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RAS理念的全流程精细化护理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
1
作者 刘东方 胡彬 +2 位作者 延净德 王玉香 王德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260-226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全流程精细化护理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接受UKA治疗的115例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全流程精细化护理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接受UKA治疗的115例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全流程精细化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均随访1个月后回院复查。护理结束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回院复查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1个月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护理结束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234.12±31.82)m L、术后下床时间(13.27±2.65)h、住院时间分别为(3.02±0.57)d,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251.84±28.45)m L、(17.02±2.77)h、(3.60±0.6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为(3.14±0.69)分、术后48 h为(2.38±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3±0.79)分、(2.90±0.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为(71.34±6.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6.16),WOMAC评分为(32.02±4.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5±4.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5%,略低于对照组的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全流程精细化护理在UKA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精细化护理 疼痛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胫骨远端后内侧CT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洪加源 丁真奇 +4 位作者 康两期 翟文亮 练克俭 延净德 郭林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为研制国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40例成人活体胫骨进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三维图像,测量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角度、扭转高度、置钉安全区高度等解剖学指标并与整体信息作相关分析。结果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 目的为研制国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40例成人活体胫骨进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三维图像,测量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角度、扭转高度、置钉安全区高度等解剖学指标并与整体信息作相关分析。结果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角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而扭转高度由外向内则逐渐降低。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角度与身高、性别及年龄无显著性相关,胫骨远端后内侧置钉安全区高度、扭转高度与身高有正向直线相关,与性别、年龄无显著性相关。结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学指标及测量的数据对国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的设计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解剖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 后内侧 解剖 骨折 解剖钢板
原文传递
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的设计与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洪加源 延净德 +3 位作者 丁真奇 康两期 练克俭 郭林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测试自制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的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特征设计出后内侧解剖钢板,新鲜胫骨各6具造成相同的胫骨远端骨折,分别行后内侧解剖钢板和外侧钢板内固定后,通过轴向压缩试验,三点... 目的测试自制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的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特征设计出后内侧解剖钢板,新鲜胫骨各6具造成相同的胫骨远端骨折,分别行后内侧解剖钢板和外侧钢板内固定后,通过轴向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扭转力学性能试验来进行两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结果后内侧解剖钢板在三点弯曲、轴向压缩、扭转力学试验与外侧钢板之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能够为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提供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来弥补外侧解剖钢板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 骨折 后内侧 解剖钢板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电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用于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对疼痛和肿胀的影响
4
作者 闫磊 刘亚伟 +1 位作者 延净德 胡彬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4期643-64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用于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对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方法: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术后采取常规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加用电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结果: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用于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对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方法: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术后采取常规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加用电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结果: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3周、4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3周、4周肿胀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用电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电针 中药离子导入 疼痛 肿胀
下载PDF
活动与固定平台单髁假体对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延净德 胡彬 +2 位作者 谢兴文 闫永昌 沙宇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908-912,共5页
目的观察活动与固定平台的单髁假体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在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活动与固定平台的单髁假体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在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Link固定平台UKA治疗,男20例,女22例;年龄52~88岁,平均(68.16±5.28)岁;左膝13例,右膝29例;身体质量指数(23.51±3.82)kg/m^(2);术前关节平均屈曲角度(115.62±5.49)°。观察组采用Oxford活动平台UKA治疗,男23例,女19例;年龄48~89岁,平均(68.37±5.43)岁;左膝14例,右膝28例;身体质量指数(23.54±3.75)kg/m^(2);术前关节平均屈曲角度(115.58±5.37)°。观察并记录膝关节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24个月HSS评分、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胫股角(femoral tibia angle,FTA)、胫骨平台后倾角(sagittal tibial Angle,STA)较本组术前显著缩小(P<0.05)。