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营养条件下24种高寒草甸菊科植物种子重量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世挺 杜国祯 +1 位作者 陈家宽 熊志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37-1744,共8页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中常见的24种菊科植物为材料,在去离子水、河沙加蒸馏水、河沙加半强度霍格兰营养液和河沙加标准霍格兰营养液四种营养基质中培养幼苗,在10d、20d和30d三个幼苗生长期研究种子重量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0d...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中常见的24种菊科植物为材料,在去离子水、河沙加蒸馏水、河沙加半强度霍格兰营养液和河沙加标准霍格兰营养液四种营养基质中培养幼苗,在10d、20d和30d三个幼苗生长期研究种子重量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0d、20d和30d三个不同的幼苗生长期,在不同培养基质中种子重量与幼苗重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但R值在去离子水中变化不大,而在其它3种培养基质中持续减少。(2)种子重量与相对生长率负相关,这种负相关性在去离子水中10d和20d生长期表现较弱,在其它3种培养基质中同一生长期的幼苗相对生长率变化不明显。(3)除在10d去离子水中种子重量与幼苗根冠比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外,其余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重量 幼苗重量 相对生长率 根冠比率 高寒草甸
下载PDF
湘西洛塔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世挺 薛跃规 +1 位作者 唐克华 梁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76-80,共5页
对湘西洛塔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个体大小、垂直结构、水平分布和群落演替关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由青冈栎、石栎、头状四照花、五裂槭等中、小高位芽植物决定 ,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 对湘西洛塔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个体大小、垂直结构、水平分布和群落演替关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由青冈栎、石栎、头状四照花、五裂槭等中、小高位芽植物决定 ,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优势种有青冈栎、石栎、头状四照花和五裂槭 ;组成该群落的木本植物有 36种 ;个体高度呈金字塔增长趋势 ,径级结构也有类似结果 ;在水平分布上 ,优势种为集群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塔喀斯特森林 木本植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幼苗幼树光合与叶氮、叶磷及比叶面积的关系 被引量:43
3
作者 刘福德 王中生 +5 位作者 张明 王文进 安树青 郑建伟 杨文杰 张世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651-4661,共11页
以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101个物种的幼苗幼树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光合、叶片氮、磷含量及比叶面积;检验其相关关系,并按乔木,乔灌木(小乔木至大灌木)和灌木3个生活型组进行分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Aarea)和单位叶重量的光... 以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101个物种的幼苗幼树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光合、叶片氮、磷含量及比叶面积;检验其相关关系,并按乔木,乔灌木(小乔木至大灌木)和灌木3个生活型组进行分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Aarea)和单位叶重量的光合速率(Amass)均表现出灌木>乔木>乔灌木,方差分析表明,灌木和乔灌木之间Aarea差异显著;灌木和乔木以及灌木和乔灌木之间Amass差异显著(p<0.05)。Aarea与叶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生态型组和所有物种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1);与叶磷之间的相关关系在灌木(p=0.0038),乔灌木(p=0.0002)以及所有物种(p<0.0001)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在乔木中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SLA之间在灌木(p=0.0006)、乔木(p<0.0001)和所有物种(p<0.0001)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在乔灌木中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Amass与叶片氮含量、SLA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生活型组和所有物种中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1);与叶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灌木(p=0.0004),乔灌木(p=0.0018)及所有物种(p<0.0001)中极显著,在乔木生活型组中也达显著水平(p=0.0377)。逐步回归表明,与Aarea相比,Amass估计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测值。由此可见,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下幼苗幼树的光合和叶氮、磷含量及SLA之间相关关系与基于成树的研究非常相似,并且A比A更能稳定体现这种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 热带山地雨林 幼苗幼树 叶片氮 比叶面积
下载PDF
