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P16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康安静 孙润芹 +1 位作者 黄莺 孙亚丽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P1 6、P5 3基因产物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性葡萄胎 (恶葡 )、绒毛膜上皮癌 (绒癌 )中的表达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的肿瘤抑制基因P1 6、P5 3... 目的 探讨P1 6、P5 3基因产物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性葡萄胎 (恶葡 )、绒毛膜上皮癌 (绒癌 )中的表达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的肿瘤抑制基因P1 6、P5 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P1 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 (1 0 /1 0 )、75 % (3 0 /40 )、41 .7% (5 /1 2 )、2 2 .2 % (2 /9)呈递减趋势。正常绒毛组织与葡萄胎之间以及葡萄胎、恶葡、绒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绒毛组织P5 3蛋白不表达 ,葡萄胎表达呈弱阳性 3 0 % (1 2 /40 ) ,恶葡为83 .3 % (1 0 /2 0 ) ,绒癌为 88.9% (8/9) ,显著高于正常绒毛组织和葡萄胎 (P <0 .0 5 )。正常绒毛、葡萄胎、恶葡和绒癌中P1 6和P5 3蛋白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恶葡及绒癌组织中P1 6蛋白低表达和P5 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基因表达 P16蛋白 P53蛋白 绒毛膜绒毛 葡萄胎 滋养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hk1/2、Plk1及PCNA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康安静 苗丽 +4 位作者 靳耀峰 马莉 行磊 苏文秀 郭睿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Chk1/2、Plk1、PCNA等指标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指标在10例良性、10例交界性及4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Chk1/2、Plk1及PCNA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 目的:探讨Chk1/2、Plk1、PCNA等指标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指标在10例良性、10例交界性及4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Chk1/2、Plk1及PCNA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Plk1阳性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Chk1阳性表达在级与级间,Chk2在级与级、级与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CNA在不同分化程度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Chk1、Chk2、Plk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是否转移无关,与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关,PCNA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病理学类型以及是否转移均无关。结论:Chk1/2、Plk1及PCNA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周期蛋白类
下载PDF
氧自由基及微量元素在白癜风黑素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康安静 苏宝山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8期4-6,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氧自由基等在白癜风黑色细胞中作用。方法:对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物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皮肤中锌(Zn),铜(C... 目的:为了探讨氧自由基等在白癜风黑色细胞中作用。方法:对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物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皮肤中锌(Zn),铜(Cu),硒(Se)。铁(Fe)的含量以及用原位显示凋亡细胞的方法进行MC及KC的检测。结果:患者血清中GSHOPx,SOD活性及Cu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0,MDA,Fe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皮损处Zn,Cu,Se或Fe含量分别低于或高于周围外观正常皮肤,角朊细胞(kc)及黑色细胞(mc)凋亡异常增多,治疗后血清SOD,GSH-Px活性增高,Cu,Fe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活性氧自由基可能就是细胞凋亡的介质或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自由基 微量元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脑梗塞的凝血纤溶状态及抗栓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康安静 杨杰 仵文英 《现代中医药》 CAS 2002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了解脑梗塞的凝血状态及抗凝治疗概况。方法:总结概述脑梗塞的凝血纤溶状态和变化以及临床使用不同药物抗栓溶栓治疗效果。结果:脑梗塞时病人的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高粘附状态。抗栓治疗均有较高的有效率。结论:对脑梗塞时病人... 目的:了解脑梗塞的凝血状态及抗凝治疗概况。方法:总结概述脑梗塞的凝血纤溶状态和变化以及临床使用不同药物抗栓溶栓治疗效果。结果:脑梗塞时病人的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高粘附状态。抗栓治疗均有较高的有效率。结论:对脑梗塞时病人促进纤溶、改善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选用抗栓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凝血纤溶状态 凝血因子 血液流变学 抗栓治疗
下载PDF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康安静 孙润芹 赵世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0-210,212,共2页
关键词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 临床病理 SCTAT 罕见肿瘤
下载PDF
171例乳腺癌针吸细胞学及组织学诊断对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康安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8期483-484,共2页
对171例乳腺癌针吸细胞学和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其结果:阳性率为92.9%,阴性率为7%,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描述了各类乳腺癌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乳腺癌 诊断 细胞诊断学 组织学
下载PDF
