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历史考察与根本差异 被引量:13
1
作者 庞振超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
在西方大学史上,教授治校与中世纪大学自治和近代大学学术自由相伴而生,在我国民国大学史上经蔡元培和梅贻琦等校长的努力得以实施。作为一种大学治理结构,教授治校在中外大学史上都依赖于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而确立,具有普适性。教授治学... 在西方大学史上,教授治校与中世纪大学自治和近代大学学术自由相伴而生,在我国民国大学史上经蔡元培和梅贻琦等校长的努力得以实施。作为一种大学治理结构,教授治校在中外大学史上都依赖于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而确立,具有普适性。教授治学的概念最早见于蒋梦麟校长的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倍受关注,作为一种大学观念,它并不能上升为一定的大学规章制度,而只是对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伦理诉求。因此,当前中国大学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之一应当是教授治校而不是教授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治校 教授治学 历史 差异
下载PDF
跨学科教育的教学改革之“道” 被引量:6
2
作者 庞振超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8,共6页
汪丁丁教授主持的跨学科教育承续儒家的心性传统,帮助学生明确人生计划、理解中国社会及其核心价值,最终成长为中国本土社会里的“有灵魂的专家”。它倡导“问题导向”的知识路径,遵循“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逻辑结构来建... 汪丁丁教授主持的跨学科教育承续儒家的心性传统,帮助学生明确人生计划、理解中国社会及其核心价值,最终成长为中国本土社会里的“有灵魂的专家”。它倡导“问题导向”的知识路径,遵循“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逻辑结构来建构课程与展开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为知识划界和判断正确知识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以心相通和相与之情,从而实现知识过程与人生体悟的统一。跨学科教育践行着“批判性思考—问题导向的知识路径—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重塑了高等教育的知识观、教学观和人才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解答了高等教育实践中“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丁丁 跨学科教育 教学改革 问题导向 批判性思考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近二十年通才教育的重建 被引量:4
3
作者 庞振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9,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展开了一场持久的多主体参与、多维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育探索。杨叔子以科学与人文相交相融为主旨的文化素质教育、甘阳以核心课程和助教制度为中心的通识教育、汪丁丁以知识与价值的重构为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展开了一场持久的多主体参与、多维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育探索。杨叔子以科学与人文相交相融为主旨的文化素质教育、甘阳以核心课程和助教制度为中心的通识教育、汪丁丁以知识与价值的重构为根基的跨学科教育,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培养"通才"的教育诉求,这些诉求集中体现了通才教育展开的三个基本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跨学科教育
下载PDF
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9
4
作者 庞振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5-59,共5页
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主要有通选课、核心课程和实验班三种模式。通选课模式涉及的高校多,简便易行,但课程比较杂乱。核心课程模式的优点是课程架构合理,课程内容精致,但它需要领导者的全力支持和全校教学资源的重组。实验班模式对通识... 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主要有通选课、核心课程和实验班三种模式。通选课模式涉及的高校多,简便易行,但课程比较杂乱。核心课程模式的优点是课程架构合理,课程内容精致,但它需要领导者的全力支持和全校教学资源的重组。实验班模式对通识人才内涵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核心课程和实验班模式的通识教育改革催生了大学本科生院的创建,引发了我国大学组织和大学文化的革命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通选课 核心课程 实验班
下载PDF
论网络教学中的交往 被引量:3
5
作者 庞振超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网络教学中的交往是指交往双方通过网络这一中介而发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从交互的内容上看,它包括交往主体(师生、生生)间关于知识、态度和情感的交流;从时间上看,它包括实时的和非实时的交互。它具有... 网络教学中的交往是指交往双方通过网络这一中介而发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从交互的内容上看,它包括交往主体(师生、生生)间关于知识、态度和情感的交流;从时间上看,它包括实时的和非实时的交互。它具有间接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 交往 间接性 开放性 特征 交往主体 平等性 虚拟性
下载PDF
人类心灵的叩问与追寻——关于人文学科历史与现状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庞振超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人文学科作为人类的心灵之学,它所指的对象是什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走过一个怎样曲折的道路,如今它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宏观层面为人文学科的状况描绘了一个脉络图。同时,对一些至关重要的微观问题... 人文学科作为人类的心灵之学,它所指的对象是什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走过一个怎样曲折的道路,如今它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宏观层面为人文学科的状况描绘了一个脉络图。同时,对一些至关重要的微观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历史与现状 心灵 人类历史 宏观层面 微观问题 描绘
