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的“小政府、大社会”改革 被引量:3
1
作者 廖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6,103,共7页
海南建省办特区初时就进行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其鲜明特色是:精减政府机构,建立平等竞争的游戏规则及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巩固改革。其经验和教训是:敢于向“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刀”,“先立规矩后办事”... 海南建省办特区初时就进行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其鲜明特色是:精减政府机构,建立平等竞争的游戏规则及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巩固改革。其经验和教训是:敢于向“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刀”,“先立规矩后办事”,改革应尽可能地自上而下。在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中,海南的超前改革又面临着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小政府大社会” 超前改革 “先立规矩后办事”
下载PDF
海南岛生态环境与黎、苗族生态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廖逊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海南岛 生态环境 生态文化 少数民族 黎族 苗族
下载PDF
从海南“省管县”谈起 被引量:5
3
作者 廖逊 《决策咨询(安徽)》 2004年第1期11-11,共1页
海南可以这样做,不等于其他兄弟省份也可以这样做,因为海南毕竟是一个只有3.4万平方公里、820万人口的小省,即便是省级政府直接管理20个县市,也不存在什么管理幅度过宽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 海南 “省管县” 地区级政府 政府体制 改革 地方行政建制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廖逊 《新东方》 2001年第1期20-24,共5页
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必须深入探讨的一大课题,也是海南经济建设的一大难题。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于立法与建立制度创新的中心环节——风险投资机制,这一机制包括技术本身的风险、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风险投资 改革 立法 制度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化 海南 产权制度 法律制度
下载PDF
海南为什么要下调经济发展目标
5
作者 廖逊 《决策咨询(安徽)》 2002年第9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经济发展目标 GDP 发展战略 人民生活质量 海南
下载PDF
湖北稻区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小磊 廖逊 +3 位作者 毛凯凯 万虎 卢鹏 李建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2-1231,共10页
【目的】明确目前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田间种群对常用防治药剂的抗性现状,为制定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4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湖北褐飞虱武穴梅川、枣阳十里铺、孝感陈店、鄂州长港和武汉江夏稻... 【目的】明确目前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田间种群对常用防治药剂的抗性现状,为制定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4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湖北褐飞虱武穴梅川、枣阳十里铺、孝感陈店、鄂州长港和武汉江夏稻田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湖北稻区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吡虫啉(抗性倍数RR=101.8-1 239.4)、噻嗪酮(RR=15.9-1 326.3)产生高水平抗性;对噻虫嗪(RR=24.9-146.5)产生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对噻虫胺(RR=9.9-16.5)、呋虫胺(RR=13.5-15.9)、乙虫腈(RR=18.3-60.4)、毒死蜱(RR=17.4-29.8)、异丙威(RR=13.9-46.0)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啶虫脒(RR=5.1-9.9)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啉(RR=3.9-7.1)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水平;对醚菊酯(RR=1.3-4.9)处于敏感水平。此外,褐飞虱对噻虫嗪、噻嗪酮抗性上升明显,同时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也有上升的趋势。【结论】仍需暂停吡虫啉、噻嗪酮在水稻上防治稻飞虱,严格限制吡蚜酮在水稻上的使用次数;醚菊酯可作为吡虫啉、噻嗪酮和吡蚜酮的替代药剂或轮换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稻茎浸渍法 抗性监测 稻区
原文传递
湖北稻区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小磊 廖逊 +2 位作者 毛凯凯 李建洪 万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3-1221,共9页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白背飞虱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为指导田间合理用药,本文报道了湖北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对防治药剂的抗性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2011-2014年采自湖北鄂州...