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移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廖维宏 王国强 +3 位作者 沈岳 李芳 张微微 焦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转移对创伤性脑损伤 (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 4μl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大鼠的海马 ,对照组注射病毒缓冲液...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转移对创伤性脑损伤 (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 4μl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大鼠的海马 ,对照组注射病毒缓冲液。伤后 3小时及 1、3、7和 14日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和双标染色、原位杂交 /组织化学染色及 DNA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检测大鼠伤侧大脑皮质和海马各区 i NOS、BDNF及凋亡相关信号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各损伤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各区 i NOS阳性细胞于伤后 3小时开始显著增多 ,3日达高峰。多数 i NOS阳性细胞同时呈现凋亡相关蛋白阳性反应或分子生物学标记方法(TUNEL )阳性反应 ,但很少同时表达 BDNF m RNA。注射病毒载体组伤后 3日和 7日 ,海马 CA1区和海马齿状回门区 (DH)表达 i NOS、凋亡相关蛋白的细胞及凋亡细胞均显著减少 (P均 <0 .0 1) ,而表达 BDNF m RNA的神经元显著增多。结论 :TBI诱导海马细胞表达 i NOS及诱导海马细胞凋亡 ;腺病毒介导的 BDNF基因转移通过下调 i NOS表达 ,增加 BDNF表达及减少细胞凋亡而保护海马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脑损伤 创伤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进一步加强脊髓损伤修复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廖维宏 张光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17-519,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修复 神经元再生 轴突导向 神经元替代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9
3
作者 廖维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现状 神经营养因子 治疗
原文传递
离子电泳5-HT及二甲麦角新碱对大鼠海马外周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影响
4
作者 廖维宏 冯正直 +1 位作者 毕晓宁 刘祚周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离子微电泳5-HT及其拮抗剂二甲麦角新碱对海马伤害性感受单位的作用。
关键词 伤害性感受神经元 麦角新碱 5-HT 大鼠海马 离子电泳 外周 研究目的 拮抗剂 微电泳
下载PDF
刺激猫中缝核对海马内脏伤害性单位放电的影响
5
作者 廖维宏 滕海滨 刘祚周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04-209,共6页
实验在氯醛糖和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猫上进行,用箭毒制动。以玻璃微电极记录背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观察刺激中缝核(NR)对伤害性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海马单位放电的影响。在记录的104个单位中,对伤害性刺激发生显著反应的82个。其中伤害... 实验在氯醛糖和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猫上进行,用箭毒制动。以玻璃微电极记录背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观察刺激中缝核(NR)对伤害性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海马单位放电的影响。在记录的104个单位中,对伤害性刺激发生显著反应的82个。其中伤害性兴奋单位(NEU)38个;伤害性抑制单位(NIU)44个。伤害性无关单位(NUU)22个。刺激NR后,检测了63个单位,其中NEU的自发放电和伤害性放电出现抑制效应的,分别占单位数的40%和60%。26个NIU出现抑制加强的占60%;出现脱抑制的占25%。12个NUU,有的转变为NEU,有的转变为NIU,有的则维持原状。结果表明,海马CA1区存在内脏伤害性相关单位,该神经元分为NEU和NIU两类,刺激NR对它们中的多数均起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内脏大神经 中缝核 NIU NEU
下载PDF
纳洛酮对电针红藻氨酸所致海马痫样放电的作用
6
作者 廖维宏 冯正直 +2 位作者 庄甲举 高唱 刘祚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Z1期26-26,共1页
本实验目的是在细胞水平研究内源性阿片肽在电针抑制癫痫中的作用。实验采用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造成大鼠癫痫,用多管微电极和绝缘铜丝电极分别记录海马痫样放电和海马脑电,微电泳纳洛酮(Nx),电针大椎、腰俞穴位。
关键词 红藻氨酸 痫样放电 内源性阿片肽 侧脑室注射 大鼠 微电极 癫痛 腰俞 中间神经元 马脑
下载PDF
刺激中缝核电、电泳5—HT红藻氨酸所致海马痫样放电的影响
7
作者 廖维宏 庄甲举 +1 位作者 冯正直 刘祚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Z1期26-26,共1页
本实验采用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造成大鼠癫痫发作,用多管微电极记录背海马的痫样放电。继而刺激延髓中缝核区,微电泳5—HT,观察海马癫样放电和海马脑电的变化,以探讨内、外源性5HT对海马痫样放电的作用。大鼠海马CA<sub>1</sub&... 本实验采用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造成大鼠癫痫发作,用多管微电极记录背海马的痫样放电。继而刺激延髓中缝核区,微电泳5—HT,观察海马癫样放电和海马脑电的变化,以探讨内、外源性5HT对海马痫样放电的作用。大鼠海马CA<sub>1</sub>区共记录62个癫样放电单位。电刺激中缝核后1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痫样放电 HT 红藻氨酸 中缝核 延髓中缝 电刺激 侧脑室注射 放电频率 癫痛 间接通路
下载PDF
电针、刺激中缝核对红藻氨酸所致海马痫样放电无协同作用
8
作者 廖维宏 庄甲举 +1 位作者 冯正直 刘祚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Z1期26-27,共2页
