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门上型喉癌临床颈淋巴结阴性患者颈清扫区域的选择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乃嵩 韩多吉 贾深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诊断N0 (clinicalN0 ,cN0 )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清扫区域。方法  5 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切除术的同时行改良性颈清扫术 ,将颈清扫的淋巴结标本分区域逐一行病理学检查 ,确定转移区域或...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诊断N0 (clinicalN0 ,cN0 )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清扫区域。方法  5 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切除术的同时行改良性颈清扫术 ,将颈清扫的淋巴结标本分区域逐一行病理学检查 ,确定转移区域或复发的区域。结果  5 7例 (6 3侧 )颈清扫标本共获淋巴结 1877枚 ,平均每侧获 2 9 8枚 ,有转移的 4 3枚 ,其中 4 1枚位于Ⅱ、Ⅲ区 ,占 95 4 % (41/ 4 3)。15例 (17侧 )患者有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为 2 6 3% (15 / 5 7)。其中 14例位于Ⅱ、Ⅲ区 ,占转移例数的93 3% (14 / 15 )。颈部复发 3例 ,复发率为 5 3% (3/ 5 7) ,复发部位分别位于Ⅱ、Ⅲ、Ⅳ区。 5年生存率为 80 7% (46 / 5 7)。结论 对声门上型喉癌cN0重点行Ⅱ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Ⅲ区受累时应包括Ⅳ区 ,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转移 喉切除术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乃嵩 贾深汕 孙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收治在我院手术治疗分化型申状腺癌239例,男63例,女176例;首治组154例,再治组85例;随访5~20年,平均10年零8个月,再治组与首治组的手术合并症分别为11.8%与0.6%(P<0.01)。全甲状腺切除与腺... 收治在我院手术治疗分化型申状腺癌239例,男63例,女176例;首治组154例,再治组85例;随访5~20年,平均10年零8个月,再治组与首治组的手术合并症分别为11.8%与0.6%(P<0.01)。全甲状腺切除与腺叶峡部切除的手术合并症分别为25.0%与3.0%(P<0.01),而次全切除则是3.3%(P<0.01)。腺叶峡部切除全甲状腺切除的复发率是15.3%与0.0%(P<0.01),而次全切是3.8%,与全甲状腺切除相比P<0.05,但三者的5年,10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别。主张对分化型甲状辟癌应常规行次全切除,部分病例可选择性行全甲状腺切除。甲状腺外浸润癌仍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包括切除邻近的组织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分化型
下载PDF
成人喉乳头状瘤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乃嵩 耿敬姝 +1 位作者 贾深汕 韩多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6年第5期289-291,共3页
1975年7月~1991年12月收治住院成人喉乳头状瘤42例,单发35例,多发7例。平均年龄52.4岁,均获随访。42例中11例恶变(26.2%)。19例伴上皮非典型增生,占45.2%。成人单发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应留... 1975年7月~1991年12月收治住院成人喉乳头状瘤42例,单发35例,多发7例。平均年龄52.4岁,均获随访。42例中11例恶变(26.2%)。19例伴上皮非典型增生,占45.2%。成人单发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应留有一定的安全缘,而多发性的应用电烧,术后辅助干扰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并对其病因、恶变、恶变与上皮非典型增生的关系以及治疗复发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乳头状瘤 成人
下载PDF
舌癌与瘤内血管形成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乃嵩 宁晓明 +1 位作者 武秋敏 贾琛汕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69-271,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瘤内血管密度 (MD)与舌癌淋巴结转移、复发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 36例舌癌、瘤内血管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 (19例 )MD31 35± 4 42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17例 )MD15... 目的 研究瘤内血管密度 (MD)与舌癌淋巴结转移、复发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 36例舌癌、瘤内血管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 (19例 )MD31 35± 4 42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17例 )MD15 .12± 5 .34(P <0 .0 1)。随访发现 ,M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颈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6 0 %和12 5 % (P <0 .0 1)。舌原发灶复发 8例MD为 45 .5 7± 6 .2 6 ,比无复发组 2 8例MD2 0 .35± 4.13高二倍多 (P <0 .0 1)。结论 肿瘤内血管形成与舌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而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因此瘤内MD可作为判定舌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血管密度 鳞状细胞癌 预后 相关性 MD
下载PDF
家族性全口恒牙不萌──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5
作者 张乃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家族性全口恒牙不萌──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头颈外科张乃嵩1992年3月25日,我科收治1例下颌角部颌骨囊肿病人,经入院检查发现,全口恒牙未萌,X光片见牙胚存在于颌骨内,身体其它部位发育正常,实属... 家族性全口恒牙不萌──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头颈外科张乃嵩1992年3月25日,我科收治1例下颌角部颌骨囊肿病人,经入院检查发现,全口恒牙未萌,X光片见牙胚存在于颌骨内,身体其它部位发育正常,实属罕见。作者对其家系进行调查,四代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 全口恒牙不萌 遗传病 口腔表现
下载PDF
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原发灶的切除范围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于文斌 张乃嵩 +2 位作者 曾宗渊 孙俊勇 魏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2-654,共3页
