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区湖泊湿地土壤养分与盐碱化特征研究——以岱海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茜宇 于会彬 +5 位作者 杨芳 王希欢 冯冬霞 张艺 王毛兰 廖海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6,共9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湖泊湖滨带土壤养分与盐碱化特征,以典型盐化湖泊岱海为例,分析其湖滨带的草地、浅滩和盐碱地3种土地类型的土壤剖面4种养分[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浓度、土壤钙(Ca^(2+))、镁(Mg^(2+))、交换... 为探究半干旱区湖泊湖滨带土壤养分与盐碱化特征,以典型盐化湖泊岱海为例,分析其湖滨带的草地、浅滩和盐碱地3种土地类型的土壤剖面4种养分[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浓度、土壤钙(Ca^(2+))、镁(Mg^(2+))、交换性钾(K^(+))、交换性钠(Na^(+))、碳酸根(CO_(3)^(2-))、重碳酸根(HCO3-)、氯(Cl^(-))和硫酸根(SO_(4)^(2-))离子浓度分布,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湖滨带土壤盐碱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岱海湖滨带不同类型土壤剖面盐分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草地和浅滩呈明显盐分表聚现象,表层全盐量均值分别达1.99、15.27 g/kg,而盐碱地土壤10~20 cm全盐量最高(17.30 g/kg)。2)湖滨带土壤pH为8.24~8.86,在浅滩和盐碱地深层较高,而在草地的浅层较高。盐碱地与浅滩土壤均属于碱土,而草地表层土壤多属于中度碱化土,其碱化度沿深度方向降低。3种土地类型的主要盐碱化因子为Cl^(-)、Mg^(2+)、SO_(4)^(2-)、Na^(+)、全盐量、HCO3-、pH、CO_(3)^(2-)。3)3种土地类型的4种养分浓度基本呈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其中浅滩营养元素最丰富。根据冗余分析结果,3种土地类型中大部分离子间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AP、Mg^(2+)与pH均具有负相关性,其他盐分与养分在不同土地类型中相关性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化度 有机质 土壤养分 湖滨带 盐渍化土壤 冗余分析
下载PDF
经典Wnt信号通路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调控 被引量:11
2
作者 廖海清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牙周膜混合细胞群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牙周膜混合细胞群,通过RT-PCR、real-time PCR证实经典Wnt信号通路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并运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检... 目的:探讨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牙周膜混合细胞群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牙周膜混合细胞群,通过RT-PCR、real-time PCR证实经典Wnt信号通路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并运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检测了β-catenin的表达位置及表达量;通过不同浓度的Licl激活牙周膜细胞中经典Wnt信号通路,并进行相应的诱导培养。培养14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ALP活性;通过CCK-8检测Licl刺激24h、48h、72h后经典Wnt信号通路对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牙周膜混合细胞群中明显表达,可以通过Licl激活该信号通路,使β-catenin在细胞中累积引起下游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引起牙周膜细胞矿化过程中矿化结节的减少,显著降低了ALP活性(P<0.01);经典Wnt通路对牙周膜混合细胞群增殖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了牙周膜混合细胞群的矿化成骨过程,并抑制该细胞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经典Wnt通路
下载PDF
三线灸治疗急慢性咽炎320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廖海清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30,共1页
采用小幅度悬灸颈段任脉、胃经(三线)有关腧穴,急性咽炎加灸少商,慢性咽炎加灸太溪,每次30分钟,要求热力深达病位。急性咽炎208例中,痊愈193例,显效15例;慢性咽炎112例中,痊愈90例,显效20例,无效2例。总... 采用小幅度悬灸颈段任脉、胃经(三线)有关腧穴,急性咽炎加灸少商,慢性咽炎加灸太溪,每次30分钟,要求热力深达病位。急性咽炎208例中,痊愈193例,显效15例;慢性咽炎112例中,痊愈90例,显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炎 针灸疗法 艾条炙
下载PDF
用EBM教育方法改进护理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尝试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海清 张先庚 曹桦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2-52,56,共2页
EBM即(Evidence 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思维模式,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 EBM即(Evidence 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思维模式,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EBM的问世为医学实践带来崭新理念,同时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教学方式,这对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M教育 循证医学 护理本科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中医 高等医学教育
下载PDF
方兴未艾的循证针灸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海清 《山西中医》 2003年第5期38-39,共2页
以循证医学的背景、概念为基础 ,提出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来指导针灸学——形成循证针灸学 ,对改革传统针灸学的教学 ,改进科研方法 ,提高临床医生的业务素质 ,为针灸临床的诊断、治疗。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针灸学 循证针灸学
下载PDF
中国推拿学与循证医学
6
作者 廖海清 《中医药信息》 2003年第4期4-5,0,共2页
将新兴的临床医学思维模式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EBM)的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国推拿学的教学、临床和科研 ,对提高中国推拿学的学术、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 ,促进中国推拿学的对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推拿学 循证医学 研究方法 治疗应用
