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一味配方颗粒药效学研究
1
作者 张恺 黄鈺婷 +2 位作者 宇文欢莎 廖嘉宝 樊官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9-563,共5页
目的 研究独一味配方颗粒的镇痛、抗炎、止血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0.6%醋酸与5%福尔马林建立小鼠疼痛模型,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与不完全佐剂建立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独一味配方颗粒对模型动物扭体反应、舔足反应,以及足跖... 目的 研究独一味配方颗粒的镇痛、抗炎、止血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0.6%醋酸与5%福尔马林建立小鼠疼痛模型,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与不完全佐剂建立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独一味配方颗粒对模型动物扭体反应、舔足反应,以及足跖肿胀度的影响。研究独一味配方颗粒对大鼠断尾出血时间、血液凝集参数以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作用。结果 独一味配方颗粒可减少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缩短福尔马林诱导的小鼠Ⅱ相舔足反应累计时间;减小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跖容积与足跖肿胀率,下调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独一味配方颗粒可缩短大鼠断尾出血时间,上调大鼠血液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与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结论 独一味配方颗粒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配方颗粒 疼痛 关节炎 止血 药效学研究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主观嗅觉评价研究不同批次地龙腥臭气特征性物质基础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慧 张定堃 +6 位作者 韩丽 刘倩 阮世发 包晓明 高继海 廖嘉宝 许润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50-4155,共6页
目的采用志愿者感官评价结合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地龙腥臭气共有性与特征性物质基础。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多批地龙药材,采用HS-SPME-GC-MS对地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合ROAV分析地龙腥臭气关键物质。将腥臭气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与... 目的采用志愿者感官评价结合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地龙腥臭气共有性与特征性物质基础。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多批地龙药材,采用HS-SPME-GC-MS对地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合ROAV分析地龙腥臭气关键物质。将腥臭气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与感官评价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地龙腥臭气差异的特征性物质。结果地龙共有腥臭气关键物质为间甲基苯酚、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二甲基三硫、正己醛、4-甲基苯酚、2-甲基异冰片、愈创木酚、仲辛酮、庚酸、2-茨醇、反式-2-壬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地龙中鱼腥味、烟熏味、发霉味、泥土味的特征性物质基础为二甲基三硫、间甲基苯酚、4-甲基苯酚、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结论该研究阐明了多批次地龙药材腥臭气共性物质基础及腥臭气差异的特征物质,揭示了腥臭气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来源、饲养环境与加工方式有关,为地龙的去腥矫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腥臭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感官评价 主客观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ARM的便携式矿用智能检测仪的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廖嘉宝 李捍东 《物联网技术》 2016年第8期62-63,65,共3页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矿用气体检测仪存在着响应速度慢、稳定性差、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文中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ARM9的便携式矿用智能检测仪。本检测仪以S3C2440A微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器,以微型集成式激光甲烷模块作为传感模块,可精确...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矿用气体检测仪存在着响应速度慢、稳定性差、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文中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ARM9的便携式矿用智能检测仪。本检测仪以S3C2440A微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器,以微型集成式激光甲烷模块作为传感模块,可精确检测矿井下甲烷气体浓度,对采集到的气体环境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通过4G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该检测仪携带方便,能够快速有效的预警,从而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便携式 矿用 智能检测仪
下载PDF
吐槽的幽默赏析——以动漫《银魂》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洁萍 廖嘉宝 《科技信息》 2013年第14期168-169,共2页
