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兰阴性杆菌TEM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廖经忠 刘文恩 +2 位作者 李虹玲 简子娟 邹明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957-1961,1966,共6页
目的了解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TEM型耐药基因的检出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54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DDS)进行ESBLs表型确证,多重PCR法扩增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TEM特... 目的了解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TEM型耐药基因的检出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54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DDS)进行ESBLs表型确证,多重PCR法扩增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TEM特异性引物对其整个开放阅读框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测序,通过BLAST分析确定基因型;并对携带有TEM基因的革兰阴性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进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经多重PCR扩增,105株肠杆菌获得阳性结果,其中85株菌携带TEM基因,26株菌携带SHV基因,10株菌携带OXA-1基因;6株非发酵菌获得阳性结果,均携带TEM基因,且全部为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携带blaTEM耐药基因的菌株所含RAPD类型:大肠埃希菌12种,肺炎克雷伯菌6种,阴沟肠杆菌7种。结论 TEM-1型β-内酰胺酶是湖南地区主要流行的TEM型酶;大肠埃希菌产TEM酶情况尤为突出;在同一医院以及同一病区存在TEM-1型β-内酰胺酶的克隆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ESBLS TEM PCR RAPD
下载PDF
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检测诊断早期肾损伤 被引量:7
2
作者 廖经忠 邹明祥 李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 (m - pro)、N -乙酰 -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酶 )、r-谷氨酰转移酶 (GGT)联合检测对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终点法检测尿微量蛋白总量、NAG酶以及尿肌酐 (cr) ,速率法检测尿GGT。结果 :正常对...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 (m - pro)、N -乙酰 -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酶 )、r-谷氨酰转移酶 (GGT)联合检测对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终点法检测尿微量蛋白总量、NAG酶以及尿肌酐 (cr) ,速率法检测尿GGT。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m -pro/cr为 (7.0 5± 5 .8)mg/mmol,NAG/cr为 (6.75± 2 .81)u/mmol,GGT/cr(2 3 .64± 15 .88)u/mmol。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m -pro/cr,NAG/cr,及GGT/cr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 <0 .0 1)。单项及二项检测m - pro ,NAG ,GGT这三项指标阳性率较低 ,将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高血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阳性率分别达 82 .5 % ,75 .8%和85 .2 % ,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相关分析表明m - pro ,NAG和GG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尿m-pro ,NAG及GGT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蛋白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R-谷氨酰转移酶 肾脏损伤 诊断
下载PDF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经忠 邹明祥 +2 位作者 夏忠弟 刘文恩 李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47-1452,共6页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探讨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126株淋球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定量检测其中63株淋球菌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对...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探讨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126株淋球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定量检测其中63株淋球菌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对淋球菌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gyrA和parC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淋球菌对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0.6%、81.7%、72.2%和82.5%。环丙沙星MIC为0.004~12.0μg/mL,耐药率65.1%。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gyrA和parC基因均未发生突变,而中介或耐药菌株均出现gyrA突变或同时伴有parC突变,且所有parC突变均发生在gyrA突变基础上。突变位点包括gyrA上Ser91→Tyr,Ser91→Phe,Asp95→Gly,Asp95→Ala,Asp95→Asn以及parC上Gly85→Cys、Asp86→Asn、Ser87→Arg、Ser87→Ile、Ser87→Asn、Ser88→Pro、Glu91→Lys、Glu91→Gly。其中以gyrASer91→Phe频率最高。结论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已十分严重。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GyrASer91→Phe是形成该耐药性的关键突变。多位点突变具有协同作用,可使耐药性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氏球菌 淋病 氟喹诺酮 药物敏感性 GYRA基因 PARC基因 点突变
下载PDF
长沙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邹明祥 梁伟 +4 位作者 武文君 廖经忠 邬靖敏 刘文恩 范学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6-828,832,共4页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0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的165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1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154株来自痰及支气管分泌...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0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的165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1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154株来自痰及支气管分泌物(占93.4%),其次为伤口分泌物6株(占3.6%)。病区来源以ICU病房最高,占41.2%,其次为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分别为12.7%和11.0%。在检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4种(77.8%),且102株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占61.8%。耐药率最高为哌拉西林(72.5%),其次为头孢噻肟(71.2%)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70.0%),耐药率最低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2%)。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来源于呼吸道标本,以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为主,且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纸片扩散法 长沙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危重病人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9