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两个演替阶段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60
4
作者 王文进 张明 +5 位作者 刘福德 郑建伟 王中生 张世挺 杨文杰 安树青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种间联结一直是群落演替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关于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动态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中,作者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演替前期... 种间联结一直是群落演替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关于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动态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中,作者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演替前期和演替后期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以揭示种间联结与群落演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在演替前期,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正联结,但不显著(x20.95,50=34.764<W<x20.95,50=67.505);发展至演替后期达到显著正联结。群落内所有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比例随演替进程呈现下降趋势,而无联结种对数的比例则大幅上升;优势种和伴生种间呈现相同的趋势。这表明群落演替正朝着有利于物种稳定共存的方向发展。(2)演替前期建群种和后期侵入种间正联结与无联结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37.8%与41.5%)远大于负联结的比例(20.7%),但正联结均不显著;前期定居树种和后期侵入种通过分割资源而共存,而且也趋于独立存在。(3)后期侵入种间不存在负联结,所有正联结(占总对数的33.3%)均达显著水平,显示它们对生境有相似的适应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群落演替 优势种 生态位 热带山地雨林
下载PDF
光照,施肥及刈割对垂穗披碱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晓芬 杜国祯 +2 位作者 马银山 张作亮 张世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212-6218,共7页
以甘南高寒草甸常见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光照、肥力条件下,垂穗披碱草对刈割的生长和补偿反应。研究发现,光照和肥力存在交互作用。施肥、中度光照下,未刈割单株垂穗披碱草地上生物量最大,为3.239g。施肥... 以甘南高寒草甸常见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光照、肥力条件下,垂穗披碱草对刈割的生长和补偿反应。研究发现,光照和肥力存在交互作用。施肥、中度光照下,未刈割单株垂穗披碱草地上生物量最大,为3.239g。施肥、中度光照下,比较刈割植株地上生物量补偿发现:晚期刈割单株地上生物量的补偿大于早期刈割;刈割强度无显著影响;刈割两次单株地上生物量的补偿最大。施肥、中度光照、晚期、轻度、一次刈割时,单株垂穗披碱草地上生物量累积最大,为4.500g。全光照、未施肥条件下,刈割对单株地上生物量的补偿无影响。就补偿机制而言,植株地上生物量的增加以地下生物量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施肥 光照 刈割 地上生物量 补偿
下载PDF
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幼苗幼树的光合能力与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明 王文进 +5 位作者 刘福德 安树青 郑建伟 张世挺 王中生 徐海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60-2166,共7页
应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内幼苗、幼树的最大光合能力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个树种中,大戟科中平树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山毛榉科竹叶栎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分别为13.27μmol.m-2.s-1和5.99mm... 应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内幼苗、幼树的最大光合能力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个树种中,大戟科中平树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山毛榉科竹叶栎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分别为13.27μmol.m-2.s-1和5.99mmol.mol-1;桃金娘科柬埔寨子楝树的Pmax和大戟科山乌桕的WUE最低,分别为1.35μmol.m-2.s-1和2.4mmol.mol-1.其中,Pmax以桑科的平均值最高,桃金娘科最低;WUE以山矾科的平均值最高,桑科最低;但各科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乔木和灌木之间的Pmax和WUE也无显著差异(P>0.05).Pmax随着科分布区的扩大而增大,为宽分布科>中分布科>窄分布科,且差异显著(P<0.05);WUE无显著差异.在种的层次上,随着物种分布区的扩大,植物Pmax逐渐增大,为热带亚热带温带种>热带亚热带种>热带种>海南特有种.而WUE则相反,为海南特有种>热带亚热带种>热带种>热带亚热带温带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热带山地雨林 幼苗、幼树 光合能力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肥力变化对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马银山 王晓芬 +3 位作者 张作亮 李传龙 杜国祯 张世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475-3484,共10页
