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内侧隔核—斜角带复合体向腹侧海马的胆碱能和非胆碱能投射
1
作者 康朝胜 何宇红 +3 位作者 王景传 黄耀德 蔡景霞 王建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1-355,T060,共6页
本研究运用 WGA-HRP逆行追踪结合胆碱乙酰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树鼠句内侧隔核 -斜角带复合体向腹侧海马的投射。结果表明 ,(1)树鼠句腹侧海马接受内侧隔核 -斜角带复合体的投射有三种形式 ,即来自内侧隔核 ,内侧隔核 -斜角带垂直... 本研究运用 WGA-HRP逆行追踪结合胆碱乙酰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树鼠句内侧隔核 -斜角带复合体向腹侧海马的投射。结果表明 ,(1)树鼠句腹侧海马接受内侧隔核 -斜角带复合体的投射有三种形式 ,即来自内侧隔核 ,内侧隔核 -斜角带垂直部的外侧部和内侧隔核 -斜角带垂直部的后部。(2 )腹侧海马来自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部的投射主要是非胆碱能的 ,其非胆碱能和胆碱能均主要来自内侧隔核。 (3 )腹侧海马各亚区 (CA1、CA2 /CA3和齿状回门区或 CA4)都主要接受内侧隔核的纤维传入 ,但胆碱能和非胆碱能比例不同 ,CA1、CA2 /CA3和 CA4来自内侧隔核 -斜角带垂直部的投射均主要是非胆碱能的 ,且主要来自内侧隔核 ,其胆碱能几乎等量来自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部。内侧隔核 -斜角带复合体—腹侧海马亚区胆碱能和非胆碱能投射比例的不同 ,为认识内侧隔核 -斜角带复合体—海马通路对记忆环路中的海马调节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GA-HRP 逆行径路追踪 免疫组织化学 内侧隔核 斜角带垂直部 海马 树鼩 胆碱能纤维 神经支配 非胆碱能纤维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中的分布
2
作者 康朝胜 余彦 +1 位作者 何宇红 臧贵勇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内侧隔核 (MS)和斜角带核 (DB)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 :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法。结果 :MS中的NOS阳性细胞分布于其内侧 ,细胞少 ,占 10 9% ,呈散在分布。胞体... 目的 :研究大鼠内侧隔核 (MS)和斜角带核 (DB)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 :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法。结果 :MS中的NOS阳性细胞分布于其内侧 ,细胞少 ,占 10 9% ,呈散在分布。胞体多为圆形、卵圆形 ,胞体直径 9 4~ 13μm ,突起少 ;斜角带核垂直支 (VDB)中的NOS阳性细胞较MS的多 ,占 13 7% ,分布于整个VDB中。胞体多为梭形和卵圆形 ,直径 13~ 15 μm ,每个细胞发出 2~ 3条突起 ;斜角带核水平支 (HDB)中的N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HDB靠脑底面部分 ,密集 ,占2 6 7%。胞体多为梭形 ,细胞直径 12~ 17μm ,每个细胞发出 1~ 2条突起。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阳性神经元 大鼠 内侧隔核 分布 斜角带核
下载PDF
树鼩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布
3
作者 康朝胜 王景传 +1 位作者 何宇红 余资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3-15,19,共4页
目的 :研究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例。方法 :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 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 (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 ,占 2 1.6 % ,细胞多为卵圆形 ,胞体... 目的 :研究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例。方法 :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 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 (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 ,占 2 1.6 % ,细胞多为卵圆形 ,胞体直径 11~ 13μm ,突起 1~ 2条 ;Ch2与非胆碱能细胞混杂或呈簇状分布于斜角带核垂直支 (VDB) ,占 6 4 % ,胞体以卵圆形为主 ,直径 13~ 16 μm ,突起 2~ 3支 ;Ch3均匀分布于斜角带核水平支 (HDB) ,但内侧部的较密 ,占 5 1.2 % ,外侧部的稀疏 ,仅占 2 1.7% ,胞体也多呈卵圆形。直径 12~ 16 μm ,突起多为 1条 ;Ch4均匀分布于Meynert基底核 (NB) ,占 6 8.1% ,胞体深染 ,形态多样 ,直径 14~ 17μm ,突起少。结论 :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大鼠、猴的基本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基底前脑 胆碱能神经元 树QU
下载PDF
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Wnt1、Wnt3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时鹏 余资江 +4 位作者 肖朝伦 余彦 康朝胜 孙宝飞 李玉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78-2581,共4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相关因子在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80只1月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3、7、14、21、28 d组,通过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0.5 h再通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相关因子在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80只1月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3、7、14、21、28 d组,通过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0.5 h再通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甘(BrdU)检测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规律及通过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信号分子Wnt1、Wnt3a的表达变化。结果 BrdU检测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小鼠海马齿状回区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后3 d BrdU阳性细胞开始增高(P<0.01),缺血再灌注后7 d达高峰(P<0.01),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缺血再灌注后28 d,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正常水平(P>0.05)。原位杂交法结果显示正常组、假手术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均无明显Wnt1、Wnt3a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各组均可见Wnt1、Wnt3a阳性细胞,再灌注后1 d表达开始增加,14 d达高峰,28 d减少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Wnt1、Wnt3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发内源性NSCs的增殖。当Wnt/β-catenin途径被激活时,Wnt1、Wnt3a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Wnt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 5-溴脱氧尿嘧啶核甘(BrdU) WNT1 WNT3A