实验在21只红藻氨酸所致大鼠癫痫模型上进行。共观察60个海马痫样放电单位的变化过程。结果:1、电针后1min内55%单位痫样放电减少,32%增加,13%不变。2、刺激中缝核后1min64%单位抑制,14%兴奋,22%不变。3、电针、同时刺激中缝核后1... 实验在21只红藻氨酸所致大鼠癫痫模型上进行。共观察60个海马痫样放电单位的变化过程。结果:1、电针后1min内55%单位痫样放电减少,32%增加,13%不变。2、刺激中缝核后1min64%单位抑制,14%兴奋,22%不变。3、电针、同时刺激中缝核后1min抑制单位占47%兴奋占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痫样放电 红藻氨酸 中缝核 癫痫模型 大鼠 协同作用 抑制率 抑制作用
下载PDF
SYD4228型多媒体生理学学生实验系统的研制
9
作者 廖维宏 吴宝明 +7 位作者 刘彦 何庆华 肖剑 杜晓兰 李向东 罗珩 朱新平 周德华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1997年第3期19-22,共4页
本文介绍了SYD4228型多媒体生理学学生实验系统的研制目的和特色。该系统利用Windows 3.x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软件的主要开发平台,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实验与教学,极大地方便了实验操作者,初学者只需要学习本系统20分钟,就能进行生理学... 本文介绍了SYD4228型多媒体生理学学生实验系统的研制目的和特色。该系统利用Windows 3.x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软件的主要开发平台,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实验与教学,极大地方便了实验操作者,初学者只需要学习本系统20分钟,就能进行生理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微机 实验系统 生理学
下载PDF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的制备及其体外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赵建华 廖维宏 +2 位作者 王远亮 潘君 柳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消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脱钙骨基质 (PDL L A/ HA/ DBM)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按重量比 PDL L A∶ HA∶ DBM=1.5~ 2∶ 1~ 1.5∶ 1,应用乳液共混法 ,制备 PDL L A/ HA/ DBM生物复合材料 ,通过体外降解实验 ,... 目的 探讨消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脱钙骨基质 (PDL L A/ HA/ DBM)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按重量比 PDL L A∶ HA∶ DBM=1.5~ 2∶ 1~ 1.5∶ 1,应用乳液共混法 ,制备 PDL L A/ HA/ DBM生物复合材料 ,通过体外降解实验 ,观察其在磷酸盐缓冲液 (PBS,p H 7.4 )中重量、生物力学及 p H值的动态变化。结果 采用乳液共混法 ,不需加温 ,可将 PDL L A、HA、DBM一次性复合 ,制成生物复合材料 PDL L A/ HA/ DBM。孔隙率为 71.3% ;扫描电镜显示复合材料孔径为 10 0~ 4 0 0 μm;降解过程中 ,PDL L A溶液的 p H值在 2周内轻度下降 ,而后明显下降 ,4周时p H值为 4 .0 ;PDL L A/ HA/ DBM溶液的 p H值在 12周的降解过程中十分稳定 ,12周时 p H值为 6 .4。 PDL L A重量在 0~ 4周时变化较小 ,4周后下降加快 ,12周时为初始重量的 5 0 % ;PDL L A/ HA/ DBM重量在 0~ 5周时变化较小 ,5周后下降加快 ,12周时为初始重量的 6 0 %。PDL L A的初始抗压强度为 1.33MPa,PDL L A/ HA/ DBM的初始抗压强度为1.71MP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PDL L A强度在 0~ 3周下降较小 ,3周后下降较快 ,12周仅 0 .11MPa;PDL L A/ HA/ DBM强度在 0~ 4周下降较小 ,4周后下降较快 ,12周时为 0 .2 1MPa。结论 乳液共混法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脱钙骨基质 体外降解 组织工程骨 乳液共混 材料降解
下载PDF
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流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1
作者 伍亚民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廖维宏 陈恒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感觉传导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24只家兔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以选择性腰动脉阻断法模拟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记录各组在伤前、缺血及再灌流...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感觉传导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24只家兔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以选择性腰动脉阻断法模拟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记录各组在伤前、缺血及再灌流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变化。结果:缺血(13.2±4.0)min时CSEP消失,再灌流时,各组家兔CSEP的N1和P1波峰潜时总体变化趋势为缺血90min组>缺血60min组>缺血30min组>对照组。结论:脊髓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流损伤越重,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损害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皮层 体感诱发电位 家兔
下载PDF
微机控制的穿棱箱双向主动回避反应实验系统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彦 何庆华 +3 位作者 廖维宏 吴宝明 李向东 王禾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研究动物的学习与记忆功能。方法:研制一种微机控制的穿梭箱双向主动回避反应实验系统,自动分析和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实验结果客观、准确。结论:本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关键词 学习记忆 穿梭箱 主动回避反射 微机 实验系统
下载PDF
