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细胞模型初筛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药物
1
作者 庄道民 刘思扬 +2 位作者 董如华 李国跃 李敬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1-416,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已建立的细胞模型初筛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的可靠性。方法以齐多夫定为阳性对照,使用HIV-1急性感染系统(MT-4/HIV-1ⅢB)、HIV-1耐药性毒株系统(MT-4/3TC耐药株)、HIV-1慢性感染系统(H9/HIV-1ⅢB)和HIV-1临床分离株感... 目的探讨采用已建立的细胞模型初筛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的可靠性。方法以齐多夫定为阳性对照,使用HIV-1急性感染系统(MT-4/HIV-1ⅢB)、HIV-1耐药性毒株系统(MT-4/3TC耐药株)、HIV-1慢性感染系统(H9/HIV-1ⅢB)和HIV-1临床分离株感染系统(PBMC/HIV-1GX02),分别测定药物的细胞毒性和抗HIV-1活性,计算药物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半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同时对4种药物DPC961、牛膝多糖、艾乃吉1号和痰热清注射液进行了抗HIV活性检测。结果测定了齐多夫定在4种细胞-病毒系统的TC50,IC50和TI与文献报道相近。DPC961在4种细胞/病毒培养系统的TI分别为979,5348,3912和2745;牛膝多糖分别为323,223,2777和173;艾乃吉1号仅在MT-4/HIV-1ⅢB模型上T1为2.6。结论使用本细胞模型通过检测药物的TC50,IC50及TI进行药物初筛是可靠的。药物DPC961、牛膝多糖和艾乃吉Ⅰ号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HIV-1活性,痰热清注射液未检测到抗HIV-1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细胞 药物评价 临床前 HIV-1 抗HIV药
下载PDF
HIV感染者CD4/CD8细胞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鲍作义 李林 +4 位作者 庄道民 刘思扬 刘永健 李松 李敬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80-1381,共2页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体内CD4细胞数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对 84人的 2 0 7次血样进行病毒载量的测定 ,对 194人的 491次血样进行CD4/CD8细胞数的检测。CD4/CD8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的绝对计数法进行检测 ,使用核酸序列测试 (NASBA...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体内CD4细胞数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对 84人的 2 0 7次血样进行病毒载量的测定 ,对 194人的 491次血样进行CD4/CD8细胞数的检测。CD4/CD8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的绝对计数法进行检测 ,使用核酸序列测试 (NASBA)方法检测病毒载量。对其中一部分人进行随访 ,采集血样并检测相应指标。结果 HIV感染者体内的CD4细胞数与病毒载量的Log值呈负相关 (r =-0 576,P <0 0 1) ,CD4/CD8比值与病毒载量的Log值呈负相关 (r =-0 544,P <0 0 1)。CD4细胞数较低的感染者 ,CD8细胞数也较低。在HIV感染者体内 ,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 ,CD4细胞数呈下降趋势。结论 病毒载量与CD4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当病毒载量较低时 ,使用CD4细胞数可以粗略估计血浆中病毒载量的高低。CD4/CD8比值与病毒载量的Log值呈现负相关。当病毒载量较高时 ,HI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与CD4细胞数的变化趋势相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HIV CD4细胞 CD8细胞 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HIV感染者HCV协同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林 鲍作义 +6 位作者 隋洪帅 刘思扬 庄道民 刘永健 苗文泉 李珏 李敬云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体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协同感染状况。方法以我国北京、河南、广西部分地区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病人的基本状况,采集病人的EDTA抗凝静脉血,对感染者的HIV感染状况、CD4细胞...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体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协同感染状况。方法以我国北京、河南、广西部分地区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病人的基本状况,采集病人的EDTA抗凝静脉血,对感染者的HIV感染状况、CD4细胞数、HIV病毒载量及HCV感染状况进行检测,分析我国部分地区HIV感染者中HCV的协同感染状况。结果共收集到HIV感染者血液249份,其中有34.14%的感染者同时感染HCV。统计学分析显示,河南地区的HIV感染者同时感染HCV的比例显著高于北京和广西地区;经静脉吸毒和输血传播感染HIV的病人同时感染HCV的几率相近,但都明显高于性传播;感染了HCV的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要显著高于未感染HCV的HIV感染者,但CD4细胞数没有显著差别。结论HCV协同感染率在不同的HIV感染者人群中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协同感染会影响感染者HIV病毒载量,因此在观察HIV感染者疾病进程及考虑治疗措施时,应充分考虑HCV协同感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协同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SARS病毒对温度耐受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鲍作义 刘永健 +2 位作者 刘思扬 庄道民 李敬云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1-162,共2页