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白背飞虱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为指导田间合理用药,本文报道了湖北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对防治药剂的抗性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2011-2014年采自湖北鄂州蒲团、鄂州长港、枝江问安和石首南口稻田的白背飞虱4个田间种群对11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噻嗪酮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RR=13.0-38.6倍);对吡虫啉处于敏感至中等的抗性水平(RR=2.6-15.4倍);对噻虫嗪(RR=2.1-6.9倍)、噻虫胺(RR=3.0-7.0倍)、呋虫胺(RR=2.5-7.0倍)及啶虫脒(RR=3.3-8.2倍)处于敏感至低抗水平;所有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均对烯啶虫胺(RR=2.2-4.9倍)、异丙威(RR=2.0-4.6倍)及醚菊酯(RR=1.8-4.0倍)敏感;除长港(2011-2012年)与蒲团(2012年)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蚜酮敏感外,其余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均对吡蚜酮产生中等水平抗性(RR=15.2-91.0倍);白背飞虱长港田间种群(2013年与2014年种群)对毒死蜱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5.6和10.1,其余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则对毒死蜱为敏感或低水平抗性(RR=1.7-8.5倍)。【结论】根据监测结果,建议加强对噻嗪酮、吡虫啉和吡蚜酮抗性监测,同时减少噻嗪酮、吡虫啉和吡蚜酮在水稻田使用次数,降低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田间种群选择压,延长其在田间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新烟碱类杀虫剂 有机磷类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 吡啶甲亚胺类杀虫剂 抗性监测
原文传递
定位党校
8
作者 廖逊 《新东方》 2003年第7期38-43,共6页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的时代: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一切都在变,所以我们党校的建设也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党校在这一时代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具有现代意识的领导人才的专业学校,成为领导人才输出的基地。这不仅符合我们的强国...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的时代: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一切都在变,所以我们党校的建设也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党校在这一时代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具有现代意识的领导人才的专业学校,成为领导人才输出的基地。这不仅符合我们的强国战略,也是党校在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因此,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地完成这些使命,首先就要搞好党校的自身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的领导 海南省 生态环境 党校教师 党校系统 科研成果 党校姓“党” 留住人才 邓小平理论 集体主义
下载PDF
时刻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
9
作者 廖逊 《新东方》 2008年第4期7-10,共4页
我们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最好的纪念,莫过于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指明方向。透过无数繁杂的现象,我认为海南是否自觉地充当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这是决定海南是重新成为全国瞩目的前沿,还是被边缘化的关键。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 总结经验 实事求是 海南 试验区 边缘化
下载PDF
关于国计民生若干问题的思考
10
作者 廖逊 《新东方》 2007年第12期85-88,共4页
笔者在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七大报告后,对报告中几个国计民生问题有如下思考,愿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 国计民生 “十七大”报告 中国 生态文明 经济建设 自主创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载PDF
加快海南省内陆县市发展的基本思路
11
作者 廖逊 《新东方》 2000年第5期28-31,共4页
加快海南省内陆县市的经济发展,首先需要转变观念,其次要有科学的总体构思,还要在总体规划中解决好水利建设、公路交通、“择优扶贫”、地区补贴、发展教育、改革试验、投资环境、修订国土规划与“加快中部大开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海南 中部地区 总体规划 扶贫 水利建设
下载PDF
拿自己手里的权力开刀——十四大以来海南改革的新特点
12
作者 廖逊 《中国国情国力》 1997年第12期24-26,共3页
党的十四大以来,海南省改革在总体思路、目标的选择、策略和方法、与立法程序的衔接,以及改革主管机构的设置等方面,都形成了整套鲜明的风格,在90年代的中国改革独树一帜,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不久,中央就调整了... 党的十四大以来,海南省改革在总体思路、目标的选择、策略和方法、与立法程序的衔接,以及改革主管机构的设置等方面,都形成了整套鲜明的风格,在90年代的中国改革独树一帜,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不久,中央就调整了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使海南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新班子上任不到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 海南
下载PDF
琼海:海南东部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逊 张山克 张金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7-14,共8页
建省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组曾把文城作为海南东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清澜港为依托海港。建省6年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文城划入北部经济区更为合适。从流域经济、地理位置和发展趋势看,琼海市作为海南东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建省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组曾把文城作为海南东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清澜港为依托海港。建省6年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文城划入北部经济区更为合适。从流域经济、地理位置和发展趋势看,琼海市作为海南东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海市 东部经济区 龙湾港 中心城市
下载PDF
