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归丸调节肾阳虚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磊 廖成彬 +3 位作者 黄榕波 马娜 唐小娅 王秀凤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究右归丸调节肾阳虚过程中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组;分别测定3个组早、中、晚期垂体-甲状腺轴生物分子[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 目的探究右归丸调节肾阳虚过程中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组;分别测定3个组早、中、晚期垂体-甲状腺轴生物分子[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垂体-肾上腺轴生物分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以及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的含量,利用成组比较及因子分析方法探究右归丸调节肾阳虚时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右归丸调节肾阳虚的早中晚3个时期除LH和ACTH外,垂体-靶腺轴其余生物分子指标值均随着用药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归丸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早期主调控因子主要包括靶腺层生物分子,中期增加了1个垂体层生物分子,晚期增加了2个垂体层生物分子。结论右归丸调节肾阳虚相对西药是一个较为缓慢长期的过程;右归丸调节肾阳虚过程中首先对靶腺层起作用,进而反馈到垂体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丸 肾阳虚 垂体-靶腺轴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1H谱的2型糖尿病肾病分时期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廖成彬 吴立蓉 +3 位作者 陈瑞群 马娜 张磊 王秀凤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41-546,560,共7页
目的分析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diabetic nephropathy,T2DN)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尿液代谢组学的差异,寻找T2DN早期代谢标志物并分析T2DN发病机制。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T2DN组(n=... 目的分析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diabetic nephropathy,T2DN)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尿液代谢组学的差异,寻找T2DN早期代谢标志物并分析T2DN发病机制。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T2DN组(n=12)和正常组(n=6),T2DN组采用高脂喂养4周后空腹注射STZ(40 mg/kg)建立T2DN模型;正常组正常饲料喂养并注射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作为对照。分别于第8、12、16周代谢笼收集尿液,通过1H NMR技术检测其尿液代谢组学特征,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代谢差异。结果模型组中9只大鼠发展为T2DN模型,成模率为75%。模式识别方法分析显示正常组、T2DN组第8周、T2DN组第12周和T2DN组第16周大鼠的尿液有明显的代谢差异,这些差异代谢涉及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肠道菌群。结论随着T2DN大鼠病程的进展,其尿液中的代谢谱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具有显著性变化的代谢物可以为T2DN的早期诊断和探索T2DN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2型糖尿病肾病 链脲佐菌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李圳 王秀凤 +5 位作者 马娜 廖成彬 刘基 赖炳荣 黄沐阳 陈树龙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动态研究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右归丸组。采用氢化可的松构建肾阳虚模型,造模第8天开始,药物组用右归丸汤剂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第15... 目的动态研究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右归丸组。采用氢化可的松构建肾阳虚模型,造模第8天开始,药物组用右归丸汤剂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第15、23、30天处死动物,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_SH)、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_4)的含量,检测下丘脑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_RH)的含量,并对垂体、甲状腺质量进行称重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肾阳虚模型组大鼠各期T_RH、T_SH、T_3、T_4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各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均有升高,其中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升高明显(P<0.01),右归丸对垂体-甲状腺轴T_SH、T_3、T_4的动态调整程度不一。结论在肾阳虚证动态发展过程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变化明显且T_SH、T_3、T_4是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丸 肾阳虚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动态影响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右归丸配伍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秀凤 陈瑞群 +2 位作者 廖成彬 孟盼 张磊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利用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药效预测模型获取右归丸优化配伍,并探究其中核心药(包括补阴药、补阳药)和边缘药的相互作用及地位。方法把大鼠分为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右归丸原方组、右归丸核心药组、右归丸边缘药组以及右归丸均匀... 目的利用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药效预测模型获取右归丸优化配伍,并探究其中核心药(包括补阴药、补阳药)和边缘药的相互作用及地位。方法把大鼠分为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右归丸原方组、右归丸核心药组、右归丸边缘药组以及右归丸均匀设计药方组5组,共10组,分别检测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_4)、皮质醇(CORT)、睾酮(T),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药效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获得右归丸优化配伍并分析核心药(补阴药、补阳药)和边缘药3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通过预测模型获得多个优化配伍的药效高于右归丸原方,并对其中一个优化配伍进行了实验验证;右归丸中补阴药和补阳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同时右归丸的边缘药对补阴药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其中熟地当归药对之间协同作用较强。结论右归丸优化配伍可以为右归丸中成药开发提供借鉴;熟地当归是右归丸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药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阳虚 右归丸 补阴药 补阳药 均匀设计 支持向量回归机
下载PDF
结合血清代谢组学与支持向量回归机揭示右归丸调节肾阳虚证的代谢标志物群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瑞群 廖成彬 +2 位作者 郭茜 张磊 王秀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2-70,共9页
目的:寻找右归丸(Youguiwan,YGP)治疗肾阳虚证(KYDS)的血清代谢标志物群,并进一步探索右归丸中不同药性的中药(补阳药、补阴药、补血药)对代谢标志物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对右归丸治疗的KYDS大鼠进... 目的:寻找右归丸(Youguiwan,YGP)治疗肾阳虚证(KYDS)的血清代谢标志物群,并进一步探索右归丸中不同药性的中药(补阳药、补阴药、补血药)对代谢标志物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对右归丸治疗的KYDS大鼠进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并结合模式识别来分析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情况,从而寻找右归丸治疗KYDS的代谢标志物。同时,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和预测了右归丸中不同药性中药的药量变化对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探索右归丸中不同药性的中药起调节作用的代谢物,研究右归丸的作用机制。结果:找出了22个代谢标志物,包括氨基酸代谢(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甲硫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酪氨酸、牛磺酸),糖代谢(乳酸、乙酸和β-葡萄糖),能量代谢(甘油、肌酸、肌醇),菌群代谢[甜菜碱/氧化三甲胺(TMAO)],脂类代谢[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糖蛋白[N-乙酰糖蛋白(NAG)]。SVR分析后发现补阳药主要对HDL和甜菜碱/TMAO起作用,补阴药主要对LDL/VLDL,亮氨酸和NAG起作用;补血药主要对肌酸、谷氨酸、乳酸、甲硫氨酸、肌醇和甘油起作用。结论:基于1H-NMR的血清代谢组学能够发现肾阳虚证的代谢标志物群,与SVR结合能进一步揭示右归丸中不同药性中药调节肾阳虚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代谢组学 肾阳虚证 右归丸 核磁共振氢谱 支持向量回归机 代谢标志物群 糖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