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及OCTA观察垂体腺瘤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
1
作者 廖智辉 杨辛 +2 位作者 芦凯伦 戴彤彤 庞燕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垂体腺瘤(PA)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09/2023-03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PA患者40例作为PA组,另选取年龄...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垂体腺瘤(PA)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09/2023-03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PA患者40例作为PA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视野、OCT和OCTA检查,并分析PA患者眼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A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血管密度(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黄斑区浅层血管复合体(SVC)-VD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除内环鼻侧、外环下方)均呈正相关(P<0.05),黄斑区各象限mGCC厚度、视盘周围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MD)值均呈负相关(P<0.05),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与M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OCT与OCTA检查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PA患者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功能的微观变化,对评估PA患者术前视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血管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视野 视神经
下载PDF
3D OCT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庞燕华 赵桂玲 +3 位作者 柯毅 谭志 朱敏怡 李瑞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应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正常人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青光眼患者40例(46眼... 目的应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正常人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青光眼患者40例(46眼)为青光眼组,另选取于我院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50眼)作为对照组,应用Topcon 3D OCT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测,观察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地形图的图像特征,并分析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值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青光眼组黄斑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均表现为黄斑中心凹最薄,对照组黄斑区内环视网膜较外环厚,青光眼组内环及外环视网膜局限性或弥漫变薄。青光眼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1 mm内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9、1.64,P=0.17、0.10);青光眼组内环、外环各象限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体积及视网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或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野缺损值呈负相关(r=-0.612,P=0.01)。结论黄斑区视网膜OCT检测将有可能是青光眼诊断、追踪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 视网膜厚度 青光眼
下载PDF
3D-OCT研究老年女性黄斑区视网膜及环视乳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庞燕华 袁雪晖 +2 位作者 谭志 吕秋荣 赵桂玲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782-3784,共3页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OCT)测量正常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环视乳头神经纤维层(CP-RNFL)的厚度,并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年龄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临床对照研究,Topcon 3D-OCT对正常老年...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OCT)测量正常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环视乳头神经纤维层(CP-RNFL)的厚度,并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年龄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临床对照研究,Topcon 3D-OCT对正常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双眼黄斑区及CP-RNFL厚度进行检测,将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女性44名44只眼,年龄55~68岁,平均(60.22±3.66)岁;青年女性42例,42只眼,年龄18~23岁,平均(20.44±1.39)岁。老年女性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是(273±14.86)μm,黄斑区视网膜体积为(7.72±0.42)mm^3,CP-RNFL平均厚度是(104±10.02)μm;青年女性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是(280±12.03)μm,黄斑区视网膜体积为(7.93±0.34)mm^3,CP-RNFL平均厚度是(109±8.9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2.52、-2.40,P=0.01、0.01、0.02)。老年女性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97±33.33)μm,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221±17.31)μm;青年女性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99±23.18)μm,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225±24.99)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0.84,P=0.74、0.4)。结论老年女性比青年女性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CP-RNFL厚度都变薄,临床上判断OCT结果时要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OCT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环视乳头神经纤维层厚度 老年女性