下载PDF
慢性砷中毒对大鼠海马CA3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玉飞 康朝胜 +1 位作者 藏贵勇 李远慧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7-519,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砷中毒对大鼠海马CA3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地方性砷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清洁级3~4月龄SD大鼠50只,体重150~18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砷中毒组,每组25只,雌雄各半。将As2O3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00mg/L... 目的研究慢性砷中毒对大鼠海马CA3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地方性砷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清洁级3~4月龄SD大鼠50只,体重150~18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砷中毒组,每组25只,雌雄各半。将As2O3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00mg/L的溶液供砷中毒组大鼠自由饮用。正常对照组大鼠自由饮用蒸馏水。两组均用普通饲料喂养。连续喂养4个月后取大脑海马组织分别进行Nissl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正常对照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密集规律,胞体呈锥体形,界线清晰,胞浆内尼氏体丰富;砷中毒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稀疏,排列欠规律,胞体形态不规则,胞浆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着色浅淡。砷中毒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40.28±4.85)个/视野]比正常对照组[(58.30±7.63)个/视野]明显减少(各组均统计20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下,正常对照组的神经元形态规则,胞膜清晰,细胞器丰富,结构完整;神经胶质细胞核膜界线清晰,核内染色质均匀;突触结构清晰,突触前成分中可见较多的圆形突触小泡。砷中毒组神经元胞体轻度水肿,胞膜边界不清晰,核膜皱褶增多,核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膜附近,胞浆密度降低,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部分透明成空泡;神经胶质细胞水肿;突触结构模糊,分界不清,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结论慢性砷中毒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突触具有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海马 超微结构
下载PDF
NSE在慢性砷中毒大鼠海马CA3区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玉飞 康朝胜 +3 位作者 臧贵勇 李远慧 周启良 胡明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慢性砷中毒对成年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学影响,以及慢性砷中毒对成年大鼠脑的神经毒性。方法:取3~4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蒸馏水)、低剂量组(As2O3... 目的: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慢性砷中毒对成年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学影响,以及慢性砷中毒对成年大鼠脑的神经毒性。方法:取3~4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蒸馏水)、低剂量组(As2O3按4mg/l的比例用蒸馏水配制,自由饮用)和高剂量组(As2O3按100mg/l的比例用蒸馏水配制,自由饮用)。每组20只,各组均用普通饲料喂养,连续喂养4月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尼式染色(Nissl),并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进行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进行细胞形态学计数及测量NSE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结果:砷中毒组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形态不规则,可见大量坏死的神经细胞,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减少(P<0.01),阳性反应产物平均光密度降低(P<0.01)。结论:慢性砷中毒可以导致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免疫组化 海马
原文传递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解剖学教学课件及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波 文敏 +2 位作者 李宏伟 余资江 康朝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4-665,共2页
人体解剖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技术虽已得到广泛运用,但PowerPoint、Flash等制作的解剖学课件缺乏动感、立体感,内容单调、枯燥、交互性差,课件的仿真性和趣味性仍不能满足现代解... 人体解剖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技术虽已得到广泛运用,但PowerPoint、Flash等制作的解剖学课件缺乏动感、立体感,内容单调、枯燥、交互性差,课件的仿真性和趣味性仍不能满足现代解剖学教学需要。因此,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在教学领域中日益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人体解剖学 教学课件 制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 解剖学教学
下载PDF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变及对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余资江 康朝胜 +1 位作者 李宏伟 文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672-1673,共2页