术后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明显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假体松动、衬垫脱位、关节出血及纤维化、关节炎进展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UKA治疗膝关节内单间室骨关节炎均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台 固定平台 单髁置换 膝关节骨关节炎 单间室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KOA患者血清SOD、Hb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延净德 胡彬 +2 位作者 闫磊 刘亚伟 沙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291-294,共4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蛋白(Hb)、白介素细胞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KOA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A组(n=48,传...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蛋白(Hb)、白介素细胞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KOA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A组(n=48,传统药物治疗)与B组(n=50,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蛋白(Hb)、白介素细胞6(IL-6)水平、膝关节KSS评分、影像学指标及关节活动度测定值。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0%,显著高于A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SOD水平高于A组,IL-6、Hb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膝关节KS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对KOA患者治疗效果佳,可提升SOD表达、降低IL-6水平,从而促进患者恢复,但治疗后患者Hb下降,需引起临床重视,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患者术中及术后后失血过多,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KOA SOD HB IL-6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四子散热敷及艾灸对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延净德 胡彬 +2 位作者 闫磊 夏晓勇 沙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1期1383-1384,共2页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敷及艾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术后用电磁波治疗,观察组44例术后用四子散热敷联合艾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无痛例数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敷及艾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术后用电磁波治疗,观察组44例术后用四子散热敷联合艾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无痛例数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用四子散热敷联合艾灸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四子散 热敷 艾灸
下载PDF
髌骨形态异常与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彬 谢兴文 +3 位作者 黄晋 秦林原 白玉茹 延净德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对一定样本量的甘肃省中医院影像科膝关节X线片进行骨形态测量和相关比值分析研究,得出膝关节相关参数的正常范围,确立膝关节发育缺陷与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相关性,找出导致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骨性致病因素...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对一定样本量的甘肃省中医院影像科膝关节X线片进行骨形态测量和相关比值分析研究,得出膝关节相关参数的正常范围,确立膝关节发育缺陷与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相关性,找出导致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骨性致病因素。方法测量指标:股骨髁宽度、胫骨髁宽度、髌骨宽度、髌骨纵径、髌骨关节面高度、髌骨厚度、髌骨下缘与关节间隙距离、股骨内髁前后径、胫骨平台前后径、髌骨关节面距胫骨平台距离、髌骨中点距股骨纵轴距离,采用SPSS 17.0软件对各有关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90%(p5~p95)医学参考范围为正常参考范围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检验水平为0.05,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通过测量136例正常膝关节X线片各骨形态数据及相关比值,以90%医学参考范围为正常范围,得出髌骨厚度/股骨内髁前后径:0.162 362~0.335 135,髌骨纵径/髌骨关节面高度:1.217 105~1.643 902为正常范围。以此标准在481例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例中,髌骨厚度/股骨内髁前后径异常率6.4%,髌骨纵径/髌骨关节面高度异常率23.5%。结论髌骨偏厚、髌骨偏薄等形态异常在膝骨关节炎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X线片 骨形态测量 参数比值
下载PDF
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PRP或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彬 卫俊峰 +4 位作者 谢兴文 刘亚伟 闫磊 延净德 沙宇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1年第3期85-9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联合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或玻璃酸钠(SH)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河南省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内侧OA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 目的对比分析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联合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或玻璃酸钠(SH)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河南省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内侧OA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SH组(n=26)和PRP组(n=26),分别行OWHTO联合SH和OWHTO联合PRP治疗。结果术后3、6个月,1、2年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均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和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术后1、2年VAS评分和IKDC评分优于SH组,术后2年二次关节镜探查PRP组内侧间室软骨再生分级优于S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WHTO联合PRP或SH治疗膝关节内侧OA短期疗效相当,但前者在促进软骨再生修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期疗效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胫骨 截骨术 富血小板血浆 透明质酸 注射 关节内 软骨 关节 骨再生
下载PDF
郑州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彬 谢兴文 +1 位作者 延净德 沙宇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7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郑州市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门诊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00例,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数据采用对应分析。结果4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基本证候分别为肾虚髓亏型202... 目的探讨郑州市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门诊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00例,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数据采用对应分析。结果4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基本证候分别为肾虚髓亏型202例,占50.5%;阳虚寒凝型54例,占13.5%;瘀血阻滞型92例,占23.0%,兼夹型52例占13.0%,其中肾虚髓亏兼阳虚寒凝型26例(占6.5%)、阳虚寒凝兼瘀血阻滞型12例(占3.0%)、虚髓亏兼瘀血阻滞型14例(占3.5%)。结论对应分析将膝骨性关节炎辨证分为肾虚髓亏、阳虚寒凝、瘀血阻滞,肾虚髓亏合并阳虚寒凝型,肾虚髓亏合并瘀血阻滞型,阳虚寒凝合并瘀血阻滞型;兼夹型在本次调查对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中医病因证候 调查问卷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治疗高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延净德 胡彬 +2 位作者 谢兴文 闫磊 沙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0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评估单髁置换术治疗高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的100例高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 目的评估单髁置换术治疗高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的100例高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影像学参数(髋-膝-踝角、胫股角),同时评估下肢力线改善情况。结果100例术后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仅1例出现膝关节感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并且术后2年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后1年;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髋-膝-踝角较术前增加,并且术后2年膝关节活动度、髋-膝-踝角较术后1年增加;术后1年胫股角较术前减小,术后2年较术后1年继续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稳定性、肌力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并且术后2年上述指标高于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膝关节HSS评分中屈曲畸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最大限度保留了骨量、完整的伸膝结构和交叉韧带、相对正常的膝关节间室,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患者可以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进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间室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下肢力线 高龄