下载PDF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后黄斑厚度 被引量:4
4
作者 庞燕华 赵桂玲 +3 位作者 朱敏怡 魏进芬 周舟 梁德茂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1期3175-3177,共3页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析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黄斑区的厚度,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黄斑区的厚度所产生的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行白内障手术且...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析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黄斑区的厚度,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黄斑区的厚度所产生的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行白内障手术且术中无并发症的患者共83人84眼,将其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8例患者39眼设为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45例45眼患者设为B组,记录术后视力、眼前段和眼底情况,术后1天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opcon3D OCT-1000)检测。结果 A组患者成功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患者成功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天从三维OCT中均未发现明显黄斑区结构的改变,检测到A、B两组黄斑中心凹1 mm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236.14±30.41)μm、(223.11±32.10),较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中心凹1 mm视网膜平均厚度(229.0±20.46)μm略增厚,且无统计学意义:A组(P=0.224),B组(P=0.286)。两组距黄斑中心凹3~6 mm的外环区上、下、颞、鼻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58±14.93)、(243.71±16.06)、(259.92±21.14)、(275.79±16.78);B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93±19.43)、(243.29±20.54)、(259.43±23.52)、(275.43±21.47),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47.00±13.68)、(232.50±16.51)、(243.2±13.85)、(268.5±15.59)。两组黄斑中心凹1 mm视网膜平均厚度、距黄斑2~3 mm内环视网膜厚度、外环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及视网膜平均厚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后短期内距黄斑中心凹3~6 mm的外环区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比并未见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和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用于检测视盘参数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庞燕华 袁雪晖 +2 位作者 柯毅 赵桂玲 朱敏怡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3D-OCT、HRT II在视盘参数检查方面的一致性及其优、缺点。方法对28名(56只眼)参加眼部体检学生的视盘进行OCT 3D扫描和HRT II检查,对比两者的检查数据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OCT测得的视盘、视杯、2盘缘面积分别为(2.30±0.41... 目的探讨3D-OCT、HRT II在视盘参数检查方面的一致性及其优、缺点。方法对28名(56只眼)参加眼部体检学生的视盘进行OCT 3D扫描和HRT II检查,对比两者的检查数据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OCT测得的视盘、视杯、2盘缘面积分别为(2.30±0.41)、(0.51±0.36)、(1.73±0.28)mm,HRT II测得的视盘、视杯、盘缘面积分别为(2.04±20.48)、(0.45±0.29)、(1.58±0.2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OCT和HRT II测得杯盘面积比和线性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OCT和HRT II对视盘外界和内界定义的方式不同,导致OCT测得的视盘、视杯及盘缘面积大于HRT II检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面积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
原文传递
热处理修复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及光谱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黄兆琴 吉栋梁 +1 位作者 庞燕华 胡林潮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4-114,共11页
为研究热处理修复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将3种土壤样品于200、250、300℃下分别加热2、4、6 h,对热处理前后土壤的胡敏酸(HA)进行了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HA的含量逐渐减少... 为研究热处理修复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将3种土壤样品于200、250、300℃下分别加热2、4、6 h,对热处理前后土壤的胡敏酸(HA)进行了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HA的含量逐渐减少,HA与富里酸(FA)的比值(HA FA,胡富比)则逐渐增加;热处理使胡敏酸的芳香部分比例、腐殖化程度、平均分子量均增加,使胡敏酸更趋于稳定。供试土壤HA的三维荧光光谱也显示,HA荧光峰强度随加热温度增加而增加,表明HA中芳香类物质增加。热处理对土壤胡敏酸官能团数量有明显的影响,200℃或250℃加热时间少于6 h时,HA中具有更多的脂族成分,复杂结构减少,300℃加热时脂族结构成分减少,芳香结构物质增加;250℃加热6 h和300℃加热后碳水化合物或多糖则大量分解。因此,从不破坏土壤本身肥力和自净能力方面考虑,200℃或250℃加热时间不超过6 h是热修复最适宜的加热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热处理 紫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黄斑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彭红娟 赵桂玲 +2 位作者 黎思毅 庞燕华 黎宗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对比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黄斑厚度的差异,找出两者的异同。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青光眼11例17眼为青光眼组,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20例26眼为非青光眼组;选择... 目的对比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黄斑厚度的差异,找出两者的异同。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青光眼11例17眼为青光眼组,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20例26眼为非青光眼组;选择同期正常老年女性23名44眼为对照组,对三组均进行黄斑区OCT 3D模式扫描,并对黄斑的平均及各方位厚度进行分析。结果黄斑厚度青光眼组为(243.76±16.93)μm,非青光眼组为(245.45±12.80)μm,对照组为(273.06±14.86)μm,青光眼组较对照组黄斑厚度下降28.58μm,非青光眼组较对照组黄斑厚度下降27.81μm(均为P<0.05);黄斑中央区厚度三组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青光眼组、非青光眼组与对照组相比,黄斑内环、外环各区均有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青光眼组与非青光眼组相比,黄斑厚度除颞外区存在差异外,其他各区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慢性青光眼与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黄斑厚度均变薄,黄斑厚度扫描并不能鉴别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黄斑厚度 OCT
