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文性理论中的文学记忆维度
1
作者 延永刚 齐素 《理论观察》 2023年第5期151-155,共5页
互文性中的文学记忆维度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理论问题。从互文性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互文性不仅是关于文本关系的学说,同时它也是关于文学记忆的理论。互文性中的文学记忆首先发生在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空间中。作为创作方法互文性体现了... 互文性中的文学记忆维度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理论问题。从互文性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互文性不仅是关于文本关系的学说,同时它也是关于文学记忆的理论。互文性中的文学记忆首先发生在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空间中。作为创作方法互文性体现了文学对自身的记忆;作为阅读方法的互文性体现了读者和作者的共享记忆。此外,互文性的文学记忆维度还体现了文学记忆的文化参与功能。互文性作为一种文学记忆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文学记忆场,它体现了互文性理论家突破文本藩篱的努力,让人们重新思考互文性蕴含的主体和历史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文学记忆 共享记忆 文化参与 记忆场
下载PDF
创伤记忆:表征困境的突围与审美伦理的重建
2
作者 延永刚 冯岩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84,共7页
创伤记忆的表征困境源于创伤对于语言符号的抵制,它反映了在创伤和语言之间存在着鸿沟。虽然创伤抵制着客观的历史叙述,但是它却给文学提供了入口。相对于散漫零碎的日常语言,文学能够通过想象和虚构以形象的方式抵近创伤。当代创伤文... 创伤记忆的表征困境源于创伤对于语言符号的抵制,它反映了在创伤和语言之间存在着鸿沟。虽然创伤抵制着客观的历史叙述,但是它却给文学提供了入口。相对于散漫零碎的日常语言,文学能够通过想象和虚构以形象的方式抵近创伤。当代创伤文学通过叙事策略的调整拓展着现实主义的边界、重释着文学现实主义的内涵。同时,它也在挑战着阿多诺在创伤历史书写中设置的审美禁令,尝试着缝合奥斯维辛之后审美和伦理之间的裂痕,并在创伤现实主义模式中实现审美伦理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记忆 表征困境 文学叙事 奥斯维辛 审美伦理
下载PDF
建构当代艺术表征范式的一种尝试——波瑞奥德的“关系美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5
3
作者 延永刚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80,共6页
波瑞奥德的"关系美学"一度被西方学界誉为20世纪末最为重要的艺术理论。然而,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作为朗西埃的批评对象存在从而显得学术光芒十分暗淡。重估其学术价值的方式之一是将其放到上世纪90年代法国那... 波瑞奥德的"关系美学"一度被西方学界誉为20世纪末最为重要的艺术理论。然而,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作为朗西埃的批评对象存在从而显得学术光芒十分暗淡。重估其学术价值的方式之一是将其放到上世纪90年代法国那场"当代艺术危机"的大讨论当中,作为对这场运动的逆向回应,波瑞奥德的"关系美学"力图为当代艺术正名,并且尝试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重新建构当代艺术的表征范式。同时,这种艺术表征范式的重建背后还体现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动摇着人们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惯常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美学 当代艺术 表征范式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将镜头对准电影自身——贾樟柯《江湖儿女》的元电影性质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延永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是中国电影史上非常少见的、具有元电影性质的影片,它的影像符号呈现出极强的内指性和自反性。主要表现在:影片通过拍摄介质混杂使用对电影技术发展进行反思、通过影片互文实现一种反身化叙事以及通过监控镜头... 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是中国电影史上非常少见的、具有元电影性质的影片,它的影像符号呈现出极强的内指性和自反性。主要表现在:影片通过拍摄介质混杂使用对电影技术发展进行反思、通过影片互文实现一种反身化叙事以及通过监控镜头的插入致敬"电影眼"理论。当绝大多数导演将镜头对准市场的时候,贾樟柯却将镜头对准电影自身,这不仅体现了贾樟柯电影本体意识走向成熟,同时也彰显其作为独立电影人的文化自危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儿女》 元电影 拍摄介质 互文性 “电影眼”
下载PDF
创意写作实践:“乃寅写作班”教学能力培养 被引量:2
5
作者 延永刚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6,共3页
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中文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亟须思考的问题,创意写作作为一种新的写作方式能够立体地培养中文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它不仅能为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提供系统训练,还为学生的调研能力和社会体察能力... 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中文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亟须思考的问题,创意写作作为一种新的写作方式能够立体地培养中文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它不仅能为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提供系统训练,还为学生的调研能力和社会体察能力提供平台,牡丹江师范学院"乃寅写作班"作为此次写作改革的急先锋,将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转型 创意写作 中文专业 实践能力 “乃寅写作班”
下载PDF
