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状窦后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53
1
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1 位作者 梁昕 刘冬生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354-355,共2页
原发三叉神经痛病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治疗也比较困难。我科从1991年以来采用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18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乙状窦后入路 血管压迫
下载PDF
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8 位作者 陶传元 邓聪颖 宋朝理 程宏炜 李海龙 薛峰 张炜 郑小强 魏攀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963-965,共3页
目的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48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分级、手术时间及疗效等。结果 24 h内手术12例,24~48 h手术30例,48~72 h手术6例,术中均成功夹闭... 目的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48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分级、手术时间及疗效等。结果 24 h内手术12例,24~48 h手术30例,48~72 h手术6例,术中均成功夹闭动脉瘤颈;术后死亡3例,中等残废3例,1例轻微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11例,完全康复30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术中颅压的控制、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早期手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前颞叶切除治疗颞叶癫痫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2 位作者 龚俐 刘冬生 薛峰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颞叶癫痫 颞叶切除 例临床观察 顽固性癫痫 杏仁核 效果 类型
下载PDF
术中超声辅助下脑内小型占位病变的显微手术切除 被引量:1
4
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8 位作者 陈志刚 邓聪颖 宋朝理 程宏炜 李海龙 薛峰 张炜 郑小强 魏攀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评估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切除脑内小型病变的效果,探讨术中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海绵状血管畸形、4例胶质细胞瘤,其最大直径均小于3 cm。开颅后,在病变切除前超声寻找最佳入路,切除中明确切除范围,切除后观察是否残留... 目的评估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切除脑内小型病变的效果,探讨术中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海绵状血管畸形、4例胶质细胞瘤,其最大直径均小于3 cm。开颅后,在病变切除前超声寻找最佳入路,切除中明确切除范围,切除后观察是否残留。结果 18例病变术中定位准确,13例非功能区病变均全切,术后无神经功能废损;5例功能区病变全切,术后2例瘫痪加重,随访半年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指导手术入路,提高全切率及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病变 显微切除 术中超声
下载PDF
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被引量:2
5
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2 位作者 刘冬生 龚俐 薛峰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病因及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12 6例面肌痉挛患者全部在局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12 6例患者术中均发现面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 ,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 5 1例 ,小脑...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病因及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12 6例面肌痉挛患者全部在局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12 6例患者术中均发现面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 ,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 5 1例 ,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 38例 ,椎动脉 2 3例 ,多根小动脉 14例。 85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即停止 ,2 8例于术后 7~ 30天内面肌痉挛停止 ,8例 30~ 90天内面肌痉挛停止 ,5例 3~ 6个月内面肌痉挛停止。随访 10 8例 ,随访时间 1~ 4年。 2例于术后 16个月复发 ,2例术后 18个月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根受血管压迫所致 ,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下载PDF
微创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6
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3 位作者 薛峰 程宏炜 李海龙 彭宗军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F002-F002,共1页
目的探讨微创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的优点及原发三叉神经痛病因。方法采用微创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326例。结果326例患者术中均发现有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本组患者行血管... 目的探讨微创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的优点及原发三叉神经痛病因。方法采用微创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326例。结果326例患者术中均发现有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本组患者行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均消失。326例中随访296例(90%),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术后疼痛复发28例。全组无死亡。结论原发三叉神经痛是由血管压迫所致,微创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不遗留面部感觉障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痛 治疗 微创 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单双开颅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7
作者 宋朝理 郑小强 +6 位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邓聪颖 程宏炜 薛峰 李海龙 张炜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额颞瓣开颅+大脑镰切开与双侧额颞瓣开颅对清除双侧额叶脑挫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双额叶脑挫伤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5例,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 目的比较单侧额颞瓣开颅+大脑镰切开与双侧额颞瓣开颅对清除双侧额叶脑挫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双额叶脑挫伤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5例,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B组28例,行双侧额颞瓣开颅。结果术中均直视下清除双侧额叶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术后CT检查提示脑挫伤血肿清除满意。A组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均少于B组患者(P〈0.05)。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在良好率、中残率及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重残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单侧额颞瓣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清除双侧额叶挫裂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患者预后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双额叶脑挫裂伤 大脑镰切开 开颅术