下载PDF
OCT 3D模式扫描青年人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桂玲 庞燕华 +3 位作者 王秀琴 周舟 朱敏怡 梁德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3D模式检测青年人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为临床上利用OCT进行视盘相关检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广东医学院学生...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3D模式检测青年人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为临床上利用OCT进行视盘相关检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广东医学院学生110人(220眼),以Topcon 3D 1000 OCT 3 D模式对视盘进行扫描,分析RNFL厚度、视盘面积、视盘前残留等情况。结果全周RNFL厚度值及鼻侧、上方、颞侧、下方四个象限RNFL厚度值分别为(103.56±9.60)μm、(65.70±13.62)μm、(126.12±18.57)μm、(89.88±14.09)μm、(132.33±16.87)μm。视盘面积为(2.29±0.40)mm2,视杯面积为(0.51±0.39)mm2,盘缘面积为(1.78±0.36)mm2,水平径为(1.59±0.17)mm,垂直径为(1.82±0.16)mm,杯盘面积比为0.21±0.14,水平杯盘比为0.42±0.19,垂直杯盘比为0.41±0.18。视盘面积和全周平均RNFL厚度呈正相关性(r=4.56,P<0.01)。OCT检查共发现161眼存在视盘前残留,其中70例为双眼,21例为单眼,所有的视盘前残留均在视盘鼻侧的盘缘上。结论 OCT 3D模式检查青年人平均RNFL与视盘面积呈正相关性,可以发现较为常见的视盘前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盘面积 视盘前残留
下载PDF
SDF-1与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舟 李瑞庄 +1 位作者 庞燕华 魏进芬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和10例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SDF-1及VEGF的表达,用RT-PCR检测30例翼状胬肉和10例人正常球结膜...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和10例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SDF-1及VEGF的表达,用RT-PCR检测30例翼状胬肉和10例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SDF-1及VEGF mRNA的含量。结果 30例翼状胬肉中SDF-1的阳性表达率为93.3%(28/30),其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结膜组织(2=23.847 6,P<0.0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90%(27/30),其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结膜组织(2=18.133 3,P<0.01),且SDF-1及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4 7,P<0.01)。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可检测微量SDF-1和VEGFmRNA表达,翼状胬肉中SDF-1和VEGF mRNA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9 4,3.475 6,P<0.01)。结论 SDF-1及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了SDF-1及VEGF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正常结膜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应用3D OCT对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桂玲 庞燕华 +1 位作者 梁德茂 吕秋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以3D 1 000 OCT测量正常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就测量的可重复性,黄斑厚度与性别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同时将检测结果与其他类型OCT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了解不同OCT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测的一致性。方法:青年人111例222眼。用... 目的:以3D 1 000 OCT测量正常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就测量的可重复性,黄斑厚度与性别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同时将检测结果与其他类型OCT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了解不同OCT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测的一致性。方法:青年人111例222眼。用Topcon 3D 1 000 OCT(ver2.4)的3D扫描模式对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进行检测。其中12例24眼进行可重复性检查。并将我们测定的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横向比较。结果:青年人111例,年龄18~27岁,裸眼或矫正视力全部≥1.0,眼压全部〈21mmHg。视网膜平均厚度是273.32±17.08μm,黄斑区视网膜体积为7.73±0.37mm3。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61~264(平均200.13±18.81)μm,黄斑中心区厚度在188~273(平均229.00±18.20)μm。男性黄斑中心区厚度大于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12例24眼行重复检查,结果黄斑区各项指标前后两次对比除外环鼻侧外均无统计学差异,黄斑中心区厚度的可重复性好于黄斑中心凹厚度。结论:黄斑检查的可重复性好,黄斑中心区厚度可重复性好于黄斑中心凹厚度。3D 1000 OCT测量的青年人黄斑中心区厚度是229.00±18.20μm。不同性别黄斑中心区厚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黄斑 视网膜厚度 青年人
下载PDF
