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高原神府资源开采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康帅直
穆琪
+4 位作者
赵永华
韩磊
刘金宝
赵明
张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81-2792,共12页
煤炭的开采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资源开采区在监测研究中常忽视了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时间影响和时空变化。以神府开采区为例,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使用遥感生态指数、Mann-Kendall检验法、R/S分析法等,...
煤炭的开采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资源开采区在监测研究中常忽视了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时间影响和时空变化。以神府开采区为例,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使用遥感生态指数、Mann-Kendall检验法、R/S分析法等,对该区2000—202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特征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0年的RSEI均值为0.469,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属于中等等级。2000—2020年间神府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看有所改善,20年前后波动变化维持在0.523;同时建设用地也不断增加,从107.09km^(2)增加至273.53km^(2)。变化趋势上生态环境质量趋势变优、不显著和变差的面积比例分别约为56.1%、16.3%和27.6%。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整体上不强,大量区域显示反持续性特征。资源开采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致使生态环境退化,表现为直接影响区生态环境质量低于间接影响区,平均低2.68%。研究揭示了矿区长时间序列的变化状况与未来变化趋势及可持续性特征,探讨工矿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为神府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与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神府矿区
时空格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
13
2
作者
叶璇
康帅直
+3 位作者
赵永华
韩磊
项曦明
李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60-2768,共9页
陕北黄土高原作为退耕还林还草核心区域,是地表格局及植被显著变化的区域之一。评估植被恢复成果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植被覆盖度作为指标评估区域植被恢复状况,以碳固定服务、土...
陕北黄土高原作为退耕还林还草核心区域,是地表格局及植被显著变化的区域之一。评估植被恢复成果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植被覆盖度作为指标评估区域植被恢复状况,以碳固定服务、土壤保持服务、生境质量及产水服务作为指标表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分析权衡协同关系及不同尺度的时空变化,同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值由31.7%升至47.1%,植被改善显著;研究区碳固定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呈明显上升趋势,生境质量几乎保持不变,产水服务先升后下降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4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主要为协同;植被覆盖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相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保持服务影响最明显,其次为碳固定服务,而植被覆盖增强条件下林草耗水增多则导致区域产水量下降,造成一定的负效应。总的来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变化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秦岭(陕西段)山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
74
3
作者
陈南南
康帅直
+3 位作者
赵永华
周煜杰
闫瑾
卢雅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5-1553,共9页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破坏了生境斑块的连通性,而在应对此环境变化中,从斑块层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秦岭(陕西段)为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秦岭生态网...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破坏了生境斑块的连通性,而在应对此环境变化中,从斑块层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秦岭(陕西段)为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秦岭生态网络;基于重力模型对生态网络内部斑块的重要性进行分级,并分析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景观构成。结果表明:秦岭(陕西段)生态网络由10个生态源地、45条潜在生态廊道和38个脚踏石构成,生态源地总面积29686.15 km2;网络闭合度(0.11)、线点率(1.18)、网络连接度(0.42)、成本比(0.99)综合表明,网络结构中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连通性较好,而源地间的连通程度低,构建网络的成本较高;重要生态廊道主要由林地、草地、耕地等景观类型构成,其中,林地面积最大,为571.00 km2,约占廊道总面积的89.2%,景观结构良好;在生态网络中应加强保护生态源地,优先建立并保护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重要廊道
景观连通性
原文传递
题名
黄土高原神府资源开采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康帅直
穆琪
赵永华
韩磊
刘金宝
赵明
张鹏
机构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81-279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549,31170664)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XDJ2019\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300102270206)。
文摘
煤炭的开采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资源开采区在监测研究中常忽视了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时间影响和时空变化。以神府开采区为例,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使用遥感生态指数、Mann-Kendall检验法、R/S分析法等,对该区2000—202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特征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0年的RSEI均值为0.469,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属于中等等级。2000—2020年间神府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看有所改善,20年前后波动变化维持在0.523;同时建设用地也不断增加,从107.09km^(2)增加至273.53km^(2)。变化趋势上生态环境质量趋势变优、不显著和变差的面积比例分别约为56.1%、16.3%和27.6%。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整体上不强,大量区域显示反持续性特征。资源开采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致使生态环境退化,表现为直接影响区生态环境质量低于间接影响区,平均低2.68%。研究揭示了矿区长时间序列的变化状况与未来变化趋势及可持续性特征,探讨工矿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为神府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与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神府矿区
时空格局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Shenfu mining area
spatio-temporal pattern
分类号
X8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
13
2
作者
叶璇
康帅直
赵永华
韩磊
项曦明
李帆
机构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60-276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549,31170664)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XDJ2019-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300102270206,300102351506,300102501201)资助。
文摘
陕北黄土高原作为退耕还林还草核心区域,是地表格局及植被显著变化的区域之一。评估植被恢复成果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植被覆盖度作为指标评估区域植被恢复状况,以碳固定服务、土壤保持服务、生境质量及产水服务作为指标表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分析权衡协同关系及不同尺度的时空变化,同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值由31.7%升至47.1%,植被改善显著;研究区碳固定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呈明显上升趋势,生境质量几乎保持不变,产水服务先升后下降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4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主要为协同;植被覆盖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相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保持服务影响最明显,其次为碳固定服务,而植被覆盖增强条件下林草耗水增多则导致区域产水量下降,造成一定的负效应。总的来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变化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Keywords
vegetation coverage
ecosystem service
spatiotemporal change
bivariat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秦岭(陕西段)山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
74
3
作者
陈南南
康帅直
赵永华
周煜杰
闫瑾
卢雅茹
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5-155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549,31170664)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XDJ2019-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300102270206,310827172007)资助。
文摘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破坏了生境斑块的连通性,而在应对此环境变化中,从斑块层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秦岭(陕西段)为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秦岭生态网络;基于重力模型对生态网络内部斑块的重要性进行分级,并分析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景观构成。结果表明:秦岭(陕西段)生态网络由10个生态源地、45条潜在生态廊道和38个脚踏石构成,生态源地总面积29686.15 km2;网络闭合度(0.11)、线点率(1.18)、网络连接度(0.42)、成本比(0.99)综合表明,网络结构中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连通性较好,而源地间的连通程度低,构建网络的成本较高;重要生态廊道主要由林地、草地、耕地等景观类型构成,其中,林地面积最大,为571.00 km2,约占廊道总面积的89.2%,景观结构良好;在生态网络中应加强保护生态源地,优先建立并保护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重要廊道
景观连通性
Keywords
ecological network
ecological source
important corridor
landscape connectivity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高原神府资源开采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特征
康帅直
穆琪
赵永华
韩磊
刘金宝
赵明
张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关系
叶璇
康帅直
赵永华
韩磊
项曦明
李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3
原文传递
3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秦岭(陕西段)山地生态网络构建
陈南南
康帅直
赵永华
周煜杰
闫瑾
卢雅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