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机制
1
作者 黄德庆 高玉广 +5 位作者 张元侃 王政林 邓海霞 黄夏冰 庞延 吴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目的基于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途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后神经功能及生存情况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室颤法建立CA/CPR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参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分... 目的基于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途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后神经功能及生存情况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室颤法建立CA/CPR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参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挖掘两者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海马组织中GSNOR、GSNO含量;筛选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并与GSNOR进行分子对接。将同法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30只)、抑制剂(GSNOR抑制剂)组(30只)、血必净组(30只)、血必净+抑制剂组(30只),并设置假手术组(30只),分别于药物首次干预后3h、24h、3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及生存情况记录,并检测上述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NOR、GSNO含量,分析GSNOR、GSNO含量与大鼠改良的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表(m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GSNOR编码基因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之一;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NOR含量显著升高,而GSNO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必净注射液中去甲丹参酮、鼠尾草酚酮等活性成分与GSNOR蛋白的结合能均低于-6 kcal/mol,以氢键连接为主。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mNSS评分和海马组织中GSNOR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生存率和GSNO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血必净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抑制剂组,抑制剂组GSNOR、GSNO含量的变化较血必净组更明显,血必净+抑制剂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血必净组和抑制剂组(P<0.05)。GSNOR含量与mNSS评分呈正相关,GSNO含量与mN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改善CA/CPR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率,该作用可能与下调GSNOR并上调GSN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S-亚硝基谷胱甘肽 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
下载PDF
双路通脑方调节SIRT1/Nrf2/GPx4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
2
作者 郑光珊 翟阳 +7 位作者 王凯华 马威 梅小平 陈莹 邹敏 庞延 杨鹏 吕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4,共9页
目的探讨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70只大... 目的探讨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70只大鼠均利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双路通脑方组、双路通脑方+SIRT1抑制剂组(双路通脑方+EX527组),每组20只。14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尼氏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数量;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铁离子(F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蛋白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IRT1、Nrf2、GPx4及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Fe^(2+)和MDA含量、ACSL4、TFR蛋白表达升高(P<0.05),神经元数量、SOD和GSH含量、FTH1、SIRT1、Nrf2、GPx4及SLC7A1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路通脑方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Fe^(2+)和MDA含量、ACSL4、TFR蛋白表达降低(P<0.05),神经元数量、SOD和GSH含量、FTH1、SIRT1、Nrf2、GPx4及SLC7A1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采用SIRT1抑制剂进行回补实验,结果显示SIRT1抑制剂逆转了双路通脑方对神经元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抑制了Nrf2和GPx4的表达(P<0.05)。结论双路通脑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Nrf2/GPx4信号通路来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路通脑方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 铁死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信号通路
下载PDF
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胶囊与单纯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3
作者 杨敏 卢健棋 +2 位作者 庞延 周家谭 罗文宽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目的:对常规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胶囊与单用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证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更具优势,为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 目的:对常规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胶囊与单用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证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更具优势,为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中常规西药治疗以及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采用Cochrance推荐的RCT的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用Rev Man 5.4及Stata 17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常规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组(以下简称治疗组)与常规西药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的心功能疗效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每搏输出量(SV)、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指数。