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ALT水平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学福 陈小苹 +4 位作者 马晓军 黄晶 罗晓丹 廖金瑶 岑爱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88-169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低ALT水平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 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探讨影响肝组织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511例,检测肝组织学、血清HBs Ag定量、HBV DN... 目的通过分析低ALT水平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 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探讨影响肝组织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511例,检测肝组织学、血清HBs Ag定量、HBV DNA定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HBs 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51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肝组织异常。年龄≥40岁组HBe Ag阳性率、HBs Ag定量、HBV DNA定量均低于年龄<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86.80、2.99、7.25,P值分别为<0.000 1、0.003、0.000 1)。不同年龄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03、61.92,P值均<0.000 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HBs Ag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45、-1.51、-0.153、-0.181,P值分别为<0.000 1、0.019、0.012、0.005)。结论低ALT水平慢性HBV感染者年龄是影响肝脏组织学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且HBs 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提示HBs Ag水平可作为此类患者无创性判断肝脏组织学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丙氨酸转氨酶 组织学
下载PDF
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学福 陈小苹 +4 位作者 马晓军 黄晶 罗晓丹 廖金瑶 岑爱群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随访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67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HBV携带者88例和慢性乙型肝炎79例,给予后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者恩替卡韦治... 目的随访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67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HBV携带者88例和慢性乙型肝炎79例,给予后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者恩替卡韦治疗48 w,并随访2年,再次行肝穿刺检查,动态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血清HBs Ag、HBe Ag、HBV DNA定量和ALT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随访2年结束时,在88例HBV携带者中有33例(37.5%)肝组织病变进展,与55例(62.5%)无进展者比较,入组时进展组年龄为(39.7±7.6)岁,显著大于无进展组[(30.2±9.7)岁,P<0.05],而HBe Ag阳性率(51.5%)和HBs Ag水平[(3.22±0.51)lg IU/ml]明显低于无进展组[分别为(81.8%)和(3.50±0.53)lg IU/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OR=1.118,P=0.002);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抗病毒治疗,随访2年时有62例(78.5%)肝组织学改善。抗病毒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肝组织Knodell’s计分均有显著改善(x2=43.298,x2=26.232,x2=66.243,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HBe Ag阴性的低ALT水平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进展的风险增加,及时进行肝组织学检查非常重要,可尽早发现病变并给予抗病毒治疗,而抗病毒治疗对延缓病情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组织Knodell’s计分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基线Anti-HBc联合HBsAg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恩替卡韦经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答 被引量:11
3
作者 廖金瑶 陈学福 +1 位作者 陈小苹 肖艺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5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究使用恩替卡韦治疗96周后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基线Anti-HBc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103例经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56例,在恩替... 目的探究使用恩替卡韦治疗96周后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基线Anti-HBc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103例经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56例,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2周后改为单药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照组47例,持续接受单药恩替卡韦治疗。每12周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Anti-HBs、HBeAg、Anti-HBe含量,ELISA检测Anti-HBc,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并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消失率。结果治疗12周,对照组HBsAg的中位数值相对稳定,试验组呈下降趋势;治疗48周,试验组较对照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消失率皆有所提高。结论结合基线Anti-HBc定量和HBsAg可作为预测疗效的指标,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基线Anti-HBc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下载PDF
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学福 陈小苹 +3 位作者 马晓军 陈文莉 陈仁 廖金瑶 《肝脏》 2014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4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42.9%、78.6%、57.1%,复发率为26.2%,无应答率为21.4%。RVR组、EVR组的SVR为77.8%、72.7%,均高于非RVR组、非EVR组的41.7%、0(P值分别为0.02、0.00)。SVR组的病程(10.0±4.6)年、基线HCV RNA(5.67±0.82)lg拷贝/mL、基因Ⅰ型占45.8%,显著低于非SVR组的(17.2±5.6)年、(6.39±0.92)lg拷贝/mL和83.3%(P值分别为0.00、0.02、0.01);IL-28B基因多态性CC等位基因为83.3%,明显高于非SVR组的50%(P=0.02)。81%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是有手术史或输血史,78.6%的患者病程>10年。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感染HCV年限、基线HCV RNA载量、非基因Ⅰ型以及IL-28B等位基因CC型和RVR、EVR是预测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老年人 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学福 马晓军 +3 位作者 罗晓丹 廖金瑶 岑爱群 陈小苹 《北方药学》 2017年第7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各型患者均使用聚乙二醇干扰...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各型患者均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不同中医证型HBV DNA的转阴率、HBe Ag血清转换率以及HBs Ag阴转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HBV DNA的转阴率、HBe Ag血清转换率及HBs Ag阴转率最高,分别为54.5%、30.3%、12.1%,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中医证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中医证型 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
下载PDF
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以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仁 廖金瑶 +3 位作者 陈文莉 黄晶 马晓军 罗晓丹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9-1031,103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8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对确诊为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8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对确诊为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98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33%;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烧、咳嗽、咯痰、肺部哕音和影像学改变及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死率为21.43%。肺部感染患者中单种病原菌感染72例,混合感染26例。革兰阳性菌53株占47.32%,革兰阴性菌51株占45.54%,真菌8株占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侵人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血清白蛋白浓度均是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序贯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恩替卡韦经治未达满意终点乙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学福 陈小苹 +3 位作者 马晓军 陈文莉 罗晓丹 廖金瑶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02-505,共4页
