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纵向叙事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志刚 张书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3,共1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逻辑阐释上,目前学界呈现一种“重横向逻辑,轻纵向逻辑”的不均衡态势,“逻辑起点—逻辑中介—逻辑终点”的纵向叙事逻辑屈指可数。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纵向叙事逻辑在于:现实的人是中国式现代...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逻辑阐释上,目前学界呈现一种“重横向逻辑,轻纵向逻辑”的不均衡态势,“逻辑起点—逻辑中介—逻辑终点”的纵向叙事逻辑屈指可数。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纵向叙事逻辑在于:现实的人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形成的最大可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中介作为连接逻辑起点(最大可能)和逻辑终点(最大结果)的中间枢纽,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中介、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的组织中介、以高质量发展为任务的主题中介、以国家制度体系为架构的基础中介、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导向的目标中介、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为形势的条件中介。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实现的最大结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终点,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科学合理地精准定位并论证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纵向叙事逻辑,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意义重大,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纵向叙事逻辑 逻辑起点 逻辑中介 逻辑终点 现实的人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下绿色供应链减排策略与智能合约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心 王雅生 +2 位作者 张书华 王新宇 徐帅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8,共14页
“双碳”背景下,绿色消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绿色度并非完全信任,区块链技术的信息透明与追踪溯源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传统绿色供应链中引入区块链技术,考虑消费者绿色偏好和绿色信任度,构建区块链技术... “双碳”背景下,绿色消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绿色度并非完全信任,区块链技术的信息透明与追踪溯源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传统绿色供应链中引入区块链技术,考虑消费者绿色偏好和绿色信任度,构建区块链技术应用前后以及不同权力结构下绿色供应链成员间的博弈模型,定量地研究其减排策略和定价策略,并探讨如何实现最优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在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设计智能批发价合约和成本分担智能合约,给出智能批发价的合理取值范围和最优的成本分担比例,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实现供应链协调。结果表明,在消费者绿色偏好程度较高时,引入区块链技术能够给供应链上的各参与方带来更多收益,并且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意愿越高,收益就越大。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在零售商主导的情形下,智能合约能够更好地协调供应链。最后通过实证案例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区块链 智能合约 供应链协调 博弈论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检验 被引量:8
3
作者 兰梓睿 张书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159,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绿色发展的角度,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绿色发展的角度,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经过内生性讨论和更换变量等分析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提高技术外溢水平和缓解资源错配程度,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西部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企业绿色创新 绿色发展
下载PDF