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RCTs共20篇,包括295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508例,对照组14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心功能疗效评价、LVEF、LVEDD、SV、6MWT及NT-proBNP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心功能疗效评价(OR=2.09,95%CI:1.71~2.55,P<0.001)、LVEF(WMD=7.05,95%CI:5.30~8.79,P<0.00001)、LVEDD(WMD=6.73,95%CI:3.18~10.29,P=0.0002)、SV(WMD=6.73,95%CI:3.18~10.29,P=0.0002)、6MWT(SMD=0.70,95%CI:0.54~0.87,P<0.00001)、NT-proBNP(SMD=-1.95,95%CI:-2.52~-1.38,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提高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改善LVEF、LVEDD、SV及NT-proBNP指数,提高运动耐量,在治疗中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心力衰竭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卢健棋 许志亮 +5 位作者 朱智德 温志浩 王庆高 潘朝锌 庞延 林浩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3期10-18,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对收集到的稳心颗粒相关蛋白靶点和心律失常相关基因靶点进行hub基因筛选、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和KEGG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对收集到的稳心颗粒相关蛋白靶点和心律失常相关基因靶点进行hub基因筛选、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和KEGG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结果:排名前10的基因分别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TP53基因(tumor protein P53,TP53)、Jun proto-oncogene(JU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GO富集显示199个生物过程、44个分子功能、29个细胞成分,涉及保护离子通道、抗氧化及抗炎等方面。KEGG通路显示95条通路,其中31条通路与冠心病相关,分别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Thyroid hormone信号通路等。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能通过保护离子通道、抗氧化及保护心肌细胞等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网络药理学 稳心颗粒 机制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文宽 卢健棋 +3 位作者 陈文鹏 庞延 潘朝锌 温志浩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分离出来的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抗疟疾活性,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随着人们对青蒿素研究的逐步深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其他系统的药理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防治心血管疾病... 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分离出来的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抗疟疾活性,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随着人们对青蒿素研究的逐步深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其他系统的药理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显示出了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抑制血管重塑、降压、改善心室重构、抗心律失常、保护血管内皮、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及保护心肌细胞等药理作用,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高脂血症等心内科常见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但关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血栓的研究较少,很多药理作用背后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且临床应用不多,仍然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解答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衍生物 心血管疾病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强心汤对OMA1封闭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3、Bax、Bcl-2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陈文鹏 卢健棋 +6 位作者 庞延 朱智德 潘朝锌 温志浩 梁逸强 卢俊燊 许志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2期4101-4106,共6页
目的:观察强心汤对大鼠心肌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家族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强心汤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式建立慢... 目的:观察强心汤对大鼠心肌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家族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强心汤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式建立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金属蛋白酶相关蛋白1(OMA1)封闭组、强心汤组、OMA1封闭+强心汤组、假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只穿线不结扎。经心脏彩超检测提示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20%~30%左右判定造模成功,成功造模后第2天开始,相应实验组分别进行OMA1基因封闭,等剂量强心汤混悬液、生理盐水灌胃处理,4周后使用心脏彩超检测各组大鼠心脏左室心功能指标,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OMA1及Caspase-3、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DD、LVESD升高,LVEF降低,心肌组织OMA1及Caspase-3、Bax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各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左室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组织的OMA1及Caspase-3、Bax、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优于模型组;各干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示OMA1封闭组优于强心汤组,OMA1封闭+强心汤组优于OMA1封闭组和强心汤组(P<0.05)。结论:强心汤可能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OMA1、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调控心肌线粒体功能和心肌凋亡,从而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强心汤 线粒体 基因封闭 心功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药干预NLRP3炎性小体通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家谭 卢健棋 +5 位作者 闫涛 庞延 潘朝锌 毛美玲 卢荷娇 罗文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932-1940,共9页
炎症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通路在心血管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通路在心血管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心血管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治当以“扶正祛邪”为法,而炎症介质属于中医学“毒邪”范畴,毒邪侵袭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痰浊血瘀内生,气血阴阳耗损。补虚、开窍、清热、活血化瘀、理气、化痰类中药的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通路的活性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焦亡,从而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心血管疾病 NLRP3炎性小体通路 中药复方 中药有效成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及动物实验研究卢健棋教授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分子机制
8
