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级SBR生物膜中全程自养脱氮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廖德祥 李小明 +2 位作者 曾光明 杨麒 杨国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研究了具有全程自养脱氮作用的生物膜中无机碳源浓度、pH值、溶解氧(DO)对全程自养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HCO3浓度从1.75g/L上升到2.50g/L时,反应体系中的pH值从7.6~8.0上升到8.8左右,氨氮转化率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急剧下降到53%和... 研究了具有全程自养脱氮作用的生物膜中无机碳源浓度、pH值、溶解氧(DO)对全程自养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HCO3浓度从1.75g/L上升到2.50g/L时,反应体系中的pH值从7.6~8.0上升到8.8左右,氨氮转化率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急剧下降到53%和48.8%.在进水氨氮负荷为60g/(m3(d)时,最佳DO应控制在0.5~0.7mg/L,此时氨氮转化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自由氨
下载PDF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处理高含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廖德祥 吴永明 +2 位作者 李小明 杨麒 曾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76-1780,共5页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其对高含氮、低C/N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噍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0d时,亚硝化活性比较稳定,进水氨氮浓度对其影响不大.进水氨氮浓度在400~600mg/L时,出水亚硝...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其对高含氮、低C/N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噍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0d时,亚硝化活性比较稳定,进水氨氮浓度对其影响不大.进水氨氮浓度在400~600mg/L时,出水亚硝酸氮浓度都在260~280mg/L,可以通过控制进水氨氮浓度调节出水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亚硝化反心器出水的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对厌氧氨氧化脱氮率有重要的作用。当进水氨氮浓度为480mg/L时,出水中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为1.2左右,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氮物质去除率达到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 联合工艺 废水
下载PDF
全程自养脱氮新工艺 被引量:6
3
作者 廖德祥 李小明 +3 位作者 曾光明 杨国靖 谢珊 吴永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3,共3页
 介绍了全程自养脱氮新工艺,分析了工艺实现条件及特点,并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全程自养脱氮和好氧颗粒污泥结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 硝化—反硝化脱氮 厌氧氨氧化 好氧颗粒污泥
下载PDF
情绪在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中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廖德祥 杨成梯 +2 位作者 张缤 余静 张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67-868,共2页
目的 :探讨情绪因素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A型行为评定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 10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查。根据SAS测值分为三组 ,SAS阴性组为A组 ,共 3 4人 ,予科素亚 5 0mg每天一次 ,共 3 0天 ,一组SAS阳性组... 目的 :探讨情绪因素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A型行为评定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 10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查。根据SAS测值分为三组 ,SAS阴性组为A组 ,共 3 4人 ,予科素亚 5 0mg每天一次 ,共 3 0天 ,一组SAS阳性组为B组 ,共 14人 ,予科素亚 5 0mg每天一次 ,另一组SAS阳性为C组 ,共 14人 ,予科素亚 5 0mg及帕罗西汀 2 0mg一天一次 ,共 3 0天。结果 :焦虑阳性率在A型行为的高血压患者中比非A型行为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增加。在A型行为中SAS阳性者占 45 1% ,非A型行为中 ,SAS阳性者占 10 5 % ,治疗焦虑对降压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一般无焦虑的A型行为的高血压 ,治疗有效率达 79 4% ,而SAS阳性单纯降压治疗疗效差 ,有效率仅达 5 7 1% ,但加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后 ,有效率达78 5 % ,与SAS阴性高血压的疗效相似。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治疗 ,除常规用药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A型行为 焦虑情绪 药物干预
下载PDF
连接蛋白43与心律失常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德祥 杨成梯 +1 位作者 张缤 余静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34-135,130,共3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连接蛋白43 细胞间隙连接 细胞连接通讯 信息传递功能 心肌细胞闰盘 节律性收缩 心电活动 正常心脏 信息通道 细胞通讯 动物体内 结构基础 结构成份 信号传导 蛋白分子 Cx43 结构功能
下载PDF
连接蛋白43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德祥 杨成悌 陈必良 《医学综述》 2003年第2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连接蛋白43 分娩 心律失常 肿瘤