5
作者 钟白云 王堃 +1 位作者 廖经忠 石海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05-1709,1712,共6页
目的测定ICU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和ICU非AKI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肌酐、尿酸及β2-MG的水平,研究CysC在AK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ICUAKI患者37例和ICU非AKI患者20例的CysC、尿素、肌酐、尿... 目的测定ICU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和ICU非AKI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肌酐、尿酸及β2-MG的水平,研究CysC在AK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ICUAKI患者37例和ICU非AKI患者20例的CysC、尿素、肌酐、尿酸和β2-MG,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CysC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的AKI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较ICU非AKI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尿素、肌酐、尿酸和β2-MG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6,P<0.01、r=0.552,P<0.01、r=0.569,P<0.01、r=0.360,P<0.05;1/CysC与eGFR呈正相关,r=0.733,P<0.001;与AKI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证实CysC在AKI的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结论血清CysC可以做为ICU病人发生AKI的诊断指标,为AKI的及时诊断、肾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临床更好的把握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CYS C AKI Β2-MG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长顺 刘文恩 +2 位作者 廖经忠 梁湘辉 邹明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77-81,85,共6页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和医院环境中MRSA的污染情况,研究临床和相应环境标本中MRSA的同源性,寻找MRSA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采用Vitek-2细菌鉴定系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头孢西丁纸...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和医院环境中MRSA的污染情况,研究临床和相应环境标本中MRSA的同源性,寻找MRSA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采用Vitek-2细菌鉴定系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头孢西丁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ec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MRS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58.54%(24/41);环境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38.10%(16/42)。MRSA菌株经RAPD扩增后均可见数量不等(4~6条)的条带,分型率达100%。经聚类分析,24株临床MRSA菌株分为4型,其中以RAPDⅠ型为主(14株);16株环境MRSA菌株分为3型,亦以RAPDⅠ型为主(13株)。烧伤科与神经外科各有4例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分离出同源菌。结论该院临床标本及医院环境标本中MRSA分离率较高,RAPDⅠ型MRSA为其主要流行株且存在RAPDⅠ型MRSA菌株克隆传播。外源性途径是MRSA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医院感染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MECA基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血清EPO、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_(12)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谢婷彦 王恝歆 +4 位作者 张秋焕 冯斯斯 邓辉 廖经忠 钟白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成:初治组42例、缓解组34例、复发组26例。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成:初治组42例、缓解组34例、复发组26例。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EPO、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1急性白血病中血清EPO、铁蛋白及维生素B12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2血清EPO、铁蛋白及维生素B12三项联合检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阳性率(90.2%)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阳性率(P<0.05)。3血清EPO、铁蛋白及维生素B12水平在急性白血病初治时升高,缓解后降低,复发时复升;而叶酸水平在初治时降低,缓解时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EPO与铁蛋白水平之间、铁蛋白与及维生素B12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18,0.389;P<0.05)。结论血清EPO、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促红细胞生成素 铁蛋白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及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 被引量:13
8
作者 邹明祥 范学工 +3 位作者 张艳亮 廖经忠 刘文恩 李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G^-)杆菌的耐药性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icroScan及TDR-100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双纸片协同...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G^-)杆菌的耐药性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icroScan及TDR-100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B一内酰胺酶。结果839株G^-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450株,非发酵菌389株。肠杆菌科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17.5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1.80%;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4.4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占8.58%。