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A酸 β-胡萝卜素 牛磺酸对大鼠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庞宝森 王辰 +3 位作者 张洪玉 安立 翁心植 牛淑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 :寻找能对抗由被动吸烟引起肺损伤的方法和药物。方法 :通过烟气染毒的方法建立阻塞性肺气肿大鼠模型 ,观察维A酸 (RA)、β 胡萝卜素、牛磺酸对肺气肿形成的影响 ,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发现MMP 2和MMP 9是形成大鼠肺气肿的... 目的 :寻找能对抗由被动吸烟引起肺损伤的方法和药物。方法 :通过烟气染毒的方法建立阻塞性肺气肿大鼠模型 ,观察维A酸 (RA)、β 胡萝卜素、牛磺酸对肺气肿形成的影响 ,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发现MMP 2和MMP 9是形成大鼠肺气肿的主要酶类之一。维A酸是MMP 2、MMP 9有效的抑制剂 ,并有效地预防大鼠肺气肿的形成。β 胡萝卜素有明显的降低白介素 6、白介素 8及提高一氧化氮含量的作用 ,有降低平均肺动脉压的作用。结论 :维A酸、β 胡萝卜素和牛磺酸均对由吸烟引起的大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肺组织、支气管炎症变化均比模型组明显减轻。为临床早期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Β-胡萝卜素 牛磺酸 大鼠 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 预防作用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庞宝森 李远红 张洪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物模型 肺部损伤 吸烟 大气污染
下载PDF
氧自由基血清镁离子变化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庞宝森 王辰 +1 位作者 翁心植 张洪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17-718,共2页
目的 为了探讨哮喘患者体内氧自由基、镁离子与红细胞膜ATP酶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与疾病发生程度和相关关系。方法 观察了40例哮喘发作期、30例缓解期者和健康对照组40例正常人,用生化方法测定了黄嘌呤氧化酶(XOD)、红细胞膜ATP酶、... 目的 为了探讨哮喘患者体内氧自由基、镁离子与红细胞膜ATP酶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与疾病发生程度和相关关系。方法 观察了40例哮喘发作期、30例缓解期者和健康对照组40例正常人,用生化方法测定了黄嘌呤氧化酶(XOD)、红细胞膜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和血清镁钾、钠离子变化情况。结果 ①哮喘发作组红细胞膜钙镁ATP酶、钠钾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钙镁ATP酶活性与LPO、MDA成高度负相关性,分别r=-0.5426、P<005,r=-06410、P<001。钠钾ATP酶活性与LPO、MDA也成显著负相关性,分别r=-0.4733、P<005,r=-04260、P<005。②哮喘发作组XOD、LPO、MD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而SOD、CAT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组XOD比正常对照组也显著增高,但和发作期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SOD则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CAT则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但比发作期有所提高,LPO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发作期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③哮喘发作组血清镁离子与红细胞膜钙镁ATP酶、钠钾ATP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04、P<005,r=03797、P<005。结论 哮喘患者体内存在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镁离子 哮喘 ATP酶 红细胞膜
下载PDF
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 被引量:3
4
作者 庞宝森 李远红 +7 位作者 张洪玉 王钜 陈阳育 毛燕玲 马力 黄秀霞 辛萍 张海燕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状态,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熏香烟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观察... 目的:观察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状态,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熏香烟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病理及肺功能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TFPI:Ag)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指标第0·2s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0·2/FVC)(68·25±8·90)%,与正常对照组(88·52±2·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大鼠AT-Ⅲ和TFPI分别为(56·04±14·81)%、(1·39±0·26)ng/mL,与正常对照组(85·46±18·03)%、(1·05±0·17)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模型组大鼠tPA和PAI-1分别为(2·1±0·73)ng/mL、(0·54±0·07)ng/mL,与正常对照组(1·45±0·43)ng/mL、(0·80±0·24)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模型组大鼠体内的凝血纤溶系统存在失衡状态,AT-Ⅲ、TFPI、tPA和PAI-1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阻塞性 抗凝血酶-Ⅲ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下载PDF
牛磺酸对吸烟所致大鼠肺损伤血清中ACE TNFα IL-4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庞宝森 王辰 +3 位作者 牛淑杰 马力 黄秀霞 张海燕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牛磺酸 吸烟 大鼠 肺损伤 血清 ACE TNFΑ IL-4 自由氨基酸
下载PDF
被动吸烟大鼠肺组织中鸟苷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庞宝森 王辰 +3 位作者 唐朝枢 张洪玉 庞永政 祝锦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用香烟烟雾使大鼠被动吸烟的方法 ,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模型 ,以观察吸烟对大鼠肺组织中鸟苷素含量的影响。采用被动吸烟方法复制大鼠慢支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鸟苷素含量。结果显示 ,慢支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经病理证... 用香烟烟雾使大鼠被动吸烟的方法 ,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模型 ,以观察吸烟对大鼠肺组织中鸟苷素含量的影响。采用被动吸烟方法复制大鼠慢支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鸟苷素含量。结果显示 ,慢支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经病理证实 ,出现明显的慢支的病理改变。慢支模型组血浆中鸟苷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肺组织中鸟苷素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表明被动吸烟可以诱导肺组织中鸟苷素含量增加 ,这可能是代偿性的抑制小气道微管渗漏及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肺损伤 鸟苷素 慢性支气管炎