为观察SARS病毒在冷藏和自然温度下的稳定性以及灭活SARS病毒的有效温度,将SARS病毒培养的上清液(106TCID50)分装到10 ml离心管中,放置在4℃冰箱、室温(24.5℃)、37℃、56℃和70℃水浴中,间隔一定时间以后取样0.5 ml,接种Vero-E6细胞.结... 为观察SARS病毒在冷藏和自然温度下的稳定性以及灭活SARS病毒的有效温度,将SARS病毒培养的上清液(106TCID50)分装到10 ml离心管中,放置在4℃冰箱、室温(24.5℃)、37℃、56℃和70℃水浴中,间隔一定时间以后取样0.5 ml,接种Vero-E6细胞.结果,SARS病毒在冷藏和室温条件下十分稳定,冷藏(4℃)放置10 d,滴度只下降大约2个log,室温放置5 d,滴度下降大约4个log,仍然保持较高的感染性.加热时SARS病毒的滴度迅速下降,56℃加热30 min、70℃加热15 min检测不出有活病毒.结论,SARS病毒在冷藏和自然温度下十分稳定,加热是灭活SARS病毒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 温度 耐受性 实验研究 加热
下载PDF
SARS病毒在外界环境物品中生存和抵抗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敬云 鲍作义 +4 位作者 刘思扬 庄道民 刘永健 张文福 蒋莉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评估SARS病毒离开人体以后在外界环境物品中生存的能力.采用的方法是将滴度为106]TCID#-的SARS病毒BJ-01株涂布在灭菌的不锈钢片、玻璃片、塑料片、滤纸片、棉布片和木片的表面,或混合在灭菌自来水和土壤样品中,经一定时间后洗下病毒,接... 评估SARS病毒离开人体以后在外界环境物品中生存的能力.采用的方法是将滴度为106]TCID#-的SARS病毒BJ-01株涂布在灭菌的不锈钢片、玻璃片、塑料片、滤纸片、棉布片和木片的表面,或混合在灭菌自来水和土壤样品中,经一定时间后洗下病毒,接种Vero-E6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结果,SARS病毒在模拟污染的不锈钢片、玻璃片、塑料片上可以存活至少2 d,在模拟污染的棉布片、土壤、滤纸片和木片上至少可存活4~6 h,在污染的自来水中2 d仍然保持较强的感染性.干燥是影响SARS病毒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结论,SARS病毒离开人体以后在外界环境物品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做好对环境物品的消毒对于切断传播途径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 环境物品 生存能力 抵抗能力 体外
下载PDF
一种复方消毒乳液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杀灭效果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敬云 鲍作义 +3 位作者 庄道民 刘思扬 刘永健 张文福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6-117,共2页
试验观察了一种含1700~1900mg/L醋酸氯己定、1000mg/L纳米氧化锌的复方消毒乳液,对引起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杀灭效果。按照我国《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病毒灭活试验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该产品80%浓度的原液... 试验观察了一种含1700~1900mg/L醋酸氯己定、1000mg/L纳米氧化锌的复方消毒乳液,对引起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杀灭效果。按照我国《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病毒灭活试验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该产品80%浓度的原液直接作用1min,即可完全杀灭试验室培养的新型冠状病毒,平均病毒灭活对数值>5.00。该产品可用于非典型肺炎流行区人员的手、皮肤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消毒乳液 冠状病毒 杀灭效果 消毒乳液 纳米氧化锌
下载PDF
河南省HIV-1流行毒株pol基因的分型与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坤 鲍作义 +3 位作者 李韩平 李林 庄道民 李敬云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pol基因的亚型及其系统发生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20名艾滋病病人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pol基因部分序列(PR与RT的p55区)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登陆Web站点http:/...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pol基因的亚型及其系统发生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20名艾滋病病人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pol基因部分序列(PR与RT的p55区)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登陆Web站点http://hivweb.lanl.gov确定毒株亚型。用BioEdit和DNASTAR软件的MegAlign模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份标本的pol基因序列系统发生分析显示均为B亚型,且具有较高的系统发生同源性,与东北地区流行毒株的相似度≥97%,PR基因离散率<0.2%,RT基因平均离散率为3.15%(0.7%~5.1%)。PR和RT基因遗传变异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ol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可以作为河南省HIV1毒株亚型确定的方法。河南与东北两地pol基因相似性以及PR与RT基因进化差异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1型(HIV-1) 基因亚型 系统发生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HIV-1 B/C亚型毒株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冯福民 鲍作义 +3 位作者 庄道民 刘思扬 李林 李敬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18-1119,共2页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1 亚型 艾滋病 基因序列分析 河南
