HBDH在急性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探讨对疾病进展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确诊的236例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免疫分型结果。结果 236例B-ALL患者中,Pro-B以>15岁的女性为主,而Common-B和Pre-B则均以≤15岁的男性为主;与正常人群比较,LDH和α-HBDH血清检测水平在B-ALL患者中均增高(713.10±52.44U/L、485.80±35.74U/L),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和性别因素对B-ALL患者血清中LDH和α-HBDH水平则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B-ALL患者的血清LDH与α-HBDH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恶性程度,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LDH 血清α-HBDH 急性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辅助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