【目的】研究光照强度和肥力变化对高寒草甸牧草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为牧草合理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在野外条件下,对光照和肥力变化下植物的生长参数进行测定,评估牧草对异质环境的适应... 【目的】研究光照强度和肥力变化对高寒草甸牧草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为牧草合理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在野外条件下,对光照和肥力变化下植物的生长参数进行测定,评估牧草对异质环境的适应特性。光照分为高光照(100%光照强度)、中度光照(43.5%光照强度)与低光照(6.74%光照强度);肥力分为施肥与不施肥。试验测定了冷地早熟禾在不同光照和肥力水平下分蘖数、株高、地上生物量、比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及植物个体不同部分生物量的分配。【结果】冷地早熟禾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分蘖数减小,地上生物量降低,施肥可补偿光照减弱对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减小的影响。株高在中度光照强度下最高,施肥在高光照和低光照下可促进株高的增加。比叶面积(SLA)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相对生长率(RGR)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施肥对SLA和RGR无影响。根冠比和根分配在中度光照和低光照下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高光照下增加肥力,根冠比和根分配减小;叶分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繁殖分配减小,施肥对叶分配与繁殖分配无影响;施肥时茎分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不施肥时茎分配在中度光照强度(43.5%)下最大,高光照强度(100%)下次之,低光照强度(6.74%)下最小。【结论】冷地早熟禾是一个光苛求物种,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其生长。肥力增加和高光照强度对冷地早熟禾的生长有增效作用,中度光照强度下肥力的作用被光照作用掩盖,低光照强度下增加肥力可补偿缺失的光照。对于林冠下以冷地早熟禾为优势种的草地,冠层间隙光透射达中度光照水平,施肥无效;冠层间隙光透射水平较低时,可通过施肥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肥力 分蘖数 地上生物量 比叶面积 冷地早熟禾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肥力变化对垂穗披碱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马银山 杜国祯 张世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908-3916,共9页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光照和肥力变化影响下垂穗披碱草的生长参数进行测定,评估垂穗披碱草对异质环境的适应特性。光照分为高光照(100%光照强度)、中度光照(43.5%光照强度)与低光照(6.74%光照强度);肥力分为施肥与不施肥。结果...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光照和肥力变化影响下垂穗披碱草的生长参数进行测定,评估垂穗披碱草对异质环境的适应特性。光照分为高光照(100%光照强度)、中度光照(43.5%光照强度)与低光照(6.74%光照强度);肥力分为施肥与不施肥。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在光照强度由高光照(100%)向中度光照(43.5%)变化情况下,地上生物量、分蘖数无变化,株高增大,光照强度减小到6.74%时,地上生物量、分蘖数、株高均减小。比叶面积(SLA)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相对生长率(RGR)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施肥对SLA和RGR无影响。根冠比在中度光照和低光照下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高光照(100%)下增加肥力,根冠比增大。施肥时,叶分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繁殖分配减小,不施肥时,叶分配与繁殖分配在高光照(100%)和中度光照(43.5%)下无差异,低光照(6.74%)下,叶分配增大,繁殖分配减小。施肥时茎分配在中度光照强度(43.5%)下最大,高光照强度(100%)下次之,低光照强度(6.74%)下最小,不施肥时,茎分配在高光照(100%)和中度光照(43.5%)下无差异,低光照(6.74%)下减小。研究表明:垂穗披碱草是一个光照耐受型物种,光照强度减小到全光照一半时仍可正常生长。在低光环境中,垂穗披碱草通过增加株高和大而薄的叶片,来适应环境,资源主要在叶分配、茎分配、繁殖分配之间进行了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肥力 分蘖数 地上生物量 比叶面积 垂穗披碱草
下载PDF
施肥和刈割对冷地早熟禾补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马银山 杜国祯 张世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7,共9页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常见牧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肥力和不同刈割处理对植物生长和生物量补偿的影响。实验采用随机设计,肥力分为施肥和不施肥,刈割处理为刈割时间、刈割频度和刈割强度3因子组合。结果...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常见牧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肥力和不同刈割处理对植物生长和生物量补偿的影响。实验采用随机设计,肥力分为施肥和不施肥,刈割处理为刈割时间、刈割频度和刈割强度3因子组合。结果表明:不刈割情况下,施肥显著促进冷地早熟禾的生长,而在刈割情况下,施肥对植物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甚至有负作用。不施肥,刈割可促进冷地早熟禾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并发生超补偿,但补偿程度因刈割强度、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而异;施肥时,刈割没有或很少促进植株发生超补偿。超补偿发生时,资源贫瘠的条件可能是必需的。冷地早熟禾发生超补偿可能是以损耗地下部分的资源为代价的,刈割刺激分蘖的增加对超补偿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刈割 地上生物量 补偿生长 冷地早熟禾