最近,日本动漫几乎都出现了"吐槽"现象,这是如今很流行的词语,可以说10部动漫里有9部出现吐槽,所以有必要了解这一现象。关于吐槽的研究很少。它究竟是什么?这里把吐槽分成两部分来说明。一是对"吐槽"所用的材料进... 最近,日本动漫几乎都出现了"吐槽"现象,这是如今很流行的词语,可以说10部动漫里有9部出现吐槽,所以有必要了解这一现象。关于吐槽的研究很少。它究竟是什么?这里把吐槽分成两部分来说明。一是对"吐槽"所用的材料进行分类;二是通过研究"吐槽"的心理体制来赏析"吐槽"。作者用幽默的角度来看"吐槽",把适用于幽默的理论——关联理论运用到"吐槽"的分析上。关联理论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所提出的语言交际理论,包含许多内容,本文沿用它"最大关联性"和"最优关联性"理论,并将之代入分析"吐槽"的心理机制,从中提炼鉴赏"吐槽"的方法。通过研究日本"吐槽",可以提高日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槽 动漫 关联理论 幽默
下载PDF
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与传统饮片膏氨基酸类成分比较分析及对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娜 唐林 +5 位作者 廖嘉宝 陈鸣 杨雄江 孙贵香 何清湖 刘子毓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7-1405,共9页
目的对比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与传统饮片膏中的13种氨基酸类成分以及二者对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柱前衍生-UPLC法分析19批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与传统饮片膏样品,建立二者的指纹图谱,并采用标准品对照,对其中氨基酸成分... 目的对比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与传统饮片膏中的13种氨基酸类成分以及二者对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柱前衍生-UPLC法分析19批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与传统饮片膏样品,建立二者的指纹图谱,并采用标准品对照,对其中氨基酸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取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大鼠阳虚型模型,分别采用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与传统饮片膏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A、IgG、IgM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成功建立龟鹿二仙颗粒膏与饮片膏的指纹图谱,发现19批膏方的相似度接近(P>0.99),采用标准品确定其中13种氨基酸成分,其中各批次中成分含量较高的4种氨基酸,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别。且二者对阳虚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也基本相似(P>0.05)。结论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较与传统饮片膏比较,氨基酸类成分的定性与主要氨基酸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均无明显区别,其基本的药理作用也较为接近。但配方颗粒成膏技术较传统成膏技术更加简便与高效,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鹿二仙胶 氨基酸 UPLC指纹图谱 配方颗粒成膏 传统饮片成膏
下载PDF
分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嘉宝 苏少婵 梁妍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7)和B组(n=37)。B组采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祛痰治疗,A组采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氨溴索注...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7)和B组(n=37)。B组采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祛痰治疗,A组采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氨溴索注射液祛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相关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肺部啰音、咳嗽、气喘、咳痰及发热缓解时间均短于B组(P<0.05)。治疗后,A组PaO_(2)与SaO_(2)均高于B组,且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PaCO_(2)均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和血气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辅助治疗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单味提取物组方与传统汤剂功效成分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廖嘉宝 胡艳楠 +4 位作者 魏小涵 夏婷 阮世发 王丽丽 谭晓梅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9期699-701,共3页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单一色谱条件,同时测定葛根芩连汤中四味药的葛根素、大豆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和甘草酸铵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探究以传统汤剂或单味提取物合并的用药方式对葛根芩连汤溶...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单一色谱条件,同时测定葛根芩连汤中四味药的葛根素、大豆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和甘草酸铵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探究以传统汤剂或单味提取物合并的用药方式对葛根芩连汤溶液及其沉淀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此外,建立HPLC指纹图谱比较的方法,研究单味提取物合并液与传统煎剂的溶液及其沉淀的指纹图谱的差异,阐述葛根芩连汤单味提取物组方用药的合理性,为葛根芩连汤相关制剂及其单味提取物组方用药方式的质量评价及临床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单味提取物 传统煎剂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院前急救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廖嘉宝 曹文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8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AMI患者根据急救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院前急救措施)与对照组(60例,常规急救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AMI患者根据急救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院前急救措施)与对照组(60例,常规急救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措施能提高AMI患者的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措施 溶栓
