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杨慧敏 廖隆祥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探讨生化检验方式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普通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的... 目的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探讨生化检验方式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普通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的血液生化检验指标以及尿液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 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空腹血糖指标、同型半胱胺酸指标均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尿糖指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微量白蛋白指标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49例(98.00%),对照组诊断准确率50例(100%),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315)。结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诊断中,普通糖尿病患者以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尿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具备十分显著的差异,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检验 糖尿病肾病 早期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炎添 熊燕 +4 位作者 苏雪棠 谭雪萍 廖隆祥 杨慧敏 陈青龙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9期1684-1686,1690,共4页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β-内酰胺酶基因和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1-sull)的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9株MDR-A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并...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β-内酰胺酶基因和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1-sull)的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9株MDR-A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并且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39株MDR-AB中28株碳青霉烯酶-23(OXA-23)阳性(71.8%),OXA-51阳性39株(100%),青霉素酶(TEM)阳性7株(17.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阳性6株(15.4%),丝氨酸酶(PER)阳性5株(12.8%),头孢菌素酶(AmpC)阳性23株(59.0%),qacE△1-sull阳性39株(100%)。OXA-23和AmpC同时阳性17株(43.6%)。OXA-24,OXA-58,内膜蛋白酶-1(IMP-1),IMP-4,波形蛋白酶(VIM-2)和产巯基变量型(SHV)均未检出。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来的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克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90%,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结论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MDR-AB主要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OXA-23和AmpC,根据其院内感染特征,为控制其传播,临床应加强有效的监测和隔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呼吸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三种检测方法在诊断女性淋病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熊燕 黎晓绮 +1 位作者 赖金养 廖隆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诊断女性淋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淋病奈瑟氏菌培养、直接涂片和快速试纸法检测,并以培养法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6例可疑的女性淋病患者中,培养法阳性率为193%,直接涂片法阳性率为14-4%... 目的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诊断女性淋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淋病奈瑟氏菌培养、直接涂片和快速试纸法检测,并以培养法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6例可疑的女性淋病患者中,培养法阳性率为193%,直接涂片法阳性率为14-4%,快速试纸法阳性率为22.1%;直接涂片法和快速试纸法灵敏度分别为57.1%、76.2%,特异度分别为95.8%、90.9%,Youden指数分别为0.53、0.67;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和阳性球菌均可造成直接涂片法的假阳性,莫拉菌和其它奈瑟菌等也可与快速试纸产生阳性反应。结论淋病快速试纸法在诊断女性淋病上较直接涂片法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但在诊治中无法替代培养法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涂片 试纸法 诊断 淋病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血清类风湿因子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廖隆祥 谭雪萍 黄香平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6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及病情评估中血清类风湿因子(RF)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RA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RF、抗CCP抗体水平。比较RF、抗CC...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及病情评估中血清类风湿因子(RF)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RA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RF、抗CCP抗体水平。比较RF、抗CCP抗体、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结果,RF和抗CCP抗体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结果:84例疑似RA患者中,抗CCP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0.71%(51/84),RF检测阳性率为54.76%(46/84),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5.00%(63/84),三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抗CCP抗体、RF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准确率高于RF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RA相较于单一检测诊断效能更高,对RA患者预后结局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下载PDF
血清vWF、IL-6、PCT及凝血功能指标在诊断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廖隆祥 陈仕杰 杨慧敏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凝血功能指标在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出现感...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凝血功能指标在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症状分为脓毒症组28例、普通感染组32例、未感染组20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血清vWF、IL-6、PCT及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脓毒症组的血清vWF、IL-6、PCT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且普通感染组的血清vWF、IL-6、PCT及凝血功能指标也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法的结果显示,血清vWF、IL-6、PCT及凝血功能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程度越严重,血清vWF、IL-6、PCT及凝血功能指标越高,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紊乱对疾病的发展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准确判断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感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意义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黎晓绮 陈炎添 +2 位作者 陈世友 郭翼华 廖隆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4期3689-3691,共3页
目的观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以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RA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以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RA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取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AKA,乳胶凝集法测定RF,比较两组患者CCP、AKA、RE水平差异,并分析三种方法诊断敏感度等相关指标及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测定抗CCP抗体、AKA、RF后,其阳性率分别为21例(70.0%)、22例(73.3%)、19例(63.3%),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灵敏度、特异性为70.0%、96.7%,抗CCP抗体+AKA+RF联合检测,灵敏度为56.7%,特异性可达100%。结论CCP、AKA、及RE对RA灵敏度、特异度并不一致,三者联合检测特异度可达100%,具有较高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比较抗CCP抗体、AKA、RF和GP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黎晓绮 郭翼华 +1 位作者 陈世友 廖隆祥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8期174-175,共2页
目的对抗CCP抗体、AKA、RF和GP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CCP抗体组、AKA组、RF组和GP组,每组30例患者,比较四组对... 目的对抗CCP抗体、AKA、RF和GP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CCP抗体组、AKA组、RF组和GP组,每组30例患者,比较四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抗CCP抗体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的敏感性(80.00%)、特异性(83.33%)明显高于AKA组的敏感性(46.67%)、特异性(53.33%)、RF组的敏感性(53.33%)、特异性(56.67%)、GPI组的敏感性(50.00%)、特异性(53.33%),抗CCP抗体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的阳性率(86.67%)明显高于AKA组的阳性检出率(43.33%)、RF组的阳性检出率(36.67%)、GPI组的阳性检出率(40.00%),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诊断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抗体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CP抗体 AKA RF GPI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