下载PDF
施肥和刈割对高寒天然草场牧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娇娇 刘培培 +2 位作者 李小刚 张世挺 丁路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5-887,共3页
为探索青藏高原天然草场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冬春天然草场有机无机复合肥添加及刈割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天然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草场。施肥后在天然草场牧草生长中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牧草生物量... 为探索青藏高原天然草场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冬春天然草场有机无机复合肥添加及刈割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天然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草场。施肥后在天然草场牧草生长中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牧草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施肥、刈割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的有效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天然草地 施肥 刈割
下载PDF
施肥和刈割对混播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昂 吕正文 +3 位作者 顾梦鹤 张世挺 周显辉 杜国祯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83-86,共4页
通过测定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羊茅Festuca ovina混播草地生物量,研究施肥和刈割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随混播密度的增加,牧草生物量虽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2)施肥显著提高了草地的生物量,而刈割降低了混播草地的... 通过测定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羊茅Festuca ovina混播草地生物量,研究施肥和刈割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随混播密度的增加,牧草生物量虽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2)施肥显著提高了草地的生物量,而刈割降低了混播草地的产量,施肥和刈割间存在交互效应;3)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尽管垂穗披碱草在牧草中仍占绝大部分,但羊茅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有利于群落的稳定;4)从获得最大牧草产量和保持群落稳定角度考虑,混播垂穗披碱草和羊茅草地应选择3 200粒/m2的密度,采取施肥的农艺措施,这样牧草产量可达3.8 t/hm2,杂草可控制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退化 人工草地 混播 生物量
下载PDF
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对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银山 徐琳 +3 位作者 范海鹏 常立江 周睿 张世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4-1101,共8页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变化下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生长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冷地早熟禾对环境干扰的适应对策。刈割频度分为刈割1次、刈割2次和刈割3次,刈割时间分为早期刈割和晚期刈割。结果表明,所有刈...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变化下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生长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冷地早熟禾对环境干扰的适应对策。刈割频度分为刈割1次、刈割2次和刈割3次,刈割时间分为早期刈割和晚期刈割。结果表明,所有刈割处理下,冷地早熟禾均发生了超补偿反应,超补偿的发生与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无关。地上生物量与分蘖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冷地早熟禾是通过长出更多的分蘖来抵抗环境干扰的,新生分蘖产生所需的资源主要是由根部供应。冷地早熟禾对于不同时间的刈割处理,在生活史对策方面进行了权衡。早期刈割处理中,植物采取尽快产生种子,保证能够用种子繁殖后代的策略;晚期刈割处理中,植物采取了减少种子产生,保证植株个体来年存活和返青的策略。资源在植物体内进行重新分配和权衡是冷地早熟禾应对外界环境干扰的主要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频度 刈割时间 地上生物量 分蘖数 冷地早熟禾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人工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对杂草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昂 顾梦鹤 +4 位作者 张世挺 周显辉 汪洋 李伟 杜国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问题,其中群落抗杂草入侵是其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3种野生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羊茅(F.ovina),... 