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1
作者 蔡巧珍 李丽莎 +4 位作者 高倩 王盼盼 张洁 梁春利 常维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4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7例)、试验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4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7例)、试验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及干预前后血脂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健康信念[健康信念模型量表(CHBMS)]、自我管理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心理状态[正性与负性情绪量表(PANAS)]、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率(95.74%)高于对照组(80.85%)(P<0.05);试验组用药依从率(100.00%)高于对照组(85.11%)(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TC、TG、LDL-C、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CHBMS、AHSMSRS、HPLP-Ⅱ、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PANAS-正性评分较高,PANAS-负性评分较低(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可提升高脂血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改善其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追踪护理模式 高脂血症 血脂水平 自我管理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重返工作岗位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婵 王莹 +5 位作者 徐燕 李丽莎 常维花 高倩 蔡巧珍 苗金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2156-2162,共7页
目的了解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重返工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重返工作准备度量... 目的了解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重返工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结果221例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距手术时间(5.59±3.58)个月,其中135例(61.09%)已重返工作。未重返工作者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重返工作准备度得分处于中低水平,处于前意向阶段患者最多(37例,43.02%),处于行动准备-自我评估阶段患者最少(6例,6.98%)。已重返者得分处于中高水平,其中125例(92.59%)处于主动维持阶段。男性和社会支持水平高是重返工作的促进因素,术中植入支架、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术后心功能情况差和对疾病进展的恐惧是阻碍因素。结论61.09%的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术后1 a内重返工作岗位。性别、介入治疗方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心功能情况、对疾病进展的恐惧程度、社会支持水平是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介入治疗 重返工作 影响因素 现状调查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慧 梁春利 +3 位作者 张洁 谢婵 常维花 郭园丽 《中国临床护理》 2022年第11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IMB)模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心血...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IMB)模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心脏康复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IMB模型进行个体化教育,比较2组干预3个月后的心脏康复信息需求和依从性。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心脏基础知识、营养知识、药物知识、心理压力、紧急与安全、风险因素评分及心脏康复依从性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IMB模型进行个体化教育,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信息需求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康复 依从性
下载PDF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干预方式应用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4
作者 王瑞琦 袁媛 +2 位作者 蔡巧珍 常维花 徐燕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558-156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干预方式在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9月收治的84例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均需要采取缬沙坦联合...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干预方式在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9月收治的84例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均需要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用药知识总掌握率和干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采取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干预方式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可提升其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保证药物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决定理论 干预方式 青少年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