背景与目的:较多甲状腺癌的患者因为肿瘤的残留而需要行第二次手术,本研究探讨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原发灶的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甲状腺癌患者因手术范围不足,而需再次手术的55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8例。年龄介于18~56岁,中... 背景与目的:较多甲状腺癌的患者因为肿瘤的残留而需要行第二次手术,本研究探讨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原发灶的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甲状腺癌患者因手术范围不足,而需再次手术的55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8例。年龄介于18~56岁,中位年龄33.5岁。所有患者均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同侧带状肌+同侧Ⅵ区淋巴脂肪组织的切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有癌残留29例,残留率为52.73%(29/55),其中单纯原发灶残留8例,单纯Ⅵ区淋巴结转移7例,原发灶与Ⅵ区淋巴结同时有残留14例。Ⅵ区淋巴结残留共21例,共有转移的淋巴结45枚,平均每例有转移淋巴结2.14枚,术后病理4例肿瘤细胞与肌肉组织关系密切。结论: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同侧带状肌+同侧Ⅵ区淋巴脂肪组织是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原发灶的基本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二次切除 切除范围
下载PDF
超声弹性分级与应变率比值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 被引量:9
7
作者 崔秋丽 严昆 +4 位作者 杨薇 刘文英 丛悦 张乃嵩 宋蕴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分级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直径≤1cm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的72个直径≤1cm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弹性图像进行分析,弹性分级分为4级,计算甲状腺组织与结节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别绘...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分级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直径≤1cm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的72个直径≤1cm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弹性图像进行分析,弹性分级分为4级,计算甲状腺组织与结节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别绘制弹性分级法及弹性应变率比值法的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弹性分级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弹性分级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判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890(P=0.124)。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界值为2.85。结论超声弹性分级法同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均能够有效地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甲状腺微小癌 应变率
下载PDF
喉癌临床N_0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贾深汕 孙秀威 +2 位作者 张乃嵩 张聿新 尚连娣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喉癌临床N0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颈淋巴结处理方式选择提供根据。方法40例临床N0喉癌患者被随机分为选择性根治性颈廓清术(radicalneckdisection,RND)及功能性颈廓清术(function... 目的探讨喉癌临床N0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颈淋巴结处理方式选择提供根据。方法40例临床N0喉癌患者被随机分为选择性根治性颈廓清术(radicalneckdisection,RND)及功能性颈廓清术(functionalneckdisection,FND)两组,分别完成13及27例。将获得淋巴结逐一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转移情况。结果RND组平均每侧获淋巴结34.2枚,FND组为27.4枚,差异无显著性(t=0.86,P>0.05)。两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8%(4/13)及33.3%(9/27),总转移率为32.5%(13/40)。13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12例(92.3%)转移淋巴结位于Ⅱ,Ⅲ区。33枚转移阳性淋巴结中32枚(96.9%)位于第Ⅱ和Ⅲ区。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9/13)及77.8%(21/27),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χ2=0.3418,P>0.5),总的3年生存率为75%(30/40)。结论对临床N0喉癌患者行肩胛舌骨肌上或侧颈廓清术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肿瘤转移 病理
下载PDF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后移植甲状旁腺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韫韬 张乃嵩 徐国辉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2-83,86,共3页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后移植甲状旁腺的分泌功能。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甲状腺肿瘤手术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41例,术中将已无法保留的甲状旁腺切成碎块,以注射器移植入非正力手侧肱桡肌内,分别于手术结...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后移植甲状旁腺的分泌功能。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甲状腺肿瘤手术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41例,术中将已无法保留的甲状旁腺切成碎块,以注射器移植入非正力手侧肱桡肌内,分别于手术结束当天、术后第3天、1周及1个月检测双侧肘部头静脉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共检出甲状旁腺51枚,术后测量移植侧及非移植侧肘部头静脉血清PTH均值分别为:手术当天检测38例,移植侧34.02pg/mL,非移植侧25.02pg/mL;术后3天检测39例,移植侧27.57pg/mL,非移植侧24.99pg/mL;术后1周检测40例,移植侧37.23pg/mL,非移植侧26.59pg/mL;术后1个月检测34例,移植侧87.21pg/mL,非移植侧30.04pg/mL。双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保存甲状旁腺功能的可靠方法,移植的甲状旁腺可以成活,在术后1个月内即可恢复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自体移植 甲状腺切除术 低钙血症
