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琼中县土壤—茶树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及饮茶健康风险 被引量:2
1
作者 弓秋丽 杨剑洲 +1 位作者 王振亮 严慧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6-834,共9页
以海南琼中3个生态茶园为研究区,采集土壤以及对应茶树的根、茎、叶(包含老叶、新叶和嫩芽),对重金属在土壤—茶树系统中的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和饮茶所致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Pb、Cr、Cd、As和Hg含量略高于海... 以海南琼中3个生态茶园为研究区,采集土壤以及对应茶树的根、茎、叶(包含老叶、新叶和嫩芽),对重金属在土壤—茶树系统中的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和饮茶所致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Pb、Cr、Cd、As和Hg含量略高于海南岛土壤背景值,没有明显的累积。重金属在茶树不同器官的富集程度差异明显,其中Cr、Zn、Pb、Hg和Cd在根部富集,而Cu和Ni在叶片富集;Pb、Cd和Hg在老叶中的含量比在嫩叶和芽中的含量高,表现为随着茶叶生长而累积的特征;Cu、Ni和Zn在芽中的含量高于老叶和新叶,表现出在茶叶生长部位富集的特征。生物富集系数(BCF)表明,土壤理化组成、重金属种类和叶龄能够影响茶叶对重金属的吸收程度。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目标危害系数(HQ)和危害指数(HI)均低于1,表明饮茶所致重金属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本研究可为茶园重金属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对茶园管理和确保茶叶消费者健康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茶叶 重金属 植物器官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斑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勘查中岩石化学指标 被引量:20
2
作者 弓秋丽 朱立新 +1 位作者 马生明 席明杰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依据江西城门山和内蒙古乌努格吐山2个斑岩型铜矿床试验资料,探讨了用于斑岩型铜矿床勘查的岩石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常量化学组分MgO、CaO和Na2O等在斑岩型矿化体中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在中酸性岩中的丰度值,w(Na2O)/w(K2O)、w(CaO)/w(MgO... 依据江西城门山和内蒙古乌努格吐山2个斑岩型铜矿床试验资料,探讨了用于斑岩型铜矿床勘查的岩石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常量化学组分MgO、CaO和Na2O等在斑岩型矿化体中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在中酸性岩中的丰度值,w(Na2O)/w(K2O)、w(CaO)/w(MgO)值随Cu矿化强度增强有规律地变化,可以有效指示斑岩型矿化体的存在及其矿化强度。此项成果丰富了地球化学勘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床 地球化学勘查 岩石化学指标
下载PDF
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73
3
作者 杨少平 弓秋丽 +6 位作者 文志刚 张华 孙忠军 朱立新 周国华 成杭新 王学求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44-1877,共34页
地球化学勘查是资源和环境领域一种十分重要的勘查评价方法技术。最近十年来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的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解决了森林沼泽区、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高寒湖沼丘陵区中普遍存在的有机质和?或风成... 地球化学勘查是资源和环境领域一种十分重要的勘查评价方法技术。最近十年来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的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解决了森林沼泽区、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高寒湖沼丘陵区中普遍存在的有机质和?或风成沙对水系沉积物测量的严重干扰问题,确定采样粒级为:森林沼泽区和高寒湖沼丘陵区-10^+60目,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10^+40目或-10^+80目。大大改善了这些地区的地质找矿效果,新找到了以沱沱河多金属矿田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开创了资源勘查的新局面。②建立了覆盖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以1点?4 km2系统采集地表(20 cm以内)和以1点?16 km2系统采集1.5 m深度土壤样品,测试54种元素和指标。提出了农业、环境和城市地球化学异常查证及评价方法。为建立绿色和特色农牧产品基地、碳循环研究提供出高质量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完成了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向环境调查领域的成功转型。③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发现了纳米尺度金属微粒从深部向地表迁移的线索,初步制定出深穿透地球化学样品的特殊分析测试方法技术。④油气化探方法技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勘查方法技术体系,在油气勘查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油气勘查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 新技术 森林沼泽区 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 高寒湖沼丘陵区 覆盖区 多目标 深穿透 油气化探
下载PDF
硫同位素在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席明杰 马生明 +1 位作者 朱立新 弓秋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5-718,共14页
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研究是评价其成矿前景、矿化类型的基础。本文借鉴稳定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原理和方法,将硫同位素引入到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研究中,通过对乌奴格吐山和垦山试验区Cu矿化体、Cu异常地段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发现... 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研究是评价其成矿前景、矿化类型的基础。本文借鉴稳定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原理和方法,将硫同位素引入到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研究中,通过对乌奴格吐山和垦山试验区Cu矿化体、Cu异常地段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发现在乌奴格吐山试验区Cu矿化及Cu异常地段硫的来源是一致的,表明应用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判断地球化学异常成因是可行的;对比发现,垦山试验区Cu异常地段硫同位素值较乌奴格吐山试验区偏高,推断该Cu异常是由后期热液作用形成的,由此认为该异常的地质找矿及工作部署应该围绕热液矿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34S 硫同位素 地球化学异常 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 垦山试验区
下载PDF