甘薯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书华 曾祥忠 刘安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b07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甘薯 高产栽培 规范化栽培 栽培技术 种植模式 壮苗培育 平衡配套施肥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CaSO_4晶须在PVC复合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书华 王锦成 +3 位作者 沈攀 杨晓丹 李翔 汪翊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546-2549,2553,共5页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对CaSO4晶须A、B和C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晶须A、B和C的长径比为5.2、9.1和3.3,经改性的晶须B晶体结构规整,缺陷最少。分别制备了以3种晶须为补强材料的PVC复合体系,讨论了...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对CaSO4晶须A、B和C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晶须A、B和C的长径比为5.2、9.1和3.3,经改性的晶须B晶体结构规整,缺陷最少。分别制备了以3种晶须为补强材料的PVC复合体系,讨论了晶须结构对CaSO4晶须/PVC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绝缘电阻和200℃静态热稳定时间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晶须在复合体系中的分散形态和体系的热稳定性。研究发现,长晶须A和B对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和热稳定作用好于短晶须C、CaCO3和气相法白炭黑。经改性的晶须B与PVC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界面结构,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稳定时间分别达到了23.20MPa、380.85%和95min,可以看出,长径比大,结晶性良好,且经过改性的CaSO4晶须能明显提高复合体系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CASO4晶须 改性 性能测试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氮钾施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书华 余常水 +4 位作者 李仕敏 唐相群 王怀昕 朱红 王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26-28,共3页
采用二次饱和D回归最优设计 ,研究了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氮、钾肥施用的关系 ,建立了重穗型杂交水稻产量 (y)与密度与氮、钾施用的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解析的基础上 ,进行计算模拟研究和优化选择 ,提出了重穗型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 采用二次饱和D回归最优设计 ,研究了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氮、钾肥施用的关系 ,建立了重穗型杂交水稻产量 (y)与密度与氮、钾施用的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解析的基础上 ,进行计算模拟研究和优化选择 ,提出了重穗型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密度与氮、钾用量施用技术方案 :单产≥ 70 0kg/6 6 7m2 ,6 6 7m2 栽插密度为 1 .34~ 1 .5 4万 ,施尿素 2 2 .0~ 2 5 .7kg、普钙33.3kg、氯化钾 1 4.9~ 1 8.6kg ;单产≥ 75 0kg/6 6 7m2 ,6 6 7m2 栽插密度为 1 .4~ 1 .6万 ,施尿素 2 5 .4~ 2 9.1kg、普钙 33.3kg、氯化钾 1 5 .6~2 0 .0kg;单产≥ 80 0kg/6 6 7m2 ,6 6 7m2 栽插密度为 1 .3~ 1 .7万 ,施尿素 32 .0kg、普钙 33.3kg、氯化钾 1 6 .4~ 2 2 .7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栽培密度 产量 施肥
下载PDF
酯基锡(丁酯)的合成及其对PVC的加工稳定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书华 刘波 +1 位作者 曹俭 朱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12-2117,共6页
采用混合溶剂法和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酯基锡(丁酯)热稳定剂,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流变仪和测色配色仪对其进行了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酯基锡(丁酯)性能良好,在180~190℃间,酯基锡(丁酯)/PVC复合体系的动... 采用混合溶剂法和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酯基锡(丁酯)热稳定剂,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流变仪和测色配色仪对其进行了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酯基锡(丁酯)性能良好,在180~190℃间,酯基锡(丁酯)/PVC复合体系的动态热稳定时间>50min,初期着色时间>15min。在双辊塑炼机上混炼20min,体系的透光率从91.61%下降到91.37%,黄度值从1.86增加到3.51,二者均变化很小。酯基锡(丁酯)可以用于制造PVC透明制品和PVC环保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酯基锡 合成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旱地周年间套作物大面积高产、超高产集成技术应用与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书华 李士敏 +1 位作者 周开芳 陈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b07期3-20,共18页
