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风藤提取物对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行为学、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庞在英 李桂荣 杜怡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55-1557,共3页
目的研究海风藤提取物对D-半乳糖(D-gal)脑老化模型小鼠行为学、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D-gal复制小鼠脑老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海风藤治疗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健康昆明种小鼠。海风藤组每天给予腹腔注射海风藤... 目的研究海风藤提取物对D-半乳糖(D-gal)脑老化模型小鼠行为学、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D-gal复制小鼠脑老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海风藤治疗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健康昆明种小鼠。海风藤组每天给予腹腔注射海风藤注射液1次,每次1ml/100g体重;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2.5%二甲基亚砜;10w后成模。应用水迷宫试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①水迷宫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第3、4、5天游完全程的时间和错误反应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0.05);海风藤组小鼠的行为学障碍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模型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海风藤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低于模型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接近。结论D-gal脑老化模型小鼠存在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且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海风藤能够明显改善该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凋亡的发生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脑老化模型 海风藤 线粒体膜电位 凋亡
下载PDF
癫痫伴发抑郁和焦虑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庞在英 李春霞 刘兆孔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49-50,共2页
对128例癫痫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定,其中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25%、31.25%:复杂部分发作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部分发作;发作频率>5次/月的癫痫患者其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发作频率≤1次/月者... 对128例癫痫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定,其中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25%、31.25%:复杂部分发作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部分发作;发作频率>5次/月的癫痫患者其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发作频率≤1次/月者;抗癫痫药种类应用多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高于单药治疗者;接受抗抑郁治疗的癫痫患者未发现癫痫发作加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庞在英 孙虹 季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治疗 脑出血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帕金森—痴呆综合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庞在英 陈立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痴呆综合征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损害 疾病过程 运动迟缓 主要表现 记忆障碍 能力障碍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癫痫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在英 杨香霞 冷珍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6,共1页
对7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发作类型、发生时间及其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AH伴癫痫的发生率为12.7%;均为强直一阵挛发作;其癫痫几乎均在SAH发病同时发生;病死率为90%,死亡原因主要为... 对7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发作类型、发生时间及其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AH伴癫痫的发生率为12.7%;均为强直一阵挛发作;其癫痫几乎均在SAH发病同时发生;病死率为90%,死亡原因主要为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癫痫 并发症
下载PDF
脊髓缺血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庞在英 吕小英 张冠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0-30,共1页
患者女,57岁,因发作性胸背部剧烈疼痛伴双下肢无力26小时,持续性胸背疼痛伴频繁恶心呕吐、腹痛23小时收入院。无大小便障碍,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20余年。检查:Bp25/15kPa。心肺(-)。腹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颅神经(-)。上肢肌力肌... 患者女,57岁,因发作性胸背部剧烈疼痛伴双下肢无力26小时,持续性胸背疼痛伴频繁恶心呕吐、腹痛23小时收入院。无大小便障碍,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20余年。检查:Bp25/15kPa。心肺(-)。腹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颅神经(-)。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双侧等叩,双巴彬斯基征(+),双卡道克征(+),胸_(5、6)平面以下痛觉减退。腹部透视未见异常。血清淀粉酶正常。B超示脂肪肝。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腰穿脑脊液压力不高,奎克试验通畅,脑脊液化验正常。胸髓MR扫描未见异常。X线胸片及胸部MR扫描均显示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脊髓缺血型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脑梗塞早期病情加重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庞在英 冷珍璞 胡永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早期病情加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癎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在英 满晓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67-167,169,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迟发性 癫癎
下载PDF
GBS的治疗
9
作者 庞在英 王风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9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G-B综合征 治疗 激素 免疫抑制剂 血浆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低钠血症
10
作者 庞在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性低钠血症 HN SAH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选择素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1
作者 朱海英 冷振璞 +4 位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满晓 冯亚波 马春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满晓 冷振璞 +3 位作者 庞在英 吕京光 冯亚波 刘兆孔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 (CTPI)联合CT血管造影 (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ICVD患者 ,在发病 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⑴CT平扫 :显示低密度灶 5例 ,未见异常 4 1例 ;⑵CTPI:脑血...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 (CTPI)联合CT血管造影 (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ICVD患者 ,在发病 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⑴CT平扫 :显示低密度灶 5例 ,未见异常 4 1例 ;⑵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 16例 ,异常 30例 ;⑶CTA :2 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 (ACA)不同程度狭窄 ,2例MCA明显变细 ,17例CTA图像正常 ;⑷ 2 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 ,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 ,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 5例 ,正常 4例 ;CTA显示血管狭窄 2例 ,正常 7例。 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CTPI均正常 ,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 ,远侧血管网增多 ;其余 10例正常。结论 CTPI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 ,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诊断 超早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2 位作者 冯亚波 冷珍璞 王凤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共2页