OCT 3D模式与环扫模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桂玲 庞燕华 +3 位作者 周舟 梁德茂 朱敏怡 黎宗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第四代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3D模式与环扫模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一致性和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上以OCT进行RNFL厚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对年龄在18~23岁的正常青年人63人126只眼进行OCT3D模式和环扫模... 目的探讨第四代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3D模式与环扫模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一致性和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上以OCT进行RNFL厚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对年龄在18~23岁的正常青年人63人126只眼进行OCT3D模式和环扫模式检测盘周RNFL厚度,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环形扫描的成像质量为92.82±12.01,3D扫描的成像质量为53.67±9.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周平均RNFL厚度值,鼻侧、上方、颞侧、下方4个象限RNFL厚度值3D检测分别为(102.55±8.62)、(68.25±16.34)、(130.51±18.99)、(87.38±18.04)、(124.23±17.12)μm;环扫检测分别为(102.49±9.23)、(65.56±13.93)、(125.28±17.9)、(88.8±13.41)、(129.98±16.69)μm.两者间全周平均厚度和颞侧象限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侧、上方和下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上方3D模式大于环扫模式,在下方环扫模式大于3D模式.126眼的视盘面积为(2.39±0.49)mm2,水平径为(1.62±0.20)mm,垂直径为(1.85±0.17)mm,面积比为0.22±0.14,水平线性比为0.44±0.17,垂直线性比为0.42±0.17.与3D扫描得到的RNFL数据对比,视盘面积和各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全部没有相关性.结论OCT的环扫模式比3D模式成像质量好,两者检测RNFL全周平均厚度结果是一致的,鼻侧、上方和下方有偏差.视盘面积与RNFL厚度没有相关性.考虑到3D模式可以提供地形图、二维扫描图和视盘参数等信息,建议以3D模式为基本模式,结合环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3D模式 环扫模式
下载PDF
机械刮除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柯毅 张园 +1 位作者 庞燕华 谭思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刮除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患者60例60眼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 n=34):采用局部病灶机械刮除+药物治疗;B组( n =26):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67.6%(23... [目的]探讨机械刮除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患者60例60眼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 n=34):采用局部病灶机械刮除+药物治疗;B组( n =26):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67.6%(23/34),有效率94.1%(29/34),疗效明显优于B组。[结论]局部病灶机械刮除+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满意,临床上推荐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治疗 刮除术 眼感染 真菌性
原文传递
拍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新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桂玲 陈毓东 +1 位作者 庞燕华 彭红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96-298,共3页
目的:改进数码改装的传统胶片眼底血管造影机的使用方法,使造影能在正常光线下进行,并能快速对焦,得到清晰的图片。同时使医生工作更轻松,患者配合更容易。方法:传统的胶片眼底血管造影机经过数码改装,普遍应用于临床。这些造影机存在CC... 目的:改进数码改装的传统胶片眼底血管造影机的使用方法,使造影能在正常光线下进行,并能快速对焦,得到清晰的图片。同时使医生工作更轻松,患者配合更容易。方法:传统的胶片眼底血管造影机经过数码改装,普遍应用于临床。这些造影机存在CCD对焦困难,清晰度稍差;对焦点用指示点在照片上成像;没有零时刻,需要照一张照片进行计算;照相机快门时间较长等缺点。我们对这种造影机的使用方法予以改进,包括根据照明光在角膜上的反光确定相机前后位置;根据患者眼球位置确定图像位置,参考CCD上的瞬时图像;将微调旋钮加上刻度,正视眼为零;开始造影注药的同时拍零时刻照片。提前3s按下快门,减少等待时间。结果:我们可以在正常光线下就可以做造影,彩色照片时调节好微调旋钮,造影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调节。最后照得的照片清楚,对焦点简单,患者配合良好。结论:角膜反光对焦结合设定微调旋钮刻度的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广大基层医生借鉴。基层医院医生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造影机 方法改良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临床医学眼科课程评价系统的研究
14
作者 庞燕华 彭红娟 +2 位作者 陈丹娜 丁琳 佟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1期15-19,共5页
眼科课程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培养本科学生的眼科临床岗位胜任力,同时将思政教育以隐性形式深度与课程融合,将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落实,是进行眼科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评价系统是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环节,起着... 眼科课程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培养本科学生的眼科临床岗位胜任力,同时将思政教育以隐性形式深度与课程融合,将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落实,是进行眼科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评价系统是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环节,起着引导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的的作用。但是当前的眼科评价系统存在评价项目的设立未能检验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隐性的思政教育,显性的评价反馈;评价形式维度单一等问题。为了弥补上述评价系统的不足,教学团队基于临床医学眼科的岗位胜任力,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反向建构多维度(包括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督导评课等)、分层次(将临床专业的学生分为优秀、中等、落后三层次)、全过程(包括平时的形成性和学习结束的终结性评价)的眼科课程评价系统,同时深度融入思政教育评价,应用PDCA理念管理评价系统,进一步促进眼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眼科 岗位胜任力 评价系统 深度融合 课程
下载PDF
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综合治疗
15
