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椒江凹陷下古新统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综合识别与分布预测
1
作者 郭刚 廖计华 +5 位作者 徐建永 吴斌 李林致 王欣 李峰 李婧婧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椒江凹陷是东海盆地已证实生烃但未获商业发现的低勘探程度区,落实其主力烃源岩层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发育情况及规模是下步油气勘探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新采集的三维地震、钻井、古生物及有机地球化学数据,综合断陷作用... 椒江凹陷是东海盆地已证实生烃但未获商业发现的低勘探程度区,落实其主力烃源岩层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发育情况及规模是下步油气勘探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新采集的三维地震、钻井、古生物及有机地球化学数据,综合断陷作用、古地貌背景、物源区母岩岩性、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等四方面开展椒江东洼月桂峰组湖相优质烃源岩精细识别,并通过地震相类比分析,定量预测其平面分布及规模。结果表明:强烈断陷作用、适度遮挡的古地貌背景、洼陷周缘火成岩母岩区共同控制了椒江东洼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的发育;其整体为好—优质烃源岩,以Ⅱ1-Ⅱ2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且有陆生高等植物的贡献。受凹陷结构控制,椒江东洼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洼陷中心及陡坡带一侧。典型地震相表现为低频连续强振幅平行反射,基于多属性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预测椒江东洼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最大面积为294 km^(2)、总体积为109 km^(3)。综合认为,椒江东洼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烃源岩 发育条件 分布预测 月桂峰组 椒江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2
作者 郭刚 吴斌 +1 位作者 张晓庆 廖计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1,共10页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过程,目前已发现多个含油气构造,但仍未取得大规模商业油气发现,油气勘探未能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构造演化特征认识不清。基于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通过断裂特征的精细刻画...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过程,目前已发现多个含油气构造,但仍未取得大规模商业油气发现,油气勘探未能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构造演化特征认识不清。基于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通过断裂特征的精细刻画、平衡剖面恢复、已钻井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对丽水-椒江凹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丽水-椒江凹陷主要发育3套断裂系统,包括深部断裂系统、浅部断裂系统和贯穿断裂系统,控制了凹陷整体东断西超,内部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构造格局;凹陷演化共经历4个阶段,包括晚白垩世—古新世断陷期、始新世初期坳陷期、始新世末期—渐新世抬升剥蚀期以及新近纪—第四纪沉降期,不同断裂系统形成于不同演化阶段,并对凹陷结构具有差异控制作用;断陷期发育的灵峰组厚层泥岩阻挡了油气的垂向运移,且深部断裂与浅部断裂在纵向上各自独立,互不连通,油气垂向运移不畅,限制了油气在烃源岩及邻近层位成藏,确定了丽水-椒江凹陷“近源下洼”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成果可为丽水-椒江凹陷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丽水-椒江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的主控因素与分布预测
3
作者 李林致 郭刚 +4 位作者 廖计华 王欣 李婧婧 吴斌 张晓庆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月桂峰组是丽水-椒江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丽水-椒江凹陷在月桂峰组沉积时期为强断陷期,构造分割性强,沉积环境相对封闭,内部多个次洼的湖相烃源岩发育特征不清。为明确丽水-椒江凹陷内各富烃次洼中月桂峰组烃源岩发育条件及空间展布... 月桂峰组是丽水-椒江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丽水-椒江凹陷在月桂峰组沉积时期为强断陷期,构造分割性强,沉积环境相对封闭,内部多个次洼的湖相烃源岩发育特征不清。为明确丽水-椒江凹陷内各富烃次洼中月桂峰组烃源岩发育条件及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利用钻井、岩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资料,基于湖盆演化动态全生命周期过程,提出“早期断层活动速率、中期母岩性质和遮挡条件、晚期火山活动”联合控制丽水-椒江凹陷4个次洼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在地质认识约束下,基于多属性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对中-深湖相烃源岩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定量刻画。结合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机制和中-深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对4个主要次洼内烃源岩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椒江A洼为Ⅰ类富烃次洼,丽水A洼和丽水C洼为Ⅱ类次富烃次洼,丽水B洼为Ⅲ类生烃次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椒江凹陷 月桂峰组 烃源岩 控制因素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椒江凹陷古新统月桂峰组“源-汇”体系及勘探意义