下载PDF
牛磺酸β-胡萝卜素对吸烟所致大鼠肺损伤血浆NO肺组织NOS及肺动脉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庞宝森 王辰 +4 位作者 翁心植 牛淑洁 黄秀霞 马力 毛燕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 :探讨被动吸烟对大鼠肺损伤情况以及牛磺酸、β 胡萝卜素是否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香烟烟雾染毒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的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与肺组织中的一氧化氮 (NO)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情况 ,同时... 目的 :探讨被动吸烟对大鼠肺损伤情况以及牛磺酸、β 胡萝卜素是否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香烟烟雾染毒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的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与肺组织中的一氧化氮 (NO)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情况 ,同时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 (mPAP)的变化情况。结果 :单纯吸烟组大鼠血液和肺组织中的NO、NOS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mPAP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牛磺酸组、β 胡萝卜素组mPAP比单纯吸烟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NO、NOS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长期大量被动吸烟对大鼠肺有明显损伤作用 ,口服牛磺酸、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Β-胡萝卜素 吸烟 大鼠 肺损伤 血浆 NO 肺组织 NOS 肺动脉压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红细胞肌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庞宝森 赵立成 +1 位作者 翁心植 刘敬忠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2-242,共1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红细胞肌酸测定的临床意义庞宝森,赵立成,翁心植,刘敬忠Fehr等提出年幼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肌酸,与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常把测定红细胞肌酸作为溶血性贫血的一项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红细胞肌酸测定的临床意义庞宝森,赵立成,翁心植,刘敬忠Fehr等提出年幼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肌酸,与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常把测定红细胞肌酸作为溶血性贫血的一项诊断指标。目前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红细胞 肌酸
原文传递
吸烟所致大鼠肺损伤时血浆中D-二聚体tPA与PAI-1变化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庞宝森 王辰 +3 位作者 翁心植 牛淑洁 毛燕玲 黄秀霞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8-48,56,共2页
关键词 吸烟 大鼠 肺损伤 血浆 D-二聚体 TPA PAI-1 慢性支气管炎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测定及肝素对其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宝森 袁梅珍 +1 位作者 窦叔咸 李氢元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73-374,共2页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测定及肝素对其影响庞宝森,袁梅珍,窦叔咸,李氢元铜蓝蛋白氧化酶(CP)是血清中含铜的一种糖蛋白,血清铜约95%以此种形式存在。它能将亚铁(Fe2+)氧化成高铁(Fe3+)又称为铁...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测定及肝素对其影响庞宝森,袁梅珍,窦叔咸,李氢元铜蓝蛋白氧化酶(CP)是血清中含铜的一种糖蛋白,血清铜约95%以此种形式存在。它能将亚铁(Fe2+)氧化成高铁(Fe3+)又称为铁氧化酶。国内外有关矽肺、肺结核、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发作期 铜蓝蛋白 氧化酶 肝素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患者红细胞膜ATP酶与血清镁离子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庞宝森 翁心植 +2 位作者 王辰 张烘玉 刘敬忠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哮喘 红细胞膜 ATP酶 血清 镁离子
原文传递
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和单纯熏香烟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 被引量:105
12
作者 李红梅 崔德健 +3 位作者 佟欣 庞宝森 高亚兵 王德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8-812,I002,共6页
目的 :模拟人类吸烟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过程 ,采用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和单纯熏香烟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 ,比较两种方法复制COPD模型的效果。方法 :4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健康对照组 (对照I组饲养 4周 ... 目的 :模拟人类吸烟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过程 ,采用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和单纯熏香烟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 ,比较两种方法复制COPD模型的效果。方法 :4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健康对照组 (对照I组饲养 4周 ;对照II组 ,饲养 3个月 ) ;②模型I组 :分别于第 (1、14 )d经气管注入内毒素2 0 0 μg,熏 5 %香烟 (第 1d、14d除外 ) ,0 5h/d ,共 2 8d ;③模型II组 :单纯熏 5 %香烟 0 5h/d ,共 3个月。测定各组肺功能及血气。HE染色及三联染色 ,并与COPD尸检支气管肺组织病理所见对比。生化法测定支气管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测量小支气管上皮层、固有膜层及平滑肌层截面积 ,支气管粘膜下层淋巴细胞及肺泡区巨噬细胞计数。结果 :病理观察示两模型组支气管肺组织病变与COPD患者尸检所见相符 ,但程度较轻。三联染色示两模型组气道壁胶原沉积显著多于对照组 ,模型II组较模型I组略少 ;两模型组上皮层及平滑肌层截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FEV0 3 /FVC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模型I组吸气及呼气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模型II组分钟通气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两模型组PaCO2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及P <0 0 5 ) ,模型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烟雾 内毒素类 慢性阻塞性肺癌病 疾病模型
