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萍乐凹陷东段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效应
1
作者 邵威 李建青 +4 位作者 方朝刚 刘桃 黄正清 廖圣兵 王元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9-271,共3页
萍乐凹陷东段二叠系乐平组官山段致密油藏作为了解凹陷内石油地质条件的良好窗口,经过长期对致密油藏的解剖,通过详细的地表构造填图、二维地震和油田及煤田钻孔综合揭示了盆地存在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致密油藏主要分布在九岭自北向南... 萍乐凹陷东段二叠系乐平组官山段致密油藏作为了解凹陷内石油地质条件的良好窗口,经过长期对致密油藏的解剖,通过详细的地表构造填图、二维地震和油田及煤田钻孔综合揭示了盆地存在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致密油藏主要分布在九岭自北向南逆冲推覆片体上构造天窗内出露的二叠系中,主要表现为新元古界浅变质岩地层推覆至元古宇之上,致密油藏含油层位是古生界二叠系乐平组官山段致密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致密油藏 二叠系 乐平组官山段 萍乐凹陷
下载PDF
沉积盆地洪水异重流研究进展
2
作者 章诚诚 方朝刚 +4 位作者 刘桃 吴通 邵威 廖圣兵 徐锦龙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49-61,共13页
洪水触发形成的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是盆地中一种重要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文章对异重流的发育条件、演化过程以及沉积特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异重流是由洪泛期河流携... 洪水触发形成的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是盆地中一种重要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文章对异重流的发育条件、演化过程以及沉积特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异重流是由洪泛期河流携带大量沉积物颗粒从河口直接注入的,流体密度大于环境水体密度且受浮力影响小并沿盆底流动的流体。异重流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物源条件。异重流的演化经历了回流区、深度有限流区和潜入区,在流动过程中流量振荡频繁,但总体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水动力学演化特征。异重流形成的沉积产物被称为异重岩,以发育流水成因交错层理、层内冲刷接触面、异地植物碎片、逆粒序-正粒序二元结构而区别于其他重力流沉积。根据异重流沉积物的搬运负载方式,可将异重岩划分为底载成因、悬载成因和漂浮物成因3种主要岩性类型。异重岩的沉积特征与其能量演化过程密切相关,不同空间位置形成的沉积序列及沉积单元存在一定差异。深入研究异重流沉积有助于完善深水重力流理论,对认识地表地质过程、重建古环境以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可以从构建多种沉积模式、多因素耦合研究和多尺度观测监测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异重流沉积学发展和实际地质应用提供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形成条件 演化过程 沉积特征
下载PDF
下扬子宣泾地区二叠系大隆组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分析--以港地1井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石刚 龚赞 +6 位作者 黄宁 叶隽 周道容 邵威 滕龙 廖圣兵 李建青 《华东地质》 2023年第1期93-102,共10页
下扬子地区发育了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3套有利成藏的页岩,资源潜力大,但存在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为此,以下扬子宣泾地区港地1井为依托,钻遇的70.1 m厚上二叠统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目的层,对岩心系统取样并应用对比分析... 下扬子地区发育了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3套有利成藏的页岩,资源潜力大,但存在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为此,以下扬子宣泾地区港地1井为依托,钻遇的70.1 m厚上二叠统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目的层,对岩心系统取样并应用对比分析法,在纵向上连续动态地进行包括矿物成分、孔隙结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镜质体反射率(vitrinite reflectance,Ro)和有机质类型等研究工作,深入分析TOC、Ro和有机质类型等地球化学指标与含气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厘定了影响含气量的关键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TOC与页岩含气量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在有机质成熟阶段中期,Ro与含气量之间相关性偏弱,对含气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有机质类型对页岩含气量有重要影响,但是两者的相关性弱于TOC。通过对大隆组页岩从顶部到底部的系统分析,探索了用一套完整页岩在纵向上分析含气量影响因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宣泾地区 二叠系大隆组 含气量 总有机碳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无为凹陷三叠系气藏超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桃 吴通 +3 位作者 方朝刚 章诚诚 邵威 廖圣兵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415-423,共9页
