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ERA5和MERRA-2大气可降水量精度分析
1
作者 刘喆栋 黄良珂 +3 位作者 刘立龙 黄玲 郭希 廖发圣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大气再分析资料提供的大气可降水量(PWV)产品在天气变化和气候研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新疆地区存在地形起伏大、气候复杂和实测高分辨率PWV产品缺乏等特点,大气再分析资料提供的PWV产品可作为有力补充。以新疆地区2018年11个GNSS... 大气再分析资料提供的大气可降水量(PWV)产品在天气变化和气候研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新疆地区存在地形起伏大、气候复杂和实测高分辨率PWV产品缺乏等特点,大气再分析资料提供的PWV产品可作为有力补充。以新疆地区2018年11个GNSS站数据反演得到的PWV(GNSS-PWV)信息作为参考值,评估ERA5和MERRA-2提供PWV产品在新疆地区的精度,并分析两种再分析资料PWV的偏差(Bias)和均方根差(RMSE)的时空变化特性及其日变化。结果表明:以GNSS-PWV为参考值,ERA5和MERRA-2在新疆地区的PWV年均Bias分别为-0.97和-1.20 mm,年均RMSE分别为1.81和2.11 mm,两种再分析资料PWV均具有较高精度,其中ERA5 PWV精度略高于MERRA-2 PWV;两种再分析资料的PWV精度都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总体表现为夏季精度低,冬季精度高;在PWV日变化分布上,两种再分析资料与GNSS-PWV展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能较好地反映新疆地区PWV的日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 ERA5 MERRA-2 新疆
下载PDF
顾及日变化和非线性垂直改正的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
2
作者 黄良珂 廖发圣 +4 位作者 陈发德 张红星 黎峻宇 黄玲 刘立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1732,共12页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反演大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区域Tm模型未能同时顾及Tm在垂直方向的非线性变化和精细的日变化以及在构建模型时仅使用单一格网点数据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地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反演大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区域Tm模型未能同时顾及Tm在垂直方向的非线性变化和精细的日变化以及在构建模型时仅使用单一格网点数据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地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区域Tm建模方法,利用2012—2017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资料建立顾及日变化和非线性垂直改正的区域Tm格网模型(CNTm模型).联合未参与建模的2018年ERA5资料和无线电探空数据,验证CNTm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并与当前广泛使用的GPT3模型和顾及了线性垂直改正的IGPT2w模型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以2018年ERA5资料和无线电探空数据为参考值,CNTm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3.31 K和3.21 K,其精度相较于GPT3模型分别提高了约16%和23%,相较于IGPT2w模型分别提高了约7%和11%;顾及了非线性垂直改正的CNTm模型的估计值更接近于Tm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且CNTm模型能够捕获Tm的日变化.由于CNTm模型在研究区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因此,其在研究区域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GNSS水汽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m模型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非线性垂直改正 日变化
下载PDF
基于MLP神经网络的中国南方地区多因子PWV预测模型
3
作者 刘俊文 谢劭峰 +3 位作者 钟雁琴 曾印 张继洪 廖发圣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99-107,122,共10页
针对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反演高精度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时需要获取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从而影响结果精度的问题,在充分探究PWV与对流层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 针对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反演高精度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时需要获取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从而影响结果精度的问题,在充分探究PWV与对流层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ZWD)等诸多因子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南方地区40个探空站在2015—2017年的探空数据,基于多层感知器(multi 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及多元回归拟合算法分别建立预测PWV的MLP模型、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模型与非线性回归(non-linear regression,NLR)模型。为充分探究2种建模方法对PWV精度的影响,利用2018年探空数据为参考值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并与传统PWV预测模型(PWV-SC2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LP模型的年均均方根误差(RMSE)、偏差(bias)和相对误差(RE)分别为0.66 mm、0.06 mm和2.18%,相比LR模型和NLR模型年均RMSE分别降低了0.11 mm(14.6%)和0.17 mm(20.5%),年均bias分别降低了0.04 mm(43.7%)和0.28 mm(82.3%),年均RE分别降低了50.7%和57.3%;相比PWV-SC2模型,年均RMSE和bias分别降低了0.17 mm(20.5%)和0.15 mm(71.4%),年均RE降低了47.7%。因此,MLP模型在中国南方地区有较好的精度及适应性,可应用于中国南方地区高精度PWV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大气可降水量 多层感知器 神经网络模型 回归模型 精度分析 中国南方地区
下载PDF
顾及非线性高程归算的中国西北区域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
4
