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O-SA算法涂布机伺服注液系统PID参数优化
1
作者 张明洁 廖映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2,198,共6页
针对涂布机伺服注液系统存在开机响应慢、波动大、在涂布过程中转角处控制不线性等控制方面的问题,提出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模拟退火优化算法(SA)相结合的粒子群-模拟退火优化算法(PSO-SA)来对控制器的Kp、Ki、Kd三个参数进行寻优... 针对涂布机伺服注液系统存在开机响应慢、波动大、在涂布过程中转角处控制不线性等控制方面的问题,提出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模拟退火优化算法(SA)相结合的粒子群-模拟退火优化算法(PSO-SA)来对控制器的Kp、Ki、Kd三个参数进行寻优,然后将寻优得到的最优PID控制参数带入系统控制器以获得最优化控制的解决方案。首先,利用机理法建立伺服注液机构的数学模型;然后,再对PSO、SA、PS0-SA算法进行分析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PSO-SA混合算法寻优能力最强和收敛速度最快;最后,利用SIMULINK建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分别用PSO-SA混合算法、PSO算法、SA算法优化得到的优化PID参数带入模型,得到三种不同算法系统下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抗扰动曲线,并从使用性能方面对系统响应和抗扰动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比三种算法控制的伺服注液系统,PSO-SA算法控制0超调、最短的时间3.28s得到稳定,且抗扰动能力最强;相对于PSO或SA算法,在巡边式涂布机伺服注液系统应用PSOSA算法可获得更迅速响应,系统运行也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边式涂布机 伺服注液 PSO算法 SA算法 PID控制 PID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的液晶屏Mura缺陷检测
2
作者 陈顺龙 廖映华 +1 位作者 林峰 舒成业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9-447,共9页
针对液晶屏Mura缺陷检测中因对比度低和尺度差异多样而导致的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从提升模型对小尺度缺陷和微弱缺陷检测性能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液晶屏Mura缺陷检测模型YOLO-D3MNet。首先,通过引入ConvNeXtv2模块重构... 针对液晶屏Mura缺陷检测中因对比度低和尺度差异多样而导致的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从提升模型对小尺度缺陷和微弱缺陷检测性能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液晶屏Mura缺陷检测模型YOLO-D3MNet。首先,通过引入ConvNeXtv2模块重构模型的主干网络和颈部网络,提高模型在复杂纹理背景下的微弱特征提取能力;其次,针对检测头模块特征信息跨通道交流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通道混洗策略和深度可分离卷积的高效解耦头,促进不同特征通道之间的信息流动,降低模型的算力需求;最后,针对基于预测框和真值框的交并比度量对小尺度缺陷的位置偏差敏感的问题,引入归一化高斯Wasserstein距离损失函数,提供更多的正样本候选框,从而提高模型对Mura缺陷的检测性能。改进后的YOLO-D3MNet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和mAP_(50)分别为92.9%、88.8%和94.8%。相较于基础模型YOLOv8n,YOLO-D3MNet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和mAP_(50)分别提高了3.4%、2.7%和3.6%,同时模型的GFLOPs降低了24.7%。与YOLOv5n等主流目标检测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YOLO-D3MNet模型在液晶屏Mura缺陷检测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ra缺陷 液晶屏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微弱特征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五轴机床十字滑座工艺参数优化
3
作者 刘科 廖映华 +1 位作者 谭州 陈顺龙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十字滑座是决定精密五轴数控机床性能的关键部件之一,为实现十字滑座质量、沿Z轴方向形变量和固有频率的综合优化,提出了一种结合参数灵敏性分析和2阶响应面预测模型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在静动态性能分析中,通过ANSYS平台获得了十字... 十字滑座是决定精密五轴数控机床性能的关键部件之一,为实现十字滑座质量、沿Z轴方向形变量和固有频率的综合优化,提出了一种结合参数灵敏性分析和2阶响应面预测模型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在静动态性能分析中,通过ANSYS平台获得了十字滑座静态工况下的整体质量、最大形变量和模态频率等参数,明确了该结构件的优化方向。在参数灵敏性分析中,以十字滑座内部各筋板厚度为例,将高敏感性参数作为最佳优化对象。在参数多目标优化中,应用Design-Expert平台对其进行组合试验,并对结果数据进行了二次多项式拟合分析,采用相似模型算法拟合出各设计变量对输出目标的响应曲面,进而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各参数进行寻优求解,最终获得了十字滑座筋板厚度参数的最佳分配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获得十字滑座筋板结构优化设计问题中的最优解,优化后的十字滑座质量及形变量更小,且模态频率降低,筋板厚度分配更加合理,同时也为减小五轴数控机床几何误差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十字滑座 敏感度 响应面 多目标参数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新型随动导丝的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参数优化
4
作者 牟宗海 廖映华 +3 位作者 王松明 刘科 罗星燃 杨瑞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8,共9页
电极丝振动是影响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加工精度,设计一种可实时补偿电极丝移动误差的随动导丝装置。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出影响评价指标的关键因素及影响规律。通过4因子4水平16组正交试验,得... 电极丝振动是影响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加工精度,设计一种可实时补偿电极丝移动误差的随动导丝装置。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出影响评价指标的关键因素及影响规律。通过4因子4水平16组正交试验,得出各参数组合对评价指标的影响。采用田口法剖析各因子重要性,借助灰色关联法对评价指标实施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当脉冲宽度为2μs、脉冲间隙为4μs、功放管数为2个、运丝速度为3 m/s时工件加工质量更优。经试验对比,使用优化参数加工使工件尺寸总误差降低47.80%,表面粗糙度总平均值降了31.09%,切割速度总平均值提高13.80%。提出的一种新型随动导丝结构为进一步优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锥度 新型随动导丝 线切割 参数优化 灰色关联法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前侧车门外板抗凹性分析