下载PDF
利用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血竭中掺假松香的含量
9
作者 廖嘉宝 张鹏 +1 位作者 谭沛 王丽丽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9期695-696,共2页
血竭市价昂贵,多有掺假情况,其中松香掺假是不法商家惯用手法。目前《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血竭质量标准中对松香的检测方法,其判断标准为石油醚层不得显绿色,但不法商家加入染料,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无法正确判断真伪,所以该方法有不... 血竭市价昂贵,多有掺假情况,其中松香掺假是不法商家惯用手法。目前《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血竭质量标准中对松香的检测方法,其判断标准为石油醚层不得显绿色,但不法商家加入染料,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无法正确判断真伪,所以该方法有不合理之处。运用红外光谱对血竭进行分析,红外辐射通过固体中药样品时,将在不同波长处出现它们各自特有的吸收峰(带)强度的叠加,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透过率或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图,得到样品的特征吸收曲线为红外吸收光谱。以光谱的宏观形貌以及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微观指纹来定性判断或鉴别样品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 红外光谱法 松香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快速制备中药膏方的方法及质量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礼彬 廖嘉宝 王丽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配方颗粒为原料制备中药膏方的方法,并评价膏方的质量。方法研究配方颗粒快速制备膏方的工艺路线,通过膏方'返砂'、口感等指标考察辅料的种类和加入量;采用膏方的性状、相对密度、含固率、溶解性等指标考察膏...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配方颗粒为原料制备中药膏方的方法,并评价膏方的质量。方法研究配方颗粒快速制备膏方的工艺路线,通过膏方'返砂'、口感等指标考察辅料的种类和加入量;采用膏方的性状、相对密度、含固率、溶解性等指标考察膏方的质量;通过与传统饮片膏方的制备进行比较,考察中药配方颗粒膏方制备的优越性;以配方颗粒膏方指标成分含量、微生物等指标考察膏方的稳定性。结果中药配方颗粒膏方中糖及蜂蜜的加入量以70%(膏方颗粒重量计)较为合适,熬制膏方时,采用炼糖、炼蜜及饴糖为佳;膏体细腻、均匀、有光泽,无异味,平均相对密度为1.3852,平均含固率为67.2%,不溶性符合标准;配方颗粒相比传统中药饮片制备膏方简便,高效、质量更稳定;配方颗粒膏方30d内药味指标成分稳定,微生物符合限度规定。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制备中药膏方快速、简便、规范,膏方质量符合要求,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膏方 制备工艺 稳定性
下载PDF
地龙腥臭气特征、来源及矫臭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静 叶慧 +4 位作者 马鸿雁 廖嘉宝 韩丽 林俊芝 张定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0-677,共8页
地龙Pheretima是临床常用动物药,广泛应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抽搐等儿科疾病的治疗及溶栓、卒中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但地龙药材、饮片及相关中成药具有显著的腥臭气,热水冲服时尤为强烈,导致患者服药顺应性差,尤其不利于儿童自... 地龙Pheretima是临床常用动物药,广泛应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抽搐等儿科疾病的治疗及溶栓、卒中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但地龙药材、饮片及相关中成药具有显著的腥臭气,热水冲服时尤为强烈,导致患者服药顺应性差,尤其不利于儿童自主服药。究其根本,是地龙腥臭气物质的基础研究不深、产生的主要途径不明、矫臭技术有待提高。为此,归纳了地龙腥臭气的物质基础及其3种腥臭气特征分型,分析了生长代谢、生长环境、产地加工等多因素对地龙腥臭气物质形成的影响规律,总结了传统炮制技术、气味吸附技术、包合技术、包衣技术等矫臭方法对地龙腥臭气的掩蔽效果,为解决地龙的腥臭气难题、推动地龙相关产品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动物药 腥臭气 物质基础 产生途径 矫臭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粉体改性的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改善工艺与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定堃 +5 位作者 郭治平 刘玉华 葛春丽 宋奕辰 廖嘉宝 韩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38-2145,共8页
采用粉体改性技术对山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改善,从而解决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问题。以溶化性为评判指标,考察改性剂用量及研磨粉碎时间对山药浸膏粉溶化性的影响,筛选最佳改性工艺。对比改性前后山药浸膏粉粒径、流... 采用粉体改性技术对山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改善,从而解决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问题。以溶化性为评判指标,考察改性剂用量及研磨粉碎时间对山药浸膏粉溶化性的影响,筛选最佳改性工艺。对比改性前后山药浸膏粉粒径、流动性、比表面积等粉体学性质,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改性前后山药浸膏粉的微观结构,同时结合多重光散射仪探索改性原理。结果显示,加入乳糖进行粉体改性后,山药浸膏粉的溶化性得到改善,其中最优改性工艺得到的改性山药浸膏粉加水溶化后,药液中不溶物体积由3.8 mL降至0 mL,其经干法制粒得到的改性山药配方颗粒遇水后能在2 min内实现全部溶散,且不会对其指标性成分腺苷和尿囊素的含量产生影响。改性后的山药浸膏粉粒径显著降低,d0.9由(77.55±4.57)μm降低至(37.91±0.42)μ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增大,亲水性增加。淀粉粒表面“衣膜”结构的破坏以及水溶性辅料的分散作用是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改善的主要机制。该研究引入粉体改性技术解决了山药配方颗粒的溶化性问题,为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可为其他类似品种的溶化性改进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配方颗粒 溶化性 粉体改性 工艺原理