作者 林浩 卢健棋 +3 位作者 熊冲 王光耀 吴晓东 庞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12-2425,共1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技术及动物实验研究验证广西名老中医、岐黄学者卢健棋教授所创强心汤治疗CHF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检索TCMSP数据库与相关文献查找强心汤组成的重要化合物;通过TCMSP数据库和STITCH数据库查找强心汤...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技术及动物实验研究验证广西名老中医、岐黄学者卢健棋教授所创强心汤治疗CHF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检索TCMSP数据库与相关文献查找强心汤组成的重要化合物;通过TCMSP数据库和STITCH数据库查找强心汤组成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DisGeNET与OMIM等数据库获取CHF的主要靶点;进一步选择Venny平台取得两者的交集靶点;使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6.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与强心汤靶点-CHF靶点的PPI网络;利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构建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造成AMI后CHF模型,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核心靶点蛋白表达。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得到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丹参酮(Tanshinone Iia)与柚皮素(Naringenin)等185个重要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为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结核分枝杆菌调节蛋白(RELA)、磷酸化蛋白激酶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100个治疗靶点,初步表明强心汤可能通过调控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IL-17、HIF-1、松弛素和C型凝集素受体等信号通路对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对缺氧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对药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进行调节,发挥治疗CHF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强心汤组成的重要化合物与核心作用靶点均表现有强烈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心汤成分能显著降低STAT3蛋白与MAPK1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和IL6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强心汤高剂量组略优于低剂量组。结论本研究初步阐明强心汤可以通过降低STAT3蛋白与MAPK1蛋白磷酸化和IL6蛋白表达水平起到治疗CHF的作用,也验证了强心汤有多组成、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治疗CHF的特点,动物实验为临床医师治疗CHF临床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心汤 慢性心力衰竭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强心汤联合脐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林浩 卢健棋 +4 位作者 熊冲 王光耀 于丹 吴晓东 庞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5期2811-2815,共5页
目的:探讨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204例诊断为CHF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强心汤组、脐针组、联合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204例诊断为CHF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强心汤组、脐针组、联合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疗法,脐针组采取常规西医+脐针疗法,强心汤组采取常规西医+强心汤疗法,联合组采取常规西医+强心汤+脐针疗法。对比4组病人干预前、干预30 d后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水平、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各组干预30 d后,血清NT-proBNP下降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联合组(51.60%)、强心汤组(45.38%)、脐针组(40.95%)、对照组(27.43%);干预30 d后联合组LVEF水平升高最明显,高于强心汤组及对照组(P<0.05);联合组干预30 d后LVEDD水平低于其他3组,而强心汤组优于对照组与脐针组(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联合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脐针组与对照组,脐针组与强心汤组长于对照组(P<0.05);在各项临床症状积分上,经干预后4组积分皆较干预前降低(P<0.05),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联合组喘息、气短、神疲乏力、肢体水肿、小便短少症状积分均优于脐针组与对照组,联合组在气短方面改善优于强心汤组、脐针组;强心汤组在神疲乏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小便短少方面亦优于脐针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CHF气虚血瘀证,强心汤联合脐针疗法能使NT-proBNP血清水平下降,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增加6 min步行距离,改善喘息、气短、神疲乏力、小便短少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强心汤 脐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PCI时间窗与再灌注心律失常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明剑 潘朝锌 +5 位作者 谢集花 吴万里 王庆高 庞延 陀鹏 卢健棋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8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择AMI患者180例,根据PCI时间窗不同分为≤3 h组59例、>3~6 h组63例、>6~12 h组58例,各组分别于相应时间行PCI。比较三组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发生时间,以及...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择AMI患者180例,根据PCI时间窗不同分为≤3 h组59例、>3~6 h组63例、>6~12 h组58例,各组分别于相应时间行PCI。比较三组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发生时间,以及PCI后24 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 BNP)、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结果≤3 h组血管再通率为100.0%(59/59),>3~6 h组为90.5%(57/63),>6~12 h组为86.2%(50/58);≤3 h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9.8%(53/59),>3~6 h组为39.7%(25/63),>6~12 h组为20.7%(12/58);三组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两两比较P均<0.05。≤3 h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时间为PCI后(91.2±19.3)min,>3~6 h组为PCI后(96.5±21.8)min,>6~12 h组为PCI后(107.1±22.4)min,>6~12 h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时间较≤3 h组、>3~6 h组明显延长(P均<0.05),而≤3 h组与>3~6 h组比较P>0.05。>3~6 h组、>6~12 h组LVEF及血清NT-pro BNP、c Tn I水平均低于≤3 h组,且>6~12 h组较>3~6 h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 AMI患者行PCI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3~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灌注心律失常 预后
下载PDF
黄芪-三七药对调节脂质代谢预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研究进展及潜在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健棋 林浩 +3 位作者 朱智德 潘朝锌 王庆高 庞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3466-3473,共8页