P27KIPL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康安静 陈晓黎 +3 位作者 苏宝山 王卉芳 强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P2 7KIPL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88例卵巢浆液性肿瘤中P2 7KIP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6 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P2 7KIPL阳性表达率为 4 6 % (2 8/ 6 1例 ... 目的 探讨P2 7KIPL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88例卵巢浆液性肿瘤中P2 7KIP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6 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P2 7KIPL阳性表达率为 4 6 % (2 8/ 6 1例 ) ,明显低于浆液性囊腺瘤 80 % (12 / 15例 )和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75 % (9/ 12例 ) (P <0 0 5 )。P2 7KIPL阳性表达在Ⅰ级癌中表达率最高 73 3% ,Ⅱ级癌 4 6 7% ,Ⅲ级癌表达最低 12 5 %。三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P2 7KIPL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呈负相关。早期 (Ⅰ Ⅱ期 )P2 7KIPL表达率 76 % ,明显高于晚期 (Ⅲ Ⅳ期 ) 2 7% (P <0 0 5 )。结论 P2 7KIPL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卵巢浆液性囊性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KIPL蛋白 卵巢浆液性肿瘤 卵巢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bcl-2和P^(53)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8
作者 康安静 张镁 孙润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16-818,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 bcl-2、P53基因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0例喉癌 ,1 0例喉息肉组织中 bcl-2、P53蛋白的表达水平 ,分析bcl-2、P53表达水平与喉鳞癌组织学分级 ,颈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目的 :探讨 bcl-2、P53基因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0例喉癌 ,1 0例喉息肉组织中 bcl-2、P53蛋白的表达水平 ,分析bcl-2、P53表达水平与喉鳞癌组织学分级 ,颈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2与 P53表达呈负相关。 bcl-2和 P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bcl-2表达随分级增加阳性率降低 ,P53则相反 ;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bcl-2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bcl-2和 P53阳性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P53表达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癌 喉肿瘤 免疫学 致癌基因 抑癌基因 BCL-2基因 P^53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告
9
作者 康安静 赵世平 孙亚丽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变化及药物临床应用
10
作者 康安静 苏宝山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0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理 药物 临床应用 干扰素 核苷类药物
下载PDF
早期胃癌30例肥大细胞观察
11
作者 康安静 李秀林 苏宝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0期618-619,共2页
选用了早期胃癌观察其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体积、形态变化和脱颗粒情况。结果发现癌旁的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体积悬殊明显,并见部分病例有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少许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该现象标志着肥大细胞能够限制癌组织生长,并... 选用了早期胃癌观察其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体积、形态变化和脱颗粒情况。结果发现癌旁的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体积悬殊明显,并见部分病例有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少许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该现象标志着肥大细胞能够限制癌组织生长,并且与炎症防御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细胞 肥大细胞
下载PDF
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军 郭睿 +5 位作者 康安静 陈晓黎 苏宝山 黄小钟 靳耀锋 李宗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提供评估指标。方法根据结直肠癌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参照WHO分型方案和目前对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成...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提供评估指标。方法根据结直肠癌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参照WHO分型方案和目前对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设计新型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1)将结直肠癌分为不同组织学类型并予以评分:④非黏液性腺癌(管状腺癌、筛状粉刺型腺癌、髓样癌、锯齿状腺癌、微乳头状癌等,1~3分);④黏液性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评3~4分);④鳞癌(1~3分);④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1~4分);④特殊类型结直肠癌(透明细胞癌、梭形细胞癌等,4分);④未分化癌(5分);(2)病理诊断书写格式:按照组织学结构主次顺序诊断,如***癌伴***癌;(3)计分方法:将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不同组织类型的分级-评分累计作为结直肠癌的总评分,单一结构组成的结直肠癌其分值乘以2获得最终得分。并采用这一方案对666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分析其与TNM分期和淋巴结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评分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和是否伴有淋巴结癌转移关系密切,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评分随着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癌转移而升高,并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该分级-评分方案能够客观评价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有可能成为一个评价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预测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客观指标,但仍有必要经过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对该新型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进行持续修订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组织学分型 组织学分级-评分 分期