从“极性”到“间性”——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品格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延永刚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在文学理论兴盛的20世纪,"极性"特征十分明显,文学理论的"极性"取向是思想活跃的一种表征,显示出强大的思想张力,同时,也预示着思想从此开始走向衰减,因为理论的"极性"是一种非常态,它架构思想的同时也... 在文学理论兴盛的20世纪,"极性"特征十分明显,文学理论的"极性"取向是思想活跃的一种表征,显示出强大的思想张力,同时,也预示着思想从此开始走向衰减,因为理论的"极性"是一种非常态,它架构思想的同时也在毒害着思想。未来的文学理论应该从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在极性理论之间,找到崭新的、多元的平衡点。"间性"意味着理论的沉淀期而非沉寂期,人们已经开始进行着可贵的探索,虽然中间派难做人,但这里可能正是真理的藏身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极性” “间性”
下载PDF
文学批评维度的辨证互动 被引量:2
7
作者 延永刚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2-24,共3页
文本、世界、作者、读者构成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批评理论针对文学活动四要素形成了不同的批评维度。正像文学活动以文本为中心建立系统而又多向度的关系一样,批评理论在文本与读者、文本与作者、文本与世界之间也形成了双向的辨证互动关系。
关键词 批评维度 辨证互动 文本
下载PDF
论审美现代性的双重自反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延永刚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诞生起就扮演了一种"秩序中他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使其具备鲜明的批判色彩,为了保持这种批判品格,审美现代性呈现出"双重自反性"特征:一是结构自反性,矛头指向现代...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诞生起就扮演了一种"秩序中他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使其具备鲜明的批判色彩,为了保持这种批判品格,审美现代性呈现出"双重自反性"特征:一是结构自反性,矛头指向现代性;一是自我自反性,矛头指向其自身。这两种自反性的辩证关系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结构自反性 自我自反性 现代性 批判精神
下载PDF
误读:作为一种文学反记忆形式
9
作者 延永刚 齐素 《戏剧之家》 2018年第4期173-173,175,共2页
互文性是文学记忆研究中的首要命题,它强调任何文本都处于关系的织网中,文本在不断的引用和重复中永远处于生成状态,这样的文本特征给文学的内部记忆留下了空间。解构主义误读观是互文性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延续着文学的内部记忆,同... 互文性是文学记忆研究中的首要命题,它强调任何文本都处于关系的织网中,文本在不断的引用和重复中永远处于生成状态,这样的文本特征给文学的内部记忆留下了空间。解构主义误读观是互文性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延续着文学的内部记忆,同时还对文学内部记忆实施反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文本记忆痕迹越来越隐蔽,但文学传统和文化精神却得以确认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 互文性 反记忆
下载PDF
文秘专业教学中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
10
作者 延永刚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8-110,共3页
潜在课程是文秘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育具有强大功能。根据潜在课程的物质、精神和行为三种形态的划分,文秘专业教学中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从教学场所、专业文化环境和教育者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 文秘 潜在课程 开发
下载PDF
影片《归来》中身份危机的后精神分析学解读
11
作者 延永刚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2-65,共4页
影片《归来》中陆焉识"归来"的失败是其身份危机的表征,从后精神分析学来看,这种身份危机的症结在于冯婉瑜经受实在界创伤后幻象空间的营构,而幻象空间中欲望主体和小客体之间的悖谬关系也导致了陆焉识身份危机的解决困境。... 影片《归来》中陆焉识"归来"的失败是其身份危机的表征,从后精神分析学来看,这种身份危机的症结在于冯婉瑜经受实在界创伤后幻象空间的营构,而幻象空间中欲望主体和小客体之间的悖谬关系也导致了陆焉识身份危机的解决困境。影片那个意味深长的结尾除了体现一种悲情色彩之外,还涉及到一种幻象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危机 实在界 幻象空间
下载PDF
互文性思想的变迁与主体性命运的沉浮
12
作者 延永刚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8-144,共7页
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并非是作为一种文论术语的那种互文性,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互文性,就此来说,笔者更愿意称其为互文性思想。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之上,本文讨论的起点就不是它的术语缔造者克里斯蒂娃,而是索绪尔。其实,一些西方学者甚... 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并非是作为一种文论术语的那种互文性,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互文性,就此来说,笔者更愿意称其为互文性思想。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之上,本文讨论的起点就不是它的术语缔造者克里斯蒂娃,而是索绪尔。其实,一些西方学者甚至将互文性的思想渊源追溯得更早,比如沃顿和斯蒂尔在《互文性:理论和实践》一书中就将互文性思想追溯到柏拉图,而我更愿意追随艾伦和玛丽奥尔的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主体性 赫金 布鲁姆 语言规则 语言学角度 诗歌理论 斯蒂尔 文本间性 关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