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和脊髓Ⅱ板层NT-3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4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陈彦红 刘苏 A.Takeda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2,W014,共5页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 (L6 )和 L3、L5脊髓 II板层 NT-3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正常组 NT-3及其 m 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大型神经元和少数中、小型神经元。部分去背根后 ,3 d和1...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 (L6 )和 L3、L5脊髓 II板层 NT-3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正常组 NT-3及其 m 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大型神经元和少数中、小型神经元。部分去背根后 ,3 d和10 d两时相 NT-3 m RNA大型神经元阳性数明显减少 ,而 NT-3阳性大型神经元数术后 10 d时方明显减少 (P<0 .0 1) ;NT-3及其 m RNA阳性小型细胞数在术后两时相均较正常组者增多 (P<0 .0 1) ;而在中型神经元只有 NT-3阳性神经元数有增加。相对地 ,在脊髓 板层 ,两时相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均较正常者明显增加 (P<0 .0 1) ,且以 3 d组者为最明显 ,但均未见 NT-3 m RNA阳性信号。结果表明 ,部分去背根不仅导致背根节各类神经元中 NT-3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且对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量也有明显影响。提示 NT-3可能在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去背根 备用背根节 脊髓Ⅱ板层 NT-3 MRNA 表达
下载PDF
针刺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Ⅱ板层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4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陈彦红 刘苏 A.Takeda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W013,共5页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探讨了针刺促进脊髓 板层可塑性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 m RNA阳性中 (4 2~ 5 7μm)、小 (<42 μm)型神经元的百分数有...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探讨了针刺促进脊髓 板层可塑性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 m RNA阳性中 (4 2~ 5 7μm)、小 (<42 μm)型神经元的百分数有所增加 (P<0 .0 5 ) ;脊髓 板层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阳性神经膨体密度明显增多 (P<0 .0 1)而阳性神经元百分数无变化 (P>0 .0 5 ) ;针刺后脊髓 板层未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m RNA的杂交信号。提示针刺促进脊髓 板层可塑性可能与背根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Ⅱ板层 可塑性 表达
下载PDF
猫脊髓部分去传入后神经营养素家族表达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周雪 吴良芳 +4 位作者 谌宏鸣 王廷华 陈丽华 保天然 廖德阳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68,191,共5页
目的 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 板层内 NGF、BDNF、NT- 3及其 m 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 (切断 L1 ~ L5、L7~ S2 背根 ,保留 L6背根为备用根 ) 3~ 5天、10~ 11天后 ,猫脊髓 L3 、L5... 目的 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 板层内 NGF、BDNF、NT- 3及其 m 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 (切断 L1 ~ L5、L7~ S2 背根 ,保留 L6背根为备用根 ) 3~ 5天、10~ 11天后 ,猫脊髓 L3 、L5、L6或 L7节段背角 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正常猫 NGF及其 m RNA分布于 板层神经元内 ;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 ,m RNA阴性 ;NT- 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纤维及膨体中 ,m RNA阴性。 2去传入后 3~ 5天 ,NGF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 ,NT- 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 ,而 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 ;10~ 11天时 ,NGF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 ,NT- 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 ,而 BDNF含量除 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 ,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 BDNF和 NT- 3的 m RNA仍呈阴性。 