下扬子复杂构造区的油气保存问题一直是地质勘探的难点,超压特征的发现为寻找有利保存单元提供了依据,对油气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下扬子地区无为凹陷皖为页1井(WWY-1井)首次钻遇的三叠系周冲村组超压层,通过地质分析与理论计算... 下扬子复杂构造区的油气保存问题一直是地质勘探的难点,超压特征的发现为寻找有利保存单元提供了依据,对油气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下扬子地区无为凹陷皖为页1井(WWY-1井)首次钻遇的三叠系周冲村组超压层,通过地质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区内三叠系气藏超压特征及成因。该区周冲村组岩性组合主要为白云岩+膏岩,盐间白云岩储层实测压力系数为1.8~1.9,单井压力系统呈“常压—超压”阶梯式结构特征;膏岩层的强封盖性是气藏超压形成的基础,膏岩脱水、高压烃类流体传递、储层烃类裂解及构造抬升是周冲村组气藏强超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不同成因超压特征及联系,进一步将周冲村组气藏超压演化过程划分为“常压-膏岩脱水弱超压-生烃流体传递超压形成-烃类裂解超压形成-抬升超压保存”5个阶段。下扬子地区三叠系气藏超压特征及形成过程的解剖,对其他同类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式、富集程度和保存相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凹陷 周冲村组 气藏超压特征 超压成因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廖圣兵 张彦杰 +5 位作者 周效华 余明刚 蒋仁 姜杨 陈志洪 赵希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皖赣相邻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双桥山群为区内广泛分布的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岩的复理石建造。综合岩石组合及沉积构造分析,其可能为一套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构造背景下的陆棚斜坡-滨浅... 皖赣相邻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双桥山群为区内广泛分布的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岩的复理石建造。综合岩石组合及沉积构造分析,其可能为一套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构造背景下的陆棚斜坡-滨浅海相火山-陆缘碎屑岩建造组合体,具体可划分出次深海-陆棚边缘斜坡相、浅海陆棚相、陆棚斜坡相、陆棚斜坡相-陆棚相4个阶段的沉积相,显示该时期海盆演化已处于萎缩闭合阶段。横涌组和安乐林组中近源间断不完整"鲍马序列",主要为浊流和部分砂质碎屑流成因,分别形成于古华南洋新元古代陆缘俯冲作用下有限俯冲过程中和俯冲之后洋盆狭缩海退环境;从火山作用随沉积作用协同演化角度对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的关系分析来看,源于洋壳俯冲作用的火山活动可能始于研究区南西。研究结果从沉积地层学角度,为新元古代皖赣相邻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双桥山群 沉积序列 沉积环境 安徽 江西
下载PDF
浙江长乐绿溪花岗岩体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廖圣兵 陈荣 +4 位作者 褚平利 曾剑威 王存智 张彦杰 黄文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8,共12页
浙东长乐地区岩浆岩受区域构造控制较明显,沿北东向余姚—丽水断裂带广泛分布。本文对绿溪正长花岗岩进行了U-Pb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岩体具高硅、富碱且富钾的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较强的E... 浙东长乐地区岩浆岩受区域构造控制较明显,沿北东向余姚—丽水断裂带广泛分布。本文对绿溪正长花岗岩进行了U-Pb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岩体具高硅、富碱且富钾的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P、Ti,轻微富集Th、La、Zr、Hf,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Sr、Ba,岩石成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为127.6±1.5Ma,属浙东燕山期侵入活动集中的早白垩世中晚期产物,形成于同碰撞-后碰撞环境下,而其Sr、P、Ti等元素的亏损指示了其具有陆缘弧构造岩浆属性,反映其源岩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I型花岗岩 浙江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鄣公山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廖圣兵 张彦杰 +5 位作者 周效华 余明刚 蒋仁 姜杨 陈志洪 赵希林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82,共7页
鄣公山地区属江南钨锑金锡多金属成矿带九岭-鄣公山钨锑金成矿亚带,对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条件研究显示:金和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受溪口岩群和瑶里-江潭构造基性岩带控制,产于韧性变形带叠加的后... 鄣公山地区属江南钨锑金锡多金属成矿带九岭-鄣公山钨锑金成矿亚带,对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条件研究显示:金和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受溪口岩群和瑶里-江潭构造基性岩带控制,产于韧性变形带叠加的后期脆性构造破碎带中,并赋存于次级断裂和裂隙中;锑、钨、钼矿化与燕山期酸性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赋存于岩体中及内外接触带;金、钨、锡、铋为研究区优势成矿金属;鄣源基性岩和新元古界地层(包括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具壳幔混源特征,暗示壳幔相互作用参与利于成矿,中酸性脉岩类形成时代基本为晚侏罗-早白垩世,属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同一岩浆演化晚期产物,基性脉岩具与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岩浆特征和成因亲缘性,与陆壳引张构造背景密切相关;韧性变形带叠加的次级断裂系统形成的蚀变破碎带或挤压片理化带中的后期破碎带,及挤压破碎带两侧的张性破碎带是聚矿有利部位,区内以燕山期为主的成矿特点,有早期动热变质成矿与后期岩浆热液改造叠加成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鄣公山 成矿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成矿规律
下载PDF
浙东地区东园花岗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廖圣兵 陈荣 +4 位作者 褚平利 曾剑威 张彦杰 王存智 黄文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4-988,共15页