下载PDF
价值教育的失落及其重建 被引量:2
7
作者 庞振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3,71,共5页
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两个面向。知识教育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为内容,旨在心智的训练;价值教育以人类社会或一定社会所共享的价值观和价值负载的问题为内容,旨在灵魂的陶冶。在古代社会,价值教育统领知识教育,近代以降,... 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两个面向。知识教育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为内容,旨在心智的训练;价值教育以人类社会或一定社会所共享的价值观和价值负载的问题为内容,旨在灵魂的陶冶。在古代社会,价值教育统领知识教育,近代以降,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知识教育取得了主导地位,价值教育走向衰落。转型期的特殊境遇加深了价值教育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入地",以缝合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断裂,捍卫教育的完整性,夯实生命成长的价值基础,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上天",以实现教育与人类文明脉络的汇通,重塑教育的文化使命。唯此,教育者才能找回自己的灵魂,重建教育的尊严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教育 虚无主义 生活世界 文明脉络
下载PDF
知识与价值的重构:汪丁丁跨学科教育观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庞振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汪丁丁的跨学科教育勾勒了一幅新教育的图景,它以当前教育中核心价值观的失落为背景,基于对知识作为过程和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的深刻理解,重新建构了教育中知识与价值的内涵。这一新式教育是"问题导向"而非"教科书导向&q... 汪丁丁的跨学科教育勾勒了一幅新教育的图景,它以当前教育中核心价值观的失落为背景,基于对知识作为过程和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的深刻理解,重新建构了教育中知识与价值的内涵。这一新式教育是"问题导向"而非"教科书导向"的,它不是某种教育观念运动的产物,而是在求解"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新教育实验。它的宗旨是培养出中国本土社会的"有灵魂的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丁丁 跨学科教育 知识 价值
下载PDF
人文学科自主性建设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庞振超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6,共3页
人文学科自主性的实现,体现为人文学科学术身份的回归,以及人文学科对人文教育和人文学术双重使命的担当。在人文教育中,人文学科表现出对意识形态的适应性;在人文学术中,人文学科有超越意识形态的一面。人文教育的实现和人文学术的建构... 人文学科自主性的实现,体现为人文学科学术身份的回归,以及人文学科对人文教育和人文学术双重使命的担当。在人文教育中,人文学科表现出对意识形态的适应性;在人文学术中,人文学科有超越意识形态的一面。人文教育的实现和人文学术的建构,都依赖于人文知识分子的生成,都要求人文学者在问题研究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和超越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自主性 人文知识分子
下载PDF
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振超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共2页
在人的欲性、智性、仁性三层心性结构中,孔子的心性学说以仁为核心,孟子构建了唯仁是举的性善论。基于此,孔孟在教育上力主"为己之学",以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随着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盛行,教育的欲性和智性功能得到张扬,教育... 在人的欲性、智性、仁性三层心性结构中,孔子的心性学说以仁为核心,孟子构建了唯仁是举的性善论。基于此,孔孟在教育上力主"为己之学",以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随着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盛行,教育的欲性和智性功能得到张扬,教育的仁性功能逐步式微。时到21世纪,教育滑向功利主义的趋向更加明显。此时,重温孔孟的为己之学,强调教育目的的内向性,对浸透着功利主义的现代教育有解毒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 为己之学 当代教育 为人之学 转化
下载PDF
教育产业属性的彰显——民办高教与资本市场结合的前提与基础 被引量:3
11
作者 庞振超 《理工高教研究》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教育公益性和产业性体现的是不同教育运作方式下的教育特征 ,二者都是教育的非本质属性 ,它们可以共存 ,但作用的范围不同。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在我国教育的产业性日益彰显 ,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是其... 教育公益性和产业性体现的是不同教育运作方式下的教育特征 ,二者都是教育的非本质属性 ,它们可以共存 ,但作用的范围不同。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在我国教育的产业性日益彰显 ,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是其彰显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性 高教 教育产业 民办高等教育 教育公益性 教育特征 本质属性 资本市场 市场经济体制 运作方式
下载PDF
20世纪初期与末期我国私立大学发展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振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94-96,共3页
对民国初期和20世纪末期私立大学发展的教育基础、教育政策、办学动机和投资模式、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私立大学发展的特征进行了两点思考,以期对私立大学发展的规律进行把握。
关键词 私立大学 比较 特征
下载PDF
西方大学批判品格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庞振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20,共3页
文章依据批判的两个向度,界定了大学批判品格是大学具有的内在自我超越与外在引导社会的倾向与能力。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西方大学从中世纪到近代、现代的演变过程中,其批判品格由萌芽到形成再到被遮蔽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批判 大学批判品格 发展
