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X-C趋化因子受体4增强Toll样受体2在肺炎衣原体感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琪 张利军 +5 位作者 张雨珂 李忆 赵茜 苗国琳 王蓓蓓 张丽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高脂饮食为基础,建立C.pn感染诱导ApoE^(-/-)、ApoE^(-/-)+Toll样受体2(TLR2)^(-/-)、ApoE^(-/-)+TLR2^(-/-)+AMD3100小鼠A... [目的]探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高脂饮食为基础,建立C.pn感染诱导ApoE^(-/-)、ApoE^(-/-)+Toll样受体2(TLR2)^(-/-)、ApoE^(-/-)+TLR2^(-/-)+AMD3100小鼠As模型,ELISA检测ApoE^(-/-)小鼠血清C.pn IgG、IgM抗体水平,PCR检测肺组织C.pn特异性DNA,油红O染色和HE染色观察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和As病变面积,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ApoE^(-/-)小鼠C.pn感染模型成功建立。与对照组相比,C.pn感染后ApoE^(-/-)小鼠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量增加89.08%和71.83%,As病变面积增加34.12%(均P<0.05);与C.pn感染组相比,TLR2^(-/-)+C.pn感染组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量减少46.16%和75.73%,As病变面积减少63.37%(均P<0.05);与TLR2^(-/-)+C.pn感染组相比,TLR2^(-/-)+AMD3100+C.pn感染组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量减少26.19%和56.94%,As病变面积则减少22.24%(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pn感染后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升高0.62倍、1.43倍和1.34倍,血清IL-1β和IL-6含量分别增加4.10倍和6.00倍(均P<0.05);与C.pn感染组相比,TLR2^(-/-)+C.pn感染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降低56.96%、50.41%和66.64%,血清IL-1β和IL-6含量分别减少66.72%和69.54%(均P<0.05);与TLR2^(-/-)+C.pn感染组相比,TLR2^(-/-)+AMD3100+C.pn感染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降低52.18%、58.56%和60.61%,血清IL-1β和IL-6含量分别减少28.84%和43.18%(均P<0.05)。[结论]CXCR4可增强TLR2在升高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含量中的作用,进而参与C.pn感染诱导的As病变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C-X-C趋化因子受体4 TOLL样受体2 肺炎衣原体
下载PDF
保证病理生理学留学生全英文授课教学质量的实践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丽莙 张利军 +3 位作者 姚小梅 邸红军 沈炳玲 刘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92-1892,共1页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自招收留学生以来探索改革创新,卓有成效。现将如何保证病理生理学课程全英文授课教学质量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1)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我们先后获得我...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自招收留学生以来探索改革创新,卓有成效。现将如何保证病理生理学课程全英文授课教学质量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1)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我们先后获得我校留学生精品课、市精品课、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以及国家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尤其师资队伍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充分利用各自的科研优势和教学经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2)依据生源背景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合理设计课程目标:尝试建立与临床、科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基于疾病的整合式教学模式;利用桥梁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基础理论学习关注解决临床问题;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科研问题的探索热情和技能;跟踪医学发展趋势尽量与国际医学发展接轨。(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传统授课方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分析问题能力入手,开展问题式、启发式教学,增加师生互动;利用虚拟机能实验平台实现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加大形成性评估力度合理评价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病理学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莙 刘欣 +2 位作者 姚小梅 陈宁 朱学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2期84-86,89,共4页
目的近年来感染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新的危险因素受到格外关注,特别是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和AS两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本研究试从病理学的角度探讨C.pn在动脉组织检出的意义及其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 目的近年来感染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新的危险因素受到格外关注,特别是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和AS两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本研究试从病理学的角度探讨C.pn在动脉组织检出的意义及其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高灵敏度的nestedPCR法对90例尸检材料采取的右冠状动脉(RCA)组织切片进行C.pn检测,同时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AS组织学分类标准将所有标本进行分类。结果使用Nested PCR法除正常RCA之外在不同程度的AS病变组织中均有C.pn特异性DNA片段检出。90例中C.pn阳性检出率为48%(43/90),其中心脑血管病死因组为50%(15/30),其他死因组为41%(28/60),C.pn阳性检出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尸检患者临床特征如性别比例、死亡时的平均年龄及是否为心血管病死因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对90个标本4个病变内膜组中C.pn阳性检出率进行对照分析的结果显示,C.pn阳性检出率在病变初期组高于进展组,但随病变程度的增强却有意义的呈现低值。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C.pn普遍存在于AS的各类病变中,C.pn感染可能是AS形成初期阶段的启始因子,但对AS病变的发展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动脉粥样硬化 多聚酶链反应 心血管病
下载PDF
黄连素抑制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
4