下载PDF
碳羟磷灰石(CHAP)吸附废水中锰离子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德祥 蔡宏辉 钟琼 《中国锰业》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主要研究了碳羟磷灰石(CHAP)对二价锰离子的吸附性能。从pH、吸附时间及初始Mn2+浓度3方面对吸附能力的影响进行吸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CHAP吸附Mn2+的最佳pH值为6,最佳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量达到22.44mg/g。CHAP对Mn2+... 主要研究了碳羟磷灰石(CHAP)对二价锰离子的吸附性能。从pH、吸附时间及初始Mn2+浓度3方面对吸附能力的影响进行吸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CHAP吸附Mn2+的最佳pH值为6,最佳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量达到22.44mg/g。CHAP对Mn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CHAP吸附Mn2+的能力随着废水中Mn2+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的吸附量达24.29mg/g,CHAP对M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羟磷灰石 Mn2+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丝瓜瓤固定简青霉吸附废水中Pb^(2+)和Cu^(2+)的机理 被引量:32
8
作者 徐雪芹 李小明 +4 位作者 杨麒 廖德祥 曾光明 张昱 刘精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100,共6页
采用一种新型固定载体——丝瓜瓤,固定简青霉(Penicillium sp.),研究其在溶液中对金属离子Pb2+和Cu2+的吸附效果,并探讨其生物吸附机理,分析其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用丝瓜瓤固定简青霉能高效去除废水中Pb2+和Cu2+.研究发现,溶液pH... 采用一种新型固定载体——丝瓜瓤,固定简青霉(Penicillium sp.),研究其在溶液中对金属离子Pb2+和Cu2+的吸附效果,并探讨其生物吸附机理,分析其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用丝瓜瓤固定简青霉能高效去除废水中Pb2+和Cu2+.研究发现,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有较大影响,最佳吸附pH值在5.5附近;最佳吸附温度为25~35℃;溶液浓度在10~500mg.L-1范围内,固定化简青霉菌对重金属的吸附随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生物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min.用0.1mo.lL-1HCl解吸,循环吸附-解吸5次后,固定化简青霉吸附金属离子的能力几乎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青霉 固定化 丝瓜瓤 生物吸附 重金属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颗粒化及其脱氮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2
9
作者 赵志宏 廖德祥 +2 位作者 李小明 曾光明 杨麒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0-804,共5页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种泥,启动SBR反应器,旨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以及研究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富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1个重要控制因素,以HRT为30 d,第58 d时,SBR反应器就出现厌氧氨氧化现象,与此同时,颗粒污...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种泥,启动SBR反应器,旨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以及研究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富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1个重要控制因素,以HRT为30 d,第58 d时,SBR反应器就出现厌氧氨氧化现象,与此同时,颗粒污泥由灰黑色变为棕褐色,粒径减小.到第90 d时,成功培养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NH4+-N和NO2--N同时被去除,最大去除速率分别达到14.6 g/(m3.d)和6.67 g/(m3.d).从第110 d开始,逐步降低HRT,以提高基质负荷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生长.到目前t=156 d,HRT降到5 d,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6%和62.5%,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为1.12.污泥也由棕褐色变为红棕色,形成红棕色的具有高厌氧氨氧化活性颗粒污泥,总氮负荷达到34.3 g/(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颗粒污泥 SBR反应器
下载PDF
内循环SBR反应器无厌氧段实现同步脱氮除磷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冬波 李小明 +3 位作者 曾光明 杨麒 廖德祥 刘精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4-539,共6页
研究了内循环SBR反应器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为4h,曝气开始时DO浓度为6mg.L-1,pH值7~8时,反应器对COD、NH4+-N、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进水中COD浓度、NH4+-N浓度、TP浓度分别由170~260mg.L-1... 研究了内循环SBR反应器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为4h,曝气开始时DO浓度为6mg.L-1,pH值7~8时,反应器对COD、NH4+-N、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进水中COD浓度、NH4+-N浓度、TP浓度分别由170~260mg.L-1、20~30mg.L-1、8~20mg.L-1降到出水的4~48mg.L-1、0~2.0mg.L-1和0~1.4mg.L-1,COD、TIN(NH4+-N+NO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89.7%±6.5%、70%左右,NH4+-N的转化率为97.4%±3.6%、TP的去除率为95.6%±4.4%.在本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反应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厌氧段而直接曝气,TP的去除效果仍然良好且运行稳定,这和传统的理论与研究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同步脱氮除磷 模拟城市生活污水