下载PDF
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军 刘妮 +5 位作者 张婷 赵世平 强磊 苏宝山 康安静 李宗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利用NCBI数据库和免疫表位数据库提供的相应软件预测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采用人工合成法合成相应表位肽并... 目的预测并鉴定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利用NCBI数据库和免疫表位数据库提供的相应软件预测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采用人工合成法合成相应表位肽并分别将与血蓝蛋白(KLH)偶联,作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制备抗HBeAg抗原表位抗体,ELISA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发现了1MDIDPYKEFG10、37LYREALESPEHCSP50、74SNLEDPAS81、127RTPPAYRPPNAPIL140等4条新的HBeAg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肽,其与KLH的偶联物作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获得特异性高效价抗体,抗体滴度大于1∶512000,ELISA实验证实上述抗体均可与HBeAg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成功确认了4个HBeAg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肽,为深入研究HBeAg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表位预测 B细胞线性表位
下载PDF
p16INK4a蛋白可作为乳腺癌特异性分子标志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军 黄小钟 +5 位作者 郭睿 黄莺 康安静 靳耀锋 陈晓黎 李宗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间手术切除的132例乳腺癌标本,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Her-2、Ki67、CK5/6、和p16INK4a表达,并按照不同表达模式进... 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间手术切除的132例乳腺癌标本,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Her-2、Ki67、CK5/6、和p16INK4a表达,并按照不同表达模式进行结果判读和分子分型,观察p16INK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免疫表型、分子亚型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32例浸润性乳腺癌中Luminal A型58例、Luminal B型32例、Her-2型21例、basal-like(BLBC)型12例、Normal-like型9例。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0)、弱阳性(1+)、阳性(2+)和强阳性(3+)表达样本分别占总数的5.30%(7/132)、11.36%(15/132)、30.30%(40/132)、53.03%(70/132)。按照p16INK4a表达强度,将阴性(0)和弱阳性(1+)病例合并为阴性组(≤1+)、将阳性(2+)和强阳性(3+)病例合并为阳性组(≥2+),p16INK4a阴性(≤1+)表达率为16.67%(22/132)、p16INK4a阳性(≥2+)表达率为83.33%(110/132)。按照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p16INK4a蛋白的表达强度除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之外,与ER、PR、Her-2及分子分型和是否存在转移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50)。结论 p16INK4A代偿性高表达是浸润性乳腺癌细胞周期异常的主要机制,且p16INK4A可作为浸润性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的分子标志,采用IHC技术检测p16 INK4a的表达不仅为乳腺癌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也为乳腺癌的机制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16INK4A 细胞周期 免疫组化 分子标志
下载PDF
TMEM 16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军 刘妮 +5 位作者 康安静 靳耀锋 王军宁 苏宝山 陈晓黎 李宗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4-797,共4页
目的探讨Ca2+激活的氯离子通道(CaCC)蛋白TMEM16A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72例胃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MEM16A的表达,以癌旁胃粘膜组织和非肿瘤胃粘膜组织作为对照,胃间质瘤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TMEM16A表达于胃癌... 目的探讨Ca2+激活的氯离子通道(CaCC)蛋白TMEM16A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72例胃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MEM16A的表达,以癌旁胃粘膜组织和非肿瘤胃粘膜组织作为对照,胃间质瘤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TMEM16A表达于胃癌细胞胞膜和胞质内,在72例胃癌中TMEM16A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TMEM16A表达的总阳性率("阳性"和"强阳性")为80.56%(58/72);而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TMEM16A表达的总阳性率("阳性"和"强阳性")仅为4.17%(3/7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5)。结论 TMEM16A高表达于胃癌组织,可作为胃癌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候选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a2+激活的氯离子通道 TMEM16A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一种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军 刘妮 +3 位作者 康安静 李宗芳 苏宝山 陈晓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提供评估指标。方法根据胃癌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参照WHO分型方案和现阶段对胃癌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成果,提出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提供评估指标。方法根据胃癌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参照WHO分型方案和现阶段对胃癌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成果,提出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按照胃癌不同组织学结构所占面积的主次将其分为主要型和次要型进行诊断和评分,最后将评分相加的总和作为胃癌的总评分。该文采用这一系统对2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评分,分析其与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胃癌组织学分级-评分的增高,胃癌的TNM分期也随之增加,且两者之间关系密切(P<0.05)。结论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的提出,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诊断 组织学分型 组织学分级-评分 预后