下载PDF
用M13噬菌体PⅢ蛋白Ⅰ-Ⅱ结构域表达HIV-1 gp41抗原表位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福民 李敬云 +3 位作者 鲍作义 刘思杨 李林 庄道民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13-2315,2319,共4页
目的:探讨M13噬菌体PⅢ蛋白Ⅰ-Ⅱ结构域表达融合蛋白的可行性。方法:以纯化的HIV-1感染者血清多克隆抗体为配体,在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二肽库中进行生物淘洗,经ELISA鉴定阳性克隆,DNA测序,确定优势表位。将优势表位及两个优势表位的串联体... 目的:探讨M13噬菌体PⅢ蛋白Ⅰ-Ⅱ结构域表达融合蛋白的可行性。方法:以纯化的HIV-1感染者血清多克隆抗体为配体,在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二肽库中进行生物淘洗,经ELISA鉴定阳性克隆,DNA测序,确定优势表位。将优势表位及两个优势表位的串联体分别与M13噬菌体PⅢ蛋白Ⅰ-Ⅱ结构域连接,克隆入PQE30载体进行蛋白表达,再以表达蛋白为抗原检测HIV-1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结果:成功筛选到位于HIV-1 gp41蛋白上的3组优势抗原表位(HGPKDAETTAIW;AAFKDNQLLRIW;AAFKDNQLTRIW),3组优势表位及表位串联体(YGPKDAETTAIW-GGGS-SCSAKFTCTTQI)在PQE30载体中实现可溶性融合表达。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与不同的HIV-1抗体阳性血清呈特异反应。结论:用M13噬菌体PⅢ蛋白Ⅰ-Ⅱ结构域表达HIV-1 gp41抗原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3噬菌体 PⅢ蛋白 HIV-1 GP41 表位 基因表达
下载PDF
WuT系列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艾滋病病人CD_4和CD_8细胞相对计数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永健 李韩平 +5 位作者 张爱华 鲍作义 刘思扬 庄道民 李林 李敬云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5期409-411,423,共4页
目的评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WuT系列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CD4和CD8细胞相对计数的效果。方法以美国BD公司的试剂为参比,用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分... 目的评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WuT系列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CD4和CD8细胞相对计数的效果。方法以美国BD公司的试剂为参比,用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分别检测616人的CD4/CD3比值和584人的CD8/CD3的比值,用线性回归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CD3FITC/CD4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关系(r=0.956,P<0.01),回归方程为y=0.922x+0.0047;CD3FITC/CD8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关系(r=0.941,P<0.01),回归方程为y=0.9464x+0.0097。结论WuT系列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艾滋病病人的CD4和CD8细胞的相对计数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淋巴细胞 CD8淋巴细胞 艾滋病 WuT系列试剂
下载PDF
河南省部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耐药性发生和演变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珏 李韩平 +8 位作者 刘海霞 李宏 杨坤 鲍作义 刘永健 庄道民 王哲 辛天义 李敬云 《微生物与感染》 2006年第4期211-216,共6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性毒株的进化演变规律。方法将河南省南部某地74例接受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别在抗病毒治疗后3、6、12、18个月进行随访调...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性毒株的进化演变规律。方法将河南省南部某地74例接受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别在抗病毒治疗后3、6、12、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逐一访谈了解一般情况、服药方案、服药依从性及保障措施、抗病毒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等,同时采集14 ml EDTA抗凝静脉血,检测CD4/CD8细胞数、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性。结果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67、118、151和215。治疗3、6、12、18个月时AZT耐药发生率分别为6.76%、13.51%、14.86%和9.46%,ddI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2.70%、6.76%、8.11%和5.45%,AZT的耐药发生率高于dd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高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刺,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103和181。治疗3、6、12、18个月时,NVP耐药发生率分别为9.46%、18.92%、22.97%和32.43%。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刺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耐药发生趋势。耐药和不耐药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服药依从性差可能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本组患者中已出现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高度耐药,服药依从性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服药的监督管理,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耐药性 队列研究