4
作者 郭刚 李林致 +2 位作者 廖计华 王欣 李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172-6180,共9页
椒江凹陷古新统月桂峰组沉积时期发育东断西超的半地堑结构形态,具有典型的斜坡型“源-汇”系统,明确砂体优势发育区是储层预测的难点。基于最新钻井、薄片、重矿物及覆盖全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貌学和“源... 椒江凹陷古新统月桂峰组沉积时期发育东断西超的半地堑结构形态,具有典型的斜坡型“源-汇”系统,明确砂体优势发育区是储层预测的难点。基于最新钻井、薄片、重矿物及覆盖全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貌学和“源-汇”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为指导,定量刻画了椒江凹陷月桂峰组下段“源-汇”系统要素,分析了要素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椒江凹陷月下段具有变质岩母岩供源、规模古沟槽输砂、宽缓斜坡促运、低洼地貌区利于优势堆积的“源貌共控”规模砂体成因机制,有效指导有利目标储层预测,为海上少井条件下的油气藏勘探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凹陷 月桂峰组 源-汇系统 古地貌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长昌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层序样式的控制 被引量:29
5
作者 廖计华 王华 +8 位作者 孙志鹏 张道军 肖军 孙鸣 李彦丽 任桂媛 罗青 梅宾博 汪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21-3132,共12页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长昌凹陷的3条典型地震测线进行平衡复原,揭示长昌凹陷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古构造格架,通过对凹陷内次级古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类型的识别,综合分析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构建研究区沉积...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长昌凹陷的3条典型地震测线进行平衡复原,揭示长昌凹陷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古构造格架,通过对凹陷内次级古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类型的识别,综合分析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构建研究区沉积层序综合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昌凹陷的构造格局依次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期、晚渐新世断坳转换期和新近纪坳陷期3个发展阶段,由此产生了3个具有不同古构造格架背景的盆地原型相互叠加。在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主要发育上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陡坡断阶带层序样式,而裂陷Ⅲ幕发育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缓坡断阶带层序样式,在裂后热沉降阶段主要发育断裂型挠曲带层序样式以及少量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而裂后加速沉降阶段则发育简单挠曲带层序样式。与断坡带和挠曲带相关的大型低位三角洲、低位扇以及下切谷充填是长昌凹陷构造岩性或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长昌凹陷 层序样式 深水勘探 南中国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幕式裂陷及构造、层序和沉积的综合响应过程 被引量:12
6
作者 廖计华 王华 +6 位作者 肖军 李俊良 严德天 李国良 夏存银 李彦丽 任桂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0-983,共14页
通过对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构造沉降阶段性演化以及断裂幕式活动和古构造格架变化等信息的识别与厘定,揭示了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构造活动的幕式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一步结合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综合分析,系统论述了幕式裂陷作用对沉积层序... 通过对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构造沉降阶段性演化以及断裂幕式活动和古构造格架变化等信息的识别与厘定,揭示了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构造活动的幕式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一步结合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综合分析,系统论述了幕式裂陷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与演化的控制。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古近纪经历了3个裂陷阶段,即裂陷Ⅰ幕(S100-S80)、裂陷Ⅱ幕(S80-S70)和裂陷Ⅲ幕(S70-S60),分别对应盆地的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断坳转换期。裂陷活动早期以强烈的差异性块断作用为主导,而晚期逐渐被区域性坳陷作用和少量断裂活动共同控制的均一化沉降作用所取代,整体呈现出弱-强-弱的演化特征。裂陷作用的幕式过程及不同裂陷幕同沉积构造活动的差异性通过对可容纳空间、沉降速率、同沉积断裂活动和古构造格架的深刻影响,进而控制了盆地内层序地层单元与沉积旋回的整体发育、沉积与沉降中心的时空展布以及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体系域的构成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古近纪 幕式裂陷 沉积充填 地层学 南海