下载PDF
关于病因学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大力 张乃嵩 +1 位作者 杨宝峰 何树庄 《医学与哲学》 1997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前慢性疾患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已逐渐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人们周知研究疾病的病因对防治疾病至关重要,但实际上却对此项研究与发展重视不够。我们应适应目前医学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关键词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病因学
下载PDF
胸苷磷酸化酶在口腔鳞癌基质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天红 耿敬姝 张乃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TP在口腔鳞癌基质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进一步推断其对口腔鳞癌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P和FⅧ RA在 5 2例口腔不同部位 (舌、口底、颊黏膜、牙龈 )鳞癌和 10例... 目的 :探讨TP在口腔鳞癌基质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进一步推断其对口腔鳞癌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P和FⅧ RA在 5 2例口腔不同部位 (舌、口底、颊黏膜、牙龈 )鳞癌和 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TP在口腔鳞癌基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 <0 .0 5 )。TP在口腔鳞癌基质中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有关 (P <0 .0 5 ) ,而与组织分化无关。TP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TP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P在口腔鳞癌中有促血管形成的作用 ,与MVD的联合检测可以预测口腔鳞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胸苷磷酸化酶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中期因子与口腔鳞癌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娜 孙冀 +2 位作者 李伟 裴荣 张乃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OSCC中MK的表达;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OSCC中MK的表达;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MK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MK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MK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MK表达阴性组(P<0.05);MK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K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MK阳性组。术后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的MK表达阳性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K的表达是OSCC的不良预后因子,OSCC中MK的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研究MK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可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中期因子 微血管密度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声门上型喉癌cN_0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深汕 孙秀威 +2 位作者 张乃嵩 张聿新 尚连娣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8年第4期224-226,共3页
为探讨声门上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_0)喉癌病人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并为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根据,对35例cN_0声门上型喉癌被随机分为选择性根治性颈廓清(ERND)及选择性功能性颈廓清(EFND)两组,分别完成12及23例。ERND组平均每颈获... 为探讨声门上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_0)喉癌病人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并为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根据,对35例cN_0声门上型喉癌被随机分为选择性根治性颈廓清(ERND)及选择性功能性颈廓清(EFND)两组,分别完成12及23例。ERND组平均每颈获取淋巴结32.5枚,EFND组29.8枚,差异不显著(t=0.86,P>0.05)。两组颈淋巴结转移率(pN^+)分别为33.3%(4/12)及30.4%(7/23),总转移率为31.4%(11/35)。11例颈淋巴结pN^+病例中有10例(90.9%)转移癌位于Level Ⅱ、Ⅲ。31枚阳性淋巴结中30枚(96.8%)位于Level Ⅱ和Ⅲ。Level Ⅰ、Ⅴ、Ⅵ均无癌转移。两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8/12)和82.6%(19/23),统计学差异不显著(x^2=1.1366,P>0.25),总的3年生存率为77.1%(27/35)。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对cN_0声门上型喉癌行主病变侧肩胛舌骨肌上或同侧颈廓清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淋巴转移 病理
下载PDF