丁香菌酯与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雪 张昕淳 +4 位作者 欧菊 胡珂 李荣玉 李明 廖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0-918,共9页
【目的】研究丁香菌酯和咪鲜胺及其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及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田间防控水稻纹枯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离体条件下,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丁香菌酯和咪鲜胺原药及其组合... 【目的】研究丁香菌酯和咪鲜胺及其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及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田间防控水稻纹枯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离体条件下,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丁香菌酯和咪鲜胺原药及其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活性,筛选出最佳配比,初步分析该组合对纹枯病菌的增效机制;根据最佳配比,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丁香菌酯和咪鲜胺原药单剂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1.47和0.61μg/mL。丁香菌酯与咪鲜胺原药以质量比1∶4、1∶2、1∶1、2∶1、4∶1进行组合时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EC_(50)在0.12~0.24μg/mL;其中,丁香菌酯与咪鲜胺以质量比4∶1组合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EC_(50)为0.12μg/mL,共毒系数(CTC)为955.8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0%丁香菌酯SC与25%咪鲜胺EC以有效成分用量比4∶1组合(48 g/ha+12 g/ha),药后21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4.85%,极显著高于20%丁香菌酯SC(73.58%)和25%咪鲜胺EC(72.79%)单剂的防治效果(P<0.01)。丁香菌酯与咪鲜胺以质量比4∶1组合能提高纹枯病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丁香菌酯与咪鲜胺以有效成分用量比4∶1组合的增效作用明显,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协同防治作用,且明显减少药剂的使用量,有开发成水稻纹枯病增效制剂组合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丁香菌酯 咪鲜胺 生理生化特性 田间防效
下载PDF
3种中药提取物对猕猴桃葡萄座腔菌的毒力及联合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旭军 廖逊 +3 位作者 李荣玉 李明 吴小毛 龙友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86-89,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猕猴桃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毒力以及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苦参、丹参以及黄岑片3种乙醇提取物对B.dothidea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60.44、60.78和97.8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猕猴桃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毒力以及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苦参、丹参以及黄岑片3种乙醇提取物对B.dothidea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60.44、60.78和97.86μg/mL。苦参和丹参提取物以有效质量比为1∶1、1∶3、1∶6时对猕猴桃B.dothidea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CTC分别为133.16、126.16和129.56;而黄岑片·苦参、黄岑片·丹参的提取物复配则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其CTC为80.71~117.62。该研究结果可为防治猕猴桃软腐病的药剂组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猕猴桃 葡萄座腔菌 毒力 联合作用
下载PDF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7种蔬菜中的消解动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昕淳 李荣玉 +4 位作者 湛兴瑜 孙明明 姚小龙 李明 廖逊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在蔬菜中的安全性及其科学使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7种蔬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0.05、0.20和1.00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蔬菜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1.1%~99.5%,相对...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在蔬菜中的安全性及其科学使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7种蔬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0.05、0.20和1.00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蔬菜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1.1%~99.5%,相对标准偏差为2.3%~4.1%。消解动态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白菜、韭菜、黄心乌白菜、奶油小白菜、奶油生菜、香菜和萝卜菜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中,吡唑醚菌酯在白菜中的消解速率较快,半衰期为1.36 d,在黄心乌白菜、奶油小白菜、香菜和萝卜菜中的消解次之,半衰期分别为2.10、2.31、2.67和2.89 d;而其在韭菜和奶油生菜中的消解较慢,半衰期分别为5.33和6.93 d,属于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施药14 d后,吡唑醚菌酯在7种蔬菜中的残留量均可降解至5 mg/kg以下,符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试验结果为吡唑醚菌酯在蔬菜生产中的科学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蔬菜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消解动态