作者 马国强 刘立龙 +1 位作者 廖发圣 黄良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923,共8页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高精度导航定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进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水汽反演的重要数据。中国西北区域地形起伏较大,目前中国西北地区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在高程方面顾及不足,无法满足...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高精度导航定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进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水汽反演的重要数据。中国西北区域地形起伏较大,目前中国西北地区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在高程方面顾及不足,无法满足实时高精度定位需求,因此建立高精度中国西北地区对流层延迟模型成为迫切需求。针对当前中国西北地区ZTD(zenith total delay)模型未同时顾及非线性高程归算以及季节变化等问题,利用2015—2017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5资料建立顾及非线性高程归算的中国西北地区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MZTD模型)。联合未参与建模的2018年ERA5资料和中国西北陆态网84个GNSS测站数据,验证MZTD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并与目前使用广泛的GPT3模型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以2018年ERA5资料和中国西北陆态网测站数据为参考值,MZTD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分别为3.14 cm和2.81 cm,相对于GPT3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约16.3%和21.7%,同时MZTD减少模型参数,提升了模型计算效率。因此,顾及非线性高程归算的MZTD模型在中国西北区域体现了更好的精度和适用性,可以为中国西北地区进行实时GNSS水汽探测和导航定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ZTD模型 非线性高程归算 高精度导航定位 GPT3模型
下载PDF
基于探空资料的华北平原地区Tm模型精化
5
作者 张晓梅 廖发圣 刘立龙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143-150,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探空资料的华北平原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精化方法:利用中国华北平原地区8个无线电探空站2015—2017年的探空资料,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分析Tm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探空资料的华北平原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精化方法:利用中国华北平原地区8个无线电探空站2015—2017年的探空资料,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分析Tm的周期性变化以及与诸多因子的相关性;然后基于最小二乘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Tm与地表温度(Ts)的线性模型(T_(m1)模型)以及顾及周期性的多因子Tm区域化回归模型(T_(m2)模型);最后以2018年的探空数据为参考值,与Bevis公式对比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Bevis公式,T_(m1)模型和T_(m2)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3.61和3.47 K,精度分别提升9.4%和12.7%;说明提出的Tm模型在中国华北平原地区具有更高的精度,可为该地区的GNSS水汽探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 华北平原 Tm模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大气可降水量(PWV)
下载PDF
中国南部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廖发圣 黄良珂 +3 位作者 刘立龙 黄玲 郭希 刘喆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针对中国南部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沿海与内陆存在差异等情况,分析中国南部地区T_(m)与地面温度、测站高度、季节变化以及纬度的关系,利用中国南部地区19个探空站2015~2017年的探空数据,在Bevis公式的基础上建立只考虑地面温度的线性模型(... 针对中国南部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沿海与内陆存在差异等情况,分析中国南部地区T_(m)与地面温度、测站高度、季节变化以及纬度的关系,利用中国南部地区19个探空站2015~2017年的探空数据,在Bevis公式的基础上建立只考虑地面温度的线性模型(T_(m)-SC1模型)和与地面温度、高程、季节变化以及纬度有关的新T_(m)模型(T_(m)-SC2模型)。以2018年的探空数据为参考值,对T_(m)-SC1模型和T_(m)-SC2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并与广泛使用的Bevis公式和GPT3模型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T_(m)-SC1模型的年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76 K和2.57 K,相比Bevis模型和GPT3模型,其精度(RMS值)分别提高13.8%和2.2%;T_(m)-SC2模型的年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10 K和1.64 K,相比Bevis模型和GPT3模型其精度(RMS值)分别提高44.9%和37.6%。T_(m)-SC2模型用于GNSS水汽计算导致的理论RMS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16 mm和0.43%。因此,T_(m)-SC2模型更适用于中国南部地区的GNSS水汽探测以及气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中国南部地区 T_(m)-SC模型 GNSS大气水汽
下载PDF
PSO-BP神经网络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印 谢劭峰 +2 位作者 孟春阳 张继洪 廖发圣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19,共7页
针对现有T_(m)模型建模方法多为基于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法以致于模型精度有待提高的问题,该文以中国西北地区2015—2017年的24个探空站的探空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在中国西北地区使用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PSO-BP)回归方法建立大气加权平... 针对现有T_(m)模型建模方法多为基于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法以致于模型精度有待提高的问题,该文以中国西北地区2015—2017年的24个探空站的探空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在中国西北地区使用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PSO-BP)回归方法建立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将地表温度、水气压、纬度、高程和时间变化等影响因素作为模型输入因子,将数值积分法所计算得到的T_(m)作为学习目标,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迭代训练得到中国西北地区的T_(m)。以2018年探空站T_(m)数据为参考值,对PSO-BP模型精度进行验证,并与Bevis模型、GPT3模型和中国西部地区T_(m)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SO-BP模型的年均RMSE和年均bias分别为2.71 K和0.35 K,相比Bevis模型、GPT3模型和中国西部地区T_(m)模型年均RMSE分别降低了1.36 K(33.4%)、1.81 K(39.5%)和1.78 K(39.1%),年均bias分别下降了0.70 K(87.7%)、1.04 K(83.2%)和0.44 K(55.7%)。因此,PSO-BP模型在计算中国西北地区T_(m)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