5
作者 王卫 廖映华 +2 位作者 刘科 王宏瑞 刘长钊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5年第3期40-47,共8页
针对某车门外板存在的凹陷变形现象,运用联合数值仿真对车门外板进行抗凹性分析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Hypermesh进行CAE计算文件搭建;再应用均匀布点法,锁定车门外板关键区域加载点;进一步地,采用逐次加载法对车门外板进行加载与卸载;最... 针对某车门外板存在的凹陷变形现象,运用联合数值仿真对车门外板进行抗凹性分析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Hypermesh进行CAE计算文件搭建;再应用均匀布点法,锁定车门外板关键区域加载点;进一步地,采用逐次加载法对车门外板进行加载与卸载;最后,调用ABAQUS求解计算,以获得载荷-位移曲线、车门位移云图和残余形变状态云图。结果表明,车门外板原状态关键区域的抗凹性不足,需对其优化改进。优化结果表明,P2点的最大位移减小了33.72%,残余变形减小86.66%;P3点的最大位移减小28.33%,残余变形减小9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凹性 车门外板 数值模拟 ABAQUS
下载PDF
基于组态王和PLC的QSC014液压实验台改造 被引量:4
6
作者 廖映华 王春 +1 位作者 张良栋 赵献丹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提出了利用PLC实现液压系统控制,传感器、PLC模拟量输入通道和组态王实现数据采集,Matlab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的总体改造方案。实验表明,改造后的实验台操作简便、控制可靠,能够实时监控系统运行,采集的数据准确,分析结果可信度高,更好地... 提出了利用PLC实现液压系统控制,传感器、PLC模拟量输入通道和组态王实现数据采集,Matlab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的总体改造方案。实验表明,改造后的实验台操作简便、控制可靠,能够实时监控系统运行,采集的数据准确,分析结果可信度高,更好地满足较为复杂的液压系统的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板”控制电路 数据采集 模拟量输入通道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QCS014液压实验台利旧改造 被引量:4
7
作者 廖映华 张良栋 +1 位作者 符纯华 刘高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82,共3页
QCS014液压实验台原有的"矩阵板"控制线路复杂、控制方式单一,不能满足机电液集成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要求。保持其原有液压部分不变,根据机电液集成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实验台电气控制部分进行改造,将其... QCS014液压实验台原有的"矩阵板"控制线路复杂、控制方式单一,不能满足机电液集成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要求。保持其原有液压部分不变,根据机电液集成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实验台电气控制部分进行改造,将其分为主控模块、电源模块、PLC模块、按钮开关模块、继电器模块、信号显示模块等几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构建一个机电液集成控制开放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试验台 “矩阵板”控制 机电液集成控制 开放实验平台
下载PDF
汽车换挡杆钻铣专用机床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廖映华 张良栋 +1 位作者 王春 符纯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8-21,共4页
针对汽车换挡杆钻、铣工序的特点,提出将它们进行工序集中,采用自动化钻铣专用机床来提高加工效率。设计的自动化钻铣专用机床包括上料和钻孔、铣槽、卸料等3个工位,采用"上料→装夹→钻孔→铣槽→卸料"工艺流程完成换挡杆钻... 针对汽车换挡杆钻、铣工序的特点,提出将它们进行工序集中,采用自动化钻铣专用机床来提高加工效率。设计的自动化钻铣专用机床包括上料和钻孔、铣槽、卸料等3个工位,采用"上料→装夹→钻孔→铣槽→卸料"工艺流程完成换挡杆钻铣加工。上料装置由分料装置和送料装置组成,实现"分料→送料"的上料过程。液压夹具采用V形块和侧面支撑板作为定位元件,采用4个液压缸实现8个工件的夹紧。钻削头和铣削头调节装置可用来调节钻头、铣刀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该机床可用来实现工艺相同、尺寸不同的相似零件的钻、铣加工,扩大了机床的加工范围。实践表明:采用该专用机床大大缩短了生产辅助时间,钻、铣加工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加工过程全自动化,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看管多台专用机床,可减少劳动力需求75%以上,从而大大降低换挡杆加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换挡杆 钻铣专用机床 液压夹具 上料装置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
9
作者 王震 廖映华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5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已然成为监测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以及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与关键抓手。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逻辑,可从评价目标的导向性、制度建设的支撑性和政策设...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已然成为监测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以及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与关键抓手。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逻辑,可从评价目标的导向性、制度建设的支撑性和政策设计的引领性三个维度剖析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的时代功用,并进一步明确其现实价值。通过文献梳理与现状调研发现,当前第三方评价体系仍存在评价主体界定模糊、评价指标缺乏统一性等制约因素。为此,亟须从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与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元主体入手,构建科学、规范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以期增强第三方评价主体的综合能力与公信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 第三方评价