下载PDF
我国中部HIV-1B′亚型分离株基因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福民 李敬云 +3 位作者 鲍作义 庄道民 刘思杨 李林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5期444-448,共5页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RL42和HIV-1HXB2株...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RL42和HIV-1HXB2株比较,分析基因特征。用Anthewin软件比较分析CNHN24株和RL42株env蛋白的二级结构。用Clustal软件对国内HIV-1分离株和国际参考株的全基因组、env基因和V3环基因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CNHN24株为HIV-1B′亚型,富含嘌呤,含量达到60.26%。与RL42株及HXB2株比较,pol基因和gag基因变异度较小,env基因及非结构基因变异度较大。与RL42株相比,env蛋白二级结构变异不大,但env保守区C4的氨基酸呈高度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NHN24株与RL42株遗传距离最近,HIV-1Lai株和HXB2株次之,与国内的HIV-1B/C及AE/BC重组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从V3序列的比较可以发现,CNHN24株与来自云南省的毒株HIV-1CR206及RL42遗传距离最近。认为HIV-1CNHN24株可能由云南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艾滋病病毒: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HIV感染导致MT4细胞蛋白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林 应天翼 +9 位作者 庄道民 鲍作义 刘思扬 李韩平 刘永健 杨坤 李钰 王恒良 黄留玉 李敬云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5期435-438,共4页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IV-1的Ⅲ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Master2DElite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IV-1的Ⅲ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Master2DElite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4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双向电泳:肽质量指文谱分析
下载PDF
出入境人群艾滋病病毒env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红 李韩平 +4 位作者 郭辉 张绍福 庄道民 陈健雄 周涵 《检验检疫科学》 2005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对出入境人员中的HIV感染者进行病毒基因型测定,监测国内外流行的HIV毒株的状况及其变化。〔方法〕用RT-PCR或直接巢式PCR方法扩增HIV env基因C2-V3区及其邻近的基因片段,然后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国际标准亚型序列比较确... 〔目的〕对出入境人员中的HIV感染者进行病毒基因型测定,监测国内外流行的HIV毒株的状况及其变化。〔方法〕用RT-PCR或直接巢式PCR方法扩增HIV env基因C2-V3区及其邻近的基因片段,然后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国际标准亚型序列比较确定基因型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03年确认的19例HIV阳性样品中有15例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确定为B亚型4例、B’亚型2例、D亚型2例、CRF01-AE重组亚型1例、CRF02-AG重组亚型6例。这些不同亚型的HIV-1感染者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HIV-1基因型的分布与我国国内有很大不同。〔结论〕出入境人群中HIV-1基因种类多且复杂,监测出入境人群HIV基因型及其变化对于发现和鉴定新型变异毒株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型 变异 出入境人群 核苷酸序列测定 ENV基因 艾滋病病毒 出入境 亚型 人群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Vif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15
作者 隋洪帅 郭东星 +6 位作者 刘思扬 鲍作义 刘永健 庄道民 李韩平 李敬云 李林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纯化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Vif蛋白,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提取感染了HIV的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vif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工程菌株,IPTG诱导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 目的:克隆、表达、纯化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Vif蛋白,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提取感染了HIV的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vif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工程菌株,IPTG诱导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构建了Vif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vif-pET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重组Vif蛋白,蛋白浓度可达0.56mg/mL;建立了抗Vif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制备了腹水,滴度可达1∶16×106,抗体纯化后保持了活性和特异性。