下载PDF
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的动态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67
13
作者 金晓光 代华平 +4 位作者 庞宝森 牛淑洁 李雪 吕彧 王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8-714,共7页
目的:了解博来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的动态病理变化,探讨BLM致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组(B3、B7、B14、B28、B56组),每组10只。除N组外,其余各组采用... 目的:了解博来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的动态病理变化,探讨BLM致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组(B3、B7、B14、B28、B56组),每组10只。除N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气管内注入BLM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3、7、14、28、56d处死各组大鼠,右肺行苏木精-依红(HE)、Masson胶原及天狼猩红染色,测定左肺羟脯氨酸(HYP)的含量。RT-PCR法半定量测定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mRNA在肺内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MMP-9及TIMP-1蛋白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显著高于N组(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症的程度也明显重于N组,B14、B28和B56组大鼠肺纤维化的程度明显重于N组,大鼠在灌注BLM后不同时点其肺组织有着不同的病理变化。(2)TGF-β1、MMP-9及TIMP-1在正常组大鼠肺脏中即有表达,但表达较弱,灌注BLM后它们的表达均增强,不同时点它们在肺组织内的分布有不同的特点。结论:给予后不同时点大鼠肺组织有着不同的病理变化特点,TGF-β1、MMP-9和TIMP-1在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来霉素 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下载PDF
危重病患者血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乳酸的变化 被引量:34
14
作者 许丽 李春盛 +2 位作者 庞宝森 刘禹庚 黄秀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危重病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乳酸 血液
下载PDF
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王向东 韩德民 +7 位作者 周兵 魏永祥 白文忠 刘仲燕 鞠淑英 庞宝森 范尔钟 李颖王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7-250,I002,共5页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探讨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实验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探讨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实验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Ⅰ (vascularcellularadhesionmolecular Ⅰ ,VCAM Ⅰ )和白细胞介素 13 (interleukin 13 ,IL 13 )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外周血IL 5浓度。结果 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 ,变应性鼻炎组和变应性哮喘组肺功能 0 3s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前两组肺组织中VCAM Ⅰ和IL 13阳性血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和变应性哮喘组外周血IL 5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且与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具有一致性 ,变应原反复激发上呼吸道也能引起下呼吸道炎症改变和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炎症反应 嗜酸粒细胞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呼吸功能试验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下载PDF
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血管内皮及其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英文) 被引量:26
16
作者 薛连璧 高春锦 +2 位作者 庞宝森 夏成清 于秋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6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血管内皮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方法:参照Jiang式染毒法制成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模型,有相应对照地、分别对中毒后即刻和次日起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的第1,3,7,14天后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血管内皮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方法:参照Jiang式染毒法制成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模型,有相应对照地、分别对中毒后即刻和次日起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的第1,3,7,14天后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进行测定。结果:①一氧化碳中毒后即刻机体血中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降低,内皮素-1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升高;②高压氧后中毒大鼠血中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回升,内皮素-1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回降,其后上述指标均逐渐趋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①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机体严重的血管内皮及其细胞功能损伤;②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指标的单独或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上判断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管内皮及其功能损伤程度、评估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修复 内皮素-1 细胞计数