目的探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变化及对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构建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用Y-电迷宫检测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情况,并于造模完成前7d腹腔内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行... 目的探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变化及对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构建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用Y-电迷宫检测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情况,并于造模完成前7d腹腔内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行为检测完成后,取海马脑块行常规石蜡包埋,冠状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衰老模型小鼠呈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减退,其齿状回增殖细胞数量与正常衰老相近。结论采用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成功构建衰老模型,其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齿状回细胞增殖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海马 神经发生 学习记忆
下载PDF
树内侧隔核/斜角带核垂直部—海马投射:菜豆白细胞凝集素顺行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宇红 康朝胜 +3 位作者 王景传 黄耀德 蔡景霞 王建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7-432,共6页
本研究用 PHA-L顺行追踪法观察了树鼠句内侧隔核 /斜角带核垂直部到海马的投射。结果表明 :( 1)海马内 PHA-L标记纤维根据形态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 : 型纤维较粗 ,分支多 ,有形态较大、数量较少的终末终扣 ; 型纤维纤细 ,分支少 ,有较多... 本研究用 PHA-L顺行追踪法观察了树鼠句内侧隔核 /斜角带核垂直部到海马的投射。结果表明 :( 1)海马内 PHA-L标记纤维根据形态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 : 型纤维较粗 ,分支多 ,有形态较大、数量较少的终末终扣 ; 型纤维纤细 ,分支少 ,有较多、较小的通过型终扣 ( boutons en passant)。 ( 2 )内侧隔核 /斜角带核垂直部到海马的投射存在着以下体部定位关系 :一侧向双侧海马均有投射 ,以同侧投射明显占优势 ;内侧隔核吻侧部主要投射到背侧海马和腹侧海马后部 ,内侧隔核尾侧部主要投射到腹侧海马前部 ;背侧海马齿状回内的投射纤维几乎都来自内侧隔核。 ( 3 )根据注射部位的不同 , 、 型纤维在背侧海马的分布有差异 ,其中内侧隔核吻侧部到背侧海马的纤维几乎均为 型纤维 ,而斜角带核垂直部到背侧海马的纤维既有 型纤维又有 型纤维。( 4 )背侧海马和腹侧海马内 型纤维的终扣结构极有可能与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构成突触。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内侧隔核 /斜角带核垂直部 -海马通路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嗣内侧隔核 斜角带核垂直部 海马 菜豆白细胞凝集素 顺行追踪
下载PDF
亚慢性砷染毒对大鼠肾小球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远慧 康朝胜 +2 位作者 李娜 金婷婷 李玉飞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8-39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对砷中毒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自来水),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将As2O3溶于饮水中进行染毒。高、低剂量组砷染毒剂量分别为10、0.4mg/(kg·d),...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对砷中毒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自来水),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将As2O3溶于饮水中进行染毒。高、低剂量组砷染毒剂量分别为10、0.4mg/(kg·d),对照组可自由饮水,连续染毒4个月,每周称体重。染毒结束后,测定尿砷、血砷的含量,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肾小球细胞caspase-3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尿砷、血砷含量均较高,肾小球细胞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较多,灰度值均较低;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尿砷、血砷含量均较高,肾小球细胞caspase-3阳性细胞数较多,灰度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砷中毒所致肾小球细胞凋亡可能与肾小球细胞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半胱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 肾小球细胞
下载PDF
氯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紧张素Ⅱ和加压素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云 秦秀燕 +2 位作者 王学峰 康朝胜 余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5-31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脑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脑组织中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AVP)的影响和脑保护作用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脑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脑组织中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AVP)的影响和脑保护作用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用Longa法评分,测定神经功能;干湿法测定脑水肿;TUNEL法凋亡染色。观察脑梗死灶半暗带区凋亡细胞的变化;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脑匀浆ANGⅡ及脑匀浆AVP,并作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程度均明显轻于缺血未治疗组(P<0.05,P<0.01,P<0.01),血浆中的ANGⅡ水平则显著高于缺血未治疗组(P<0.01),但脑局部ANGⅡ实验组与缺血未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脑组织中的AVP明显低于缺血未治疗组(P<0.01)。结论氯沙坦可通过影响大鼠缺血再灌注脑局部ANGⅡ和AVP发挥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加压素 大鼠
下载PDF