下载PDF
论有机氮磷在湖泊水环境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被引量:103
7
作者 吴丰昌 金相灿 +7 位作者 张润宇 廖海清 王圣瑞 姜霞 王立英 郭建阳 黎文 赵晓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及其循环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其污染过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总氮、总磷和无机氮磷等方面,对有机氮磷的来源、循环及生物和生态学效应的研究相对缺...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及其循环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其污染过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总氮、总磷和无机氮磷等方面,对有机氮磷的来源、循环及生物和生态学效应的研究相对缺乏。近期研究显示:有机氮磷是湖泊水体和沉积物中的重要组分,可以通过酶解和微生物活动转化成生物可利用性营养盐,在湖泊生态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有机氮磷已有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有机氮磷在湖泊水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性、研究难点、主要技术突破及存在的科学问题,指出有机氮磷研究将有助于加深目前对水生态系统和富营养化机理的认识,并对水质标准制定、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研究表明:在各种无机氮磷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各种有机氮磷等营养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在主要界面的迁移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揭示有机氮磷与湖泊生命过程的耦合关系,完善氮磷循环理论,将是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有机氮 有机磷 生物有效性 生命过程 水环境质量标准
下载PDF
天然有机质及其在地表环境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134
8
作者 吴丰昌 王立英 +6 位作者 黎文 张润宇 傅平青 廖海清 白英臣 郭建阳 王静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天然有机质是地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重要化学组分,分布广泛.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它在地表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生态系统的各个重要环节密切相关,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循环的重要途径.因此,... 天然有机质是地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重要化学组分,分布广泛.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它在地表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生态系统的各个重要环节密切相关,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循环的重要途径.因此,天然有机质不仅是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环境污染的评价、预测和治理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是目前环境质量、毒理学、环境立法和管理研究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主要以陆地地表淡水湖泊与河流水环境为例,对天然有机质的来源、化学结构、循环特征,与养分循环的耦合关系,对有毒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和毒性影响机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针对我国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等重要环境问题,阐述当前应该采取的研究思路和存在的主要科学内容,并对现代有机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质 生物地球化学 环境污染 环境地球化学
下载PDF
锌对淡水生物的毒性特征与水质基准的研究 被引量:79
9
作者 吴丰昌 冯承莲 +4 位作者 曹宇静 张瑞卿 李会仙 廖海清 赵晓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67-382,共16页
锌是生命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当锌的浓度超过一定剂量时,又会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系统研究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亟需开展锌的水质基准研究工作。本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锌的毒性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按照水质基... 锌是生命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当锌的浓度超过一定剂量时,又会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系统研究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亟需开展锌的水质基准研究工作。本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锌的毒性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按照水质基准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推导了我国锌的保护淡水水生生物的水质基准。结果表明,不同的生物对锌毒性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甲壳类的敏感性最强,两栖类的敏感性最弱,敏感性排序为甲壳类>其他类>鱼类>两栖类。最终推荐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出的基准值为锌的水质基准值,得出的锌的基准最大浓度和基准连续浓度分别为89.7μg·L-1和34.5μg·L-1。同时,基于物种敏感性不同,得出保护鱼类、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急性生物基准值分别为298.9μg·L-1、67.3μg·L-1和76.9μg·L-1;慢性生物基准值分别为36.9μg·L-1、12.9μg·L-1和14.8μg·L-1。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锌的水质标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水生生物的"欠保护"问题,本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水质基准制订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基准 评价因子法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下载PDF