下载PDF
基于PLC的电镀流水线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映华 李志荣 张友兵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6,共4页
采用PLC作为控制器实现电镀流水线的自动控制。首先,提出了电镀流水线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分析了电镀自动循环过程。然后,提出了电镀流水线关键结构方案。最后,根据电镀流水线的控制对象及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电器,进行PLC选型和绘制... 采用PLC作为控制器实现电镀流水线的自动控制。首先,提出了电镀流水线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分析了电镀自动循环过程。然后,提出了电镀流水线关键结构方案。最后,根据电镀流水线的控制对象及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电器,进行PLC选型和绘制电镀流水线PLC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和顺序功能图设计法设计PLC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流水线 PLC控制 模块化设计 顺序功能图
下载PDF
考虑内部激励随机性的两级分流式人字齿轮传动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廖映华 秦大同 刘长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6-212,共7页
根据某特种装备用两级分流式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构型特点,考虑轴承变形、啮合刚度、啮合误差和齿侧间隙等因素,建立了两级分流式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轴承-齿轮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Runge-Kutta逐步积分法求解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微... 根据某特种装备用两级分流式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构型特点,考虑轴承变形、啮合刚度、啮合误差和齿侧间隙等因素,建立了两级分流式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轴承-齿轮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Runge-Kutta逐步积分法求解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从而获得随机啮合刚度和啮合误差激励作用下两级分流式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啮合力和动态支承力及其频谱,采用Monte Carlo仿真获得动态啮合力和动态支承力的统计特征,研究了啮合刚度和啮合误差随机性对动态啮合力和动态支承力的影响规律,为两级分流式人字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优化以及动态可靠性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内部激励 人字齿轮传动 动力学特性 统计特征
下载PDF
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廖映华 云虹 王春 《四川化工》 CAS 2012年第4期12-15,共4页
主要针对水法、干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三种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从长远来看,先进反应堆乏燃料处理倾向于利用干法后处理技术,在乏燃料后处理/分离一体化水法后处理流程中倾向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 主要针对水法、干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三种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从长远来看,先进反应堆乏燃料处理倾向于利用干法后处理技术,在乏燃料后处理/分离一体化水法后处理流程中倾向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后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水法后处理 干法后处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
下载PDF
啮合角变化的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映华 龚建春 +1 位作者 张捷 张良栋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4,63,共5页
当轴承变形较大时,由轴承变形引起的啮合角变化不可忽略。为了准确地分析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以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平移-扭转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根据齿轮啮合原理,找出啮合角与轴承变形之间的关系,并根据Lagrange方程获得系统的运动微分... 当轴承变形较大时,由轴承变形引起的啮合角变化不可忽略。为了准确地分析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以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平移-扭转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根据齿轮啮合原理,找出啮合角与轴承变形之间的关系,并根据Lagrange方程获得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最后利用Matlab提供的函数求得运动微分方程的数值解,从而得到系统动态响应,并进行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啮合角变化较大时,不但会使啮合变形幅值增大,也会使频率成分发生变化,为了准确分析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必须考虑啮合角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变形 可变啮合角 平移一扭转动力学模型 运动微分方程 动态特性分析
下载PDF
无侧隙啮合斜齿行星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映华 张良栋 +1 位作者 孙祥国 王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9-211,214,共4页
