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庄小津 黄燕炳 +3 位作者 颜晓晓 林鹏 王成有 许淑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并文献复习。方法收集福建省儿童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例儿童PM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并文献复习。方法收集福建省儿童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例儿童PM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男性,11岁。胸部CT显示右前纵隔见一巨大肿块,直径达12 cm,累及左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被胶原组织分隔包绕导致纤维化,肿瘤细胞形态各异,胞质丰富,可见坏死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CD20,CD79a,PAX5,BOB.1,OCT2,Vim,p63,CD38,CD23,CyclinD1,MUM1均呈阳性,Bc12,Bc16,CD68,CD163,CD10,CD3,CD7,CD56,CD30,ALK,CD15,GATA3,CD56,S10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70%。原位杂交EBER阴性。结论儿童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罕见,熟悉其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并结合临床及影像,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儿童
原文传递
甲状腺结节与碘营养情况及白睛目络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黄毓珊 胡巧玲 +2 位作者 庄小津 刘用诚 邹春燕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甲状腺结节与尿碘摄入及白睛目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66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体检人群中甲状腺正常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尿...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甲状腺结节与尿碘摄入及白睛目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66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体检人群中甲状腺正常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尿碘含量、白睛目络情况,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尿碘中位数为108.40μg/L,对照组尿碘中位数为129.70μ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脉”形态特征分布,“M(胆)”区位特征分值、“粉黯”颜色特征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白睛目络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营养情况与甲状腺结节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甲状腺结节的形成与胆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碘营养 白睛目络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人群认知功能特点分析
3
作者 滕清燕 庄小津 +2 位作者 伍丽娟 陈喆 尹莲花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特点,探讨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者114例。根据是否高血压及是否伴有睡眠障碍分为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组38例与...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特点,探讨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者114例。根据是否高血压及是否伴有睡眠障碍分为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组38例与单纯高血压组38例及血压与睡眠均正常组38例,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比较3组之间的MoCA总分及各认知领域(包括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延迟记忆力及定向力)的差异。结果3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组与高血压组及对照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与对照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各认知细项发现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在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及抽象能力等领域存在差异。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组在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语言、抽象及延迟记忆等领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人群存在多领域认知功能下降,且睡眠障碍进一步加重认知损害,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人群认知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语言、抽象及延迟记忆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儿童肛管重复畸形2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黄燕炳 何渊彬 +5 位作者 庄小津 许可 谢斯琦 方一凡 吴典明 林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肛管重复畸形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儿童医院2例肛管重复畸形(anal canal duplication,ACD)患儿临床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 1992—2022年相关文献,中... 目的探讨儿童肛管重复畸形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儿童医院2例肛管重复畸形(anal canal duplication,ACD)患儿临床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 1992—2022年相关文献,中英文检索词分别为:"肛管/肛门重复畸形"、"anal canal duplication"。收集本院以及符合纳排标准文献中ACD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诊断年龄)、临床特征(开口位置、类型、长度、与肛管直肠之间的关系、临床症状、合并畸形)、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院2例于新生儿期发现正常肛门正后方异常开口,无肛周感染病史及不适,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其他合并畸形。异常开口造影提示2例均为管状结构,1例管腔近端与直肠相通,均采用后矢状入路小切口ACD剥离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ACD与正常肛管具有类似病理学特征,术后2个月随访肛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文件检索共获得符合要求文献23篇,共74例ACD患儿,包括本院2例在内共76例,男女比例为1∶7.4;诊断年龄3.5(0~16)岁;71例(71/76,93%)ACD位于正常肛门截石位6点方向;91%(69/76)为管状型,9%(7/76)为囊肿型;约87%(66/76)的患儿(平均年龄2.8岁)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约13%(10/76)的患儿(平均年龄为7.7岁)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骶前感染;约33%(25/76)的患儿合并其他异常,以骶前包块最常见(11/25,44%)。70例予手术切除ACD(其中34例经会阴入路,36例取后矢状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3/70)。76例ACD患儿平均随访时间3.6年,肛门功能均正常。结论ACD多见于女性,当发现肛门正后方异常开口时应考虑ACD,予进一步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合并异常。一旦诊断ACD应早期手术治疗,建议采取后矢状入路ACD剥离术,手术安全,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畸形 先天畸形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体脂分布与肥胖相关慢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庄小津 伍丽娟 尹莲花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932-1935,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行为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肥胖的流行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但不限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癌症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研究表明,体脂分布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行为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肥胖的流行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但不限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癌症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研究表明,体脂分布是代谢失调相关疾病更重要的预测因素,而不是肥胖本身[1]。根据分布位置可以将脂肪分为内脏脂肪组织(VAT)和皮下脂肪组织(SAT)。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肥胖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但它无法有效分辨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也无法分辨体脂肪的区域性分布。腰围、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躯干脂肪含量等指标可反映脂肪的分布特征,是判断腹型肥胖的有效参考指标。近年来,体脂分布逐渐代替全身总脂肪量成为肥胖相关疾病的研究重点,现就近年来体脂分布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脂分布 慢病 综述
