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疗法对颈动脉斑块稳定度、血清GDF15、PON1指标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常玮鑫 孙丽坤 赵凤依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609-614,共6页
目的 探究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对氧磷酶1(PON1)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入我院就诊的具备脑血管缺血表现症状且颈动脉可见斑块形成的患者共214例,依照干预... 目的 探究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对氧磷酶1(PON1)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入我院就诊的具备脑血管缺血表现症状且颈动脉可见斑块形成的患者共214例,依照干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102)和对照组(n=112)。对照组采用普罗布考药物治疗方式,联合治疗组采用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状态等指标差异,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GDF15及PON1指标、血脂指标、神经功能评分(NIHSS)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GDF15及PON1指标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斑块稳定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IMT值、斑块数量及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两组血清GDF15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PON1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各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指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结果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GDF15指标呈负相关,与PON1指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状态、血清GDF15、PON1指标及血脂等具有积极效用,亦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此外,本研究发现血清GDF15、PON1指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提示后续针对该类患者可通过以上指标进行监测并针对性完善诊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脑反射治疗 普罗布考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血对氧磷酶1
下载PDF
综合干预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常玮鑫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2-23,26,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56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128例,分别给予综合干预方案及常规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56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128例,分别给予综合干预方案及常规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性质变化,并监测各时间点血脂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及斑块性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6),不稳定斑块向稳定性斑块逆转增多(P<0.05);干预后综合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及斑块性质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TC、TG、HDL及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TC、TG、LDL较干预前下降(P<0.05),HDL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综合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方案可稳定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面积 IMT 斑块性质
下载PDF
经颅超声溶栓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丽坤 赵凤依 常玮鑫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溶栓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AP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经颅超声溶栓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则单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溶栓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AP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经颅超声溶栓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则单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以及血脂水平(包括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和HDL-C)和血管内皮功能[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部IMT、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内皮素1和vW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HDL-C、一氧化氮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溶栓联合普罗布考治疗CAP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内血脂代谢和血管内皮功能,同时增加颈部斑块的稳定性并缩小其面积,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经颅超声溶栓 普罗布考 血脂代谢 血管内皮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丽坤 赵凤依 常玮鑫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经颅超声溶栓组、联合治疗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颅超声溶栓组患者行经颅超声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经颅超声溶栓组、联合治疗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颅超声溶栓组患者行经颅超声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行丁苯酞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应激因子(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水平、Crouse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丙二醛水平、Crouse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经颅超声溶栓组(均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经颅超声溶栓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经颅超声溶栓治疗 颈动脉粥样斑块 疗效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护理配合
5
作者 常玮鑫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2期20-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给予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的同时辅以综合护理干预。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Crouse积分,并... 目的探讨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给予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的同时辅以综合护理干预。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Crouse积分,并对斑块性质进行判定;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查(TCD)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并计算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于治疗结束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后患者IMT及Crou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双侧大脑中动脉Vm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I、R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0%。结论脑反射联合普罗布考可有效治疗CAS斑块,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脑反射 普罗布考 护理
下载PDF
低糖负荷膳食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6
作者 常玮鑫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0期27-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低糖负荷膳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负荷组及传统组各40例,分别根据低糖负荷膳食法及传统食物交换份法制定膳食干预方案,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糖、脂... 目的探讨低糖负荷膳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负荷组及传统组各40例,分别根据低糖负荷膳食法及传统食物交换份法制定膳食干预方案,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斑块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糖脂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2组HbA1c、FPG、2hPBG水平较干预前下降(P<0.05),低负荷组低于传统组(P<0.05);低负荷组干预后TC、LDL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传统组(P<0.05),HDL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且高于传统组(P<0.05);干预后低负荷组IMT及斑块面积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低糖负荷膳食干预更有利于T2DM患者调节糖脂代谢,进而达到稳定及消退颈动脉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糖负荷膳食干预 T2DM 颈动脉斑块 IMT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SOX2OT和miR-331水平对不稳定斑块形成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丽坤 赵凤依 +2 位作者 常玮鑫 杜玄 李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6-82,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患者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重叠转录本(long non-coding RNA sex determination related gene cluster 2 overlapping transcript,lncRNA SOX2OT)、微小RNA(microRNA,m...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患者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重叠转录本(long non-coding RNA sex determination related gene cluster 2 overlapping transcript,lncRNA SOX2OT)、微小RNA(microRNA,miR)-331水平对不稳定斑块形成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张家口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情况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4例、稳定斑块组40例和不稳定斑块组56例;依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51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47例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22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lncRNA SOX2OT和miR-331水平;Pearson法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SOX2OT和miR-331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SOX2OT,miR-331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稳定斑块形成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lncRNA SOX2OT水平明显升高(1.86±0.47 vs 1.00±0.03),miR-331水平明显降低(0.51±0.14 vs 1.0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04,38.370,均P<0.001);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lncRNA SOX2OT水平依次升高(1.27±0.31,1.78±0.45,2.18±0.56),miR-331水平依次降低(0.74±0.19,0.56±0.16,0.37±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671,60.656,均P<0.001);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lncRNA SOX2OT水平依次升高(1.58±0.41,1.94±0.48,2.35±0.60),miR-331水平依次降低(0.67±0.18,0.46±0.12,0.27±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100,65.923,均P<0.00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SOX2OT与miR-331水平呈负相关(r=-0.467,P<0.001);血清lncRNA SOX2OT和miR-331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稳定斑块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19,0.766和0.921,血清lncRNA SOX2OT和miR-331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AUC分别为0.716,0.801和0.904,二者联合优于血清lncRNA SOX2OT和miR-331单独诊断(Z=2.211,3.179,2.673,2.081,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SOX2OT水平呈高表达,miR-331水平呈低表达,二者可作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稳定斑块形成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长链非编码RNA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重叠转录本 微小核糖核酸-331 不稳定斑块形成 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