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问题,其中群落抗杂草入侵是其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3种野生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羊茅(F.ovina),构建人工草地群落,探讨了物种丰富度与杂草入侵能力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潜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入侵杂草的物种数、秧苗数和生物量均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P<0.05);杂草的物种数、秧苗数和生物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入侵杂草间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选择效应和补偿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2004-2007年,群落中入侵杂草的物种数和生物量有增加趋势,而秧苗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物种丰富度 杂草入侵
下载PDF
甘南燕麦引种及其刈割期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军强 李小刚 +2 位作者 张世挺 周振 丁路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5-60,共6页
试验对从青海引进的5个燕麦品种不同生育期的产量、营养成分进行了观测,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缓解甘南地区枯草季饲草供应不足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从抽穗期到盛花期的推移,5个燕麦品种的干草产量... 试验对从青海引进的5个燕麦品种不同生育期的产量、营养成分进行了观测,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缓解甘南地区枯草季饲草供应不足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从抽穗期到盛花期的推移,5个燕麦品种的干草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粗蛋白(C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抽穗期林纳综合性能最优,其余为青引1号>加燕2号>甜燕麦和青海444。初花期综合性能表现为林纳>青引1号>甜燕麦>青海444>加燕2号。各品种在盛花期综合性能均优于前两期,其中加燕2号综合性能最好,其次为甜燕麦>林纳>青引1号和青海444,此时加燕2号干草产量、NDF、ADF均高于其它4个品种(P<0.05),甜燕麦CP高于其它4个品种(P<0.05),其它4个品种间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总体性能和对当地的适应性,加燕2号、甜燕麦、林纳和青引1号可以在当地建植,且宜在盛花期青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产量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植物从个体到群落水平对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22
15
作者 马银山 张世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21,共9页
植物对放牧响应的研究是放牧生态系统中深入探讨家畜-植物相互作用机制、阐明放牧草地退化机理的重要部分。了解放牧干扰下物种特征、动态及群落物种组成可为放牧管理决策系统的建立和天然草地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国内外... 植物对放牧响应的研究是放牧生态系统中深入探讨家畜-植物相互作用机制、阐明放牧草地退化机理的重要部分。了解放牧干扰下物种特征、动态及群落物种组成可为放牧管理决策系统的建立和天然草地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国内外放牧研究的现状,对放牧影响下植物的补偿及补偿机制、植物的形态可塑性变化及群落结构变化等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时对不同群落中超补偿发生的机制、植物对放牧反应模式的研究、放牧对植物个体和群落结构的持久影响等内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响应 补偿生长 植物性状 形态可塑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甘南桑科高寒草原牧区牧草混播种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军强 刘培培 +2 位作者 李小刚 张世挺 丁路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2,共5页
试验开展了燕麦、绿麦和箭筈豌豆的单播、混播种植研究,对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生育期的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从抽穗期到盛花期,单播和混播下的干草产量都显著增加(P<0.05),最高不同混播组合平均产量在盛花期达到10 038... 试验开展了燕麦、绿麦和箭筈豌豆的单播、混播种植研究,对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生育期的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从抽穗期到盛花期,单播和混播下的干草产量都显著增加(P<0.05),最高不同混播组合平均产量在盛花期达到10 038kg/hm^2;盛花期最高产量出现在燕麦单播、绿麦单播、燕麦和绿麦混播组合中;随着不同混播组合牧草生育期的推迟,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含量最高的组合出现在燕麦与箭筈豌豆、绿麦与箭筈豌豆的混播组合中,在盛花期含量达到11.3%~11.7%。研究结果表明,混播模式相比单播模式显著提高了牧草CP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牧草NDF和ADF的含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绿麦 混播 营养品质
下载PDF
甘南州夏河县牧区冬春饲草储备与抗灾运营模式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路明 张世挺 +2 位作者 韩永杰 范悦 李小刚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85,共3页