下载PDF
不同溶栓方案治疗肺栓塞时凝血纤溶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利红 王辰 +4 位作者 陈世伦 庞宝森 王峰 伍燕兵 牛淑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肺栓塞后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与溶栓效果的关系。方法用99Tcm硫胶体制备放射性栓子,建立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注栓30min后用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案溶栓,观察双肺放射性活度、栓子的溶解速率... 目的观察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肺栓塞后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与溶栓效果的关系。方法用99Tcm硫胶体制备放射性栓子,建立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注栓30min后用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案溶栓,观察双肺放射性活度、栓子的溶解速率、凝血酶活性、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狗肺进行病理分析,观察栓子的分布情况。结果2h溶栓组(UK2h组)溶栓速率为(39.5±13.95)%,12h溶栓组(UK12h组)为(16.9±8.9)%,对照组为(6.2±4.0)%。UK2h组凝血酶活性明显增高,溶栓后3h达到最高点为(0.52±0.22)U/mL,与对照组及UK1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UK12h组自溶栓后2h起到12h的凝血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溶栓速率与凝血酶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UK2h组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2h尿激酶溶栓方案的溶栓速率明显高于12h方案,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凝血酶活性可作为观察溶栓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方案 肺栓塞 凝血功能 纤溶变化 血液凝血 纤溶系统
下载PDF
氨溴索对COPD患者气道炎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金晓光 张洪玉 +4 位作者 邝土光 庞宝森 张杰 王辰 翁心植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组,并选取健康老年人25例为对照组,观察其血清及痰液的IL—6、IL—8及TNF—α的变化。结果 氨溴索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痰液及... 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组,并选取健康老年人25例为对照组,观察其血清及痰液的IL—6、IL—8及TNF—α的变化。结果 氨溴索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痰液及血液IL—6、IL—8及TNF—α含量高于正常组,两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10天后,A组水平较B组下降(P<0.01)。结论 氨溴索可以抑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气道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过程,它的应用有利于COPD患者病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氨溴索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化痰祛瘀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蛋白及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文忠 曹锐 +2 位作者 庞宝森 朱宏勋 李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dulin,TM)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2例...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dulin,TM)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2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服化痰祛瘀汤,疗程为14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PC、PS、TM含量。结果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37);两组NIHS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组治疗后血浆PC、P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24,0.028),且PC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49)。结论化痰祛瘀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血浆PC、PS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化痰祛瘀 血浆蛋白C S 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双龙胶囊对实验性哮喘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建军 阳志晖 +5 位作者 庞宝森 王林元 王莲芸 庄伟 龙锐 邓晓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8-901,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哮喘大鼠肺功能及血清中的炎性指标,观察双龙胶囊对哮喘大鼠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卵蛋白致敏SD大鼠,以抗原攻击后建立哮喘模型,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肺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总... 目的:通过测定哮喘大鼠肺功能及血清中的炎性指标,观察双龙胶囊对哮喘大鼠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卵蛋白致敏SD大鼠,以抗原攻击后建立哮喘模型,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肺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T-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药双龙胶囊可显著升高哮喘大鼠的0.2s呼出容积(FEV0.2)、最大呼出量(PEF)、第0.2s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0.2/FVC),亦可使ECP及T-IgE含量降低(P<0.05)。结论:双龙胶囊可改善哮喘大鼠肺功能,对抗T-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并可降低ECP的释放,表明双龙胶囊具有治疗哮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直接扩张支气管、抗变态反应和抗炎性渗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气道高反应 双龙胶囊 总免疫球蛋白E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