建立了一个包含无侧隙啮合、轴承间隙、时变啮合刚度、重力激励和其它外部激励的斜齿行星传动系统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影响齿面接触状态的主要因素以及齿面接触状态对斜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 建立了一个包含无侧隙啮合、轴承间隙、时变啮合刚度、重力激励和其它外部激励的斜齿行星传动系统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影响齿面接触状态的主要因素以及齿面接触状态对斜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无侧隙啮合对斜齿行星传动系统的轴承力和齿面啮合力有显著的影响,无侧隙啮合与侧隙、轴承间隙密切相关,并且当行星齿轮的组件重力很大时,重力激励是造成无侧隙啮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侧隙啮合 轴承间隙 重力激励 轴向位移激励 行星齿轮传动
下载PDF
剃前插齿刀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映华 张良栋 王东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2-25,共4页
根据软件工程的原则和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ADO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ObjectARX开发剃前插齿刀系统。该系统不但实现了剃前插齿刀设计自动化,而且实现了对剃前插齿刀刀具实例的有效管理,从而全面提高了剃前插... 根据软件工程的原则和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ADO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ObjectARX开发剃前插齿刀系统。该系统不但实现了剃前插齿刀设计自动化,而且实现了对剃前插齿刀刀具实例的有效管理,从而全面提高了剃前插齿刀的设计速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剃前插齿刀 面向对象(OOP) 数据库管理 参数化绘图
下载PDF
内冷却平面磨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映华 张捷 张良栋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78,共4页
建立内冷却平面磨削实验系统,研究内冷却磨削的磨削能力。实验表明:采用内冷却磨削可以显著降低磨削区温度,避免磨削烧伤,并且随着切削液流量的增大,砂轮振动会加剧,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增大,但是在砂轮主轴刚性运动的范围内,振动对表面... 建立内冷却平面磨削实验系统,研究内冷却磨削的磨削能力。实验表明:采用内冷却磨削可以显著降低磨削区温度,避免磨削烧伤,并且随着切削液流量的增大,砂轮振动会加剧,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增大,但是在砂轮主轴刚性运动的范围内,振动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明显;内冷却磨削的切削液流量更小,大大提高了切削液的利用率。因此,在加工精度要求高、且对磨削烧伤比较敏感的工件时,内冷却磨削是避免磨削烧伤的一种实用、有效的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冷却平面磨削 磨削能力 磨削烧伤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超大扭矩高精度分度回转装置设计理论与CAD程序开发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映华 胥云 +1 位作者 赵德慧 杨涛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55,共3页
超大扭矩高精度分度回转装置是大型转子加工中的关键部件,常用在大型数控机床实现零件的精确分度。为提高分度回转装置分度精度和设计效率,需要找出影响分度装置精度的关键因素,探究超大扭矩高精度分度回转装置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 超大扭矩高精度分度回转装置是大型转子加工中的关键部件,常用在大型数控机床实现零件的精确分度。为提高分度回转装置分度精度和设计效率,需要找出影响分度装置精度的关键因素,探究超大扭矩高精度分度回转装置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开发分度装置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程序,该程序利用Matlab软件的GUI进行程序界面设计,可预先将不同规格的零部件参数通过用户界面写入数据库,当负载变更时,可以随时调用数据库的参数,快速查询可替换零部件,实现高可靠性高精度分度回转装置的快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度回转装置 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VC++编程计算剃前插齿刀倒棱渐开线的分度圆压力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映华 李方信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运用迭代法和VC + +编程求解剃前插齿刀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剃前插齿刀倒棱渐开线分度圆上的压力角α,同时证明了迭代过程的收敛性,并给出了迭代初值的选取原则。
关键词 剃前插齿刀 压力角 分度圆 渐开线 编程计算 倒棱 VC++编程 迭代过程 选取原则 迭代初值 迭代法 收敛性
下载PDF
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机电液综合控制实验台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映华 王春 +1 位作者 张良栋 赵献丹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1年第6期28-30,共3页
针对机电液综合控制系统开发对实验台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组态软件和PLC的机电液综合控制实验台总体方案。首先依据PLC的机电液综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构建实验台的硬件平台;然后依据实验要求构建机电液综合控... 针对机电液综合控制系统开发对实验台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组态软件和PLC的机电液综合控制实验台总体方案。首先依据PLC的机电液综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构建实验台的硬件平台;然后依据实验要求构建机电液综合控制系统,采用组态软件实现机电液综合控制系统进行组态监控和实验数据采集;最后根据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分析机电液综合控制系统性能。实践表明,该机电液综合控制实验台模块齐备,能够组建中等复杂的机电液综合控制系统,且实验数据采集方便,可对系统运行进行实时监控,既能可用于机电液综合控制实验教学,又能用于工矿企业机电液综合控制系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液综合控制 组态软件 PLC 数据分析
下载PDF
PLC在电梯模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映华 符纯华 孙祥国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7年第3期114-116,共3页
介绍了应用PLC来实现电梯模型的自动控制,详细叙述了电梯模型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PLC控制系统在对四层电梯模型的控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全满足系统提出的控制要求。
关键词 电梯模型 PLC控制 曳引电机 软启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