下载PDF
要对学生进行说“不”的教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振超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学生 教师 体罚 中小学教育 法制教育 民主教育 权益保护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大学人文课程的变革及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庞振超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6期75-79,共5页
人文学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变革的重中之重,人文学科的变革又最终落实在其课程的变革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大学人文课程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大学公修课由原来的通识课转变为纯粹的政治课,另一方面表现人文学科专业课的宽口径... 人文学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变革的重中之重,人文学科的变革又最终落实在其课程的变革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大学人文课程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大学公修课由原来的通识课转变为纯粹的政治课,另一方面表现人文学科专业课的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走向了窄口径、专门化的培养模式。这一转变大大削弱了人文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课程 政治化 专门化
下载PDF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及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振超 《煤炭高等教育》 2007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特定的学科总是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对象决定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研究方法。人文世界作为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教化是其建构和生成的途径,人性是其惟一根源。基于此种人文世界的人文学科具有价值性、具体性和超现实性三个主要特点。
关键词 人文学科 人文世界 特性
下载PDF
被“遗忘”的复旦校长——李登辉的高等教育理念及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振超 高雅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51-55,共5页
自1905年参与复旦公学的创办至1942年正式卸去复旦校长之职,李登辉服务复旦大学三十余载。在这三十多年里,他抱定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的宗旨,苦心经营,呕心沥血。他拒绝权贵,多方筹措经费,把复旦建设成一所"学术... 自1905年参与复旦公学的创办至1942年正式卸去复旦校长之职,李登辉服务复旦大学三十余载。在这三十多年里,他抱定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的宗旨,苦心经营,呕心沥血。他拒绝权贵,多方筹措经费,把复旦建设成一所"学术独立"的大学;他尊重学术,聘请名师讲学,营造了"思想自由"的大学氛围;他奠定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框架,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使复旦在海内外卓有声誉;他倡导德育,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培养"社会上最高的德行"。李登辉校长的一生,是与复旦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他对复旦发展的贡献、他的治校理念和办学实践在今天依然启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大学 李登辉 治校实践
下载PDF
近代以来三大科学的形成与分野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庞振超 《文教资料》 2009年第8期92-94,共3页
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知识主要是人文科学的知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步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三大科学的分野才清晰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两极而存在,社会科学最初以自然科学为范例,以寻求普遍规... 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知识主要是人文科学的知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步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三大科学的分野才清晰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两极而存在,社会科学最初以自然科学为范例,以寻求普遍规律为旨趣,1945年之后表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诉求。本文对近代以来三大科学的形成与分野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科学 形成 分野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庞振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20期100-100,共1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围绕着大学生内职业生涯发展而展开的一系列自我探索和生涯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以生涯意识的唤醒和目标层次的提升为着眼点,以大学生的内职业生涯发展为重心,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为旨归。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内职业生涯
下载PDF
冲出重围 走进阳光地带——关于职校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振超 《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2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职校生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支持系统 心理咨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