高原湖泊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傅平青 吴丰昌 +4 位作者 刘丛强 黎文 白英臣 廖海清 陈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2-520,共9页
提要近年来,荧光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天然水体中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物理化学特性。为了理解高原湖泊中DOM的组成、荧光光谱特性及其在湖泊水体中的垂直分布情况,作者利用荧光发射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提要近年来,荧光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天然水体中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物理化学特性。为了理解高原湖泊中DOM的组成、荧光光谱特性及其在湖泊水体中的垂直分布情况,作者利用荧光发射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云贵高原湖泊红枫湖和百花湖中的DOM。结果显示,高原湖泊DOM主要表现为类富里酸荧光,包括可见区和紫外区两种类型的荧光峰,各种天然水体中都有报道的类蛋白荧光在红枫湖DOM中并不明显,而在百花湖DOM中则有较强的类蛋白荧光。溶解有机质所含三种类型荧光峰(PeakA: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PeakB: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峰;PeakC:类蛋白荧光峰)的荧光强度与溶解有机碳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可能与高原湖泊水体pH值、DOM在湖泊不同深度由于受到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存在差异等因素有关。与有机质结构和成熟度有关的荧光峰比值r(A,C)在1.40—2.09范围内,红枫湖南湖、百花湖DOM样品的r(A,C)值随着水体深度有下降的趋势,而红枫湖北湖DOM的r(A,C)值则随着水体深度有较大起伏,揭示了高原湖泊水体中DOM的结构以及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另外,r(A,C)值与pH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红枫湖南湖DOM为0.95,百花湖两个采样点DOM分别为0.67、0.75,而红枫湖北湖DOM则显示出一定的负相关性(R2=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质 湖泊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特性
下载PDF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勇 朱元荣 +4 位作者 弓晓峰 谢发之 廖海清 吴代赦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6-1242,共7页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TN)自20世纪50年代后增加显著.n(TOC)/n(TN)介于7.0~13.5之间,表明滇池内源藻类和细菌等对沉积物中有机质贡献大.滇池沉积物中w(TP)剖面变化规律反映了滇池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过程.沉积物中w(TP)与w(TOC)呈显著相关(R=0.91,P<0.01),表明滇池外源磷的输入与生物量的增长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致性和外源磷污染控制的必要性.滇池不同区域w(BSi)剖面变化及其与w(TOC)、w(TP)的关系表明,滇池在长期演变中,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滇池北部近年来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化;而中部等地区硅藻仍保持大量增长趋势,表明藻类在该区域处于大量增长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生物硅(BSi) 滇池
下载PDF
微囊藻对锑(V)生物吸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福红 廖海清 +3 位作者 陈艳卿 穆云松 李会仙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83-3389,共7页
以富营养化湖泊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种-微囊藻干物质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不同生物量、初始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废水中锑(V)生物去除作用的影响,探讨微囊藻对Sb(V)的生物吸附性能;通过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技术揭示其吸附机理,并推断其反... 以富营养化湖泊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种-微囊藻干物质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不同生物量、初始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废水中锑(V)生物去除作用的影响,探讨微囊藻对Sb(V)的生物吸附性能;通过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技术揭示其吸附机理,并推断其反应方程式.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吸附剂用量为0.5g:20m L,pH值为2.0,时间为1h时,Sb(V)的生物吸附达到最大容量为5.84mg/g(以干重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R^2=0.993),生物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循假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4).在pH值2.0~9.0范围内,其生物吸附效率随pH值增加逐渐下降.Zeta电位和ATR-IR光谱结果表明微囊藻细胞壁表面的氨基、羧基和羟基为Sb(V)的主要吸附位点,其中质子化的氨基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结合Sb(V),羧基和羟基则通过表面络合作用与Sb(V)结合形成内源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生物吸附 络合 机理
下载PDF
淡水湖泊水体中溶解有机氮测定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黎文 白英臣 +5 位作者 王立英 王静 傅平青 廖海清 吴丰昌 刘丛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8,共6页
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是天然水体中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相对很少.本文对淡水中测定DON的两种常见方法即过硫酸钾湿氧化法(Persulfate Oxidation,PO)和高温催化氧化法(High Temperature Cata- lytic Oxidat... 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是天然水体中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相对很少.本文对淡水中测定DON的两种常见方法即过硫酸钾湿氧化法(Persulfate Oxidation,PO)和高温催化氧化法(High Temperature Cata- lytic Oxidation,HTCO)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各有特点,湿氧化法相对较为理想.湿氧化法对不同氮标准化合物的回收率较高,平均为96.0±3.0%以上(杂环氮化合物除外);对湖泊淡水样品,用PO法测定溶解有机氮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6.2%-12.5%.高温催化氧化法对不同氮标准化合物的回收率较低,平均为68.4±13.6%,需作进一步条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溶解有机氮 湿氧化 高温催化氧化 淡水湖泊
