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梢蛇酒炙矫臭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应金琴 袁恩 +1 位作者 张金莲 张普照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56-1863,共8页
目的:研究乌梢蛇酒炙前后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变化情况,探讨乌梢蛇酒炙原理。方法:采用SuperNose电子鼻结合顶空-气质联用技术对乌梢蛇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整体和定性分析。LC-MS/MS结合分子网络图技术比较分析炮制前后非挥发... 目的:研究乌梢蛇酒炙前后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变化情况,探讨乌梢蛇酒炙原理。方法:采用SuperNose电子鼻结合顶空-气质联用技术对乌梢蛇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整体和定性分析。LC-MS/MS结合分子网络图技术比较分析炮制前后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酒炙乌梢蛇与生乌梢蛇差异较大,与黄酒气味相近。HS-GC-MS结果表明酒炙后乌梢蛇醛类化合物和1-辛烯-3-醇相对百分含量减少,未检测出硫化物,杂环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增加;酒炙乌梢蛇与黄酒含有2个共有成分。LC-MS/MS-分子网络图表明生乌梢蛇、酒炙乌梢蛇和水炙乌梢蛇对照物中非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接近。结论:酒炙乌梢蛇相比生品的非挥发性成分变化不大,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腥味物质含量降低,香气成分显著增加,提示酒炙乌梢蛇具有矫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梢蛇 酒炙 电子鼻 顶空-气质联用技术 LC-MS/MS-分子网络
原文传递
鹊肾树及假鹊肾树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应金琴 张普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45-3254,共10页
鹊肾树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该属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鹊肾树及假鹊肾树,而对其他物种的研究非常少。现代研究表明,这2种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包含苯丙素类、苷类、黄酮类以及三萜类等,具有抗虫、抗菌、抗病毒、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 鹊肾树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该属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鹊肾树及假鹊肾树,而对其他物种的研究非常少。现代研究表明,这2种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包含苯丙素类、苷类、黄酮类以及三萜类等,具有抗虫、抗菌、抗病毒、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鹊肾树及假鹊肾树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部分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鹊肾树 假鹊肾树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诊断离子技术在中药质谱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文怡 应金琴 +3 位作者 刘艳芳 徐青 沈爱金 梁鑫淼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19-1430,共12页
诊断离子是指在质谱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够代表某一类成分特征裂解行为的碎片离子。以诊断离子为基础,通过手动或自动过滤的方式对复杂中药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进行快速判断、辅助化学成分的鉴定,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数据后处理方法。... 诊断离子是指在质谱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够代表某一类成分特征裂解行为的碎片离子。以诊断离子为基础,通过手动或自动过滤的方式对复杂中药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进行快速判断、辅助化学成分的鉴定,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数据后处理方法。相比于质量亏损过滤、中性丢失过滤和分子网络等数据处理技术,诊断离子技术可以鉴定含有未知取代基的成分,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量杂质和共流出成分产生的干扰,在中药非靶向鉴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对近十年来诊断离子技术在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酚酸类、萜类、甾体类等中药不同类型化学成分质谱鉴定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后续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离子 中药质谱分析 化学成分鉴定
下载PDF
血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钱丽莎 邵峰 +3 位作者 赖云飞 应金琴 朱智英 张普照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7-1447,共11页
血桐属植物种类多、分布广、资源丰富,在我国民间药用较多,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该文对血桐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血桐属 黄酮类 二苯乙烯类 鞣质类 萜类
原文传递
蟾酥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应金琴 杨明 +1 位作者 张普照 张金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529-3539,共11页
蟾酥为干燥的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物,有毒,且质地坚硬,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蟾酥炮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铁上焙焦的记载,除沿用至今的酒制、乳制、滑石粉烫制,古代还曾出现焙法、煅法、汤浸、... 蟾酥为干燥的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物,有毒,且质地坚硬,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蟾酥炮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铁上焙焦的记载,除沿用至今的酒制、乳制、滑石粉烫制,古代还曾出现焙法、煅法、汤浸、醋化等炮制方法,蟾酥炮制加工后更易于粉碎,且能降低毒性。现代研究表明,蟾酥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蟾毒内酯类、吲哚类生物碱、甾醇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强心、抑菌、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该文从蟾酥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蟾酥的特色饮片炮制及现代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其炮制机制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炮制方法 炮制历史沿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