雪灾是制约高寒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灾害。高寒牧区由于冬春枯草期漫长,可利用饲草短缺,一旦遇有雪灾会对当地畜牧业发展产生致命打击。如何探索可利用饲草资源作为牧区冬春饲草储备,以预防、抵抗雪灾或用作冬春补饲是解决高寒... 雪灾是制约高寒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灾害。高寒牧区由于冬春枯草期漫长,可利用饲草短缺,一旦遇有雪灾会对当地畜牧业发展产生致命打击。如何探索可利用饲草资源作为牧区冬春饲草储备,以预防、抵抗雪灾或用作冬春补饲是解决高寒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论文以夏河县某公司经营模式为例,介绍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采取农牧交错区公司经营的模式种植优质饲草,并通过政府与公司签署订单收购牧草的模式,留够牧区抗灾、防灾饲草数量,从而有效预防和减轻了牧区雪灾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冬春饲草 储备模式 抗灾模式
下载PDF
张掖地区19512010年逐月SPI分析及年内水资源配置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世华 张世挺 +1 位作者 秦燕燕 曹建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1-514,524,共5页
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对张掖地区19512010年的逐月旱涝等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了春小麦灌溉制度,并对年内农业和生态用水配置做了尝试性研究.结果显示:19512010年56年中,2,11月未发生过1次旱灾,其他月份发生非正常旱涝的情... 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对张掖地区19512010年的逐月旱涝等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了春小麦灌溉制度,并对年内农业和生态用水配置做了尝试性研究.结果显示:19512010年56年中,2,11月未发生过1次旱灾,其他月份发生非正常旱涝的情况也不多见;旱灾发生年份中,以5,6,7月最为严重.据此,并结合春小麦不同阶段生育期的耗水量,制定如下灌溉制度:灌溉分3次,每次灌溉定额约为1000 m3/hm2,且集中在5,6月进行.基于逐月标准化降水指数变化规律,认为11月是本地区生态用水的最佳配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旱涝等级 春小麦 灌溉制度 生态用水 张掖地区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不同季节牧场植物营养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路明 龙瑞军 +2 位作者 田福平 李小刚 张世挺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3-66,93,共5页
本研究采集了青海湖地区不同季节牧场的主要高山植物物种,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为青藏高原地区家畜养殖饲草料配方和营养标准提供参考,以指导牧民和养殖户等合理利用天然草场、配合补饲饲料,提高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水平。结果表明,青海湖... 本研究采集了青海湖地区不同季节牧场的主要高山植物物种,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为青藏高原地区家畜养殖饲草料配方和营养标准提供参考,以指导牧民和养殖户等合理利用天然草场、配合补饲饲料,提高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水平。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夏季草场主要优势物种为矮嵩草和小嵩草,秋季牧场主要优势物种为苔草和小嵩草。夏秋季草场可食牧草营养价值比较高,夏季草场矮嵩草和小嵩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达到9.4%和10.6%,秋季草场苔草和小嵩草的粗蛋白分别为10.6%和9.3%,但夏秋季草场可食牧草生物量比较低,主要可食牧草的干物质生物量为30~45g/m2。冬季草场可食牧草粗蛋白含量比较低,主要牧草粗蛋白含量苔草只有5.4%,地上干物质总生物量为29g/m2。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可食牧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在牧草生长季节控制放牧压力,通过放牧可以满足家畜的营养需求,冬春枯草季节需要适当补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物营养 放牧 饲料
下载PDF
高校野外观测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万里 张世挺 +2 位作者 安娴 贾静 陈发虎 《高等理科教育》 2017年第5期106-109,125,共5页
高等学校野外观测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简称"野外基地")不仅是野外科学研究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平台,更担负着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文章基于高校野外基地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国际和国内野外基地建设现状... 高等学校野外观测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简称"野外基地")不仅是野外科学研究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平台,更担负着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文章基于高校野外基地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国际和国内野外基地建设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高等学校野外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认为高等学校野外基地建设一流实践性学科必须面对现实。并就高等学校野外台站目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野外基地 运行管理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