匹罗卡品致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映琦 廖维宏 +4 位作者 迟路湘 陈康宁 史树贵 范文辉 陈贞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匹罗卡品诱发大鼠SE模型,用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未见...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匹罗卡品诱发大鼠SE模型,用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未见TUNEL阳性细胞;SE后6 h,开始出现少量TUNEL阳性细胞;SE后72 h,达到高峰;SE后7 d,TUNEL阳性细胞开始减少。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可见少量caspase-3阳性表达;SE后6 h,大鼠海马caspase-3阳性表达增多,主要集中于CA1和CA3区;SE后48 h,caspase-3表达达到高峰;SE后72 h^7 d,caspase-3阳性染色细胞数开始减少;但仍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果显示caspase-3表达分布与TUNEL染色基本一致,caspase-3表达高峰早于TUNEL所示凋亡细胞出现的高峰。结论神经元凋亡参与了SE后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过程并与caspase-3的激活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海马 CASPASE-3 匹罗卡品 凋亡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动物模型行为学表现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禾 廖维宏 +2 位作者 吴宝明 何庆华 卓豫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0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制备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表现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幽闭+电击方式制备Wistar大鼠PTSD实验动物模型,观测其总体运动水平和前25min各运动类型成分的变化,以及利用... 目的:制备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表现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幽闭+电击方式制备Wistar大鼠PTSD实验动物模型,观测其总体运动水平和前25min各运动类型成分的变化,以及利用穿梭箱实验检测PT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结果:PTSD大鼠总体运动水平发生两极性变化,多数(7/9)降低,少数(2/9)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0.230,P<0.01);前25min各运动类型成分中,静止状态和逃避状态显著增加,对照组和PTSD组分别为(11.08±1.67)%和(24.24±9.69)%(t=-6.878,P<0.05),梳理状态成分显著减少,对照组和PTSD组分别为(28.34±6.86)%和(13.13±7.02)%(t=2.234,P<0.05);PT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检测发现,主动回避反应显著下降(P<0.01),回避反应失败显著增加(P<0.01)。结论:用幽闭+电刺激制备大鼠PTSD实验动物模型,行为学出现明显异常,学习记忆功能受损,与临床表现有较好的拟似性,重复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应激障碍 大鼠 动物模型 行为学表现 学习记忆功能 心理治疗
下载PDF
脊髓缺血再灌流对其血流量变化及其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伍亚民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廖维宏 陈恒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75-478,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脊髓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2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尼氏染色观察受损脊髓病理变化。...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脊髓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2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尼氏染色观察受损脊髓病理变化。结果:完全缺血时SCBF为0ml·100g-1·min-1,再灌流过程中各组SCBF较缺血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较伤前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以缺血60min、90min组下降明显;脊髓病理改变以灰质受损最明显,病变严重程度为缺血90min组>缺血60min组>缺血30min组>对照组。结论;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流后SCBF下降越明显,病理损害也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血流量 病理学 家兔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流体冲击动物脑损伤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宝明 刘彦 +6 位作者 廖维宏 王禾 肖剑 何庆华 杜晓兰 李向东 张泽毅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流体冲击脑损伤装置,它利用摆锤打击和流体传导产生瞬间高压流体冲击压致伤。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定量可控、致伤部位可精确定位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可在不同动物上复制出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关键词 流体冲击 颅脑损伤 模型 压力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媛 龙在云 +3 位作者 曾琳 伍亚民 陈恒胜 廖维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1期4228-4229,T001,共3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血清浓度的诱导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两类不同神经细胞的情况。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将原代培养所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经传代纯化后,分别接种在加入NeuralBasal,DMEM/F12+50g/L胎牛血清以及DMEM/F12+100g/... 