作者 张丽莙 权伟 +3 位作者 张利军 沈炳玲 叶静 王蓓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04-2004,共1页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感染 内皮细胞迁移 实验观察 细胞体外增殖 酶活性 抑制作用 创伤修复 人血管内皮细胞 迁移量 腔结构
下载PDF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推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
5
作者 张丽莙 张利军 +1 位作者 叶静 刘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50-2251,共2页
关键词 精品课程建设 病理生理学 教学改革 “211”工程 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在动脉组织的检出及其意义探讨
6
作者 张丽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68-1569,共2页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感染 动脉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肥厚 病理学
下载PDF
黄连素通过PI3K抑制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 被引量:6
7
作者 权伟 张利军 +2 位作者 陈宁 王蓓蓓 张丽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7-881,共5页
目的观察肺炎衣原体感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黄连素对其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成功培养肺炎衣原体AR-39株后,感染不同浓度黄连素(0、100、150及200 mmol/L)预处理的内皮细胞,在感染后24、48及72 h,创伤修复实验、Tra... 目的观察肺炎衣原体感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黄连素对其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成功培养肺炎衣原体AR-39株后,感染不同浓度黄连素(0、100、150及200 mmol/L)预处理的内皮细胞,在感染后24、48及72 h,创伤修复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内皮细胞迁移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皮细胞中信号蛋白PI3K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炎衣原体感染组内皮细胞于24、48及72 h迁移量均明显增加(P<0.01),且PI3K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酶活性亦明显增强(P<0.01);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组比较,PI3K抑制剂LY294002组内皮细胞迁移量明显减少(P<0.01),PI3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酶活性也明显减弱(P<0.01);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组比较,黄连素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内皮细胞迁移量均明显下降(P<0.01),PI3K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且PI3K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均与细胞迁移抑制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841和0.832,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诱导内皮细胞迁移;黄连素可拮抗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黄连素下调PI3K表达及抑制PI3K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肺炎衣原体 内皮细胞迁移 P13K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蓓蓓 张利军 +3 位作者 权伟 沈炳玲 张腾腾 张丽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89-2294,共6页
目的:观察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黏附和迁移的影响。方法:C.pn在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中增殖培养后感染大鼠VSMCs,吖啶橙(AO)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C.pn包涵体的形态特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pn特异性DNA片段;... 目的:观察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黏附和迁移的影响。方法:C.pn在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中增殖培养后感染大鼠VSMCs,吖啶橙(AO)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C.pn包涵体的形态特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pn特异性DNA片段;细胞黏附实验观察C.pn感染对VSMCs黏附能力的影响;wound-healing assay和Transwell assay检测C.pn感染VSMCs后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C.pn感染VSMCs后,少数细胞内出现空泡状结构即包涵体,但在多数细胞内以点状感染灶形式存在,包涵体较大,但数量较少。利用PCR可在感染的VSMCs内检测到437 bp的C.pn特异性DNA片段。细胞黏附实验结果显示,C.pn感染VSMCs 2 h后,细胞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其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细胞黏附率为134.38%。Wound-healing assay结果显示,C.pn感染VSMCs 24 h后,细胞向划痕中央迁移的距离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Transwell assay结果显示,C.pn感染VSMCs 24 h后,C.pn感染组的细胞迁移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pn感染能够显著增强VSM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肺炎衣原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黏附 迁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通过PI3K激活Rac1而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俊霞 张腾腾 +5 位作者 张利军 王蓓蓓 魏俊燕 王海伟 沈炳玲 张丽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6-241,共6页
目的:研究Rac1活化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中的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对其活化的影响。方法: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p21活化激酶1 p21结合结构域(PBD)即GST-PBD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诱导融合... 目的:研究Rac1活化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中的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对其活化的影响。