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11.8%,而对美洛西林、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曙唑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达41.2%~91.3%;非发酵菌对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20.0%以及0~30.0%,而对美洛西林、复方磺胺甲嗯唑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达40.0%-93.3%。在耐头孢他啶和/或美罗培南的258株G^-杆菌中,共检出17株(6.59%)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菌,产该酶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分离的G^-杆菌耐药已十分严重,并出现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防止耐药菌株播散,尤其是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药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金属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钟白云 李腊秀 +1 位作者 廖经忠 刘文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CHD不同临床类型血清Hcy水平,探讨Hcy与CHD的关系;研究CHD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脂及心肌酶与Hcy的关系,探讨Hcy与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CHD不同临床类型血清Hcy水平,探讨Hcy与CHD的关系;研究CHD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脂及心肌酶与Hcy的关系,探讨Hcy与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循环酶法测定CHD患者(5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血糖、血脂及心肌酶含量。结果①CHD患者的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不稳定心绞痛组、稳定心绞痛组与急性心梗组间Hcy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吸烟与不吸烟组间CHD患者Hcy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心功能Ⅰ级、Ⅱ级及Ⅲ级CHD患者Hcy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Hcy与APOA1、Mb及APOB均具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0.418和0.299;⑥以Hcy为应变量,依次进入方程的变量为Hcy和年龄。OR值分别为21.2和10.8,P<0.05。结论 Hcy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血清Hcy对预防和诊治CH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脂
下载PDF
3种品牌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己糖激酶法检测血糖的比对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建华 钟白云 +3 位作者 梁运来 王恝歆 廖经忠 刘文恩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以己糖激酶法检测血糖作为参比方法,评价3种品牌各10台POCT血糖仪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方法采集血糖浓度分布于2.8~22.2 mmol/L的5份静脉血,平均分成2份,一份用AU680全自动生化仪平行检测2次,取其均值作为靶值,另一份用POCT血糖仪重... 目的以己糖激酶法检测血糖作为参比方法,评价3种品牌各10台POCT血糖仪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方法采集血糖浓度分布于2.8~22.2 mmol/L的5份静脉血,平均分成2份,一份用AU680全自动生化仪平行检测2次,取其均值作为靶值,另一份用POCT血糖仪重复检测10次,取其均值与靶值比对,评价其正确度。选取低值约4.5 mmol/L的L样品、高值约10.0 mmol/L的H样品,用POCT血糖仪重复测定20次,评价其精密度。结果 A品牌血糖仪检测L样品的标准差(s)为0.20~0.49 mmol/L,变异系数(CV)为3.41%~8.48%,精密度合格比为9/10;检测H样品的s为0.35~0.59 mmol/L,CV为3.35%~5.30%,精密度10台均合格;与靶值比对,1台合格率为80%,另9台合格率为20%~40%,正确度合格比为1/10。B品牌血糖仪检测L样品的s为0.36~0.54 mmol/L,CV为9.23%~13.74%,精密度合格比为2/10;检测H样品的s为0.19~0.46 mmol/L,CV为1.90%~4.64%,10台均合格;与靶值比对,2台合格率为80%,另8台合格率为100%,10台的正确度均合格。C品牌血糖仪检测L样品的s为0.17~0.42 mmol/L,CV为3.66%~9.12%,10台均合格;检测H样品的s为0.24~0.34 mmol/L,CV为2.53%~3.82%,精密度10台均合格;与靶值比对,10台的合格率均为100%,正确度均合格。结论 A品牌血糖仪的正确度、B品牌血糖仪的精密度在此次比对中未通过,不能投入医疗机构使用。C品牌血糖仪的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均优秀。临床科室在选择血糖仪时,需考虑其所采用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CT血糖仪 比对 精密度 正确度 准确度
下载PDF
亚健康大便不成形人群结肠黏膜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白云 邓辉 +4 位作者 廖经忠 张运丽 谢卫民 刘蔚东 冯斯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7-822,共6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亚健康大便不成形人群结肠黏膜蛋白质图谱,并对部分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质进行鉴定,为探讨亚健康大便不成形人群的结肠黏膜改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分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亚健康大便不成形人群...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亚健康大便不成形人群结肠黏膜蛋白质图谱,并对部分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质进行鉴定,为探讨亚健康大便不成形人群的结肠黏膜改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分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亚健康大便不成形人群及健康志愿者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Master 2D Elite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数据库及信息技术对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分析。结果:大便不成形组平均胶蛋白斑点数为517,正常对照组平均胶蛋白斑点数为535,与正常对照组平均胶蛋白斑点匹配数为366,匹配率为70.79%。对10个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8个蛋白质,其中5个蛋白表达下调,3个蛋白表达上调。结论:亚健康大便不成形人群和正常人的结肠黏膜组织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醛脱氢酶A1、线粒体羟甲基辅酶A合成酶、γ-肌动蛋白及膜联蛋白A5等8种蛋白可能与亚健康大便不成形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黏膜 亚健康 大便不成形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长沙市健康及亚健康成人血脂生物参考区间建立 被引量:8
12
作者 钟白云 邓辉 +3 位作者 罗振 廖经忠 蒋红梅 刘蔚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初步建立长沙市健康及亚健康成人血脂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采用Roche 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长沙市3183例健康及亚健康成人的血清样本进行血脂(TG、TC及HDL)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C与HDL的参考区间与目前使用的... 目的初步建立长沙市健康及亚健康成人血脂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采用Roche 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长沙市3183例健康及亚健康成人的血清样本进行血脂(TG、TC及HDL)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C与HDL的参考区间与目前使用的参考区间大致相同,但TG上限值明显增高;健康男性TG总体水平明显低于亚健康男性,而HDL则明显高于亚健康男性,健康女性与亚健康女性血脂无明显差异;男女各年龄阶段血脂的参考区间也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结论长沙市健康及亚健康成人血脂的参考区间在性别、年龄组间是有差异的;建议各实验室的建立该地区参考区间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健康 亚健康 生物参考区间