原文传递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安全性集中监测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成凤 廖嘉宝 +3 位作者 李丹 杨茂林 陈秋贞 杨忠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231-4236,共6页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材使用的弘扬和发展,以其独特的先进性、便捷性和现代化深受好评,而中药配方颗粒的安全性也长期受到监管部门和医疗行业的关注。该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非干预性集中监测的临床试验方法,监测2020年...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材使用的弘扬和发展,以其独特的先进性、便捷性和现代化深受好评,而中药配方颗粒的安全性也长期受到监管部门和医疗行业的关注。该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非干预性集中监测的临床试验方法,监测2020年2月5日—2022年4月19日252家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患者,记录所有病例资料,观察统计中药配方颗粒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为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共纳入20547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4例,其中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15%,均发生在消化系统,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尚未发现与不良反应/事件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罕见水平,临床使用安全性高。该研究还对中药配方颗粒的高频用药、常用药对与组方、科室用药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挖掘和客观分析,阐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用药特征、组方规律及科室分布,为处方配伍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安全性集中监测 用药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提取温度控制的土茯苓配方颗粒溶化性改善策略研究
14
作者 葛春丽 张定堃 +5 位作者 黄梓鹏 宋娇 宋奕辰 廖嘉宝 韩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85-2792,共8页
目的通过降低提取温度改善土茯苓Smilacis Glabrae Rhizoma提取物及其配方颗粒的溶化性。方法分别采用回流提取、煮开后80℃水浴浸提、直接80℃水浴浸提、煮开后70℃水浴浸提、直接70℃水浴浸提5种方法制备土茯苓提取物并对各提取物的... 目的通过降低提取温度改善土茯苓Smilacis Glabrae Rhizoma提取物及其配方颗粒的溶化性。方法分别采用回流提取、煮开后80℃水浴浸提、直接80℃水浴浸提、煮开后70℃水浴浸提、直接70℃水浴浸提5种方法制备土茯苓提取物并对各提取物的溶化性进行分析,同时考察5种提取方法对土茯苓提取物的特征图谱、多糖与淀粉含量、出膏率、落新妇苷含量及转移率的影响。结果上述5种方法制备的提取物中不溶物含量分别为34.93%、26.67%、24.48%、29.65%、4.03%,与回流提取相比其余4种提取方法均能改善土茯苓提取物的溶化性,其中直接70℃水浴浸提对溶化性改善最明显。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土茯苓提取物的特征图谱无明显差异,表明其质量稳定。相比于回流提取,直接70℃水浴浸提的土茯苓提取物的淀粉含量降低了11.74%;落新妇苷含量(38.6 mg/g)及其转移率最高(60.95%)。结论采用70℃水浴浸提法可显著改善土茯苓配方颗粒的溶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配方颗粒 提取工艺 溶化性 特征图谱 多糖 淀粉 出膏率 新落新妇苷 落新妇苷 新异落新妇苷 异落新妇苷 黄杞苷 转移率
原文传递
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15
作者 张定堃 +4 位作者 郭治平 阮世发 葛春丽 廖嘉宝 韩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3-198,共6页
山药配方颗粒由山药饮片经水煎煮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具有调剂简单、使用方便、免煎易服等优势。然而,因山药富含淀粉与黏液质类成分,其提取物粉末与配方颗粒溶化性差,在5 min内难以完全溶化或分散,不溶物即使在水中静置2... 山药配方颗粒由山药饮片经水煎煮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具有调剂简单、使用方便、免煎易服等优势。然而,因山药富含淀粉与黏液质类成分,其提取物粉末与配方颗粒溶化性差,在5 min内难以完全溶化或分散,不溶物即使在水中静置24 h也难以完全溶散,影响了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与患者的服药心理。因此,通过研究山药提取物及其配方颗粒的溶化过程与机制,发现山药特殊的化学组成、高温提取过程中淀粉的变性及其与蛋白质等物质的复合、喷雾干燥过程中“衣膜”的收缩形成等因素综合叠加,最终形成“衣膜”包覆淀粉粒的特殊微观结构,是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根本原因。基于课题组前期对粉体结构-性质-功能的研究,笔者提出采用粉体改性工艺改善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的技术策略,并通过实验证明改性处理后的山药配方颗粒能在2 min内实现全部溶散,解决了该技术难题,可为其他类似品种的溶化性改善提供借鉴,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中药配方颗粒 溶化性 微观结构 喷雾干燥 粉体改性技术 淀粉
原文传递