下载PDF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
17
作者 廖逊 《新东方》 2010年第1期6-9,6+2,共4页
在后冷战年代,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或前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回归本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也因其诸多时代超越性重见天日。改革开放越是深入,儒家文化的借鉴作用就越大,然而其局限性又决定了我们只能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当代中国 传统农业社会 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化进程 伦理体系 民族形成 19世纪
下载PDF
三氟苯嘧啶和啶虫脒对褐飞虱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帅 石宇 +3 位作者 廖逊 李明 宋梅 李荣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为明确三氟苯嘧啶和啶虫脒复配对褐飞虱的联合作用,筛选出对褐飞虱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组合。【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三氟苯嘧啶和啶虫脒及其复配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并采用田间喷雾法在贵州惠水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 【目的】为明确三氟苯嘧啶和啶虫脒复配对褐飞虱的联合作用,筛选出对褐飞虱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组合。【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三氟苯嘧啶和啶虫脒及其复配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并采用田间喷雾法在贵州惠水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与敏感基线相比,贵州3地(黄平、湄潭、惠水)褐飞虱种群对三氟苯嘧啶和啶虫脒的抗性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44~8.00和3.87~9.84。三氟苯嘧啶和啶虫脒复配对褐飞虱3龄若虫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三氟苯嘧啶与啶虫脒有效成分比为1∶2、1∶5、1∶9、2∶1、5∶1、9∶1时,共毒系数都大于120,2∶1为最佳配比,其CTC为191.30,LC_(50)值为0.39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啶虫脒(2∶1)]组合施药3 d后对褐飞虱具显著增效作用,防效为96.11%,显著高于三氟苯嘧啶(88.01%)和啶虫脒(65.03%)单剂。【结论】三氟苯嘧啶和啶虫脒按有效成分比为2∶1(三氟苯嘧啶∶啶虫脒)时对褐飞虱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三氟苯嘧啶 啶虫脒 敏感性测定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多种杀虫剂对贵州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帅 王凤梅 +3 位作者 袁晔 吴琼 廖逊 李荣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6期30-36,共7页
为了有效防控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指导田间科学合理用药,本文采用茎叶喷雾法评价了不同药剂对贵州省习水县和罗甸县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甲氨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50 mL/667m2)、6%氯虫苯甲酰胺·... 为了有效防控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指导田间科学合理用药,本文采用茎叶喷雾法评价了不同药剂对贵州省习水县和罗甸县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甲氨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50 mL/667m2)、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SC(50 mL/667m2)、25%乙基多杀菌素WG(8 g/667m2)、5%甲氨基阿维菌素WG(20 g/667m2)、15%甲氨基阿维菌素·茚虫威SC(20 mL/667m2)、8%甲氨基阿维菌素·虱螨脲SC(60 mL/667m2)、30%氟铃脲·茚虫威SC(30 mL/667m2)和10%四氯虫酰胺SC(80 mL/667m2)处理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 d和7 d防效均达到90%以上,而60%甲氰·单甲脒WG(20 g/667m2)处理的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较差,药后3 d和7 d的防效分别为25.04%和50.49%。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地区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有效化学防治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植物化学保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课程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荣玉 廖逊 +1 位作者 吴小毛 龙友华 《科教导刊》 2022年第9期85-87,91,共4页
基于国家打造本科国家一流课程的大趋势及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文章以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化学保护”为例,探索基于线上MOOC平台与线下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构建适合植物保护专业的“MOOC自主学习+... 基于国家打造本科国家一流课程的大趋势及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文章以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化学保护”为例,探索基于线上MOOC平台与线下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构建适合植物保护专业的“MOOC自主学习+翻转课堂+超星学习通话题讨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并以多维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植物化学保护”的融合式教学新模式突破师生交流的时空界限,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尚德崇学、稼墙厚生”的农业情怀,扎根贵州喀斯特山地特色农业,为贵州乡村振兴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贵大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