浙东地区岩浆岩广泛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较明显,总体沿北东向余姚-丽水断裂带分布。本文对东园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东园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少量花岗岩组成,主岩体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 浙东地区岩浆岩广泛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较明显,总体沿北东向余姚-丽水断裂带分布。本文对东园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东园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少量花岗岩组成,主岩体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5.6±0.7 Ma(MSWD=0.97,2σ),花岗岩为238.1±0.8 Ma(MSWD=1.3,2σ),均属中三叠世产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具高硅(62.94%~75.29%)、富碱(Na_2O+K_2O=8.17%~9.34%)且富钾(K_2O=4.54%~5.63%)的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较强的Eu正异常(δEu=0.94~2.43),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P、Ti,而相对富集Th、Hf,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相对贫Ba。岩体属高(-中等)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具弧属性的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阶段转变的大地构造环境,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作用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地区 印支期 锆石U-PB年代学 I型花岗岩 后造山
下载PDF
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
9
作者 廖圣兵 陈荣 +4 位作者 褚平利 曾剑威 张彦杰 王存智 黄文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4-528,共25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发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是地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主量、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讨论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大爽组底部火山岩年龄为155.2... 中国东部中生代发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是地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主量、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讨论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大爽组底部火山岩年龄为155.2±1.4 Ma(MSWD=0.83),显示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并不限于白垩纪,火山喷发至少于晚侏罗世就已经开始;岩石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少量属钾玄岩系列;基性岩石、中性岩石与中酸性(酸性)岩之间不具有同源演化关系,基性岩石来源于富集地幔,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中性岩石可能来源于先存于下地壳深部的新元古代岛弧岩石,中酸性(酸性)岩石来源于地壳,中酸性岩浆与酸性岩浆之间存在演化关系;岩石总体形成于地壳幕式减薄环境,而其弧岩浆岩特征主要反映源岩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地区 晚中生代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下载PDF
皖赣相邻地区溪口岩群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廖圣兵 张彦杰 +5 位作者 周效华 余明刚 蒋仁 姜杨 陈志洪 赵希林 《矿产与地质》 2014年第6期660-667,共8页
溪口岩群为新元古代形成于大陆边缘拉张构造背景下的一套火山-陆缘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组合体,可分为浅海陆棚相、陆棚边缘斜坡相、次深海-陆棚边缘斜坡相、次深海相、次深海-深海相、次深海浊流相6个阶段的沉积相。前3个阶段对应板... 溪口岩群为新元古代形成于大陆边缘拉张构造背景下的一套火山-陆缘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组合体,可分为浅海陆棚相、陆棚边缘斜坡相、次深海-陆棚边缘斜坡相、次深海相、次深海-深海相、次深海浊流相6个阶段的沉积相。前3个阶段对应板桥岩组的3个岩段,显示该时期皖赣相邻地区盆地演化处于裂陷发展阶段;后3个阶段反映木坑岩组的3个岩段,显示该时期盆地演化已到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溪口岩群 沉积序列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赣西北九岭中北部早白垩世高分异S型花岗岩成矿专属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圣兵 褚平利 +3 位作者 段政 黄文成 朱延辉 舒徐洁 《河南科学》 2020年第1期69-74,共6页
对赣西北石门楼地区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3.7 Ma±2.4 Ma(MSWD=0.21),属早白垩世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S(i ... 对赣西北石门楼地区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3.7 Ma±2.4 Ma(MSWD=0.21),属早白垩世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S(i SiO2分别为70.16%~72.78%和72.76%~73.80%)、Al、ALK、CIPW刚玉分子和Rb含量高,Ca、Sr、Ba、Ce、Zr、Y及Nb含量较低,A/CNK值、(Na2O+K2O)/CaO和Rb/Sr比值高,REE显示四分组效应,Eu/Eu^*值(分别介于0.36~0.60和0.071~0.073)中等或小,属(高)分异S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源岩重熔再造作用形成,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陆内造山挤压至伸展过渡初期,具有形成钨(钼铜)或钨(锡)矿床的成矿物质、时代及空间专属性和成矿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西北 九岭 早白垩世 高分异S型花岗岩 成矿专属性