下载PDF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与处理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登奎 庄进学 +7 位作者 薛峰 邓聪颖 宋朝理 程宏伟 李海龙 张炜 魏攀 郑小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558-559,共2页
目的总结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脑积水行V-P分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资料。结果 25例病人出现并发症,其中分流管脑室端梗阻6例,腹腔端梗阻4例,分流不足5例,分流过度3例,分流管皮下段外露... 目的总结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脑积水行V-P分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资料。结果 25例病人出现并发症,其中分流管脑室端梗阻6例,腹腔端梗阻4例,分流不足5例,分流过度3例,分流管皮下段外露并局部皮肤感染3例,颅内感染3例(外院1例),分流管脱入腹腔1例。结论分流管梗阻是V-P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颅内感染及分流过度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分流不足是最易忽视的并发症,应针对不同原因及时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后近、远期复发原因及再手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登奎 庄进学 +4 位作者 龚俐 梁昕 刘冬生 王军武 方宏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435-436,共2页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83例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中复发的46例病人行再手术研究。结果近期复发原因为遗漏责任血管和(或)血管、神经之间隔离物移位脱落,再手术时再次行分离、垫隔。远期复发...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83例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中复发的46例病人行再手术研究。结果近期复发原因为遗漏责任血管和(或)血管、神经之间隔离物移位脱落,再手术时再次行分离、垫隔。远期复发原因为术区严重黏连致新生的责任血管或同一血管重新压迫神经,再手术时分离黏连及压迫血管后用肌片隔离,同时行感觉支部分切断。结论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后远期和近期复发原因各不相同,再手术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远期复发病人在分离黏连及压迫血管后用肌片隔离的同时行感觉支部分切断,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复发原 再手术 三叉神经痛 手术方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破裂的处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朝理 庄进学 +6 位作者 郑小强 陈登奎 邓聪颖 程红炜 薛峰 李海龙 张炜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600-601,共2页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本科显微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的6例患者资料。结果 6例术中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均顺利夹闭。恢复良好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前交...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本科显微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的6例患者资料。结果 6例术中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均顺利夹闭。恢复良好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前交通动脉瘤出血关键在于对载瘤动脉的控制,充分脑池开放和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可以有效处理术中破裂的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夹闭术 破裂 预防 处理
下载PDF
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清除双额底脑挫伤手术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朝理 郑小强 +6 位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邓聪颖 陈宏炜 薛峰 李海龙 张炜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756-757,共2页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清除双侧额底脑挫裂伤伴局部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年共15例经损伤较重的一侧入路清除双额底脑挫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中均直视下清除双侧额底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清除双侧额底脑挫裂伤伴局部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年共15例经损伤较重的一侧入路清除双额底脑挫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中均直视下清除双侧额底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术后 CT 检查提示脑挫伤血肿清除满意。伤后随访3个月,根据 GOS分级标准评定,恢复良好11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经单侧入路清除双额底脑挫伤可行,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挫裂伤 额叶 大脑镰 切开 疗效
下载PDF
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朝理 郑小强 +8 位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李俊 程宏炜 薛峰 李海龙 陶传元 张炜 魏攀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73-173,共1页
动脉瘤破裂后颅内压较高,术中暴露困难。解放军452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28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术中行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控制性释放脑脊液从而降低颅内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额角穿刺 侧脑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冷晓丽 郑小强 +4 位作者 庄进学 宋朝理 陈友玲 石陈燕 李霖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352-1353,共2页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常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的症状性血管痉挛(CVS)致预后不佳[1].术后早期行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可快速清除SAH,改善预后.但引流管术后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本院 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共35例患者...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常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的症状性血管痉挛(CVS)致预后不佳[1].术后早期行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可快速清除SAH,改善预后.但引流管术后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本院 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共35例患者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辅以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加强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侧脑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流 护理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形成的急诊手术探查 被引量:12
14