褪黑素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朝伦 余资江 +4 位作者 李玉美 令狐艳 余彦 康朝胜 常傲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194-4196,共3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MT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7d组和治疗7d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MT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7d组和治疗7d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治疗7d组分别于处死前3d腹腔注射MT(20mg/kg,3次/d),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小鼠于处死前3d采用Y-型电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行为检测完毕后行脑组织SOD、NO、MDA及脑组织含水量检测;电镜下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7d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治疗7d组SOD含量显著升高,NO、MDA含量明显下降;电镜下,较非治疗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明显改善。结论:褪黑素可以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不同程度的减少或减轻神经元的损害,说明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褪黑激素 学习记忆 海马 超微结构 小鼠
下载PDF
猫基底前脑胆碱能皮质投射神经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耀德 洪秀华 +3 位作者 何宇红 康朝胜 蔡景霞 王建红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6-31,共6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邻位切片法,研究了猫基底前脑胆碱能皮质投射神经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关系。从内侧隔核至Meynert基底核,2种神经元分布范围相近,且形态、...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邻位切片法,研究了猫基底前脑胆碱能皮质投射神经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关系。从内侧隔核至Meynert基底核,2种神经元分布范围相近,且形态、大小相似。但在邻位切片,未见分别呈此二免疫反应的同一神经元的对应剖面。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数量较多,但在基底核明显减少,在Ch4间质部及腹侧苍白球连合下部仅为偶见。结果表明,在内侧隔核-斜角带核-基底核,P物质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内侧隔核-斜角带核,多数P物质能和胆碱能神经元各自归属不同的神经元亚群。以上提示,在隔-海马投射系中,除胆碱能和GABA能神经元,P物质能神经元是又一重要成分,可能对新皮质-海马-新皮质记忆环路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胆碱乙酰化酶 斜角带核 神经元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寄生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建华 周敏君 +1 位作者 郎书源 康朝胜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46-47,共2页
应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制片法对26例人蠕形螨寄生所致组织病理学进行了观察。在切片中随机计数的毛囊,92.8%可见1~数条蠕形螨寄生。毛囊蠕形螨多寄生于毛囊的基底部或毛囊周围组织内,被寄生的毛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应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制片法对26例人蠕形螨寄生所致组织病理学进行了观察。在切片中随机计数的毛囊,92.8%可见1~数条蠕形螨寄生。毛囊蠕形螨多寄生于毛囊的基底部或毛囊周围组织内,被寄生的毛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虫体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毛根角质化较常见。皮脂腺蠕形螨寄生部位为皮脂腺体及导管部,可见腺细胞增生而失去正常结构,但较少有炎症细胞浸润,导管部有轻度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组织病理学 皮肤病 感染率
下载PDF
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敏 周波 +3 位作者 康朝胜 臧贵勇 王景传 余资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1,248,共4页
目的探讨海马CA3区突触素P38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及增龄性变化的规律。方法SD大鼠分为幼年组(1~2月龄)、青年组(4~5月龄)、中年组(11~12月龄)和老年组(≥24月龄),常规石蜡海马连续冠状切片,尼氏染色、突触素P38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海马CA3区突触素P38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及增龄性变化的规律。方法SD大鼠分为幼年组(1~2月龄)、青年组(4~5月龄)、中年组(11~12月龄)和老年组(≥24月龄),常规石蜡海马连续冠状切片,尼氏染色、突触素P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仪测量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结果海马EA3区P38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呈板层分布,主要分布在辐射层,其平均光密度(AOD)值以青年组最大,与之比较成年组、老年组均减少,以老年组减少最显著,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海马CA3区辐射层突触素P38含量随增龄而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素P38 海马CA3区 增龄性变化 大鼠
下载PDF
猫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区的P物质样及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耀德 洪秀华 +2 位作者 何宇红 康朝胜 陈运文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用ABC法对猫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区(Ⅸ层)的P物质样及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SP-LI和ChAT-LI)的分布作了观察与比较。结果发现:(1)Ⅸ层的大、中型神经元几乎均为ChAT-LI阳性,部分ChAT-LI神经元胞体及近端树突表面有少量ChAT-LI终扣。(2)... 用ABC法对猫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区(Ⅸ层)的P物质样及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SP-LI和ChAT-LI)的分布作了观察与比较。结果发现:(1)Ⅸ层的大、中型神经元几乎均为ChAT-LI阳性,部分ChAT-LI神经元胞体及近端树突表面有少量ChAT-LI终扣。(2)SP-LI出现于Ⅸ层多数大、中型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根部,约半数以上SP-LI神经元显示较强呈色反应。较多SP-LI串珠状终末纤维散在于Ⅸ层,SP-LI神经元表面可见SP-LI终扣。以上提示:(1)P物质(SP)和乙酰胆碱(ACh)共存于前角运动神经元,SP可能参与调制神经肌接头的胆碱能传递。(2)前角运动神经元尚接受SP能及胆碱能神经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运动神经元 P物质 乙酰胆碱
下载PDF