硝普钠及硝酸甘油用于高血压危象患者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嘉宝 陈东兵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硝普钠及硝酸甘油应用于高血压危象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急诊科救治的8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降压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硝普钠治疗,... 目的 探讨硝普钠及硝酸甘油应用于高血压危象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急诊科救治的8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降压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硝普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及心率变化、血压复常时间,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水平为(92.41±7.86)mm Hg、(153.63±9.33)mm Hg、(87.56±6.14)mm Hg、(90.12±8.63)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8.74±7.93)mm Hg、(162.35±9.85)mm Hg、(94.52±6.59)mm Hg、(95.89±8.7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SBP复常时间为(7.21±1.19)d、(6.12±1.03)d,短于对照组的(8.86±1.35)d、(8.42±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酸甘油在高血压危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利于增强血压控制效果,促进血压恢复正常,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危象 硝普钠 硝酸甘油 血压水平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砂仁镇痛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娟 张娜 +5 位作者 王敏 廖嘉宝 张丽菊 汪泽 崔国祯 孙智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3-730,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砂仁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中药砂仁的镇痛药效。进一步通过系统药理学平台及大量文献检索,建立中药砂仁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通路。最后通过分子操作环境(molecular operati...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砂仁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中药砂仁的镇痛药效。进一步通过系统药理学平台及大量文献检索,建立中药砂仁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通路。最后通过分子操作环境(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体外实验发现,砂仁水提物在质量浓度为0~100μg·mL^(-1)的范围内对环氧化酶-2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并测得其IC50约为19.20μg·mL-1,说明砂仁水提物具有镇痛药理作用。TCMSP网络药理学研究平台结合文献调研共发现18个潜在活性成分,60个潜在有效靶点,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在体外水平验证了砂仁水提物的镇痛药理作用,并且从网络药理学层面探讨了其镇痛作用机制,发现砂仁可能是通过γ-氨基丁酸受体、环氧化酶、电压门控Na+通道蛋白等途径发挥其镇痛作用。本研究为砂仁镇痛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观点,同时也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靶点预测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基于递释系统改善中药精油稳定性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意 万娜 +4 位作者 刘阳 廖嘉宝 张雨恬 伍振峰 杨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3-610,共8页
天然产品中药精油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广受欢迎。然而中药精油这种亲脂性化合物挥发性强、稳定性差、刺激性强,需要运用各种制剂技术改善稳定性、减少刺激性并增加生物利用度。目前,多种制剂技术运用于中药... 天然产品中药精油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广受欢迎。然而中药精油这种亲脂性化合物挥发性强、稳定性差、刺激性强,需要运用各种制剂技术改善稳定性、减少刺激性并增加生物利用度。目前,多种制剂技术运用于中药精油包封过程,不同递释系统具有不同原理与特点进而形成了多种包封策略,并广泛应用于中药精油稳定性的改善。中药精油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临床研究、制药工业、医疗产品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因此针对改善中药精油稳定性的各种递释系统进行总结,并对各类递释系统包封中药精油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以期为中药精油稳定性改善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安全、高效、广泛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稳定性改善 递释系统 制剂技术 医药领域 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中药挥发油稳定性影响因素、变化机制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意 万娜 +7 位作者 刘阳 林瑞华 张雨恬 郭冬云 廖嘉宝 周同辉 伍振峰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900-6908,共9页
中药挥发油是通过经典或创新提取方式从芳香中药材中获得的油性芳香液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的防治。但挥发油理化性质不稳定,在光照、氧气、温度、金属杂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活性成分易通过氧化、分解、异构化、光环... 中药挥发油是通过经典或创新提取方式从芳香中药材中获得的油性芳香液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的防治。但挥发油理化性质不稳定,在光照、氧气、温度、金属杂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活性成分易通过氧化、分解、异构化、光环加成等反应途径发生转变,其含量与组成的变化导致挥发油品质下降、临床风险增加。如何通过环境控制与制剂技术保护挥发油活性成分,以维持挥发油理化性质稳定是一关键问题。因此,在综述中药挥发油特点及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的诸多因素,阐明中药挥发油活性成分变化的途径及机制,进一步总结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的保护策略,为挥发油的制药大生产质量控制及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稳定性 影响因素 变化机制 保护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