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军教授治疗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临证经验
1
作者 张乐松 李军 张文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5期149-153,157,共6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其发病率高,是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其诊断和治疗手段尚有局限,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痉挛是主要发病机制。李军教授...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其发病率高,是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其诊断和治疗手段尚有局限,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痉挛是主要发病机制。李军教授结合现代病理研究及中医理论,认为痰湿瘀浊、痹结隧络、毒热蕴结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内外合邪、情志不遂、络脉郁滞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病机,风邪乘络、阴阳虚损、脉络绌急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机制,治疗以蠲痰散瘀,透发毒热、发汗通络,行气解郁、祛风补虚,调节枢机为主要治法,重视运用风药、虫类药,善于调和升降、通阳解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冠状动脉痉挛 临证经验
下载PDF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的收集与确定
2
作者 张文杰 李军 +6 位作者 陈恒文 谭雨晴 解紫从 武佶 孟超 李赵陵 张乐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7-412,共6页
背景民族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诸多优势,然而民族医药滥用的情况普遍,并且缺乏专属的临床用药推荐,因此规范民族医药诊疗室性早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方法问... 背景民族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诸多优势,然而民族医药滥用的情况普遍,并且缺乏专属的临床用药推荐,因此规范民族医药诊疗室性早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方法问询专家为共识专家组,涵盖心血管、循证医学、药学领域的专家,心血管方面包括中医、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朝鲜医、壮医等多民族医专家。基于文献和专家访谈报告,课题组检索中医、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朝鲜医、壮医等多民族医治疗室性早搏的相关文献。于2023年4月对14位各民族医专家进行一对一线上访谈。整合访谈结果及专家经验,由共识指导委员会、工作组共同起草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初稿,并设计调查问卷。于2023年5—7月开展两轮问卷调查,并评价问卷的积极系数、集中程度、协调程度和信度。结果专家组具有多学科协作、权威性和地域代表性的特点。两轮德尔菲法积极系数为99.1%,5个背景问题的均分>4分且满分>40%,10个前景问题的均分>3.9分且满分比>35%,9个结局指标的均分>7分且满分比>30%,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4.9%、16.3%、17.6%。临床问题、结局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7、0.316,χ^(2)检验P<0.05,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3、0.905,均>0.700,质量控制结果较理想,问卷设计可信度高。结论借助德尔菲法,构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所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为后续共识制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室性早搏复合征 多民族医药 德尔菲法 专家共识 临床问题 结局指标
下载PDF
运用“透热转气”治疗瘀毒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验
3
作者 张乐松 李军 +1 位作者 张文杰 孟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51-1855,共5页
“透热转气”法渊源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其核心在于清解热毒,通达营血,宣散火郁,使邪自卫气分而散,实为《黄帝内经》“火郁发之”“因而越之”“轻而扬之”治法的体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核心为... “透热转气”法渊源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其核心在于清解热毒,通达营血,宣散火郁,使邪自卫气分而散,实为《黄帝内经》“火郁发之”“因而越之”“轻而扬之”治法的体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核心为心脉痹阻。心痹脉瘀,化火成毒,瘀毒内伏,与痰湿浊邪胶结,病情缠绵;遇劳力、情志、饮食、外感等诱因,引发毒邪暴烈,损伤脏腑形体,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损及栓塞,加速炎症反应,引发急性冠脉事件。治疗瘀毒型冠心病以透热转气为大法,以四妙勇安汤为主方,根据邪正状态而随证加减,并重视风药的运用,以达到透发瘀毒,宣痹通脉之效,可发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血脂等作用,有效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透热转气 胸痹 心痛 瘀毒 郁证 四妙勇安汤 临证经验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栋汉 谭雨晴 +2 位作者 李军 郑超楠 张乐松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254-259,共6页
气虚血瘀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证型,益气活血法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法之一,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并发症如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心室重构及心力衰竭等,临床效果显著。本文对益气活血法通过抑制炎症水平... 气虚血瘀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证型,益气活血法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法之一,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并发症如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心室重构及心力衰竭等,临床效果显著。本文对益气活血法通过抑制炎症水平、改善心肌细胞凋亡与自噬、影响心肌纤维化及促进血管新生等方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法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气虚血瘀证 综述
下载PDF
益气活血类中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防治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赵陵 白栋汉 +3 位作者 谭雨晴 邵祯 张乐松 李军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经典信号通路之一,对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修复及侧支循环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益气活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既往研究表明,益气活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PI3K/Ak... 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经典信号通路之一,对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修复及侧支循环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益气活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既往研究表明,益气活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显著关联,相关研究丰富了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信号通路 心肌梗死 益气活血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郑超楠 李军 +3 位作者 解紫从 查玉玲 姜春云 张乐松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2-87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8月。收集参附注...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8月。收集参附注射液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对比化学药(对照组)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分别使用Cochrane手册、GRADE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和评级。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Egger’s检验,运用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纳入17项研究,共计1355例患者。GRADE证据质量等级均为低级。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RR=1.23,95%CI(1.16,1.30),P<0.00001]、脑钠肽降低水平[MD=-96.06,95%CI(-116.47,-75.64),P<0.00001]、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水平[MD=5.32,95%CI(4.03,6.60),P<0.00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22,1.22),P=0.13]。序贯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纳入样本量已达Meta分析所需要求;Egger’s检验结果提示结果稳健,发表偏倚无显著影响。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暂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疗效 META分析 试验序贯分析
下载PDF
从“轻可去实”论治胸痹心痛
7
作者 张乐松 段君毅 李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 “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与风、冷、热、毒、湿等病邪相关,络脉为重要病位,轻剂可宣透阴邪、驱散外邪、疏经搜络;轻剂包含风药,能开通上焦,解表发汗、调和营卫、培补宗气,从多个方面达到养心去邪、通脉宣痹之效,以治疗胸痹心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轻可去实 轻剂 风药
原文传递
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证据图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杰 汤佳微 +6 位作者 李军 武佶 张印明 解紫从 张乐松 孟超 黄炫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7-1405,共9页
该研究运用证据图系统梳理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中关于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文献,检索日期为2016... 该研究运用证据图系统梳理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中关于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文献,检索日期为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对证据进行分析与展示。最终纳入文献164篇,包括干预性研究147篇、观察性研究4篇、系统评价13篇。结果共获得27种中成药,其中参松养心胶囊和稳心颗粒报告频次较高;临床用药存在超适应证使用现象;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发文量呈下降趋势;干预性研究的结局指标有8类,动态心电图、临床有效率、安全性、超声心动图报告频次较高,缺乏对β受体阻滞剂减停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药物经济学指标的报告,评价维度单一;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低,降低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未来需更加规范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开展临床综合评价,为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提供更健全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室性早搏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观察性研究 证据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