大鼠海马CA3区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敏 周波 +3 位作者 康朝胜 臧贵勇 王景传 余资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CA3区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增龄性变化的规律。方法SD大鼠分为1~2,4~5,11~12和≥24月龄4组,常规石蜡海马连续冠状切片,HE染色和谷氨酸、GAB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仪测量谷氨酸、GABA免疫反应阳...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CA3区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增龄性变化的规律。方法SD大鼠分为1~2,4~5,11~12和≥24月龄4组,常规石蜡海马连续冠状切片,HE染色和谷氨酸、GAB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仪测量谷氨酸、GABA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及其阳性神经元的多种形态学参数。结果大鼠海马CA3区谷氨酸、GABA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及其阳性神经元多种形态学参数随增龄而减小。结论海马CA3区谷氨酸、GABA能神经元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衰老性变化,为海马衰老病变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能神经元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海马CA3区 增龄性变化 大鼠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noggin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资江 康朝胜 +1 位作者 李宏伟 余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采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体外诱导方法,观察MSCs向神经细胞的定向分化效应。方法原代培养MSCs 24h开始贴壁,呈梭形,集落样生长,纯化后,采用含nogg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Eas...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采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体外诱导方法,观察MSCs向神经细胞的定向分化效应。方法原代培养MSCs 24h开始贴壁,呈梭形,集落样生长,纯化后,采用含nogg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Easy-1-noggin)感染原代培养的MSCs,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用鉴定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元核抗原(NeuN)、神经丝蛋白(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MSCs经重组腺病毒感染后48h,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胞体呈锥形、多角形,由胞体伸出较长的轴突样和树突样突起,且有分支。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能特异性表达NSE、NeuN和NF-200,而GFAP表达阴性。结论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可以获得比较纯的MSCs;noggi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成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分化 NOGGIN
下载PDF
依达拉奉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玉美 余资江 +5 位作者 康朝胜 余彦 孙宝飞 朱俊德 肖朝伦 刘鲜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成年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依达拉奉联合诱导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选用1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Percoll... 目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成年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依达拉奉联合诱导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选用1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中的MSCs,通过差速贴壁法反复传代培养、纯化,取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MSCs的纯度,利用bFGF联合依达拉奉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免疫细胞化学等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第3代MSCs经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等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的标记物CD44表达阳性,不表达造血干细胞及白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34、CD45,MSCs纯度高达95.5%。诱导分化后扫描电镜检测可观察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Nestin的表达随着细胞成熟而减弱。结论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的MSCs;依达拉奉能高效地定向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依达拉奉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扫描电镜 大鼠
原文传递
孕鼠染铝对仔鼠脑皮质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鸫 康朝胜 余资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母体孕期染铝对子代脑神经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 4~5月龄SD大鼠,雌雄各30只,1∶1合笼喂养,每日早晨查雌鼠阴栓,发现阴栓即进入实验(E0),将孕鼠随机平分为2组。染铝组E0~E18期间以三氯化铝100 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以等... 目的探讨母体孕期染铝对子代脑神经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 4~5月龄SD大鼠,雌雄各30只,1∶1合笼喂养,每日早晨查雌鼠阴栓,发现阴栓即进入实验(E0),将孕鼠随机平分为2组。染铝组E0~E18期间以三氯化铝100 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分别取孕鼠两个年龄段子代即生后继续喂养的1月子代及3月子代鼠脑组织,每只孕鼠任取其子代2只,每小组子代30只。常规石蜡切片,经神经元特异烯醇酶(NSE)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大脑皮质Par1区内锥体细胞层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细胞进行计数,并用细胞形态学计量方法测量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结果染铝组子代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子代(P〈0.05),阳性反应产物平均光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子代(P〈0.05)。结论大鼠孕期染铝可导致子代鼠脑神经元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子代鼠神经发育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神经元 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