原文传递
复杂胫腓骨下段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郭林新 洪加源 +3 位作者 丁真奇 康两期 练克俭 延净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探讨复杂严重胫腓骨下段骨折手术时机和固定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复杂胫腓骨下段骨折80例。Ⅱ度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骨折分别采取急诊、二期微创外侧解剖板及自制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板等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Ⅲ度损... 目的探讨复杂严重胫腓骨下段骨折手术时机和固定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复杂胫腓骨下段骨折80例。Ⅱ度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骨折分别采取急诊、二期微创外侧解剖板及自制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板等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Ⅲ度损伤均以外固定架作为最终固定直到骨愈合。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0周,按Mazur等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3.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对损伤作出正确评估,根据具体损伤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合适的固定方式是复杂严重胫腓骨下段骨折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彬 刘亚伟 +3 位作者 谢兴文 延净德 闫磊 沙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评价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10—2019-10诊治的88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38例采用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SuperPATH组),5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 目的评价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10—2019-10诊治的88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38例采用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SuperPATH组),5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外侧入路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与术前肌酸激酶及血红蛋白差值,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8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2(4~13)个月。与后外侧入路组比较,SuperPATH组切口长度更短,术后引流液量更少,肌酸激酶及血红蛋白差值更小,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3 d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3 d、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在保证有效缓解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基础上对髋关节周围肌肉、髋关节囊等结构的损伤更小,而且并发症少,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SuperPATH入路 后外侧入路 老年
原文传递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患者早期膝前疼痛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战峰 车向东 +5 位作者 徐文龙 翟剑波 沙宇 胡彬 延净德 闫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2期1310-1311,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膝前疼痛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8-01—2020-01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的90例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观察组47例术中进行髌骨去神经化处理,对照组4...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膝前疼痛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8-01—2020-01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的90例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观察组47例术中进行髌骨去神经化处理,对照组43例术中未进行髌骨去神经化处理。比较两组术后膝前疼痛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髌骨倾斜角、Feller髌骨评分、膝关节HSS评分。结果 9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6~24)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观察组术后5例(10.6%)仍有膝前疼痛,对照组术后12例(27.9%)仍有膝前疼痛;观察组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髌骨倾斜角小于对照组,Feller髌骨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可以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髌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髌骨去神经化 膝前疼痛 髌骨倾斜角
原文传递
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在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胡彬 刘亚伟 +3 位作者 谢兴文 延净德 闫磊 沙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8期842-844,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特点,探讨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对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效果。方法观察组纳入自2018-06—2019-09完成的122例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采取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预防血栓形成。对照... 目的分析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特点,探讨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对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效果。方法观察组纳入自2018-06—2019-09完成的122例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采取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预防血栓形成。对照组纳入自2016-10—2018-05完成的150例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常规抗凝药物及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第6周累计发生8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中心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轻症肺栓塞。对照组术后第6周累计发生3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中心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9例并发轻症肺栓塞,1例中并发肺栓塞而死亡。观察组术后第6天、出院当天、术后第6周累计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单髁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类型主要表现为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围手术期及院外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是一种可靠、有效、安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 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