“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少平 孙跃 弓秋丽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围绕地质工作需求,完善了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充实了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开展了1∶5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研究,建立了76种元素测试方法技术体系,编制出版了世界上首... "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围绕地质工作需求,完善了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充实了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开展了1∶5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研究,建立了76种元素测试方法技术体系,编制出版了世界上首份76元素地球化学图集;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与异常形成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油气化探方法技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化探数据处理与制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深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境并重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与调查的新格局,使中国化探总体上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走向世界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深穿透 油气化探 数据处理与制图 资源潜力评价
下载PDF
异常结构三维综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艳芳 弓秋丽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02-407,共6页
地球化学异常结构三维综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为了满足地球化学多维异常体系的研究而逐步展开的。应用于深部找矿预测的多维异常结构方法,从钻孔岩芯直接采样,获得了具有真三维属性的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者迫切需要在三维场景下对所获三... 地球化学异常结构三维综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为了满足地球化学多维异常体系的研究而逐步展开的。应用于深部找矿预测的多维异常结构方法,从钻孔岩芯直接采样,获得了具有真三维属性的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者迫切需要在三维场景下对所获三维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解读和表达。异常结构三维综合系统(3D-MDAS)是利用三维可视化和地质体三维建模技术,在MapGIS K9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获得的。本系统实现了地上、地下数据模型的一体化显示,实现了实体模型与属性模型的耦合一体化显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异常结构进行空间分析,建立三维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笔者详细阐述了三维异常结构3D综合系统的三维建模思路和技术,并用安徽马头矿区的实际应用成果给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结构 三维可视化 实体模型 属性模型
下载PDF
成分数据理论和无监督聚类K-means方法提取背景和异常信息——以安徽省兆吉口铅锌矿床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艳鹏 朱立新 +2 位作者 马生明 段吉琳 弓秋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038-4055,共18页
地球化学数据是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勘查工作的基础成果。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基本上以元素的质量百分浓度(简称浓度)的形式表达,是典型的成分数据。其表达的是“组分/总体”相对质量贡献信息,而不是绝对的质量变化信息... 地球化学数据是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勘查工作的基础成果。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基本上以元素的质量百分浓度(简称浓度)的形式表达,是典型的成分数据。其表达的是“组分/总体”相对质量贡献信息,而不是绝对的质量变化信息。浓度数据分布在单纯形空间,而不是整个欧式空间。对成分数据进行处理之前,进行适当的对数比值转换处理可以提高其信息表达。本文以安徽省兆吉口铅锌矿床土壤中Pb数据为示范案例,通过对数比值转换方法优化浓度数据的结构以提高相对信息的表达,并利用无监督学习K-means聚类方法根据对数比值转换数据分布空间质心的距离识别背景和异常信息,最后对K-means聚类方法识别的背景和异常与迭代2倍标准差法和浓度-面积分形分析法进行比较以衡量其表现。结果表明:浓度数据表达的是相对质量信息,而不是绝对质量关系,不同样品间不能通过比较浓度高低推断出质量的多寡关系。对数比值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浓度数据的结构和信息表达,K-means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对数比值转换数据的背景和异常信息,其效果类似浓度-面积分形分析方法,比迭代2倍标准差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无监督分类 成分数据 K-MEANS聚类 背景异常
下载PDF
物化探研究所科技项目管理现状与管理系统研发 被引量:1
8
作者 弓秋丽 张振海 《项目管理技术》 2014年第7期87-91,共5页
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当前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技项目管理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以B/S体系结构为基础,使用MyEclpise 6作为前台开发工具,MySql 5.0做后台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物化探研究所科技项目管... 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当前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技项目管理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以B/S体系结构为基础,使用MyEclpise 6作为前台开发工具,MySql 5.0做后台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物化探研究所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工作平台系统,实现了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科技项目管理现状、系统总体功能、系统设计、主要功能模块系统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物化探研究所基础研究条件平台设计方案。总结了系统的特点,建议在试运行期内继续对软件存在的瑕疵予以修正、改进,使系统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项目管理 信息 系统研发
原文传递
内蒙古准苏吉花铜钼矿床稀土元素特征及对成矿作用的约束 被引量:8
9
作者 席明杰 马生明 +1 位作者 朱立新 弓秋丽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3-512,共10页
准苏吉花高-中温热液脉型铜钼矿床是近年来中蒙边境新发现的众多中型铜钼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中,仅少量产于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中,多呈透镜状产出,具尖灭再现现象。矿床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明: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 准苏吉花高-中温热液脉型铜钼矿床是近年来中蒙边境新发现的众多中型铜钼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中,仅少量产于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中,多呈透镜状产出,具尖灭再现现象。矿床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明: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脉稀土配分模式相似,表现为强负Eu异常和极弱或无负Ce异常,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变质粉砂岩稀土组成与岩浆岩截然不同。辉钼矿矿石稀土元素组成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矿石表现为明显的负Eu异常,Ce表现为由弱异常过渡为无异常的特征,与矿区花岗闪长岩稀土组成相似;另外一组矿石表现为弱负Eu异常和极弱负Ce异常,介于花岗闪长岩与变质粉砂岩稀土元素组成之间,暗示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与地层之间发生了水/岩交换。说明区内成矿物质一部分来源于花岗闪长岩,另一部分来源于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矿石δEu值指示矿石沉淀于高温、低氧的相对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成矿作用 铜钼矿床 准苏吉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