胸苷磷酸化酶与口腔鳞癌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李伟 马会平 +2 位作者 裴荣 张乃嵩 孙冀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与口腔鳞癌(OSCC)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OSCC中TP的表达水平,利用CD34标记的血管进行MVD计数,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采用...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与口腔鳞癌(OSCC)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OSCC中TP的表达水平,利用CD34标记的血管进行MVD计数,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χ2检验分析TP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MVD间的关系,应用寿命表法完成对病例随访资料的生存状况评价。结果:TP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TP的表达与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TP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TP表达阴性组(P<0.05);TP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TP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TP阳性组,术后复发组的TP表达阳性率(90.9%)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者(50.0%)(P<0.05)。结论:T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血管新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其一项不良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 口腔鳞状细胞癌 微血管密度 预后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头颈部滑膜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15
作者 赵雪松 贾深山 +2 位作者 张乃嵩 王锡明 尹丽芝 《黑龙江医学》 1996年第6期1-1,共1页
滑膜肉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而原发于头颈部的滑膜肉瘤就更为罕见,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并结合哈医大附属三院1975~1995年收治的原发于头颈部的滑膜肉瘤6例,详细地阐述了头颈部滑膜肉瘤的发病情况,组织发生学... 滑膜肉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而原发于头颈部的滑膜肉瘤就更为罕见,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并结合哈医大附属三院1975~1995年收治的原发于头颈部的滑膜肉瘤6例,详细地阐述了头颈部滑膜肉瘤的发病情况,组织发生学及病理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为头颈部原发性滑膜肉瘤的诊断、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头颈部 诊断与治疗 软组织恶性肿瘤 哈尔滨医科大学 组织发生学 滑膜细胞 梭形细胞 病理特点 第三院
下载PDF
颌面部平滑肌肉瘤5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乃嵩 贾深山 +1 位作者 韩英云 杨蕴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6-227,共2页
颌面部平滑肌肉瘤少见。本文报告5例,分别发生于面部,下颌角部,上颌窦,鼻腔及颊部。男1例,女4例。年龄13—29岁,平均21.6岁。均行手术治疗。3例1年内死亡,1例术后5个月复发,失访。另1例术后5个月,无瘤生存。
关键词 颌面部 平滑肌肉瘤 肉瘤
下载PDF
应用胃咽吻合重建上消化道治疗下咽颈段食管癌:(附4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乃嵩 贾深汕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胃咽吻合 食管剥脱 食管肿瘤
下载PDF
声门上型喉癌临床颈淋巴结阴性患者颈清扫区域的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乃嵩 韩多吉 贾深汕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58-358,共1页
关键词 声门上型喉癌 颈淋巴结阴性 颈清扫区域 选择
下载PDF
电烧与干扰素治疗成人多发性喉乳头状瘤的探索
19
作者 张乃嵩 孙冰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5年第1期37-38,共2页
成人多发性喉乳头状瘤目前尚无一种满意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88年至1991年应用电烧辅助干扰素治疗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49岁,随访4年零5个月至1年零8个月,均无复发,发音效果良好,我们认为是治疗成人多发性... 成人多发性喉乳头状瘤目前尚无一种满意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88年至1991年应用电烧辅助干扰素治疗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49岁,随访4年零5个月至1年零8个月,均无复发,发音效果良好,我们认为是治疗成人多发性喉乳头状瘤的较好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烧 干扰素 治疗 喉乳头状瘤 喉肿瘤
下载PDF
MINIMALLY INVASIVE LOW-COLLAR INCISION IN THYROID LOBECTOMY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宝国 王成学 张乃嵩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6-289,共4页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techniqu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thyroid lobectomy.Method: The procedure was accepted by 200 patientswith a nodule of the lobe of the thyroid. We performed hemithyroidectomys 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techniqu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thyroid lobectomy.Method: The procedure was accepted by 200 patientswith a nodule of the lobe of the thyroid. We performed hemithyroidectomys thyroidectomys through a 2-3 cm low-collar horizontal skin incision by conventionalinstrumentation. Results: The recurrent laryngealnerve and the parathyroid glands were easily identifiedand preserve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ranged from 5 to50 ml (mean 15 ml).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52.2minutes (ranged 32 to 80 minutes). No complicationoccurred. Mean postoperative stay was 5.5 days(ranged 4 to 7 days). The incision provided excellentcometic results because the small and lower incisionswere completely hidden by clothing collar. Conclusion: The above technique is feasible, safe, minimallyinvasive, less time and cost consuming and cosme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甲状腺切除术 微创外科 手术方法 安全性 临床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