3NGF达高峰的时间在 L5、L6节段较早 ,L3 较晚 ;BDNF含量的恢复以 L7最迟 ;NT- 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 ,唯 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 10~ 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 ,L3 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 ,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部分去传入 神经营养因子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3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陈彦红 A.Takeda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 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NT3 抗血清和NT3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 板层中 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 (DRG) NT3及其 m RNA阳性... 目的 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 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NT3 抗血清和NT3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 板层中 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 (DRG) NT3及其 m RNA阳性大神经元 (>5 7μm)和小神经元 (<42μm )百分数均较非针刺侧者明显增多 (P<0 .0 5 )。此外 ,脊髓针刺侧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针刺侧亦较非针刺侧明显增多(P<0 .0 5 ) ,但两侧均未见 NT3m RNA的杂交信号。结论 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可能与 DRG大、小神经元表达NT3和脊髓 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针刺治疗 脊髓 可塑性
下载PDF
备用背根猫脊髓Ⅱ板层组织对鸡胚背根节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廖德阳 吴良芳 +1 位作者 保天然 李秀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4,共5页
用10只存活5d的单侧后肢备用根猫(切除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背根),取手术侧(实验组)和非手术侧(对照组)脊髓Ⅱ板层组织块及提取液分别与Hamburger35期鸡胚背根节进行悬滴培养,并以不加植块的... 用10只存活5d的单侧后肢备用根猫(切除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背根),取手术侧(实验组)和非手术侧(对照组)脊髓Ⅱ板层组织块及提取液分别与Hamburger35期鸡胚背根节进行悬滴培养,并以不加植块的背根节培养作参照。比较各组在同一观测时间的差异.结果:(1)各组背根节从培养24h到48h,其神经突起均明显增长;(2)同一观测时间内,对照组与参照组的神经突起少而短,从背根节迁出的细胞较多,而实验组神经突起多且长,迁出的细胞较少;(3)在两个观测时间,植块与提取液培养的实验组背根节神经突起平均长度均显著长于对照组者,而对照组与参照组背根节神经突起长度的差异无显著性.表明部分腰骶背根切除猫,其脊髓Ⅱ板层及其提取液的促神经突起生长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用背根模型 脊髓Ⅱ板层 神经突起生长
下载PDF
针刺对部分去背根猫脊髓背角与备用背根节神经营养素家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雪 吴良芳 +3 位作者 王廷华 谌宏鸣 保天然 廖德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促脊髓背根侧枝出芽的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纤维并针刺后 ,猫脊髓Ⅱ板层和保留背根节内 3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 ,针刺对二者的表达无... 目的 :探讨针刺促脊髓背根侧枝出芽的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纤维并针刺后 ,猫脊髓Ⅱ板层和保留背根节内 3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 ,针刺对二者的表达无显著影响。BDNF主要分布于神经终末和膨体内 ,NT 3主要分布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 ,二者的mRNA均阴性 ,针刺组该二因子的表达均显著增强。三种因子及其mRNA在保留背根节部分神经元内表达 ,针刺组 3种因子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结论 :针刺促进 3种因子及其mRNA在保留背根节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 脊神经根 针灸效应 脊神经节 信使RNA 脊髓损伤
下载PDF
成年猫L_6DRG神经元按大小分类的形态学证据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1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昆明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成年猫L6 背根节 (DRG)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 ,测量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以探讨神经元胞体大小与细胞类型的关系 .结果 :成年猫L6 DRG神经元可分 3群 ,即大 (胞体直径 >57μm)、中 (4 2~57μm)、小 (<4 2 μm)神经元 .各占DR... 采用成年猫L6 背根节 (DRG)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 ,测量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以探讨神经元胞体大小与细胞类型的关系 .结果 :成年猫L6 DRG神经元可分 3群 ,即大 (胞体直径 >57μm)、中 (4 2~57μm)、小 (<4 2 μm)神经元 .各占DRG神经元百分比分别是 2 9% ,2 2 % ,4 9% .该结果为了解成年猫L6 DRG神经元的大小分类提供了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节神经元 大小分群 成年猫 形态学
下载PDF