下载PDF
长期应用米非司酮致子宫内膜异常增生(附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静 张恩娣 +3 位作者 康安静 王婷 黄莺 张姮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增生 病例报告
下载PDF
VEGF bFGF C-myc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亚丽 +5 位作者 黄莺 靳耀锋 康安静 孙润芹 杨军 张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1,39,共4页
目的 探讨VEGF、bFGF、C- myc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2例增生期和 38例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VEGF、bFGF、C- myc。结果 VEGF、bFGF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阳性率均为 100%,而在消退期血管... 目的 探讨VEGF、bFGF、C- myc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2例增生期和 38例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VEGF、bFGF、C- myc。结果 VEGF、bFGF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阳性率均为 100%,而在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73. 68%, 84. 2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1)。C -myc在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率为 100%,明显高于增生期血管瘤 81. 2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1)。Spearman相关分析,VEGF与bFGF在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呈正相关(rs=0.523,P<0.01; rs=0.541,P<0. 01),而C -myc和VEGF在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呈负相关(rs=-0.413,P<0.05;rs=-0.472,P<0. 01)。C- myc与bFGF在增生期血管瘤中呈负相关(rs=-0.475,P<0. 01),在消退期血管瘤中无相关性(rs=-0.229,P>0. 05)。结论 VEGF,bFGF,C- myc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bFGF共同促进血管瘤增生,而C- myc与血管瘤增生、消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C-MYC 婴幼儿 血管瘤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Bax、FasL、c-FLIP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莉 石清 +2 位作者 苗莉 靳耀锋 康安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Fas L、c-FLIP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6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5例)、浆液性囊腺癌(48例)组织中Bax、Fas L、c-FLIP蛋白及mRNA...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Fas L、c-FLIP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6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5例)、浆液性囊腺癌(48例)组织中Bax、Fas L、c-FLIP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Bax、Fas L、c-FLIP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的细胞浆中未见明显的棕黄色颗粒沉着,而在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组织的细胞浆中可见明显的棕黄色颗粒沉着,其中以浆液性囊腺癌阳性表达最高。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相比,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中Bax、Fas L、c-FLIP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Bax、Fas L、c-FLIP凋亡相关基因在卵巢癌中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一致升高趋势,可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途径共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临床上卵巢癌防治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性卵巢癌 BAX FASL C-FLIP 凋亡
下载PDF
特异性生物标记物DOG1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军 刘妮 +3 位作者 康安静 靳耀锋 苏宝山 陈晓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DOG1在胃肠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与CD117、CD34、SMA和S-100进行比较。方法收集68例GISTs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以瘤旁胃肠肌层组织和子宫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纤... 目的探讨DOG1在胃肠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与CD117、CD34、SMA和S-100进行比较。方法收集68例GISTs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以瘤旁胃肠肌层组织和子宫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作为对照。结果 68例GISTs中,DOG1、CD117、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66/68)、89.7%(61/68)、82.4%(56/68),DOG1和CD117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D34阳性率(P<0.05),且DOG1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D117阳性率(P<0.05)。SMA和S-100在GISTs中均为(-)。结论 DOG1是胃肠间质瘤特异性生物标记,联合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蛋白的表达对于确诊GISTs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C-KIT DOG1 CD11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