下载PDF
革兰阴性杆菌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调查研究(首次发现产blaCTX-M-14的斯氏普罗威登斯菌)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腊梅 张运丽 +3 位作者 刘文恩 李虹玲 廖经忠 郭思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2-245,232,共5页
目的调查某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G-)杆菌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流行情况,并确定其基因型。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5年7月临床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G-杆菌233株,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 目的调查某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G-)杆菌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流行情况,并确定其基因型。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5年7月临床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G-杆菌233株,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表型阳性株进一步进行CTX-M酶基因型的扩增,对PCR产物测序并确定其基因型。结果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中检出CTX-M型ESBLs,首次从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中检出CTX-M-14型ESBLs。结论该地区多种G-肠杆菌科细菌携带CTX-M型ESBLs,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也能产生CTX-M型ESB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CTX-M 聚合酶链反应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CTX-M-14
下载PDF
Beckman Coulter 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亚 廖经忠 +3 位作者 孙谦 吴琼 李民 易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91-97,共7页
目的对Beckman Coulter 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临床要求。方法根据ISO 15189要求,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仪器性能验证指南及CLIA'88法案评价标准,对该检测系统20个常规生化检验项... 目的对Beckman Coulter 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临床要求。方法根据ISO 15189要求,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仪器性能验证指南及CLIA'88法案评价标准,对该检测系统20个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分析灵敏度、抗溶血干扰能力等方面指标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AU5821全自动生化仪平均偏倚在0.49%-4.22%范围内,均小于1/4 CLIA'88能力验证分析质量要求;批内精密度在0.64%-4.63%范围之内,均小于1/4 CLIA'88能力验证分析质量要求,日间精密度在0.56%-3.05%范围之内,均小于1/3CLIA'88能力验证分析质量要求。各检测项目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均≥0.999 2,b在0.98-1.01范围内。各检测项目引用的参考区间合适。各项目分析灵敏度远小于参考值下限。血红蛋白浓度小于或等于5 g/L时,对钾、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磷、谷草转氨酶、白蛋白、镁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其他常规项目影响不大。结论 Beckman coulter AU5821生化分析仪在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4个方面性能验证合格,同时分析灵敏度高及抗溶血干扰能力基本能满足实验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性能评价
下载PDF
肿瘤相关物质检测在肿瘤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谦 廖经忠 刘文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在肿瘤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实验组800例癌症患者标本(肺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各200例)及对照组195例非癌症患者标本(102例健康体检...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在肿瘤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实验组800例癌症患者标本(肺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各200例)及对照组195例非癌症患者标本(102例健康体检及93例非癌疾患),采用BXTM试剂盒比较BXTM浓度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同时收集各100例四种癌症患者标本,动态监测癌症患者治疗前后BXTM的浓度变化。结果血清BXTM浓度对恶性肿瘤的总体敏感性为75.38%,特异性为82.56%;实验组各肿瘤阳性率均〉70%,其中肺癌最高达78.0%,宫颈癌最低为73.0%,实验组各肿瘤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四种癌症患者BXTM浓度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0~15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BXTM浓度检测可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可作为病情及疗效的动态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物质 肿瘤 诊断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分析变异和个体内生物学变异与检验结果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丽涛 廖经忠 王治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9期2887-2889,共3页
目的利用生物学变异建立差值显著性评价方法,并用于检验结果评价。方法通过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获得贝克曼AU68全自动生化仪的累计在控变异系数,结合个体内生物学变异计算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12项生化项目的参考变化值,并评价慢性肾炎患者... 目的利用生物学变异建立差值显著性评价方法,并用于检验结果评价。方法通过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获得贝克曼AU68全自动生化仪的累计在控变异系数,结合个体内生物学变异计算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12项生化项目的参考变化值,并评价慢性肾炎患者连续监测的检验结果。结果仪器的分析变异相对固定,总的分析变异与个体内生物学变异相关。差值显著性计算后慢性肾炎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总蛋白、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酐有显著性改变;治疗后8个月肾功能的指标变化没有显著性。结论临床实验室可以使用差值显著性评价方法对患者检验结果和监测指标的系列结果变化进行评价,帮助临床医生科学解读检验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变异 生物学变异 参考变化值
下载PDF