下载PDF
浅海背景下大型浊积扇研究进展及堆积机制探讨: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重力流为例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华 陈思 +2 位作者 甘华军 廖计华 孙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34,共14页
围绕浅海背景下大型浊积扇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并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重力流为例研究其沉积特征及堆积机制。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的东方区黄流组发育的大型高效储集体——浅海重力流沉积体的沉积特征和堆积机制具有其独特性。古生物研究表... 围绕浅海背景下大型浊积扇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并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重力流为例研究其沉积特征及堆积机制。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的东方区黄流组发育的大型高效储集体——浅海重力流沉积体的沉积特征和堆积机制具有其独特性。古生物研究表明,其沉积期的古水深为40~110m,属于陆架浅水沉积背景。其重力流特征表现为包卷变形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等,主要发育鲍玛序列A段和AB段组合,缺失CDE段。对该重力流沉积体的初步研究表明,其具有大规模、多期次(浊积事件的垂向叠加序列组合)、持续性发育等特征。在浅海背景下形成大规模重力流沉积体的综合成因机制包括:(1)物源的持续供给;(2)同沉积期大规模海退作用;(3)陆架基底的幕式动态活动和差异性沉降。该重力流沉积体的发育受上述三大因素的联合控制。因此,本研究采取构造-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系列技术与方法研究其宏观、微观特征及堆积的控制要素与独特机制。该研究成果能丰富浅海区发育大型重力流沉积体的理论体系,对油气勘探新领域的拓展具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黄流组 浅海相 重力流沉积体(浊积扇) 堆积机制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分析
8
作者 廖计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8期116-119,共4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综合分析三维地震、测井、录井、岩芯等资料,在歧口凹陷东营组三段识别出4种沉积体系类型:扇三角洲体系、湖泊三角洲体系、湖泊体系和湖底扇体系;以体系域为编图单位,探讨了东营组三段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运用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综合分析三维地震、测井、录井、岩芯等资料,在歧口凹陷东营组三段识别出4种沉积体系类型:扇三角洲体系、湖泊三角洲体系、湖泊体系和湖底扇体系;以体系域为编图单位,探讨了东营组三段沉积体系平面展布规律,为歧口凹陷油气勘探有利区带预测及靶区优选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东三段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南堡凹陷东营组巨厚堆积的关键控制要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华 赵淑娥 +4 位作者 林正良 姜华 黄传炎 廖远涛 廖计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演化与对比的方法,从东营组发育期构造活动的独特性出发,判别出凹陷边缘断裂的活动性在古近纪晚期进一步增大的同时,凹陷整体的坳陷作用也在进一步增强。在上述边界断层强烈活动和基底沉降强烈增速... 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演化与对比的方法,从东营组发育期构造活动的独特性出发,判别出凹陷边缘断裂的活动性在古近纪晚期进一步增大的同时,凹陷整体的坳陷作用也在进一步增强。在上述边界断层强烈活动和基底沉降强烈增速的"双强要素"联合作用下,南堡凹陷的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均远离边界断层而发育于凹陷中心,并导致了在东营组堆积期大面积深湖相沉积的发育;其内部堆积了厚层的深湖相泥岩和大量的深湖浊积体,同时在凹陷北部的断控陡坡部位发育了大量的扇三角洲体系,在南部缓坡部位则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从而使东营组内部储层非常发育,且类型齐全;新近系巨大的地层厚度导致了东营组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而生烃、排烃,从而构成了良好的"自生自储"组合。东营组堆积期及其后的新构造运动又导致了大量的同沉积断层活动和晚期的再活动,这些断层有效地将东营组储集体与下伏Es3+Es2+Es1的"烃源灶"沟通,并将下部油气垂向运移至东营组乃至更浅层位的储集体内聚集成藏,从而造就了东营组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东营组 巨厚堆积 高沉降速率 强烈的断层活动性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第三纪构造特征的自相似性及其沉积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存银 廖远涛 +3 位作者 黄传炎 陈思 任培罡 廖计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69,共5页