下载PDF
皖赣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组成及造山过程 被引量:48
12
作者 张彦杰 周效华 +4 位作者 廖圣兵 张晓东 武彬 王存智 余明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01-1427,共27页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处江南造山带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1~840Ma间的新元古代早期,以景德镇-鄣源-伏川区域断裂...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处江南造山带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1~840Ma间的新元古代早期,以景德镇-鄣源-伏川区域断裂带为界,南部为形成于大陆边缘拉张构造环境下的溪口岩群;北部的双桥山群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系是与岛弧有关盆地中的沉积物。北东—南西向展布于鄣公山北坡的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火山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类呈构造碎块或碎片产出于溪口岩群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组成的复理石基质中,通过对其产出地质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其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呈夹层产出于双桥山群地层中的大量玻屑晶屑凝灰岩及少量变安山岩、变流纹岩等具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形成于大陆边缘火山弧构造环境。综合区内沉积事件、岩浆事件和构造事件等,提出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经历了古扬子板块东南缘裂开-陆缘小洋盆有限俯冲-弧陆碰撞造山-造山期后陆壳裂陷沉积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北缘 新元古代 物质组成 造山过程 鄣公山地区
下载PDF
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13
作者 周效华 张彦杰 +5 位作者 廖圣兵 余明刚 陈志洪 赵希林 姜杨 蒋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9-622,共14页
皖赣相邻地区祁门一平里一带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有呈夹层产出的变安山岩、变流纹岩及变凝灰岩。LA—ICP—MS锆石U-Ph测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分别形成于(822.4±6.0)Ma,(821.2±4.6)Ma和(830.4±4.9)Ma,表... 皖赣相邻地区祁门一平里一带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有呈夹层产出的变安山岩、变流纹岩及变凝灰岩。LA—ICP—MS锆石U-Ph测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分别形成于(822.4±6.0)Ma,(821.2±4.6)Ma和(830.4±4.9)Ma,表明这些双桥山群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这些火山岩总体呈现为中钾钙碱性特点,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亏损为特征,类似于岛弧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Nd同位素显示,变安山岩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变流纹岩和变凝灰岩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加入。结合最新区域资料,该文认为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火山岩与华南838。820Ma的大量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一致的,即岛弧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桥山群 火山岩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基性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彦杰 周效华 +3 位作者 廖圣兵 余明刚 蒋仁 姜杨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3-405,共13页
鄣源基性岩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皖赣相邻区鄣公山北坡瑶里—鄣源—江潭一带,以构造碎块或碎片形式产于新元古代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组成的复理石基质中,总体显示构造混杂岩带特征。基性岩残块包括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熔岩、辉长岩、辉绿岩... 鄣源基性岩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皖赣相邻区鄣公山北坡瑶里—鄣源—江潭一带,以构造碎块或碎片形式产于新元古代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组成的复理石基质中,总体显示构造混杂岩带特征。基性岩残块包括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它们在空间上紧密相伴,形成于新元古代。通过对鄣源基性岩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其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提出鄣源基性岩可能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北缘 新元古代 基性岩 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彦杰 廖圣兵 +3 位作者 周效华 王存智 蒋仁 朱意萍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8-994,共17页