结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纯化了重组Vif蛋白,制备了针对Vi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Vif蛋白的功能和抗原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Vif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HIV-1药物的研发特点及进展
16
作者 常帅 庄道民 +6 位作者 李林 刘思扬 李韩平 刘永健 鲍作义 李敬云 刘杰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6期354-358,共5页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在HIV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6类30余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于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膜融...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在HIV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6类30余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于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膜融合抑制剂和CCR5辅助受体拮抗剂,分别作用于HIV复制的不同环节。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新型药物正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出入境人群HIVenv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红 李韩平 +4 位作者 郭辉 张绍福 庄道民 陈健雄 周涵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 对出入境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进行病毒基因型测定 ,监测国内外流行的HIV毒株的状况及其变化。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或直接套式PCR方法扩增HIVenv基因C2 V3区及其邻近的基因片段 ,然后直接进行核苷... 目的 对出入境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进行病毒基因型测定 ,监测国内外流行的HIV毒株的状况及其变化。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或直接套式PCR方法扩增HIVenv基因C2 V3区及其邻近的基因片段 ,然后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与国际标准亚型序列比较 ,确定基因型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2 0 0 3年确认的 19例HIV阳性样品中 ,15例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确定为B亚型 4例 ,B’亚型 2例 ,D亚型 2例 ,CRF0 1 AE重组亚型 1例 ,CRF0 2 AG重组亚型 6例。这些不同亚型的HIV 1感染者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 6个国家。HIV 1基因型的分布与我国国内有很大不同。结论 出入境人群中HIV 1基因型种类多且复杂 ,监测出入境人群HIV基因型及其变化对于发现和鉴定新型变异毒株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1型 基因型 变异 出入境人群
下载PDF
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已上市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抗HIV活性研究
18
作者 庄道民 刘思扬 +4 位作者 董如华 白丽 姜标 赵小龙 李敬云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JB25、JB26)与3种已上市药物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仑(EFV)、沙奎那韦(SQV)联合应用的体外抗HIV活性。方法:将10个浓度的JB25、JB26分别与AZT、EFV、SQV的7个浓度组成各种浓度的组合,加入384孔细... 目的:评价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JB25、JB26)与3种已上市药物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仑(EFV)、沙奎那韦(SQV)联合应用的体外抗HIV活性。方法:将10个浓度的JB25、JB26分别与AZT、EFV、SQV的7个浓度组成各种浓度的组合,加入384孔细胞培养板,与HIV-1ⅢB急性感染的MT-2细胞共培养3d,最后利用TZMbl细胞报告基因检测HIV-1的表达,共重复3次。利用MacSynergyⅡ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JB25与AZT、EFV、SQV的平均协同/拮抗容量分别是244.45/-5.05,119.58/-65.93,145.83/-0.32(nmol/L)2%;JB26与AZT、EFV、SQV的平均协同/拮抗容量分别是398.90/0,103.62/-0.49,138.473/-0.27(nmol/L)2%。结论: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3种已上市的药物在体外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HIV作用,MacSynergyⅡ软件可以全面评价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齐多夫定 依非韦仑 沙奎那韦
原文传递