从构造与沉积的控制和响应关系角度,论述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在构造格局、伸展构造样式两方面所表现出的构造自相似性;研究了在构造自相似性的影响和控制下,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的盆地构造活动和沉积充填之间的控制和响应关系。研究表明... 从构造与沉积的控制和响应关系角度,论述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在构造格局、伸展构造样式两方面所表现出的构造自相似性;研究了在构造自相似性的影响和控制下,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的盆地构造活动和沉积充填之间的控制和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歧口凹陷的沉积体系展布、沉积旋回等沉积特征也显示出自相似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特征的自相似性对盆地油气勘探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相似性 构造特征 沉积响应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泌阳凹陷北坡油气富集规律与二次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佳 罗家群 +5 位作者 李连生 姜华 李国良 廖计华 夏存银 陈少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8,共4页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地区,受鼻状构造、断层和砂体的影响,该带以复杂断鼻断块、断层-岩性和断层-不整合油气藏为主。在划分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类型和分析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部斜坡的成藏模式,分为3类...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地区,受鼻状构造、断层和砂体的影响,该带以复杂断鼻断块、断层-岩性和断层-不整合油气藏为主。在划分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类型和分析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部斜坡的成藏模式,分为3类:汇集式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运聚成藏模式;斜坡自生自储式成藏模式。总结了北部斜坡油气富集规律,即是油气富集于继承性的沉积-构造斜坡的鼻状隆起区,斜坡内带和凹陷中心则是形成低位扇岩性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根据以上分析,该区带二次油气勘探存在3大领域,有望探明一定规模的石油地质储量,对油田的增产上储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北坡 油气 富集规律 二次勘探
下载PDF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砂体反演及预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国良 蔡佳 +1 位作者 甘华军 廖计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是油田勘探的薄弱地区,也是油田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通过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南阳凹陷边界断裂上利用地震资料及测井约束反演寻找小型砂体并刻画其特征,为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方向。该地质与地球物理紧密结...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是油田勘探的薄弱地区,也是油田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通过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南阳凹陷边界断裂上利用地震资料及测井约束反演寻找小型砂体并刻画其特征,为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方向。该地质与地球物理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指导南阳凹陷以及中国东部其它相似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断裂 砂体预测 地震反演 南阳凹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崖城组聚煤环境及成煤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桂媛 肖军 +3 位作者 李彦丽 廖计华 李国良 夏存银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结合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相关方法和理论,对琼东南盆地崖城组聚煤环境特征及成煤作用展开研究。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层主要见于潮坪潮上带和潮间带的泥炭坪、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及扇三角洲平原泥炭...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结合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相关方法和理论,对琼东南盆地崖城组聚煤环境特征及成煤作用展开研究。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层主要见于潮坪潮上带和潮间带的泥炭坪、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及扇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以聚煤环境为主线,考虑到古构造的影响,总结出琼东南盆地的聚煤模式:潮上带及潮间带面积最大,为主要的聚煤环境;缓坡带成煤沉积体系的分布广于断控陡坡带;崖二段具有较强的聚煤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崖城组 聚煤环境特征 成煤规律
下载PDF
第四系冲、洪积物的识别标志和研究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蔡雄飞 廖计华 +1 位作者 蔡海磊 郑有业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1期10-12,16,共4页