作者 宋朝理 庄进学 +7 位作者 陈登奎 郑小强 程宏炜 薛峰 李海龙 陶传元 张炜 魏攀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9期536-537,54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患者急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形成患者入院经CT检查后直接急诊开颅探查,术中先清除部分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后行动脉瘤探查并夹闭;对探查过程中再次破裂出血者及时控制出...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患者急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形成患者入院经CT检查后直接急诊开颅探查,术中先清除部分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后行动脉瘤探查并夹闭;对探查过程中再次破裂出血者及时控制出血并夹闭动脉瘤。术后3月按GOS分级标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发现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按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2例,中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手术;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即使在探查中动脉瘤再次出血,也能很好地控制出血并夹闭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疝 急诊手术
下载PDF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主要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登奎 庄进学 +4 位作者 方宏洋 程宏伟 李海龙 薛峰 彭宗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62例局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3例(0.45%),脑...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62例局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3例(0.45%),脑脊液切口漏2例(0.3%),术侧小脑水肿致非交通性脑积水1例(0.2%);及颅内低压症283例(42.7%),上下唇及口角庖疹268例(40.5%),发热82例(12.4%)。结论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登奎 庄进学 +7 位作者 邓聪颖 宋朝理 程宏伟 薛峰 李海龙 张炜 魏攀 郑小强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 探讨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13年5月共17例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行急诊探查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并发症原因,总结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脑血肿3例,1例手术清除血肿、... 目的 探讨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13年5月共17例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行急诊探查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并发症原因,总结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脑血肿3例,1例手术清除血肿、2例保守治疗,3例均成功救治;颅内感染2例,经抗感染、持续腰池引流等治疗治愈;脑血管痉挛致大面积脑梗死4例,经解痉、扩容、提高灌注压、亚低温等治疗,死亡2例,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急性脑积水4例,均于手术开始时即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术后持续引流脑脊液3~5 d,2例脑积水消失,2例转为慢性脑积水;慢性非梗阻性脑积水8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或腰池-腹腔分流术,临床治愈.本组共死亡3例.结论 丰富的手术经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并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脑血肿 脑疝 急诊 探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外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炜 庄进学 +2 位作者 宋朝理 邓聪颖 郑小强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28-429,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5例外伤性颞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局麻下手术切除,其中4例采用发际内切口翻开小皮瓣切除,1例动脉瘤距发际较远者采用瘤体表面梭形切口。结果全部病例... 目的探讨外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5例外伤性颞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局麻下手术切除,其中4例采用发际内切口翻开小皮瓣切除,1例动脉瘤距发际较远者采用瘤体表面梭形切口。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成功,无头皮坏死,颞浅动脉供血范围组织功能无异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外伤后动脉壁中膜弹力层断裂是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关键因素。根据外伤病史及查体见颞浅动脉分支经行区域搏动性肿物即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动脉瘤治疗简便有效,采用发际内切口有利于美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假性动脉瘤 外伤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脑静脉畸形伴海绵状血管瘤3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朝理 陶传元 +7 位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郑小强 程宏炜 李海龙 薛峰 张炜 魏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77-377,共1页
1病历摘要 (图1~2)男2例,女1例;年龄22~63岁;均以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头颅CT检查:幕下少量出血2例,右顶叶片状略高密度影1例。头颅MRI检查3例:均见增粗的条索状静脉影,呈"海蛇头"征象;合并海绵状血管瘤(CM)2例。
关键词 颅内静脉畸形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一期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朝理 郑小强 +5 位作者 庄进学 陈登奎 程宏炜 薛峰 李海龙 张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48-149,152,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一期手术治疗的9例M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共19个动脉瘤均成功显微手术夹闭。术后平均随访半年,其中治愈或良好5例,轻残1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经充分的...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一期手术治疗的9例M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共19个动脉瘤均成功显微手术夹闭。术后平均随访半年,其中治愈或良好5例,轻残1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经充分的术前评估,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运用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技术,可使一期手术治疗MIA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显微手术 一期治疗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探查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登奎 庄进学 +6 位作者 陶传元 宋朝理 薛峰 程宏伟 李海龙 张炜 魏攀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的治疗策略。方法总结2005年5月~2010年8月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探查治疗,9例入院时均呈昏迷,其中5例一侧瞳孔散大,3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呼吸不规...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的治疗策略。方法总结2005年5月~2010年8月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探查治疗,9例入院时均呈昏迷,其中5例一侧瞳孔散大,3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呼吸不规则;均在入院1~2 h内急诊手术探查。结果 9例中发现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死亡2例,术后完全清醒6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未行DSA或CTA检查,为争取抢救时间,可急诊手术探查,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血肿 动脉瘤破裂 急诊手术探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