鄣公山地区位处皖赣交界地带,区内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的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该浅变质地层形成于820~840Ma新元古代。经系统野外调查,在该地层中首次解析出5期褶皱变形,其中F1... 鄣公山地区位处皖赣交界地带,区内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的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该浅变质地层形成于820~840Ma新元古代。经系统野外调查,在该地层中首次解析出5期褶皱变形,其中F1以原始层理(S0)为形变面形成的紧闭同斜、平卧等形态的露头尺度级片内无根褶皱;F2以早期构造面理(S1∥S0)为形变面的轴向近东西向开阔斜歪及同斜褶皱;F3属与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紧闭同斜或斜歪褶皱;F4为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热隆升有关的轴面北倾的透入性不对称紧闭下滑褶皱群;F5为分布于区域脆性平移走滑断裂带附近的倾竖褶皱,上述褶皱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变形旋回。本文重点阐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叠加样式、变形序次、运动学特征,并对变形机制及大陆动力学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北缘 新元古代浅变质地层 构造变形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地质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董永观 郭坤一 +2 位作者 廖圣兵 肖惠良 王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0-1738,共9页
新疆西昆仑地区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理岩层间断裂带内.本文阐述了该矿床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矿体特征及矿石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变化特点,并与区内密西西比型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床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科... 新疆西昆仑地区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理岩层间断裂带内.本文阐述了该矿床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矿体特征及矿石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变化特点,并与区内密西西比型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床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矿体围岩—大理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高于矿石,Rb、Th明显富集,Ce略富集,Ti亏损;矿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Rb正异常明显,Ba、Nb、Zr、Ti负异常,既继承了围岩特征,又保留了成矿热液的成分特点.而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床的矿石与围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据此认为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受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理岩和断裂构造控制,成矿过程中有岩浆热液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成矿特征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新元古代复式花岗岩源区性质的差异: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11
17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3 位作者 廖圣兵 褚平利 黄文成 朱延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10-3634,共25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据其岩石学及野外产出特征可分为3个序次的侵入体,由早到晚依次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次研究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等富硅(SiO_2分别为66.05%~75.78%和67.3... 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据其岩石学及野外产出特征可分为3个序次的侵入体,由早到晚依次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次研究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等富硅(SiO_2分别为66.05%~75.78%和67.36%~73.94%),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极富硅(SiO_2为73.96%~77.83%)。三者铝饱和指数A/CNK分别为1.53、1.71和1.32,A/NK分别为2.04、2.0和1.39,均显示典型过铝质花岗岩特征;三类岩石单元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SiO_2与MgO、TiO_2、CaO、Fe_2O_3T、Al_2O_3、MnO、V成负相关,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种相关性不明显。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均富轻稀土元素,(La/Yb)N分别平均为10.1和18.7,具弱Eu负异常(δEu分别为0.11~0.88和0.30~0.72),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弱((La/Yb)N=4.70),强烈Eu负异常(δEu=0.18~0.61)。三类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Th、U、K、Pb,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Ti,且锆石εHf(t)变化范围极大,分别介于-6.76~9.22、-1.08~6.63和-0.64~7.96之间。