方法: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p21活化激酶1 p21结合结构域(PBD)即GST-PBD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并纯化;GST-pull down实验检测C.pn感染VSMCs后Rac1活性的变化;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25μmol/L)预处理VSMCs,GST-pull down实验检测Rac1活性的变化;Rac1特异性抑制剂NSC23766(50μmol/L)预处理VSMCs,wound-healing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VSMCs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后,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得到足量有效的GST-PBD融合蛋白;GST-pull down实验结果显示,C.pn感染VSMCs后Rac1活性增强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Y294002预处理VSMC后,C.pn感染诱导的Rac1活性明显下降(P<0.05);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NSC23766预处理的C.pn感染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单纯感染组(P<0.05)。结论:C.pn感染可能通过PI3K激活Rac1,从而诱导VSMCs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RAC1 GTP结合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通过PI3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权伟 张利军 +5 位作者 陈宁 沈炳玲 叶静 王蓓蓓 刘欣 张丽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创伤修复实验与Transwell实验观察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情况,RT-PCR与ELISA法分别检测PI3K mRNA表达与酶活性。结果:肺炎衣原体感染以时间依赖方...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创伤修复实验与Transwell实验观察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情况,RT-PCR与ELISA法分别检测PI3K mRNA表达与酶活性。结果:肺炎衣原体感染以时间依赖方式明显促进人内皮细胞素ECV304细胞迁移,且可以显著增强PI3K mRNA表达与酶活性;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有效抑制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血管内皮细胞迁移 信号转导 血管新生 磷酸肌醇3-激酶
下载PDF
PI3K/Akt在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腾腾 张利军 +4 位作者 王蓓蓓 李宪奎 张俊霞 魏俊燕 张丽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研究PI3K/Akt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透射电镜鉴定C.pn成功感染VSMC;采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VSMC后,wound-healing... 目的研究PI3K/Akt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透射电镜鉴定C.pn成功感染VSMC;采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VSMC后,wound-healing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观察VSMC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实验检测VSMC内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透射电镜可观察到感染的VSMC内出现典型的C.pn原体;C.pn感染VSMC 24 h后,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C.pn感染组VSMC的迁移能力增强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pn感染组Akt的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有效抑制C.pn感染诱导的VSMC迁移及Akt的磷酸化。结论 C.pn感染通过激活PI3K/Akt促进VSMC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3K/Akt 肺炎衣原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下载PDF
TSHR大分子及其活性多肽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云娟 陈宁 +8 位作者 黄丽娟 姚小梅 沈炳玲 叶静 戴玉杰 刘欣 张丽莙 李兰英 陆凤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及其活性片段aa352-366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特性研究,探讨TSHR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将血蓝蛋白(KLH)偶联的多肽TSHRaa352-366-KLH和多肽加受体混合组-TSHRaa352-366-KLH加豚鼠TSHR(gTSHR),... 目的: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及其活性片段aa352-366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特性研究,探讨TSHR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将血蓝蛋白(KLH)偶联的多肽TSHRaa352-366-KLH和多肽加受体混合组-TSHRaa352-366-KLH加豚鼠TSHR(gTSHR),间隔15d分两组分别注入BALB/c小鼠腹腔内,对照组注射KLH,测定各时相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90d后处死动物,检测小鼠甲状腺组织TSHRmRNA水平及其病理变化。结果:与各组自身0d的数据比较,多肽组小鼠血清TT3、TT4水平降低(P<0·01),TRAb升高(P<0·01);多肽加受体混合组TT3、TT4水平降低(P<0·01),TRAb(P<0·01)、TBAb(P<0·05)和TSAb(P<0·05)均升高。此外,混合组甲状腺组织TSHR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多肽组小鼠甲状腺组织显示滤泡上皮细胞扁平、核缺失、皱缩及胶质浓缩等甲减的病理改变,而混合组则呈现不均一的病理变化。结论:TSHR以及活性片段hTSHRaa352-366都具有免疫原性,刺激小鼠血清TRAb、TSAb和TBAb的产生,引起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促甲状腺素 肽碎片 免疫系统
下载PDF
机能实验学课程的未来思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欣 郑开俊 +2 位作者 温克 张丽莙 康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9期73-74,共2页
机能实验学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已经初步形成基于机能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也完成了由传统验证性到综合设计性的转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机能实验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即向独立的课程建设... 机能实验学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已经初步形成基于机能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也完成了由传统验证性到综合设计性的转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机能实验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即向独立的课程建设进行转变。唯此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医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建立与临床和实验结合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小梅 李敏 +2 位作者 刘欣 张丽莙 苗维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第4期100-100,110,共2页