下载PDF
SBR无厌氧段实现生物除磷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冬波 李小明 +6 位作者 杨麒 张杰 刘依磷 柳娴 贾斌 曾光明 廖德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67-1873,共7页
研究了SBR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SBR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厌氧段而直接好氧曝气,废水中磷的浓度仍下降较快.在曝气时间为4 h,进水COD浓度为400 mg·L^-1左右,反应过程中pH值7.0±0.2... 研究了SBR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SBR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厌氧段而直接好氧曝气,废水中磷的浓度仍下降较快.在曝气时间为4 h,进水COD浓度为400 mg·L^-1左右,反应过程中pH值7.0±0.2时,进水中TP浓度由15-20 mg·L^-1降到1 mg·L^-1以下,磷的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反应过程中传统的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基本保持不变且含量较低(PHA浓度在5 mg·L^-1左右),聚合磷酸盐(聚磷)在4 h好氧阶段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好氧开始时聚磷含量为83.034 mg·g^-1好氧1h时污泥中聚磷含量为79.980 mg·g^-1,好氧结束时聚磷含量为83.086mg·g^-1),在0.5 h沉淀和3.5 h静置期内聚磷没有明显的水解现象.此研究表明在无厌氧段、无PHA合成而直接好氧曝气,聚磷菌亦能将废水中磷酸盐合成聚磷,通过排除富磷污泥而达到除磷目的,这和传统的理论与研究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多β羟基烷酸盐 聚磷
下载PDF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时除磷脱氮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国靖 李小明 +4 位作者 曾光明 廖德祥 谭学华 吴永明 杨麒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
为实现同时除磷脱氮,以单级SBR中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在温度为25℃、pH值为7~8、厌氧反应80~90 min、好氧反应240min、曝气阶段的DO为1~2 mg/L、SRT为20 d的运行条件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反硝化聚磷菌能够与硝化菌在颗... 为实现同时除磷脱氮,以单级SBR中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在温度为25℃、pH值为7~8、厌氧反应80~90 min、好氧反应240min、曝气阶段的DO为1~2 mg/L、SRT为20 d的运行条件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反硝化聚磷菌能够与硝化菌在颗粒污泥中共存并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占全部聚磷菌的73.1%;系统处于稳态时对氮、磷和有机碳具有非常稳定的去除效果.当进水氨氮、磷和乙酸碳浓度分别为25~50、8~15、100~180 mg/L,MLSS为7.0g/L,MLVSS为6.4g/L时,对氨氮、总无机氮、磷、乙酸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8%、89.7%、96.8%和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同时除磷脱氮 反硝化聚磷菌
下载PDF
双室和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及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斌 李小明 +6 位作者 刘志华 杨麒 廖德祥 曾光明 邹高龙 胡劲梅 刘精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7,82,共5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分为双室和单室燃料电池。简述了双室和单室MFC的工作机制,综述了双室MFC中阳极(材料)、阴极(材料)、分割材料和单室MFC中"二合一"、"三合一"型以及无膜型电池的特点,比较并分析了双室和单室...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分为双室和单室燃料电池。简述了双室和单室MFC的工作机制,综述了双室MFC中阳极(材料)、阴极(材料)、分割材料和单室MFC中"二合一"、"三合一"型以及无膜型电池的特点,比较并分析了双室和单室MFC在构型上的优缺点,以及两者在内阻、功率密度和库仑效率等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展望了MFC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内阻 功率密度 库仑效率
下载PDF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永明 李小明 +3 位作者 曾光明 尹疆 廖德祥 胡梅芬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与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在处理低(超低)碳氮比高浓度含氮废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上个世纪末生物脱氮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的创新.在温度为30~40℃和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 d条件下,p(DO)在0.5~2.... 与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在处理低(超低)碳氮比高浓度含氮废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上个世纪末生物脱氮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的创新.在温度为30~40℃和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 d条件下,p(DO)在0.5~2.5 mg/L,pH值为7.4~8.3时,能够较好的实现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探讨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在污泥颗粒化技术中的实现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 颗粒污泥 高氧废水 生物脱氮
下载PDF