冲、洪积物在我国分布广泛,但由于冲、洪积物岩性、岩相比较单调,在纵、横向上变化快,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确定冲、洪积物的沉积标志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加强第四系冲、洪积物各方面深入研究的需要。
关键词 冲、洪积物 标志 第四系
下载PDF
一个非牵引流堆积的重要场所——辫状河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雄飞 廖计华 +1 位作者 蔡海磊 郑有业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6期12-16,共5页
经过对陆相盆地河湖相的大量研究发现,河湖相沉积不但大量发育牵引流沉积,而且也常常发育非牵引流沉积,尤其是辫状河。可以说,辫状河是大量非牵引流沉积的重要场所。目前发现的辫状河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2种类型:一种以一反一正的递变层... 经过对陆相盆地河湖相的大量研究发现,河湖相沉积不但大量发育牵引流沉积,而且也常常发育非牵引流沉积,尤其是辫状河。可以说,辫状河是大量非牵引流沉积的重要场所。目前发现的辫状河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2种类型:一种以一反一正的递变层理;另一种以正递变层理旋回为主,它们具有泥石流的稀性和亚黏性的沉积特征;因而作为辫状河的识别标志,除冲刷面+板状交错层理外,各种泥石流类型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是一个很关键的标志。它不但可以指示辫状河的存在,而且也易与其他河流相相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递变层理 非牵引流 内蒙古
下载PDF
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鸣 王华 +5 位作者 廖远涛 任金锋 赵淑娥 廖计华 刘小龙 宋广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50-4160,共11页
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油气显示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进行研究,识别出2个体系域即湖扩体系域(EST)和高位体系域(HST),并进一步在高位体系域(HST)识别出7个准层序组,构建该地... 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油气显示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进行研究,识别出2个体系域即湖扩体系域(EST)和高位体系域(HST),并进一步在高位体系域(HST)识别出7个准层序组,构建该地区流沙港组一段的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所构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对福山凹陷金凤—白莲地区来自云龙凸起物源供给的流沙港组一段高位体系域(HST)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准层序组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对比,了解该地区扇三角洲多期朵体在横向上的期次性和纵向上的继承性,在利用地震属性勾绘朵体边界的基础上归纳其时空演化模式,最后在了解扇三角洲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总结3种准层序组尺度的生储盖组合类型,并简要归纳该地区的油气成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流沙港组一段 扇三角洲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 准层序组 成藏条件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强振幅体沉积内幕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计华 吴克强 +5 位作者 郭刚 甘华军 孙鸣 蔡露露 朱石磊 刘子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数据,系统查明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大型强振幅体外部几何形态、内部沉积要素构成、发育期次、平面展布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有利储集体特征与分布,探讨了其油气意义,并预测了东方区有利勘探方向...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数据,系统查明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大型强振幅体外部几何形态、内部沉积要素构成、发育期次、平面展布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有利储集体特征与分布,探讨了其油气意义,并预测了东方区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大型强振幅体整体呈"扇形",内部由浊积水道、水道间漫溢和天然堤3种沉积要素构成,为发育在浅海陆架背景下的大型"重力流沉积"。其垂向上可划分出3个期次,从第一期到第三期呈现出规模逐渐增大、向北西方向不断迁移、向南东方向逐步推进的演变趋势。浊积水道砂岩在东方区纵横广布、三期叠置,为该区主力储层类型。强超压环境对于改善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集体物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与大型强振幅沉积体相关的圈闭主要为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和砂岩透镜体型岩性圈闭,前者分布在底辟构造带的翼部(底辟活动区),后者主要位于底辟构造带外围(底辟活动波及区),勘探前景均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振幅体 沉积内幕 岩性油气藏 莺歌海盆地 南海
下载PDF
西非深水沉积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蔡露露 王雅宁 +5 位作者 王颖 董朔朋 朱石磊 廖计华 赵钊 薛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31-142,共12页