下载PDF
太湖溶解有机质光谱和氮磷污染的区域分布差异特征 被引量:22
14
作者 祝鹏 华祖林 +3 位作者 张润宇 郭建阳 吴丰昌 廖海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对太湖水体溶解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吸收系数、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氮和总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定量估算了溶解有机质的来源.研究发现:太湖水体溶解有机质的各物理化学参数以及氮磷质量浓度的区域分布特征明显.水体三维荧光... 对太湖水体溶解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吸收系数、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氮和总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定量估算了溶解有机质的来源.研究发现:太湖水体溶解有机质的各物理化学参数以及氮磷质量浓度的区域分布特征明显.水体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有2个特征的类蛋白荧光峰,但不同湖区水样荧光峰位置以及强度并不完全一致.ρ(DOC)和荧光强度〔Fn(355)〕与吸收系数(α)有显著的相关性,但其相关关系也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根据有机质光谱学和理化指标的分布特点、梯度变化规律及地理特征要素,将太湖分为4个区域(Ⅰ,Ⅱ,Ⅲ和Ⅳ区),讨论了各区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利用有机质来源与荧光光谱指数的定量关系,估算了溶解有机质的来源贡献率,结果显示,北部湖区城市污水、陆源和生物活动对DOM的来源均有影响,其他湖区DOM以生物作用为主,陆源贡献率均不超过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溶解有机质 荧光 区域特征
下载PDF
平行因子分析法在太湖水体三维荧光峰比值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祝鹏 廖海清 +3 位作者 华祖林 谢发之 汤智 张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以太湖水样三维荧光光谱数据为例,提出在采用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处理后的荧光数据中提取荧光峰强度计算荧光峰比值进行水环境分析评价的方法,较直接在水样原始荧光谱图中获取的荧光峰强度更加准确客观。天然水体中各水样间由于受... 以太湖水样三维荧光光谱数据为例,提出在采用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处理后的荧光数据中提取荧光峰强度计算荧光峰比值进行水环境分析评价的方法,较直接在水样原始荧光谱图中获取的荧光峰强度更加准确客观。天然水体中各水样间由于受荧光团复杂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某类荧光物质荧光峰的激发发射波长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同一水样而言各类荧光峰之间的相互重叠干扰也将影响到荧光峰强度和位置的准确判断。而在PARAFAC模型各因子中提取相应荧光峰值可以保证各水样间同类荧光物质荧光峰在同一位置又有效减弱同一水样中各类荧光物质荧光峰之间的相互干扰,更加高效准确的利用荧光峰比值进行水环境分析。区域差异性分析时水样因子得分比值的区域变化与原始荧光峰比值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因子分析法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峰比值
下载PDF
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海清 吴大可 陈树琳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构造Vogl快速算法误差反向传播(EBP)神经网络,应用该神经网络对若干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进行预测,对21体系共612个数据点进行训练和预测,预测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4 02%,优于状态方程法所计算的结果。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超临界流体 溶解度
下载PDF
超滤、三维荧光光谱与高效体积排阻色谱联合表征地表水环境中溶解有机质的性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静 吴丰昌 +2 位作者 王立英 廖海清 黎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27-3034,共8页
超滤、三维荧光光谱以及高效体积排阻色谱3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可以表征不同类型荧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规律,进而揭示它们的来源以及组分差异.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的再生纤维素超滤膜对几种不同类型地表水体中的溶解有机质进行... 超滤、三维荧光光谱以及高效体积排阻色谱3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可以表征不同类型荧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规律,进而揭示它们的来源以及组分差异.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的再生纤维素超滤膜对几种不同类型地表水体中的溶解有机质进行分离后,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谱图表征超滤完成后滞留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组分和渗透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组分中溶解有机质的性质.结果发现,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沼泽水中原先被强腐殖酸荧光吸收峰E(Ex/Em:360 nm/462 nm)掩盖的类富里酸荧光吸收峰A(Ex/Em:260 nm/450 nm)和C(Ex/Em:320 nm/439 nm)以及类蛋白荧光吸收峰B(Ex/Em:275 nm/312 nm)和D(Ex/Em:220 nm/308 nm)因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而被分离进入渗透液中,可被荧光检测;贵州红枫湖南湖内源产生的类蛋白荧光吸收峰B(Ex/Em:280 nm/334 nm)和D(Ex/Em:225 nm/328 nm)在原水中含量太低,即使采用灵敏度高的荧光检测手段也很难从原水中直接鉴别出来,但超滤后却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大而被保存在超滤滞留液中.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来源的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和类蛋白荧光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也存在差异.如红枫湖南湖内源产生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具有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被保存在超滤滞留液中;而贵州阿哈湖外源输入的类蛋白荧光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则较小,易通过超滤膜进入渗透液中.因此,3种研究方法的联合可以为研究地表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性质提供方便直接的定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质 超滤 荧光光谱 高效体积排阻色谱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亮 廖海清 +4 位作者 郭建阳 汤智 郭飞 吴丰昌 孙文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2-849,共8页