“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是贵州省科技厅 1998年下达的“九五”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通过 3年对旱地周年间套作物综合配套平衡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旱地周年间套作物大面积高产、超高产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的研究、试... “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是贵州省科技厅 1998年下达的“九五”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通过 3年对旱地周年间套作物综合配套平衡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旱地周年间套作物大面积高产、超高产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效果显著。 3年 2 2 6 4 .6 2 hm2 大面积周年超高产 ,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1173.7kg/6 6 7m2 ,其中 2 0 0 0~ 2 0 0 1年为 136 0 .3kg/6 6 7m2 ,面积经乘 0 .9保收系数和小麦、玉米、甘薯产量分别经乘 0 .7、0 .6 5、0 .5 5缩值系数处理后 ,保收面积 2 0 38.15 8hm2 ,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 983.8kg/6 6 7m2 ,比项目区实施前 3年新增单产 2 82 .6 kg/6 6 7m2 ,增产4 0 .3% ,新增总产 86 4 .35万 kg,新增总产值 130 3.6 776万元 ,新增纯收益 985 .3874万元 ,新增投入产出比为 1∶ 3.10。项目合同终止年 ( 2 0 0 0~ 2 0 0 1年 ) ,粮食复合单产 110 0 .4 kg/6 6 7m2 、新增单产 399.2 kg/6 6 7m2、新增粮食总产量 4 0 6 .880 3万 kg、新增总产值 5 96 .0 4 4 3万元 ,均超项目合同指标。在项目实施中从耕作制度、良种筛选、施肥管理等主要方面 ,提出了一套旱地周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超 10 0 0 kg/6 6 7m2的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周年栽培 间作 套种 超高产栽培 集成技术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混合溶剂法合成酯基锡(甲酯)及其对PVC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书华 刘波 +4 位作者 李洪森 张娅娅 朱晓鹰 唐家玲 陈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2-669,共8页
采用混合溶剂法和相转移催化剂合成酯基锡(甲酯)。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5~6 h,反应温度为53~58℃,Na2CO3水溶液浓度为20%是最佳合成条件。所合成产物存放120 d以上依然澄清透明,解决了NaHCO3法合成酯基锡(甲酯)放置不超过7 d就出现沉... 采用混合溶剂法和相转移催化剂合成酯基锡(甲酯)。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5~6 h,反应温度为53~58℃,Na2CO3水溶液浓度为20%是最佳合成条件。所合成产物存放120 d以上依然澄清透明,解决了NaHCO3法合成酯基锡(甲酯)放置不超过7 d就出现沉淀和臭味重的问题。用IR、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新方法合成产物红外吸收峰归属和主要官能团化学位移与NaHCO3法合成的产物一致。在50~650℃,空气氛围,用TG/DTG研究了酯基锡(甲酯)/PVC复合体系的热降解过程,并与甲基硫醇锡/PVC复合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酯基锡(甲酯)对PVC的初期稳定性好于甲基硫醇锡,抑制PVC着色性能不及甲基硫醇锡。当T>300℃时,酯基锡(甲酯)/PVC复合体系的降解速度相对变慢,热失重率更小。用塑炼机和比色测色仪测试两个复合体系的动态热稳定性,从测试结果可见,在180~183℃,塑炼15 min,酯基锡(甲酯)/PVC复合体系的透光率仅从86.76%下降到84.18%,黄度值从7.54上升到8.95。透光率好于甲基硫醇锡/PVC复合体系,黄度值变化相差不大,说明酯基锡(甲酯)能使PVC保持良好的透明性和加工稳定性。研究提出的合成方法解决了酯基锡合成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所合成的产品适合应用于制备PVC透明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酯基锡 合成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书华 周开芳 +1 位作者 石小燕 陈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b07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玉米 高产栽培 规范化栽培 栽培技术 间作 套种 品种选择 种子包衣 合理密植 平衡配套施肥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巯基乙酸异辛酯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书华 赵春山 +1 位作者 李东平 由君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96-98,共3页
研究了以H-型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生产巯基乙酸异辛酯(TGE)的工艺路线,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反应的工艺因素、催化剂用量及回收催化剂催化效果等工艺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
关键词 巯基乙酸异辛酯 生产工艺 阳离子交换树脂 正交设计 合成 热稳定剂 催化剂
下载PDF
用HB-H-6树脂血浆灌流清除细胞因子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书华 李依宸 +2 位作者 田帅帅 吴迪 李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5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1岁。均伴有重型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灌流治疗,灌流前后分别取患者血浆,...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5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1岁。均伴有重型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灌流治疗,灌流前后分别取患者血浆,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其他相关生物化学、临床指标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血液灌流前后比较,TNF-α、IL-1、IL-6和IL-8均显著下降(P<0.05),血浆胆红素显著下降(P<0.05),其他生物化学及临床指标变化不明显,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血液灌流能吸附严重银屑病患者血浆中的TNF-α、IL-1、IL-6和IL-8,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以成为严重银屑病的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灌流 银屑病 细胞因子 HB-H-6树脂