用细胞钓蛋白带技术初探脊髓源性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廖德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用5只单侧后肢备用根猫术后5d的两侧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进行聚丙烯酰肢凝胶电泳,再以鸡胚背根节种经细胞构蛋白带技术找寻有神经营养活性的蛋白带.结果显示:手术侧组的电泳凝胶条上相对迁移享0.10~0.13和0.43~0.50两处均有较... 用5只单侧后肢备用根猫术后5d的两侧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进行聚丙烯酰肢凝胶电泳,再以鸡胚背根节种经细胞构蛋白带技术找寻有神经营养活性的蛋白带.结果显示:手术侧组的电泳凝胶条上相对迁移享0.10~0.13和0.43~0.50两处均有较多的神经细胞附着,细胞数分别是165个2.5×105μm2、216个/2.5×105μm2.非手术侧组凝胶条相应两处同一面积内仅有1或2个细胞.两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手术侧组电泳凝胶条相对迁移率0.10~013与043~0.50两处含有能维持种经元存活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 活性物质 脊髓背角 细胞钓蛋白带
下载PDF
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和脊髓Ⅱ板层BDNF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2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A.Takeda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0-384,T066,共6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术后 3 d和 10 d的备用背根节和脊髓 II板层内 BDNF及其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 ,正常组 ,BDNF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部分中、小神经元及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内 ,II板层内还有大量的 B...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术后 3 d和 10 d的备用背根节和脊髓 II板层内 BDNF及其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 ,正常组 ,BDNF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部分中、小神经元及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内 ,II板层内还有大量的 BDNF阳性神经膨体。背根节同时也为 BDNF m RNA阳性 ,唯背角阴性。部分去背根后 10 d组 ,备用背根节 BDNF及其 m RNA阳性中、小神经元百分数较正常及 3 d者明显增加 (P<0 .0 5 )。而 L3,L5II板层 BDNF阳性神经膨体密度在术后两组均明显下降 (P<0 .0 5 ) ,唯 BDNF的含量在 3 d组者减少 (P<0 .0 5 ) ,10 d组者恢复 (P>0 .0 5 )。术后 II板层未见 BDNF m RNA的杂交信号。结果提示 :去背根术后 3 d组脊髓 II板层阳性膨体数的下降及 BDNF含量减少 ,可能是因背根切断导致输入脊髓 II板层的 BDNF中断所致 ;而 10 d时 II板层 BDNF合成得以恢复 ,可能来源于备用背根节中、小神经元的 BDNF增多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备用根 脊髓可塑性 背根节 mRNA 表达
下载PDF
BDNF,NT_3及其mRNA在成年猫背根节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1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昆明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BDNF ,NT3及其mRNA在成年猫背根节 (DRG)的分布 .结果 :BD NF及其mRNA的阳性细胞主要是中、小神经元 .其在大、中、小神经元的阳性百分数分别是 (% ) :1 70± 0 35,11 2 1± 1 16 ,30 0 3±...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BDNF ,NT3及其mRNA在成年猫背根节 (DRG)的分布 .结果 :BD NF及其mRNA的阳性细胞主要是中、小神经元 .其在大、中、小神经元的阳性百分数分别是 (% ) :1 70± 0 35,11 2 1± 1 16 ,30 0 3± 1 4 9;4 31± 0 59,8 33± 1 2 3,15 88± 1 53 与之比较 ,NT3及其mRNA的阳性细胞则主要是大神经元 .大、中、小神经元NT3及其mRNA的阳性百分数分别是 (% ) :2 6 70± 2 71,6 2 1± 1 2 4 ,13 2 1± 2 85;2 2 81± 3 10 ,6 2 3± 0 96 ,19 78± 1 33 此外 ,DRG内亦有部分BDNF ,NT3及其mRNA阳性的卫星细胞及少数雪旺细胞 .提示BDNF ,NT3在背根节的表达涉及不同亚群的DRG神经元 ,且涉及非神经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节 BDNF NT3 MRNA 成年猫
下载PDF
简易细胞钓蛋白带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1 位作者 廖德阳 李秀琼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52-253,共2页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代替特别装置PhastSystem电泳建立了简易的细胞钓蛋白带技术,并用该技术初步寻找去部份背根猫手术侧背角提取液中的活性蛋白质。结果显示:电泳恒定出现的蛋白带有8条,背根节神经细胞密聚附着于...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代替特别装置PhastSystem电泳建立了简易的细胞钓蛋白带技术,并用该技术初步寻找去部份背根猫手术侧背角提取液中的活性蛋白质。结果显示:电泳恒定出现的蛋白带有8条,背根节神经细胞密聚附着于其中的两条蛋白带。提示钓出的该两带中含有维持神经元存活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说明我们建立的简易细胞钓蛋白带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细胞钓蛋白带技术 建立 应用
下载PDF