为了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将 71例急症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 (A组 )和速尿治疗组 (B组 ) ,并行颅脑 CT复查观察治疗后 2 4小时两组血肿扩大情况。结果显示 ,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A组 33... 为了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将 71例急症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 (A组 )和速尿治疗组 (B组 ) ,并行颅脑 CT复查观察治疗后 2 4小时两组血肿扩大情况。结果显示 ,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A组 33.3% ,B组 17.1%。提示应用大剂量甘露醇脱水治疗可能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引起血肿扩大的原因之一 ,建议发病 2 4小时内应用速尿降低颅内压 ,病情危重者可联用甘露醇与速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甘露醇 早期血肿扩大 影响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亚波 姚红 +1 位作者 庞在英 迟兆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分别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巯基乙醇(2-ME)单种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显示,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ME单种诱导... 分别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巯基乙醇(2-ME)单种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显示,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ME单种诱导剂诱导后,r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表达阳性,GFAP阴性。认为在体外用丹参注射液与bFGF联合诱导可以使成年W istar大鼠r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浆NO、ET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满晓 杨美兰 +3 位作者 庞在英 冷振璞 冯亚波 杜怡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6,共2页
分别应用硝酸酶还原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发病6h内的脑梗死患者(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的血浆NO、内皮素(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A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CI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 分别应用硝酸酶还原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发病6h内的脑梗死患者(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的血浆NO、内皮素(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A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CI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IA组(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梗死灶体积与血浆NO、ET呈正相关。认为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O、ET水平可作为脑缺血损害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超早期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春霞 王翠艳 +2 位作者 杜怡峰 庞在英 刘兆孔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7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5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觉障碍,恶心、呕吐,...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5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觉障碍,恶心、呕吐,痫性发作,意识状态改变,精神异常和行为改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水肿,额叶、顶叶、颞叶、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和大脑皮质亦可累及。MRI T1 WI为略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为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结论:RPLS的发病机制为急性大脑白质血管源性水肿。绝大数RPLS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完全恢复至病前水平。DWI和ADC图对于早期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诊断 影像学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海英 冷振璞 +2 位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任建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患者 疗效观察 治疗
下载PDF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春霞 庞在英 +2 位作者 刘兆孔 张小术 于炳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2,共1页
对48例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50例同期住院的非DVT脑卒中患者比较。发现脑卒中后DVT患者65岁以上占70.8%,多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股静脉置管史者及患肢肌... 对48例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50例同期住院的非DVT脑卒中患者比较。发现脑卒中后DVT患者65岁以上占70.8%,多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股静脉置管史者及患肢肌力0~Ⅱ级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高龄、卧床、重度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DVT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肢体瘫痪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及脑脊液中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元孝 袁倩 +3 位作者 刘兆孔 王春霞 庞在英 李大年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及脑脊液 (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SAH患者发病后 0~ 3天 (急性期 )、4~ 9天 (再出血高峰期 )及 14~ 2 1天 (吸收期 )血及 CSF中 D-二...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及脑脊液 (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SAH患者发病后 0~ 3天 (急性期 )、4~ 9天 (再出血高峰期 )及 14~ 2 1天 (吸收期 )血及 CSF中 D-二聚体 (D- D)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及 CSF中 D- D水平显著增高 ,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 ,0~ 3天及 4~ 9天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2 1天与对照组无差异性 ;0~ 3天 CSF中 D- D水平显著高于血液中 D- D水平。结论  SAH后血及 CSF中纤溶活性急性期显著升高 ,随病程延长而迅速降低 ;急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D-二聚体 纤溶活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季梅 季华 +1 位作者 季强 庞在英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溶栓疗法 治疗 老年人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