目的:观察在不同血清浓度的诱导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两类不同神经细胞的情况。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将原代培养所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经传代纯化后,分别接种在加入NeuralBasal,DMEM/F12+50g/L胎牛血清以及DMEM/F12+100g/L胎牛血清3种不同的培养基的培养皿中,7d后进行NF-200,GFAP免疫双标染色,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20个视野,记数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无血清、50g/L以及100g/L胎牛血清浓度下,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5%:35%,45%:55%,33%:67%。在无血清和低血清浓度下,所分化的胶质细胞为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而在高血清浓度下则分化为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结论:血清浓度的高低决定了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比例,并且对所分化的胶质细胞的种类也有影响。在无血清条件下神经干细胞趋向于向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血清 NSC 治疗
下载PDF
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卓豫 廖维宏 +2 位作者 吴宝明 王禾 陈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36-538,i001,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中度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或神经节苷脂,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凋亡细胞DNA(TUNEL)、流式细胞仪磷脂结合蛋白V/碘...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中度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或神经节苷脂,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凋亡细胞DNA(TUNEL)、流式细胞仪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标检测凋亡细胞及荧光酶联测定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均发现凋亡细胞阳性表达,且均在3d达到高峰,但GM1治疗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有阻断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对损伤脊髓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脊髓损伤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神经节苷脂 治疗
原文传递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建华 廖维宏 +1 位作者 刘鹏 柳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采用乳液共混法将消旋聚乳酸(PDLLA)、羟基磷灰石(HA)、脱钙骨基质(DBM)结合,制成PDLLA/HA/DBM人工骨,并将PDLLA/HA/DBM和PDLLA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采用乳液共混法将消旋聚乳酸(PDLLA)、羟基磷灰石(HA)、脱钙骨基质(DBM)结合,制成PDLLA/HA/DBM人工骨,并将PDLLA/HA/DBM和PDLLA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和12周时摄X片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及新骨形成定量分析。结果PDLLA/HA/DBM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1),且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结论PDLLA/HA/DBM人工骨能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和骨组织 骨移植 骨缺损 骨修复
下载PDF
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强 廖维宏 +3 位作者 王正国 吴越 陈恒胜 李应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防止成年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 Wistar成年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 ,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为损伤组 ;C组为损伤 +移植组 ;D组为损伤 +移植 +椎旁肌组...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防止成年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 Wistar成年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 ,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为损伤组 ;C组为损伤 +移植组 ;D组为损伤 +移植 +椎旁肌组 ;E组为损伤 +移植 +大网膜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应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的大小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均可以防止成年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萎缩 ,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为 E组 >D组 >C组 >B组 >A组 ,尤以 E组效果最好 ,可以完全恢复损伤神经元的形态。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鼠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能维持神经元的细胞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胚胎组织移植 大网膜 椎旁肌 脊髓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