深水沉积储层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目标,西非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占全球深水油气总资源量的14%。根据深水沉积所处位置、沉积相带、沉积物组合及平面展布特征等差异,将深水沉积类型分为水道(单支水道、复合水道)、朵叶(单期朵叶... 深水沉积储层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目标,西非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占全球深水油气总资源量的14%。根据深水沉积所处位置、沉积相带、沉积物组合及平面展布特征等差异,将深水沉积类型分为水道(单支水道、复合水道)、朵叶(单期朵叶、叠合朵叶)、天然堤(近端天然堤、远端天然堤)和深海泥。通过对不同类型深水沉积的岩相、测井相、地震相和沉积相进行分析,以深水沉积模式为指导,结合物源供给和运输通道等因素的影响,阐明了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储层类型及分布。综合研究表明,复合水道浊积砂和叠合朵叶席状砂是深水沉积的主要储层,储层物性良好;近端天然堤席状砂是较好的储集体;单支水道和远端天然堤受到砂体规模和厚度的限制,储层性能一般。在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勘探中,首选低缓构造背景下的叠合朵叶席状砂体,其次是寻找高陡构造背景下的叠合朵叶席状砂体,最后是寻找低缓构造背景下的复合水道浊积砂体。在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深水勘探中,以寻找复合水道浊积砂体为主,其次为叠合朵叶席状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 深水沉积 复合水道 叠合朵叶
下载PDF
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发育特征及沉积储层预测 被引量:21
19
作者 蔡露露 刘春成 +6 位作者 吕明 王颖 廖计华 朱石磊 赵钊 薛冬 肖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0-70,共11页
为了较为全面地描述西非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水道的特征、成因、分布规律和砂体展布,将深水水道的描述参数归纳为几何参数、侵蚀能力、限制条件、发育期次、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砂体情况等7类,将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分为轴部切谷充填... 为了较为全面地描述西非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水道的特征、成因、分布规律和砂体展布,将深水水道的描述参数归纳为几何参数、侵蚀能力、限制条件、发育期次、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砂体情况等7类,将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分为轴部切谷充填水道、侵蚀型复合水道、侵蚀型单支水道、加积型堤岸水道和加积型朵叶化水道等5类。轴部切谷充填水道侵蚀能力最强,规模最大,含砂率高,是在切谷强限制条件下形成的多支多期复合水道群;侵蚀型复合水道发育最多、规模较大、侵蚀能力较强,含砂率较高、砂体分布较广,属限制条件下形成的水道复合体,是研究区的主要勘探目标;侵蚀型单支水道侵蚀能力相对变弱,属弱限制条件下形成的期次较少的水道,规模较小;加积型堤岸水道侵蚀能力较弱,加积作用较强,属弱限制条件下相对顺直的水道,规模较小;加积型朵叶化水道侵蚀能力最弱,是在非限制条件下形成的水道,其席状朵叶砂体含砂率较高、分布较广,是研究区的次要勘探目标。这5类水道分别发育于下刚果深水扇的不同部位,经历了不同的沉积演化阶段。在深水水道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东北部A区块SQ1—SQ7沉积相及储层进行了预测,并指出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抬升是控制下刚果盆地深水沉积类型及分布的主控因素,钻前预测结果和钻探结果吻合度较高,证明了本文预测技术和研究思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深水水道 水道发育特征 沉积演化 沉积储层预测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白垩系湖相藻叠层石礁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颖 王晓州 +2 位作者 廖计华 朱石磊 蔡露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9-829,共11页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正处于不断探索和认识阶段,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发现,使主要借鉴海相碳酸盐岩理论的湖相碳酸盐岩研究得到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和认识。巴西桑托斯盆地白垩系藻叠层石礁是湖相碳酸盐岩一种特殊...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正处于不断探索和认识阶段,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发现,使主要借鉴海相碳酸盐岩理论的湖相碳酸盐岩研究得到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和认识。巴西桑托斯盆地白垩系藻叠层石礁是湖相碳酸盐岩一种特殊的储层类型,对于丰富湖相碳酸盐岩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地震剖面的振幅反射结构,钻井岩性剖面,岩芯沉积结构、构造观察,岩芯薄片孔渗及成岩分析,测井曲线反映的沉积物粒序变化及旋回组合特征等现象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了白垩系藻叠层石礁的主要特征及主控因素。藻叠层石礁以叠层石为格架,藻类的黏结作用使其成为大面积连片发育的黏结礁,其孔渗发育,是良好的储层。发育和分布主要受物源供给、古隆起、水体变化和藻类改造四种因素的控制。咸水环境下,在远离碎屑物源影响的水下古隆起上,水侵体系域时期,适应环境较强的叠层石繁盛,藻类的黏结作用使其成为具有格架结构的黏结礁,沿巴西桑托斯盆地东部隆起带大面积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白垩系 藻叠层石礁 湖相碳酸盐岩 巴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