下载PDF
近五年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庄小津 赵斌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6期51-54,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仍是一个挑战,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是目前西医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亦存在停药后易复发,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中药灌肠是中...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仍是一个挑战,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是目前西医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亦存在停药后易复发,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中药灌肠是中医常用外治法之一,通过使药物与肠道病灶直接接触,使药物更好地吸收达到修复肠道黏膜,促进炎症吸收及溃疡面愈合的作用,具有疗效确切,经济安全等优势,在缩短病程、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通过检索文献,从辨证选方用药进行灌肠治疗以及与针灸、穴位贴敷等其他中医外治法联用等方面探究近五年中药灌肠治疗UC的最新进展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灌肠 中医外治法 综述 炎证^(+)
下载PDF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分子遗传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庄小津 黄燕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07,共4页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后颅窝的恶性胚胎性神经上皮肿瘤。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MB分为4个主要的分子亚型:WNT、SHH、Group3和Group4,这些亚型具有显著异质性。深入了解MB各亚型的组织学及分子特征...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后颅窝的恶性胚胎性神经上皮肿瘤。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MB分为4个主要的分子亚型:WNT、SHH、Group3和Group4,这些亚型具有显著异质性。深入了解MB各亚型的组织学及分子特征,对个体化诊治、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MB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WNT SHH Group3 Group4 文献综述
下载PDF
B7-H3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梁诗琪 张香西 +3 位作者 庄小津 王钰禾 邹秋琴 张文敏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37-143,共7页
目的 研究下调B7-H3分子的表达对人肝癌(HC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B7-H3表达对HCC组织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两株B7-H3表达水平较高的HCC细胞,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HCC细胞B7-H3的表达,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和T... 目的 研究下调B7-H3分子的表达对人肝癌(HC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B7-H3表达对HCC组织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两株B7-H3表达水平较高的HCC细胞,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HCC细胞B7-H3的表达,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等技术,观察HCC细胞在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方面的改变;制备不同复发时间(1年内复发和超过1年复发)的HCC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3在80例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分析B7-H3的表达与HCC复发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选择B7-H3表达水平较高的HCC细胞株SK-hep-1和MHCC97L,转染B7-H3siRNA后构建B7-H3下调的细胞模型,发现下调B7-H3蛋白后,H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增殖和凋亡能力未见明显影响;B7-H3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3.33%)高于癌旁肝组织(54.67%)(P=0.041);B7-H3阳性表达率与HCC分化程度(P=0.012)、复发时间(P=0.001)、转移情况(P=0.007)呈正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甲胎蛋白(AFP)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 结论 B7-H3可作为HCC复发与转移的潜在指标,下调B7-H3表达可为抑制HCC侵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RNA 小分子干扰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ALK阳性梭形细胞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9
作者 庄小津 周仲文 +1 位作者 唐峰 杜尊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187-1188,共2页
患者女性,54岁,因畏寒、寒战2个月发热1个月余入院,体温最高达40 ℃,抗炎治疗后体温仍反复,近2个月体重下降约10 kg。全身多区域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超声检查示双侧颈部、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异常肿大,全身PET-CT显示右侧... 患者女性,54岁,因畏寒、寒战2个月发热1个月余入院,体温最高达40 ℃,抗炎治疗后体温仍反复,近2个月体重下降约10 kg。全身多区域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超声检查示双侧颈部、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异常肿大,全身PET-CT显示右侧咽旁、纵隔、双侧颈部、双侧锁骨区、双侧盆壁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 梭形细胞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特点
原文传递
直肠黏膜瓣推移术治疗肛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庄小津 赵斌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6期786-789,共4页
肛瘘的发病率高达21/10万,3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1]。迄今为止,治愈肛瘘的最有效方法仍是外科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如肛瘘切开术等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是相对安全的。然而,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括约肌损伤及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等... 肛瘘的发病率高达21/10万,3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1]。迄今为止,治愈肛瘘的最有效方法仍是外科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如肛瘘切开术等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是相对安全的。然而,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括约肌损伤及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等问题始终是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2]。因此,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保留括约肌新技术,包括肛瘘栓(anal fis⁃tula plug,AFP)、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FG)、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CT)、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技术(video-assisted anal fistula treat⁃ment,VAAFT)、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及直肠黏膜瓣推移术(rectal advancement flap,RAF)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 纤维蛋白胶 外科医师 外科手术 干细胞移植 视频辅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