河南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基因型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9
19
作者 李韩平 李宏 +5 位作者 杨坤 王哲 鲍作义 辛天义 庄道民 李敬云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HIV 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 ,分析服药依从性与治疗效果关系 ;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相比较 ,分析治疗后病毒耐药性突变发生和流行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CD4 +细胞测定评价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 ;用R...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HIV 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 ,分析服药依从性与治疗效果关系 ;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相比较 ,分析治疗后病毒耐药性突变发生和流行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CD4 +细胞测定评价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 ;用RT PCR方法扩增HIV 1 pol区基因 ,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中 ,坚持服药的病人 55.0 8%病情明显好转 ,而未坚持服药的病人仅有 6 .78%病情明显好转 ,服药依从性对病情趋势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P <0 .0 5)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CD4 +淋巴细胞均值为 ( 4 2 9.38± 7.89)个 /μl,未治疗的病人CD4 +淋巴细胞均值为( 2 0 1 .4 3± 8.72 )个 /μl,治疗后患者CD4 +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未治疗的患者 (P <0 .0 5) ;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 ,相对于未经治疗的患者 ,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对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突变显著高于未治疗的患者 ( χ2 =1 9.4 2 85,P <0 .0 5) ;治疗人群与未治疗人群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0 .3478,P <0 .50 ) ;耐药性突变主要发生在CD4 +淋巴细胞 <2 0 0个 /μl病人中。结论 用国产抗病毒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服药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治疗后耐药性突变发生率显著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耐药性分析 临床效果 基因型 河南省 艾滋病患者 CD4^+淋巴细胞 HIV-1感染者 RT-PCR方法 服药依从性 耐药性突变 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治疗人群 病毒耐药性 耐药性病毒 治疗后 流行情况 突变发生
原文传递
河南省45例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型耐药性检测与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坤 李敬云 +5 位作者 鲍作义 李韩平 李林 庄道民 王哲 李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发生的频率、类型和临床意义以及系统发生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4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ol区蛋白...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发生的频率、类型和临床意义以及系统发生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4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ol区蛋白酶基因全序列与逆转录酶基因部分序列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提交Web站点http://hivdb.stanford.edu分析耐药性突变。用BioEdit和DNAClub软件以及登陆Web站点http://hivweb.lanl.gov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从36份血浆标本中扩增出pol区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蛋白酶基因耐药性主要突变的发生率是8.3%(3/36),突变的类型是D30A、V32A、G73C和V82A;次要突变的发生率是100%,突变的类型为L63PS(36/36)、I93L(35/36)、V77IL(34/36)、A71IVT(10/36)和D60E(2/36)。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的发生率是38.9%(14/36)。通过对耐药性突变进行评分,并依据此分值解释其临床意义,提示蛋白酶耐药率为5.6%(2/36),逆转录酶耐药率为22.2%(8/36);另有1份标本对全部蛋白酶抑制剂、3份对部分逆转录酶抑制剂潜在低度耐药。系统发生分析显示36份标本的pol区基因与B.US.83.RFACCM1745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且彼此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推测此36份标本为同一感染来源,其耐药性突变的发生不是源于耐药株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生分析 艾滋病患者 河南省 耐药性检测 基因型 逆转录酶基因 抗病毒治疗 耐药性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stanford 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基因 Web站点 蛋白酶抑制剂 临床意义 序列测定 耐药株感染 pol 发生率 突变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