目的:探索建立与临床病例、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新型病理生理教学模式。方法:在病理生理教学中结合临床病例和科学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并进行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普遍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表示欢迎,并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 目的:探索建立与临床病例、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新型病理生理教学模式。方法:在病理生理教学中结合临床病例和科学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并进行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普遍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表示欢迎,并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结论: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医学生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及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例 科学实验 病理生理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洪莉 张丽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96-998,共3页
近年来感染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因素备受关注。大量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感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整个过程。本文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相关细胞分子机制加以综述,为明确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 近年来感染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因素备受关注。大量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感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整个过程。本文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相关细胞分子机制加以综述,为明确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系,进一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肺炎衣原体 动脉粥样硬化 信号转导 炎症介质
下载PDF
提高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尝试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小梅 邸红军 +5 位作者 刘欣 徐哲龙 张丽莙 邓艳秋 陈宁 戴玉杰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7期538-540,共3页
为改善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天津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留学生实验课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包括介绍实验相关的临床病例,利用分数相关的激励来评价学生整个实验的表现以及互动式教学和讨论。通过教学方... 为改善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天津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留学生实验课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包括介绍实验相关的临床病例,利用分数相关的激励来评价学生整个实验的表现以及互动式教学和讨论。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受到留学生的欢迎,同时也使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留学生教学
下载PDF
桥梁课程“教学研究型”青年教师的培养之路——基础与临床结合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利军 张丽莙 刘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06-1907,共2页
高校不同于研究机构,其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创造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学研究型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的希望。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教学要求教师既要... 高校不同于研究机构,其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创造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学研究型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的希望。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雄厚宽广的理论功底,还要储备新颖丰富的临床知识。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多是医学专业的应届科研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的临床知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本科阶段,知识过于陈旧。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可使青年教师及时更新并丰富自身的临床知识。此外,多数青年教师虽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却常常苦于没有项目,找不到新的突破口,使科研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可使青年教师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得科研能更好为临床实践服务。结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使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并使青年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方向发展:(1)分批次进入医院各科短期轮转、集中培训;(2)与医院各科建立长期稳定联系,定期参与临床病例讨论;(3)邀请知名医师定期到高校做专题讲座,以及时了解临床医学发展新动向,为科研选题寻找合适的切入点;(4)邀请临床医师定期参与病理生理学集体备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血管新生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权伟 张丽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43-1646,共4页
血管新生参与了人体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前者如创伤愈合,后者包括肿瘤。
关键词 血管生成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 关节炎 类风湿 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在HEp-2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
19
作者 张利军 张丽莙 +3 位作者 沈炳玲 叶静 权伟 王蓓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04-2004,共1页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感染 HEP-2 细胞黏附 人喉癌细胞 超微结构 侵袭实验 透射电镜 包涵体 吖啶橙染色 创伤修复
下载PDF
重视以病理生理学为切入点开展综合机能学实验
20
作者 刘欣 叶静 +2 位作者 沈炳玲 裴爱萍 张丽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70-2270,共1页
关键词 机能学实验 病理生理学 机能实验学 医学专业学生 新兴学科 生命现象 实践性课程 调节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