在成渝经济区内采集了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GCMS方法对其中的PBDEs(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多溴联苯醚)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ΣPBDEs)(ΣPBDEs包括BDE-1,BDE-15,BDE-17,BDE-28,BDE-47,BDE-66,BDE-71,BDE-85,BDE... 在成渝经济区内采集了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GCMS方法对其中的PBDEs(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多溴联苯醚)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ΣPBDEs)(ΣPBDEs包括BDE-1,BDE-15,BDE-17,BDE-28,BDE-47,BDE-66,BDE-71,BDE-85,BDE-99,BDE-100,BDE-126,BDE-138,BDE-153,BDE-154,BDE-166,BDE-181,BDE-183和BDE-190)为0.20~6.45 ng/g,w(BDE-209)为0.44~6.29 ng/g.与其他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内PBDEs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样品中的PBDEs以BDE-209为主,说明成渝经济区河流沉积物中的PBDEs主要来自十溴联苯醚;但PBDEs的组成特征显示,彭山岷江大桥沉积物中的PBDEs主要来自五溴联苯醚,而官渡沉积物中的PBDEs主要来自八溴联苯醚.此外,一些以往工作较少关注的PBDEs单体,如BDE-1,BDE-15,BDE-181和BDE-190等,不但在沉积物中的检出率较高(均高于70%),而且有的含量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成渝经济区 沉积物 分布 来源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勇 朱元荣 +3 位作者 吴丰昌 廖海清 刘燕 施国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1-1186,共6页
采集了滇池北部和中心区域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常量元素(Fe、Mn、Al、Ti、Ca、K)、微量元素(Ba、Sr、Cu、Pb、Zn、V、Cd)剖面分布特征,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典型重金属(Cd、Cu、Zn、Pb)进行了污染潜在生态... 采集了滇池北部和中心区域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常量元素(Fe、Mn、Al、Ti、Ca、K)、微量元素(Ba、Sr、Cu、Pb、Zn、V、Cd)剖面分布特征,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典型重金属(Cd、Cu、Zn、Pb)进行了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常量元素以Fe2O3、CaO及Al2O3为主,MnO、K2O及TiO2含量较少,变化范围是Fe2O3为8.0~14.9%、MnO为0.1~0.2%、Al2O3为9.0~20.1%、TiO2为1.5%~2.8%、CaO为0.4~21.7%、K2O为1.5~2.0%;微量元素Pb, Cd, Zn, Ba, Cu, Sr 及V含量均较高,变化范围是Pb为73.8~105.3 mg·kg^-1、Cd为1.0~3.4 mg·kg^-1、Zn为123.4~210.6 mg·kg^-1、Ba为264.8~435.7 mg·kg^-1、Cu为77.5~133.5 mg·kg^-1、Sr为34.9~137.5 mg·kg^-1以及V为177.7~284.7 mg·kg^-1。尤其表层0~12 cm内(1950 s以后),各元素含量值均明显高于12 cm以下各值,20世纪50年代后滇池流域内工农业发展及污染物输入是造成金属元素含量累积的主要因素。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Cu、Zn、Pb、Cd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Cu、Zn和Pb处于中度污染,且C if 值越接近表层(0~12 cm)其值越高,这表明自1950S后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其中 Cd 累积与污染比较严重,分析多种元素的多因子污染参数之和C d表明滇池沉积物中多种元素污染整体处于“较高”污染程度,分析多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很高”水平。同时,滇池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危害较严重且近年来污染有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估 滇池
下载PDF
腐殖酸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康 符志友 +4 位作者 赵晓丽 廖海清 白英臣 王国祥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4-910,共7页
通过添加HA(Humic acid,腐殖酸),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HA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HA能显著降低磷吸附量,pH为4.5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6%和25.6%;pH为7.0时分别加入100和40mg/L HA,磷的最大... 通过添加HA(Humic acid,腐殖酸),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HA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HA能显著降低磷吸附量,pH为4.5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6%和25.6%;pH为7.0时分别加入100和40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8%和23.1%.不同添加顺序试验结果表明: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后添加HA>同时添加HA和磷>先添加HA;无论是否添加HA,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都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相应的吸附等温线也都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总有机碳和红外光谱特征表明,HA和磷在针铁矿表面吸附点位形成竞争吸附,并且针铁矿表面的羟基在吸附磷和HA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针铁矿 磷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