原文传递
钾肥在甘薯-小麦轮作中的用量分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书华 陈敏 +1 位作者 周开芳 杨桂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b07期59-60,共2页
在缺钾的旱地黄壤上 ,连续 3年进行了钾肥在甘薯 -小麦轮作中的用量分配研究 ,在施用等量钾肥的情况下 ,无论是甘薯、小麦总产量还是其净收益 ,都是全量钾肥一次施在甘薯上优于 70 %钾肥的施用量、30 %钾肥施在小麦上优于施在甘薯上、7... 在缺钾的旱地黄壤上 ,连续 3年进行了钾肥在甘薯 -小麦轮作中的用量分配研究 ,在施用等量钾肥的情况下 ,无论是甘薯、小麦总产量还是其净收益 ,都是全量钾肥一次施在甘薯上优于 70 %钾肥的施用量、30 %钾肥施在小麦上优于施在甘薯上、70 %钾肥优于全量钾肥一次施在小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甘薯 小麦 轮作 用量分配 产量 净收益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肾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书华 姜小鹰 邱小雪 《全科护理》 2009年第17期1583-158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在肾内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我科80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在肾内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我科80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出科考核成绩(理论、操作、口试)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护理带教 腹膜透析 效果
下载PDF
RTK协同全站仪联合采集数据有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书华 李小显 《地理空间信息》 2007年第5期8-10,共3页
介绍RTK协同全站仪联合采集数据应用于GIS生产的作业流程,通过实例分析了图根控制与碎部点数据采集、分离和处理的方法。分离后的图根点数据以原始测量数据形式参与平差,获取图根点坐标。然后,对碎部点数据进行处理,经处理的数据以*.da... 介绍RTK协同全站仪联合采集数据应用于GIS生产的作业流程,通过实例分析了图根控制与碎部点数据采集、分离和处理的方法。分离后的图根点数据以原始测量数据形式参与平差,获取图根点坐标。然后,对碎部点数据进行处理,经处理的数据以*.dat格式输入计算机编辑成图。避免了作业员重复进入同一作业区域,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成果精度,方便了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 全站仪 GIS 数据采集 数字地图
下载PDF
PVC用环保型热稳定体系的复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书华 曹俭 刘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84,共4页
对酯基锡热稳定剂与硬脂酸类、环氧类以及烷基锡类等无毒或低毒热稳定剂进行了复配研究,用刚果红法和流变仪对复配体系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性测试。静态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钡、硬脂酸锌与酯基锡热稳定剂复配,体系的静态热... 对酯基锡热稳定剂与硬脂酸类、环氧类以及烷基锡类等无毒或低毒热稳定剂进行了复配研究,用刚果红法和流变仪对复配体系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性测试。静态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钡、硬脂酸锌与酯基锡热稳定剂复配,体系的静态热稳定时间从32 min 增至49 min;环氧助稳定剂与酯基锡有较好的协同效应;烷基锡与酯基锡复配,体系的热稳定时间由32 min 增加到57 min。高于加工温度下的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酯基锡/烷基锡复合体系透明性良好,动态热稳定性好于钙锌复合热稳定剂体系。72h 紫外辐照老化实验结果表明,酯基锡/烷基锡复合体系有优异的耐紫外老化性能,老化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为98.14%,断裂伸长率保持率为9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复配 酯基锡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书华 陈敏 +1 位作者 周开芳 杨桂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b07期53-54,共2页
1998~ 2 0 0 1年 ,在缺乏氮、磷、钾养分的黔北丘陵黄壤上 ,对小麦在两种 NP水平下施用不同用量的钾肥。试验结果表明 ,在配施 NP肥的基础上 ,随着施钾量的增加 ,小麦产量显著增加 ,处理 N1 P1 K3 比N1 P1 K0 、N1 P1 K1 、N1 P1 K2 ... 1998~ 2 0 0 1年 ,在缺乏氮、磷、钾养分的黔北丘陵黄壤上 ,对小麦在两种 NP水平下施用不同用量的钾肥。试验结果表明 ,在配施 NP肥的基础上 ,随着施钾量的增加 ,小麦产量显著增加 ,处理 N1 P1 K3 比N1 P1 K0 、N1 P1 K1 、N1 P1 K2 分别增产 2 3.8%、9.9%、3.4% ,处理 N2 P2 K3 比 N2 P2 K0 、N2 P2 K1 、N2 P2 K2 分别增产2 6.9%、1 0 .8%、4.3% ,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 ,处理 N1 P1 K3 比 N1 P1 K0 蛋白质含量可提高1 .67个百分点 ,处理 N2 P2 K3 比 N2 P2 K0 蛋白质含量可提高 0 .89个百分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钾肥 施用量