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及加重心血管疾病,乃至引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罪魁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调节脂质代谢的主要西药他汀类药物,在高强度、大剂量、不合理应用的情况下,常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肌毒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其已成... 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及加重心血管疾病,乃至引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罪魁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调节脂质代谢的主要西药他汀类药物,在高强度、大剂量、不合理应用的情况下,常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肌毒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其已成为近年来亟待解决的心血管领域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调节脂质代谢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多,如稳心颗粒调节心肌内脂肪化生预防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等MACE。本文就中医药调节脂质代谢的原理和稳心颗粒中主要组分黄芪、三七活性成分及其含两者的中成药调节脂质代谢预防MACE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稳心颗粒中黄芪-三七药对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预防MACE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类代谢 心血管疾病 黄芪 三七 药理学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真武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5
12
作者 彭志林 卢健棋 +3 位作者 温志浩 周宇桢 黄舒培 庞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01-310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真武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和万方(Wanfang),Cochrane library,Pub 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2006年1月—2016年6... 目的:系统评价真武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和万方(Wanfang),Cochrane library,Pub 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2006年1月—2016年6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单纯西药常规与西药常规加真武汤及其加味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由Cochrane Handbook提供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s,总计851例样本,所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治疗组在心功能疗效(OR=4.57,95%CI:[2.91,7.17],P<0.01)、中医证候积分(OR=-2.32,95%CI:[-3.30,-1.34],P<0.01)、心衰积分(OR=-1.61,95%CI:[-2.14,-1.08],P<0.01)、左室射血分数(OR=6.34,95%CI:[4.52,8.15],P<0.01)、N-末端B型脑钠肽(OR=-120.97,95%CI:[-158.85,-83.09],P<0.01)、脑钠利肽(OR=-122.41,95%CI:[-204.34,-40.49],P<0.01)、生存质量积分等指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加用真武汤及其加味方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能进一步提高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心肾阳虚型 慢性心力衰竭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温志浩 黄德庆 +6 位作者 黄明剑 潘朝锌 王庆高 梁逸强 庞延 曹亚平 李倩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4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内皮祖细胞功能(EPCs)的干预作用,探索该方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取健康大鼠54只,共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组、中药干预组、西药对照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对大鼠进行分组干预,空白组给...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内皮祖细胞功能(EPCs)的干预作用,探索该方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取健康大鼠54只,共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组、中药干预组、西药对照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对大鼠进行分组干预,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假手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造模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干预组造模后给予补阳还五汤灌胃;西药对照组造模后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中西医结合组造模术后给予补阳还五汤和阿托伐他汀钙灌胃。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培养各组大鼠EP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以及改良的Boyden小室的方法,分析对比各组EPC的增殖、黏附以及迁移能力。结果:第7天、第14天及第4周,模型组大鼠外周血EPCs计数、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中药干预组、西药对照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外周血EPCs计数、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较模型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较中药干预组及西药对照组对EPCs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补阳还五汤较单纯的中药或西药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内皮功能,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提供新的研究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急性心肌梗死 大鼠 内皮祖细胞功能
下载PDF
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内皮祖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兔心肌bFGF、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庞延 卢健棋 +5 位作者 朱智德 温志浩 梁逸强 韩景波 彭志林 林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内皮祖细胞(EP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兔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从35只雄性SPF级兔中随机选取25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兔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E...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内皮祖细胞(EP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兔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从35只雄性SPF级兔中随机选取25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兔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EPCs心肌注射组、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每组5只,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5只,通过移植干预后14 d取梗死心肌区及缺血心肌区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bFGF、VEGF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FGF、VEGF蛋白表达。结果在梗死心肌区及缺血心肌区,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和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EPCs心肌注射组、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Cs心肌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EPCs,能够明显增加损伤心肌bFGF、VEGF表达,但耳缘静脉注射与心肌注射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养心通脉方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耳缘静脉注射 心肌注射