作者 柯毅 张园 +2 位作者 庞燕华 谭思敏 方林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对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法:将本院门诊接诊的120例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0例。A组应用常规降眼压药+心理干预治疗,B组仅应用常规降眼压药治疗。两组患者接诊时与治疗72 h后的眼压分别进... 目的:探讨对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法:将本院门诊接诊的120例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0例。A组应用常规降眼压药+心理干预治疗,B组仅应用常规降眼压药治疗。两组患者接诊时与治疗72 h后的眼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学调查评定患者的情绪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眼压值、SAS和SDS评分值均较接诊时下降(P<0.05),A组下降尤其显著,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降低眼压,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为其他治疗打好基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眼压增高 心理干预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视神经炎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赵桂玲 庞燕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336-2338,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炎发展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分析6例发展为MS的视神经炎患者和其余45例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视神经炎发展为多发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发展为MS的视神经炎复发率比其他视神... 目的:分析视神经炎发展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分析6例发展为MS的视神经炎患者和其余45例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视神经炎发展为多发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发展为MS的视神经炎复发率比其他视神经炎高(P<0.01),眼球周围疼痛较其他视神经炎多见,但无统计学意义(P=0.18)。性别、年龄、单侧或双侧发病、视力下降程度、视盘水肿等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血沉高于正常的视神经炎患者较血沉正常的患者更不易发展为MS(P<0.05)。结论:对于复发的、存在眼球周围疼痛的视神经炎患者要重点关注其发展为MS的可能。视神经炎患者应常规行血沉检查。最好以头颅MRI检查替代头颅CT检查,条件允许时检查脊髓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多发性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兵不死 和平永驻——论纪录片《断刀》的创作理念及视听元素解读
17
作者 庞燕华 《戏剧之家》 2012年第8期75-77,共3页
《断刀》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优秀纪录片,自热播后,引发了众多观众的热议,其制作水准从创作理念到视听,都具有很大的突破。作为《断刀》的音乐编辑,本文首先就断刀的题材出发,探讨其社会及历史意义,再从专业角度分析《断刀》的视听及剪辑... 《断刀》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优秀纪录片,自热播后,引发了众多观众的热议,其制作水准从创作理念到视听,都具有很大的突破。作为《断刀》的音乐编辑,本文首先就断刀的题材出发,探讨其社会及历史意义,再从专业角度分析《断刀》的视听及剪辑,尤其着重分析本片的声音部分,并总结创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题材 历史蕴含 视听 音乐制作
下载PDF
关于画外音的探讨
18
作者 庞燕华 《世界专业音响与灯光》 2008年第5期47-49,共3页
本文讲的“画外音”.不是指影视作品画面外的讲话或音响的声音,而是在电视节目中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即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综合.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节目质量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 视觉艺术 影视作品 节目质量 电视节目 画面 音响
下载PDF
热处理后水稻土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庞燕华 陈莉娜 +4 位作者 张晟 涂保 张文艺 黄兆琴 胡林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514,共10页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由胡敏酸、富里酸等组成。为了解热处理对土壤DOM的结构和组分的影响,将水稻土样品在温度200℃、250℃、300℃和时间2、4、6 h下进行加热,对热处理前后的水稻土DOM进行了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由胡敏酸、富里酸等组成。为了解热处理对土壤DOM的结构和组分的影响,将水稻土样品在温度200℃、250℃、300℃和时间2、4、6 h下进行加热,对热处理前后的水稻土DOM进行了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特征指标250 nm和365 nm紫外吸光度比值E_2/E_3,随着加热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单位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下254、260、280 nm处波长SUVA_(254)、SUVA_(260)和SUVA_(280)则逐渐减少,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增加,DOM的芳香性和疏水性降低;加热后DOM在253 nm与203 nm吸光度的比值A_(253)/A_(203)由低到高,表明未加热时DOM组分芳香环取代基以脂肪链为主,加热后脂肪类物质大量分解。样品加热后的三维荧光光谱发生蓝移现象,荧光强度增加,同时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值与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值的比值r(A/C)降低,表明加热后土壤DOM芳香性降低,分子量降低。红外光谱特征表明,加热后DOM中羧酸类物质增多;200℃和250℃加热时,DOM中脂肪族类物质增加,300℃加热时脂肪族类物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热处理 腐殖程度 水稻土 光谱特征
下载PDF
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上浆剂的性能评价与研究
20
作者 季春晓 辛美音 +2 位作者 庞燕华 毕建东 黄海清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2期9-14,共6页
研究和分析了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聚酯改性环氧树脂、不饱和酯改性环氧树脂系列碳纤维专用上浆剂的结构性能,以及对上浆后碳纤维性能的影响。指出国内自主研发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上浆剂已形成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及产品,工艺... 研究和分析了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聚酯改性环氧树脂、不饱和酯改性环氧树脂系列碳纤维专用上浆剂的结构性能,以及对上浆后碳纤维性能的影响。指出国内自主研发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上浆剂已形成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及产品,工艺应用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环氧树脂上浆剂 组成结构 性能评价 碳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