评估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7例恩替卡韦治疗96周达到HBV DNA〈500拷贝/ml且0.227 PEIU/rnl〈HBeAg≤50.000PE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接... 评估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7例恩替卡韦治疗96周达到HBV DNA〈500拷贝/ml且0.227 PEIU/rnl〈HBeAg≤50.000PE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接受ETV与Peg-IFNα-2a联合治疗12周后改为Peg-IFNα-2a单药治疗至48周(试验组),30例继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照组),分别在治疗的24、48周进行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评估。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ALT、HBsAg、HBeAg水平有可比性。治疗48周,试验组HBeAg阴转率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0.7%和37.0%,与对照组的16.7%和1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79和5.11,P值均〈0.05)。试验组HBsAg清除率和HBVDNA反弹率分别7.4%与11.1%,对照组无HBsAg清除和HBVDNA反弹(X2值分别为2.307和3.519,P值均〉0.05)。治疗48周,试验组HBsA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866.0±2580.4)IU/ml对比(4335.8±2650.0)IU/ml,t=5.11,P〈0.051。结论恩替卡韦经治的HBeAg阳性巨陆乙型肝炎患者,序贯Peg—IFNα-2a治疗有助于实现HBeAg血清转换和HBsAg定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再治疗
原文传递
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与HBV-DNA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仁 廖金瑶 +3 位作者 罗晓丹 黄晶 陈文莉 马晓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未经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不同病程HBs Ag水平变化及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感染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集的380例样本血清分为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 目的探讨未经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不同病程HBs Ag水平变化及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感染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集的380例样本血清分为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IT)89例、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82例、e抗原阴性肝炎期(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ENH)70例、低复制期(low-replicative phase,LR)92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47例,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s Ag值、酶比色法测定AST/ALT值,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较不同分组HBs Ag水平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性。结果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HBs Ag水平中位数不同,IT(4.95 log10IU/ml)、IC(4.46 log10IU/ml)、ENH(2.96 log10IU/ml)、LR(3.22 log10IU/ml)、LC(2.87 log1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程ALT(P〈0.001)、AST(P〈0.001)、HBV-DNA水平(P〈0.001)、基因型B/C分布(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IT期(rs=0.482,P=0.004)、IC期(rs=0.734,P〈0.001)和ENH期(rs=0.545,P〈0.001),HBs Ag在不同分期与DNA水平呈正相关、HBs Ag水平与年龄、ALT、AST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不同病程阶段的HBV感染,HBs Ag水平有明显差异,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应结合不同指标的动态变化合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凝血及纤溶系统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仁 廖金瑶 +3 位作者 陈文莉 黄晶 马晓军 罗晓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44-2746,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纤维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临床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经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免疫...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纤维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临床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经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免疫耐受组50例、免疫清除组50例和非活动组50例,另外选取正常成年人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受试者的纤溶、凝血功能以及纤维化水平,并统计该3种指标与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偏低,而PT、TT、APTT等指标则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免疫耐受组及非活动组相比,免疫清除组患者3项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凝血功能以及纤维化等指标水平含量的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态呈相关性,可对该疾病的诊断及发展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临床关系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廖金瑶 肖艺 +2 位作者 黄晶 陈文莉 陈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83-986,共4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于医院住院的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T)组与恩替卡韦(ETV)组,每...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于医院住院的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T)组与恩替卡韦(ETV)组,每组43例,均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LDT组给予替比夫定,ETV组给予恩替卡韦,均治疗72周;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及HBV血清标记物,评定综合疗效,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6、72周总胆红素(TBiL)、HMGB1、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和HBV DNA载量降低,白蛋白(ALB)、γ-干扰素(IFN-γ)水平升高(P<0.05);与同时间ETV组比较,LDT组TBiL、HMGB1、IL-4、IL-10水平和HBV DNA载量较低,ALB、IFN-γ水平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36、72周ALT复常率均升高(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相似,但替比夫定在早期抗HBV优于恩替卡韦,可能与调控HMG-1、IFN-γ等炎症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替比夫定 HMGB1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仁 廖金瑶 +3 位作者 陈文莉 黄晶 马晓军 罗晓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368-3369,3372,共3页
目的分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作用,为临床诊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体检56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接受治疗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作用,为临床诊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体检56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接受治疗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健康人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为(11.24±3.16)U/L,明显低于试验组;试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IP-10含量为(191.08±85.7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10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和重症化,并在肝脏纤维化、硬化等恶化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其能否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实验室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