马桑内酯致癫痫大鼠黑质网状部的形态计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家祯 曾志源 +4 位作者 廖德阳 方一心 陈思秀 马玉琼 李光蓉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用光镜和电镜定量研究了马桑内酯致SD大鼠急性局灶型癫痫发作1小时后黑质网状部的结构变化.与对照组(5只)比较,在实验组(5只)脑的重量、体积及黑质横切面积均无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实验组黑质网状部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量,神... 用光镜和电镜定量研究了马桑内酯致SD大鼠急性局灶型癫痫发作1小时后黑质网状部的结构变化.与对照组(5只)比较,在实验组(5只)脑的重量、体积及黑质横切面积均无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实验组黑质网状部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量,神经元胞体、胞核的直径以及神经元胞体、胶质胞体、血管和神经毡的面积分数均无显著性变化,表明实验组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的数目及大小没有显著性变化,实验组神经元胞体内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的面积分数以及游离核糖体的数密度显著减少,神经元胞质基质的面积分数则显著增加,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的面积分数无显著性改变。马桑内酯所致急性局灶型癫痫发作1小时.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的显著减少,表明该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活性有所减弱。本文对该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网状部 马桑内酯 癫痫 形态计量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的多功能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廖德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神经生长因子的多功能性王廷华,吴良芳,廖德阳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研究室成都610041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作为一种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持着特定类型神经元的存活和发育,这一点已有诸多... 神经生长因子的多功能性王廷华,吴良芳,廖德阳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研究室成都610041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作为一种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持着特定类型神经元的存活和发育,这一点已有诸多的实验证实[1,2]。然而现今将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多功能性 神经系统 炎症 免疫系统
下载PDF
改进方法、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讨论课在组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保天然 廖德阳 李永红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1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讨论课 血液检验 本门 假两性畸形 法洛氏四联症 生殖管道 人才培养 问卷调查 畸形病 教育思想
下载PDF
联合培养法的改良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廖德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本文用改良的联合培养法观察去传入猫脊髓背角提取液电泳带相对迁移率(Rf)0.11-0.12,0.45-0.48该两蛋白带对鸡胚背根节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手术侧组Rf0.11-0.12,0.45~0.48蛋白带凝胶碎块的培养,48h神经元存... 本文用改良的联合培养法观察去传入猫脊髓背角提取液电泳带相对迁移率(Rf)0.11-0.12,0.45-0.48该两蛋白带对鸡胚背根节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手术侧组Rf0.11-0.12,0.45~0.48蛋白带凝胶碎块的培养,48h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0.82±0.05、0.81±0.02;而非手术侧组(其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0.55±0.07、0.54±0.08。分别比较两侧各对应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手术侧组Rf0.11—0.12及Rf0.45—0.48两蛋白带内均含有促进神经元存活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培养 改良 应用 鸡胚 背根节
下载PDF
CBS的讨论课在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保天然 章为 +1 位作者 周雪 廖德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S1期205-205,207,共2页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 ,传统教育不利于人才培养 ,不适应形势发展所需 ,教育必须改革势在必行。医学教育改革在国内外掀起了高潮 ,我校结合国情、校情设计了以病例为引导(CBS)的...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 ,传统教育不利于人才培养 ,不适应形势发展所需 ,教育必须改革势在必行。医学教育改革在国内外掀起了高潮 ,我校结合国情、校情设计了以病例为引导(CBS)的讨论课 ,CBS在人体胚胎学课程中有了初步尝试 ,收到良好效果 ,我们实施的主要步骤是 :1、收集筛选病案 ;2、编写学生手册和教师手册 ;3、加强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4、收集分析反馈意见 :学生反映与教师反映。存在问题 :学生方面与教师方面的。师生们均反映 CBS讨论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 CBS讨论课中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这是搞好教改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 课堂讨论 胚胎学
下载PDF
鸡胚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分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廖德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38-38,共1页