下载PDF
中医药从脏腑论治高脂血症的概况 被引量:11
15
作者 卢健棋 黄舒培 +3 位作者 庞延 彭志林 周宇桢 王林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32-2734,共3页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运动量减少及工作压力加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西药的降脂作用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历代中医家运用...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运动量减少及工作压力加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西药的降脂作用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历代中医家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思维,从脏腑论治本病,疗效满意。对近年来中医药从脏腑论治高脂血症的概况进行总结及分析,并对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脏腑 中医药
原文传递
稳心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心肌脂肪化及E6AP、C/EBPα表达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延 卢健棋 +6 位作者 朱智德 王庆高 温志浩 梁逸强 林浩 唐梅玲 许志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稳心颗粒对大鼠心肌细胞诱导分化成前脂肪细胞E相关蛋白(E6 assiociated Protein,E6AP)、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表达的影响,探讨稳心颗粒对心肌脂肪化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诱导分化成前脂肪细胞... 目的:通过观察稳心颗粒对大鼠心肌细胞诱导分化成前脂肪细胞E相关蛋白(E6 assiociated Protein,E6AP)、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表达的影响,探讨稳心颗粒对心肌脂肪化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诱导分化成前脂肪细胞,分成空白组、E6AP腺病毒组、E6AP封闭组、E6AP过表达组、胺碘酮组、稳心颗粒组,相应组别给予腺病毒感染及含药血清处理培养,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E6AP、C/EBPα表达,同时通过油红染色对比各组前脂肪细胞脂肪化情况。结果:E6AP过表达组E6AP表达明显高于各组而C/EBPα表达显著低于各组,E6AP与C/EBPα表达具有负性调节关系,稳心颗粒组E6AP表达显著高于胺碘酮组但C/EBPα表达2组无明显差异,E6AP封闭组油红染色程度最深而E6AP过表达组染色明显减少,胺碘酮组和稳心颗粒组染色程度相对于空白组有较为明显的减少。结论:稳心颗粒可能通过上调E6AP和抑制C/EBPα表达抑制心肌脂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心肌细胞 脂肪化 E6AP C/EBPΑ
下载PDF
辅酶Ⅰ对缺血性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逸强 芩倩 +4 位作者 温志浩 吴万里 潘朝锌 庞延 黄明剑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05-110,共6页
目的 评价辅酶Ⅰ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HF)伴肺部感染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将94例IHF伴有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 评价辅酶Ⅰ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HF)伴肺部感染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将94例IHF伴有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参照指南给予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肌注辅酶Ⅰ5 mg,每日1次,共14 d。治疗前和治疗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构指数(LVR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检测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降钙素原(PCT)、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6水平。对治疗后各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43/47),高于对照组的76.6%(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8,P=0.01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MMP-2、MMP-9、NT-pro BNP、PCT、MIP-2和IL-6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MMP-2、MMP-9、NT-pro BNP、PCT、MIP-2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DD、LVPW、LVESD和LVMI低于治疗前,LVEF和LVRI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DD、LVPW、LVESD和LVMI较对照组低,LVEF和LVRI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IHF伴有肺部感染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辅酶Ⅰ,可通过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血管再生因子、降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进而改善心肌重构,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提示注射用辅酶Ⅰ对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Ⅰ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缺血性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炎症细胞因子 心肌纤维化 心室重构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卢健棋 庞延 +3 位作者 黄舒培 李济廷 卢洁 刘琛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1-373,共3页
众多研究表明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调控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有着独特的见解,现代临床研究也表明中医治疗对本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对近年... 众多研究表明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调控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有着独特的见解,现代临床研究也表明中医治疗对本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对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研究近况做一回顾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近况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健棋 庞延 +1 位作者 黄舒培 王林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0-62,共3页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本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众多医家从中医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新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医药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