研究区北西侧和南东侧岩体锆石Hf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岩体北西部的锆石εHf(t)变化范围高于南东部,锆石tDM2模式年龄多集中在1.6~1.8Ga。综合研究推断本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源区分别为砂质上地壳和泥质上地壳部分熔融产物,而英云闪长岩则为砂泥质源区部分熔融产物。同时,SE侧岩浆起源深度和岩体剥蚀程度均高于NW侧,且SE侧岩体的成岩时代也略早于NW侧,这暗示了新元古代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后的伸展过程中,研究区SE侧岩浆起源深度较深,且形成时代较早,并逐渐向NW侧迁移。另外,花岗质岩石源区由砂质向泥质转变的过程可能也是区域陆壳伸展作用逐渐增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S型花岗岩 新元古代 九岭岩体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构造带主要地质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彦杰 廖圣兵 +5 位作者 周效华 余明刚 蒋仁 姜杨 朱清波 黄文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05-1916,共12页
鄣源构造带现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混杂新元古代早期基性岩块以韧性变形构造为显著特点,并强烈叠加印支—燕山期逆冲-走滑脆性断裂的区域性超壳断裂带。构造带历经多期构造变形,主期构造变形以晋宁期弧-陆(扬子陆块)碰撞在地壳内部层... 鄣源构造带现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混杂新元古代早期基性岩块以韧性变形构造为显著特点,并强烈叠加印支—燕山期逆冲-走滑脆性断裂的区域性超壳断裂带。构造带历经多期构造变形,主期构造变形以晋宁期弧-陆(扬子陆块)碰撞在地壳内部层圈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形成的向南逆冲式韧性变形为特征。鄣源构造带中的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块在空间上紧密相伴,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鄣源构造带及其两侧广布的新元古代早期火山-沉积建造体形成于大陆边缘与板块构造体制相关的构造-沉积环境,鄣源构造带南侧为裂解海盆沉积体系,北侧属于与大陆边缘火山弧有关的盆地沉积体系,鄣源构造带内显示深海—半深海沉积特征。鄣源构造带北东、南西向延伸分别与皖南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及景德镇-宜丰深断裂带相接,是江南造山带北缘以皖南伏川蛇绿岩为代表的新元古代早期陆缘小洋盆俯冲-碰撞拼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北缘 鄣源构造带 古缝合带 新元古代早期
下载PDF
皖赣相邻鄣公山地区变泥砂质岩石元素组成特征及源区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彦杰 廖圣兵 +7 位作者 周效华 姜杨 余明刚 蒋仁 赵希林 陈志洪 赵玲 黄文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3-1198,共16页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2~850 Ma的新元古代。其以斜切本区的景德镇—江潭...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2~850 Ma的新元古代。其以斜切本区的景德镇—江潭构造带为界,南部为溪口岩群,北部属双桥山群,二者REE、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Zr、Hf及Nd同位素等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显示区内浅变质碎屑岩具相同或相近的"原始"地壳物质组成特征;(La/Yb)N=4.66~13.63,δEu=0.09~0.3,(Gd/Yb)N=1.22~1.66,表明区内浅变质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岩石组成的后太古宙上地壳。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826~2600 Ma,并出现显著的5个峰值,大致为2500 Ma,2000~2200 Ma,1800 Ma,960 Ma,827~841 Ma,其中以年轻碎屑锆石占绝对多数,大量的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与碎屑岩密切共生的火山岩夹层年龄相近,反映浅变质碎屑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同时代火成岩类。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浅变质碎屑岩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Cs、Sr、Ba、Th等含量及其相关比值、Sr同位素特征等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意味着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碎屑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构造演化。区内浅变质火山-陆缘细碎屑岩形成于与板块构造体制相关构造-沉积环境,溪口岩群显示大陆边缘拉张构造背景下的沉积作用特征,而双桥山群原岩沉积构造环境与大陆岛弧关系较密切,显示板块俯冲阶段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泥砂质岩石 元素组成 物源区 碎屑锆石U-PB年龄 江南造山带北缘
下载PDF
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彦杰 孙磊 +3 位作者 周效华 廖圣兵 王存智 朱意萍 《地质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351-357,共7页
皖赣相邻区广布的浅变质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该浅变质地层应形成于821Ma^840Ma间的新元古代早期。综合沉积事件、岩浆事件和构造事件等提出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经历了古扬子板... 皖赣相邻区广布的浅变质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该浅变质地层应形成于821Ma^840Ma间的新元古代早期。综合沉积事件、岩浆事件和构造事件等提出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经历了古扬子板块东南缘裂开—陆缘小洋盆有限俯冲—弧陆碰撞造山—造山期后陆壳裂陷沉积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北缘 新元古代 构造演化 岛弧火山岩 江西 安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