为获取背根节神经元,采用Hamburger35期来亨鸡胚,摘取其脊髓腰段背根节(DRG)制成细胞悬液,并制备DRG的HE染色石蜡切片。测量DRG切片上神经元和非神经元胞体最大径后,参照细胞大小结合形态学来区分背根节细胞悬液中的神经元和非种... 为获取背根节神经元,采用Hamburger35期来亨鸡胚,摘取其脊髓腰段背根节(DRG)制成细胞悬液,并制备DRG的HE染色石蜡切片。测量DRG切片上神经元和非神经元胞体最大径后,参照细胞大小结合形态学来区分背根节细胞悬液中的神经元和非种经元成份。用离心沉降法(1000转/分,5min)和自然沉降贴壁法(37℃,30min)分离细胞悬液中的神经元。结果显示:DRG切片上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主要是卫星细胞)的脑体最大径分别在6~22pm与1~4pm之间。按此大小测得DRG细胞悬液中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主要是卫星细胞)之比约为1:12左右;经离心沉降和自然沉降贴壁后两者比值可增至约1:1.6左右。其中神经元约80%保留,而非神经元丢失约90%。表明用此技术鸡胚DRG细胞悬液中的大部分神经元被分离出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背根节 神经细胞 分离
下载PDF
针刺对脊髓源性神经营养物质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阳 吴良芳 廖德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9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实验采用5只双侧备用根猫,一侧以电针刺激.术后5天取脊髓背角组织,用梯度电泳与细胞钓蛋白带技术寻找针刺后脊髓背角组织中促神经元存活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结果显示,针刺侧Rf0.11带130KD的蛋白质量含量增加,促神经元存活效应... 本实验采用5只双侧备用根猫,一侧以电针刺激.术后5天取脊髓背角组织,用梯度电泳与细胞钓蛋白带技术寻找针刺后脊髓背角组织中促神经元存活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结果显示,针刺侧Rf0.11带130KD的蛋白质量含量增加,促神经元存活效应增强.该活性蛋白可能与针刺促进备用根侧支出芽和突触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备用根 脊髓背角 电泳 细胞的蛋白带 神经营养物质
下载PDF
针刺备用根猫背角组织中促神经突起生长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阳 吴良芳 廖德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39-40,共2页
本组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备用根猫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大于50KD组份内存在促神经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本实验采用双侧备用根猫模型(切除双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每日针刺动物一侧L6脊神经支配范围的足三里... 本组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备用根猫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大于50KD组份内存在促神经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本实验采用双侧备用根猫模型(切除双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每日针刺动物一侧L6脊神经支配范围的足三里与悬钟、伏兔与三明交两组穴位之一,以进一步证实针刺时该类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的影响。术后5天取双侧T12~SZ脊髓背角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电泳分析,并与鸡胚背根节(DRG)联合培养。结果显示:1.对聚丙烯酸胺梯度电泳的电泳谱分析,发现在相对迁移率(RM)0.11带的蛋白质,针刺侧吸收峰面积百分比(11.78±1.08%)较非针刺侧(10.12f0.83%)明显增高(P<0.05)。2.取RM0.11带及空白凝胶小片分别与DRG联合培养,48小时后测量DRG神经突起平均长度。发现针刺侧(22043±6.01pm)、非针刺侧(187.08±8.01pm)、以及参照组(15577±2.04pm)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以上结果提示,部分去传入猫背角组织中存在某种促神经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针刺通过增加该活性物质的含量来加强这种促神经突起生长效应。由此推测,部分去传入和针刺引起的这类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增加,可能与备用根猫在体的侧支出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用根 背角组织 神经突起 生长活性物质 针刺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成年猫脊髓的分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1 位作者 廖德阳 李秀琼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采用NADPHd 酶组化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产物在猫脊髓的分布。结果显示:NOS的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脊髓Ⅱ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内。其它部位除中央管附近及腹角见个别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外,几... 采用NADPHd 酶组化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产物在猫脊髓的分布。结果显示:NOS的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脊髓Ⅱ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内。其它部位除中央管附近及腹角见个别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外,几乎未见NOS阳性染色。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所显示的脊髓Ⅱ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内的NOS阳性产物可能主要与三种类型NOS(神经活性NOS,诱导性NOS,内皮源性NOS)中的神经活性NOS关系密切。本文结果还提示Ⅱ板层神经膨体和神经元内的NOS可能与Ⅱ板层的某些生理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脊髓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