下载PDF
土壤养分速测法的筛选与在玉米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书华 石晓燕 +1 位作者 朱红 陈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b07期38-41,共4页
筛选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酸碱度 3个项目的速测比色法 ,制作了土壤含水量、酸碱度 (p H)、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 7个项目的“土壤速测比色卡”,采用土壤速测法和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对 74个土样 (p H值为 39个土样 ... 筛选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酸碱度 3个项目的速测比色法 ,制作了土壤含水量、酸碱度 (p H)、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 7个项目的“土壤速测比色卡”,采用土壤速测法和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对 74个土样 (p H值为 39个土样 ,其余项目为 35个土样 )测定得出 :土壤 p H值、有机质、速效磷两法测定结果间的相关性为极显著水平 ,常规分析与速测比色卡分析测定结果之比值 (换算系数 )的平均值分别为0 .98、1 .43、0 .99。土壤速效钾两法测定结果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制定了速测法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酸碱度 (p H) 4项目分别分为 7、7、6、6个含量级别的分级指标 ,同时对 74个土壤测定结果进行了分级。根据土壤速测法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测试值、目标产量需肥量等因素 ,确定施肥品种及数量 ,建立了玉米 N、P、K肥推荐施用量对应表。运用养分分级指标及 N、P、K肥推荐施用量对应表指导 8个同田对比试验 ,产量提高1 8.4% ,N、P2 O5利用率分别提高 1 0 .0、1 0 .3个百分点 ;指导平衡配套施肥示范 ,3年完成玉米高产示范面积2 0 38hm2 ,平均单产达 81 2 7.0 kg/ hm2 ,其中 2 0 0 0年项目区平均单产高达 9582 .0 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速测法 筛选 玉米 应用 比色卡 平衡配套施肥
下载PDF
RTK和全站仪联合采集数据应用于濮阳污水处理系统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书华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8-170,共3页
用RTK采集数据,受卫星状况、天空及周边环境、数据链传输等影响,许多地方数据难以采集。全站仪作业时,视线遮挡使得个别点数据需要多次搬站才能采集,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精度难以保证。RTK和全站仪联合采集数据,利用RTK效率高、精度... 用RTK采集数据,受卫星状况、天空及周边环境、数据链传输等影响,许多地方数据难以采集。全站仪作业时,视线遮挡使得个别点数据需要多次搬站才能采集,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精度难以保证。RTK和全站仪联合采集数据,利用RTK效率高、精度好、误差不积累、数据处理快等优势,随时为全站仪设置测站,克服全站仪的不足,同时用全站仪的优势来弥补RTK的劣势。本文通过实例介绍RTK和全站仪联合采集数据应用于生产的作业流程,分析图根点与碎部点数据采集、分离和处理的方法。分离后的图根点数据以原始测量数据形式参与平差,获取图根点坐标。碎部点数据经处理后以*.dat格式输入计算机编辑成图。该方法避免了作业员重复进入同一作业区域,达到了优势互补,简化程序,减少误差,提高效率,保证精度,节省人力和物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和全站仪 联合 数据采集 数字地图 探讨
下载PDF
二(β-甲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工业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书华 王虹 +2 位作者 赵春山 李佩瑾 秦伟艳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研究了以混合溶剂法生产酯基锡热稳定剂的中间体-二(β-甲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的工艺路线,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混合溶剂的体积分数和影响反应的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成路线,并用二(β-甲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与巯基乙酸异辛酯反应合... 研究了以混合溶剂法生产酯基锡热稳定剂的中间体-二(β-甲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的工艺路线,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混合溶剂的体积分数和影响反应的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成路线,并用二(β-甲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与巯基乙酸异辛酯反应合成了酯基锡热稳定剂,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路线为两种溶剂的体积分数比为80%:20%(三氯甲烷:四氢呋喃),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20~25℃;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时间达41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基锡 二(β-甲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 混合溶剂 工业生产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