ANAMMOX菌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志宏 李小明 +2 位作者 廖德祥 邓嫔 李旭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厌氧氨氧化具有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特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脱氮途径。厌氧氨氧化是一个生物过程,已确定的细菌有3种:Brocadia、Kuenenia和Scaliadua。综述了其分离和鉴定的方法、生物化学途径、生态生理学特性和分布。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浮霉状菌目 PCR 厌氧氨氧化体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志宏 李小明 +2 位作者 廖德祥 曾光明 杨麒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5期47-52,共6页
该文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的机理、微生物基础和反应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厌氧氨氧化在废水生物脱氮方面的应用前景。着重提出了厌氧氨氧化在污泥颗粒化技术中的实现的可能机理。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厌氧氨氧化 全程自养脱氮 厌氧颗粒污泥
下载PDF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经济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林平 李小明 +3 位作者 曾光明 廖德祥 杨麒 岳秀 《净水技术》 CAS 2008年第2期4-6,14,共4页
重点从曝气量、外加碳源量、剩余污泥量、处理效果等方面对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优点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证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工艺,对现有的生物脱氮工艺的改造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 曝气量 外加碳源量 剩余污泥量
下载PDF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其在固定化微生物中的实现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永明 李小明 +3 位作者 曾光明 尹疆 廖德祥 胡梅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17,49,共5页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在处理低(超低)C/N比高浓度含氮废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可节省25%的供气量和40%的有机碳。作者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概括了亚硝化反应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厌氧氨...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在处理低(超低)C/N比高浓度含氮废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可节省25%的供气量和40%的有机碳。作者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概括了亚硝化反应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厌氧氨氧化可能的反应机理。对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中的实现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并对今后联合工艺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固定化微生物 生物脱氮
下载PDF
主动错流式膜分离设备的研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耿安朝 王锐 +1 位作者 廖德祥 周国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124,127,共4页
针对传统膜分离设备易堵塞、清洗频繁、操作能耗高等缺陷,根据错流过滤原理,采用中空腔式膜组件、内置式集水系统和浸没式旋转结构等,自主研发了一种主动错流式膜分离设备。对原理验证样机的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实现高效错流过... 针对传统膜分离设备易堵塞、清洗频繁、操作能耗高等缺陷,根据错流过滤原理,采用中空腔式膜组件、内置式集水系统和浸没式旋转结构等,自主研发了一种主动错流式膜分离设备。对原理验证样机的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实现高效错流过滤、消除浓差极化、延缓膜污染、降低操作能耗,在水处理和工业分离领域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错流过滤 膜分离设备 样机研制 性能考察
原文传递
盐度变化对SBR中硝化作用的动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邹高龙 李小明 +4 位作者 李启武 曾光明 刘医璘 廖德祥 贾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5-600,共6页
针对含氨氮废水,研究了逐步提高盐度(以氯离子浓度计)驯化活性污泥过程、淡水活性污泥受到一定盐度冲击过程以及经过30000 mg Cl/L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在盐度波动时对SBR反应器中亚硝化和硝酸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逐步提高盐度驯... 针对含氨氮废水,研究了逐步提高盐度(以氯离子浓度计)驯化活性污泥过程、淡水活性污泥受到一定盐度冲击过程以及经过30000 mg Cl/L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在盐度波动时对SBR反应器中亚硝化和硝酸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逐步提高盐度驯化的过程中,NH4+-N的降解速率在盐度提高为15000 mg Cl/L时先降低后升高,当盐度为25000mg Cl/L时,反应周期末有大量的NO2--N累积,当盐度高达30000 mg Cl/L时,NH4+-N的降解速率仍然维持在一定水平,这说明硝酸化过程比亚硝化过程更容易受到高盐度的抑制。而在冲击实验中,当淡水活性污泥受到20000 mg Cl/L盐度冲击时,即使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后亚硝化过程仍然受到较大的抑制,且反应周期末有大量NO2--N累积,当受到30000 mgCl/L盐度冲击时硝化作用几乎完全被抑制。经过30000 mg Cl/L驯化后的活性污泥的硝化作用对盐度波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亚硝化和硝酸化 盐度冲击 波动实验 盐度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