血清PG和TAM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陶亚 廖经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和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联合检测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为胃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择80例受试者,其中胃癌患者40例,健康者4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含量,并计算PGⅠ/P...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和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联合检测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为胃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择80例受试者,其中胃癌患者40例,健康者4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含量,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TAM含量,分析联合检测血清PG和TAM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血清PGⅠ含量、PGⅠ/PGⅡ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TAM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PG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单检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及PGⅠ/PGⅡ)、TAM敏感性分别为75.00%、77.50%;特异性分别为72.50%、87.50%,两者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敏感性为92.50%,特异性为70.00%,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与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筛查胃癌优于PG或TAM单筛,可明显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蛋白酶原 血清肿瘤相关物质 早期诊断
下载PDF
6511株临床分离需氧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明祥 范学工 +3 位作者 梁湘辉 廖经忠 刘文恩 李宪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833-837,共5页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TDR、MicroScan及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K-B法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以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TDR、MicroScan及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K-B法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以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1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5%)、大肠埃希菌(16.1%)、肺炎克雷伯菌(12.4%)、鲍曼不动杆菌(10.0%)和阴沟肠杆菌(8.5%);流感嗜血杆菌(5.9%)和副流感嗜血杆菌(5.0%)的分离率仪次于以上五种细菌的分离率。不同来源标本病原菌分布不同;呼吸道标本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余标本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美洛西林、头孢曲松、头孢派酮、头孢噻肟等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达47.9%~84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关洛培南耐药率低于16.7%。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关洛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头孢派酮/舒巴坦及美洛培南敏感性高,耐药率低于6.8%;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呋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唑肟在内的头孢菌素敏感率最高,达86.8%~99.4%,而对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低于3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且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均相酶免疫法与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甘胆酸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运来 廖经忠 +2 位作者 王堃 谢旭琳 易斌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对均相酶免疫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甘胆酸(CG)进行方法学比对,为临床实验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2种方法的阳性率、试剂盒批内精密度、线性范围分别进行比较,再分别用2种方法检测248例临床标本,对结果进行统计... 目的对均相酶免疫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甘胆酸(CG)进行方法学比对,为临床实验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2种方法的阳性率、试剂盒批内精密度、线性范围分别进行比较,再分别用2种方法检测248例临床标本,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均相酶免疫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G的阳性率分别为53.23%和51.21%,阳性符合率为97.58%;批内精密度实验中高值血清变异系数(CV)分别为1.13%和2.65%,低值血清CV分别为3.52%和7.51%;线性评价试验中,均相酶免疫法线性回归方程为Y=1.068 2X+0.421 6,相关系数(r)=0.995 7;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线性回归方程为Y=1.016 1X+0.875 2,r=0.997 7。2种方法临床标本检测结果回归方程Y=1.156X+0.543,决定系数(R2)=0.98。结论 2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测定结果准确、稳定、可靠,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但均相酶免疫法检测稳定性显著优于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胆酸 均相酶免疫法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血清M蛋白过高导致尿酸结果异常1例报道
20
作者 梁运来 王堃 +2 位作者 廖经忠 易斌 李文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16-318,共3页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与浆细胞异常有关的副肿瘤综合征,由Resnick等[1]首次报道,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多发性神经疾病(polyradiculoneuropathy,P)、脏器肿大(organomegaly,O)、内分泌疾病(endocrinopathy,E)、单克...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与浆细胞异常有关的副肿瘤综合征,由Resnick等[1]首次报道,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多发性神经疾病(polyradiculoneuropathy,P)、脏器肿大(organomegaly,O)、内分泌疾病(endocrinopathy,E)、单克隆浆细胞异常(monoclonal plasma cell disorder,M)以及皮肤改变(skin changes,S)[2],由此被命名为POEMS综合征。文献研究显示,POEMS综合征常见临床特征还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僵化性骨损伤等,另有部分患者起病不典型,故易误诊和漏诊[3]。诊断要求符合2条强制主要标准、1条其他主要标准、1条次要标准[2]。本文报告1例尿酸检验结果异常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过程,并分析产生异常结果的干扰因素,通过实验室与临床有效沟通,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处理。该例为比较典型的M蛋白过高导致尿酸结果异常的案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M蛋白 POEMS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